第412章 一战定蒙

冬去春来,经过了一个冬天时间的准备,这个是中华军已经做好了军事行动的准备,而这一次他们想要作战的对象并不是东北的清廷,而是北边的蒙古。

这个时候除了科尔沁部之外,其他的蒙古部族都还处在摇摆状态,自从他们之前的条件中中华帝国拒绝了之后,蒙古人就有点不知所措,这个时候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而在去年的秋天,当中华军的进攻目标放在清廷的身上的时候,他们甚至动过派军从草原南下,趁着中原地带防守空虚的时候进行一番活动,想在冬天来之前打打秋风。

只不过蒙古人的动作迅速的被中华军发现,而中华军停止进攻北边的清廷,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

这也使得项玉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先解决掉这个大麻烦再说,这个时候蒙古人显然是留不得的,必须要将他们的全部军事实力摧毁殆尽,中华军这才可以放下包袱进攻清廷。

而且一旦解决了蒙古的问题,那么中华军对清廷作战的时候可选择的作战路径也就不再单一了,到时候既可以越过山海关向北推进,也可以通过驻扎在蒙古和清廷边界一带的军队威胁清军的侧翼。

四月份,中华军的十万大军开始向北推进,而为了防止清廷出兵策应蒙古人,所以项玉在山海关布置了四万的防守军队,这样一来如果清廷想要帮助蒙古人的话,从山海关一侧进攻是没有用的,只能直接出兵蒙古,正面的应对中华军的进攻,可是这样一来的话,那就正中了中华军的下怀,中华军巴不得清军从布满堡垒的地方出来跟自己野战。

中华军兵分两路,很快就收复了内蒙全境,在清军撤退到关外去了之后,这些地方暂时的出现了一个势力真空期。这让蒙古各部纷纷动起了心思,他们抢先出兵,在中华军的军队还没有到的时候就占领了这些地方,只不过这个时候在面对中华军的大军来犯的时候。蒙古人很识趣的放弃了这些地方,选择了后撤。

而不出意料的是,清军真的出兵蒙古了,虽然只有五万骑兵,而且并没有选择跟蒙古人的联军待在一起。显然他们不想跟着蒙古人一起正面对抗中华军的进攻,而是想要在侧翼寻找机会,如果中华军有什么破绽的话,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击,如果实在是找不到什么破绽的话那就按兵不动,静待双方战局的进展,如果蒙古人的抵抗富有成效的话,清军依旧会选择帮助他们防守,但是如果蒙古人抵挡不住中华军的进攻的话,清军就会十分安全的撤回到辽东去。

清军的意思项玉看的很明白。那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但是前提条件是自己不能损失太大。

蒙古人当然也看得明白清廷的意思,所以各部族之间这才屏弃掉之前的各种矛盾,将部落的军队集中起来选择在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这一代抵抗中华军的进攻。

蒙古人的这个选择可谓是相当的精明,因为北京距离乌兰巴托其实是相当远的一段距离,而中华军的进攻线路拖得越远的话,其面临的补给问题也就越严重,在茫茫的草原之上,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将会对中华军的后勤部队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而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中华军选择了节节推进。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之中不断的等待着后续的后勤部队的到来,在距离乌兰巴托还有四百里的距离时,两支中华军合兵一处,而这个时候后勤队早已将最后的一批也是最大的一批物资运了过来。中华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将再无后顾之忧。

五月初,中华军已经抵达了乌兰巴托,这个时候蒙古人肯定不能困守孤城和中华军作战了,因为不同于中原的坚城,乌兰巴托虽然是成吉思汗下令筑造的都城,但是其规模和坚固程度跟中原汉人修建的城堡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而牺牲掉骑兵最大的优势机动性,而被动的在城内防守的话,蒙古人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这一战必败。

此时蒙古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蒙古人在向全世界扩散的路上,虽然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极大的扩充了,但是造成了一个很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他们的人口和军队被分摊了,包括四大汗国和元朝的建立,都使得蒙古人的实力是被削弱了,而不是增强了,这个时候的蒙古诸部远不能跟成吉思汗那个时期的实力相提并论,这二十万大军其中能够称得上是精兵的也就只有八万人,仅仅是比清军的骑兵多出了一点。

中华军丝毫不理会蒙古人的袭扰,直接就奔着乌兰巴托而去,这个时候谁都知道蒙古人的牵扯能力很强,在运动战之中的消耗力是很厉害的,所以中华军就想利用自己的主动进攻,迫对手必须出来和自己硬拼,毕竟这个时候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作战,时间拖得越久对中华军这边也就越不利。

