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战前布局

不过好在明军提前抓住了梁国的探子,这样一来冯信可能会因为等待情报而稍有耽搁,但是最乐观的估计留给项玉这边准备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冯信的大军极有可能已经兵临城下了。

项玉这时连忙召集主要的将领,展开军事会议,尽管他前世很不喜欢各种会议,但是对于眼前的这种严峻的局势必须集思广益,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来解决眼下的难关。

项玉让张聪将明军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先向大家做出一个通告,以使得大家知道明军目前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众将听后都没有出声,会场显得十分安静,项玉能够感觉到众人都有一丝担忧,甚至是恐惧,双方都是知根知底,原先都在明军阵中,相较而言冯信那边的军队都是从军时间更长的老兵,无论是武器装备,枪支火炮都要比明军这边更多,兵力更是十倍以上,这仗当真不知道如何去打。

陈永华虽然忙了一个白天,但是由于这次军事会议十分重要,因此项玉还是派人将他请了过来,陈永华这个时候显得有些困倦,不断用手揉着眼睛,以保持自己的清醒。

“据我们所致,冯信已经占据了台东之前吴豪的地盘,因此他极有可能得到了吴豪手下的那支玄甲军,诸位在考虑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陈永华的话使得大家心中的担忧更深了一筹,连项玉都不知道他这是何意,难道还嫌明军士气不够低沉么?还要说一个更不利的消息刺激一下大家!

不过项玉相信陈永华这么说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虑,于是便没有开口。

陈永华见还是没人开腔,转过头望向张聪,问道:“张将军知道敌军的出兵人数吗?”

张聪摇了摇头,说道:“目前还只是抓住了地方派来的探子,据敌探子交代他们只是受命前来打探情报的,其他的知道的不多。”

陈永华点了点头:“说到底还只是抓住了几个探子而已,没必要把事情搞的这么紧张,冯信此人才登基不久,这么快就要发动战事,那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出兵的规模大小就要取决于在座的列位将军了。”

项玉似乎有点想通了,陈永华的想法莫非是?

诸将听到陈永华这样说话,心里都稍稍安定了一些,不过也都十分好奇,为何说冯信出兵的规模要取决于自己?

“张将军,那些个南方的探子还在你的手上吗?”陈永华又问道。

“今天下午抓住他们之后就一直关在军营里面,目前由士兵严密看管着,绝对是跑不了。”张聪以为陈永华是要提醒他不要让这些探子跑掉了。

陈永华见张聪误解了他的意思,也不点破,只是微微一笑:“很好,既然如此,我便有一计可以助我军再拖上半年。”

张聪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陈永华这时要拿这几个探子做文章!但是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军师您不妨直说,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的计划就是了。”项玉已经看出了陈永华的大致计策。

“在座诸君只需如此如此·····”

南方的梁国要大举进攻基隆的消息在整个基隆城里面传开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恐慌,上万的百姓携老带幼要出城逃亡,项玉派出士兵去阻止,不料明军士兵也对战事全无信心,不仅不去阻止逃难的百姓,反而跟着百姓一起逃跑,士兵的出逃在明军中间引起了恐慌效应,几乎一夜之间营中的士兵和低级将领几乎全部逃跑了。

梁国的探子共有三人,他们被关押在大营的西北角,明军对于他们的看管十分严密,不仅是巡哨士兵增加了一倍,而且关押他们的大帐外面也站满了明军士兵,可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能瞒过他们的眼睛,更别提逃跑了。

几名探子这几天都十分恐惧,不知道明军要怎么处置他们,心里十分担忧,起初的时候外面的军士守卫的十分严密,可是不知为何,这几天感觉人数少了很多,几名探子虽然心里好奇,但是由于手脚被捆绑住了,因此也没办法到外面去打探情报。

但是今晚的时候透过外面营地的火光,他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帐外没有一名守卫的士兵,而且白天的时候整个军营也是十分安静,显得空空荡荡的,他们挤在一起彼此间互相帮忙,花