蒙古人被无奈只能在距离乌兰巴托不远的地方和中华军展开了决战,乌兰巴托对于蒙古人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二十万骑兵进攻十万步兵,单从纸面实力上来说,双方可谓是不分上下的,可是实际上的情况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蒙古人的骑兵想要使用蒙古人s箭法来消耗中华军,他们都是轻骑兵,冲击力没那么强。

只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装备的步枪无论是在s程上还是精准度上面,都要远远的超过蒙古人的弓箭的,所以当蒙古人施展开他们最擅长的取胜方法的时候,却被中华军的火枪打的灰土土脸,再加上中华军的火炮的攻击,给蒙古人的骑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二十万人的骑兵直接被打死了接近两万人,超过五万人受伤逃走,而其他的军队几乎全被打散了,而最关键的是,中华军在这一战之后十分轻松的就拿下了乌拉巴托。

蒙古人这个时候联军被打散了,于是各自率军回到了自己的部落,但是他们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十分厉害了,向北是气势汹汹的俄国人的地盘,向南直面中华军的进攻,向西是中华军控制的新疆地区,向东则是清廷,本来蒙古人是可以选择撤往清廷方向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在清廷退回关外的时候,就已经和清廷离心离德了,这个时候即便是退到了辽东去,对于他们而言依旧是一盘死棋。

蒙古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向中华军投降了,只要有一个部落带了头,其他部落也就相继效仿,最后就连一直支持清廷的科尔沁部也倒向了中华军。

蒙古的收回对于中华军而言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这不仅解除掉了北边的这个巨大的威胁,历朝历代,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中原朝廷的最大隐患,这一局面到了这一天终于得到了改变。

而另外的一个好处那就是给中华军提供了一片养马场,尽管在占领了新疆西藏等地之后,中华军手中已经得到了一批马,但是其数量显然还不足以建立一支骑兵部队,而这个时候随着蒙古的拿下,整个蒙古草原都是中华军的养马场,而且还能就地招募到大量的善于骑s的士兵,再给他们装备上先进的马枪,这支部队势必将会比成吉思汗时代横扫欧亚大陆的那个骑兵军团更加可怕。

第260章 定海和镇海第87章 新式子弹第14章 索要枪械第336章 清军的反扑第232章 冲出重围第46章 厦门攻城战第81章 挑拨离间第72章 海上大火第241章 大海战的前奏第420章 费扬古南下第53章 拜访渔村第129章 分头行动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283章 出兵第105章 惊天动地的爆炸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382章 三水议兵第410章 战局不顺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428章 决战沙俄(四)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60章 激战荷兰人第191章 马尼拉的土着人第295章 天罗地网第322章 射击比赛第193章 对土着人的政策第74章 意外之人第368章 范文程的毒计第190章 马尼拉攻防战第419章 对抗沙俄第383章 兵临广州第140章 新枪实验第355章 国之隐患第289章 炮击杭州第290章 两难抉择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56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一)第384章 广州激战第46章 厦门攻城战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279章 百万劳力第383章 兵临广州第216章 安定吕宋第70章 战前准备第111章 拜访老农第200章 搜寻海盗第120章 价格战第276章 地下奇兵第381章 鏖战镇南关(二)第244章 台南海战(三)第249章 游逛基隆第53章 拜访渔村第57章 伤兵营第338章 海澄攻防战(一)第207章 突围第107章 惨烈厮杀第139章 中华帝国第320章 互相妥协第247章 巩固海权第405章 平定准葛尔(四)第171章 出兵马尼拉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第17章 风云诡谲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216章 安定吕宋第429章 对日作战第261章 夜袭镇海(一)第416章 驱赶守军第36章 攻城困难第121章 琉球的变故第211章 清廷的警觉第64章 抵达基隆第64章 抵达基隆第369章 难以应对第179章 海战,拉开序幕!第192章 议和第406章 朝鲜战局第349章 最后一击第33章 遭遇风暴第236章 出兵台中第381章 鏖战镇南关(二)第55章 金门海战第270章 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428章 决战沙俄(四)第120章 价格战第89章 风波平息第79章 承天府军议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309章 前往马尼拉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灭第407章 僵持阶段第161章 输光了老婆本第254章 清廷的封锁(一)第305章 雨后春笋般的清廷水军第28章 进攻戴帽山第109章 发现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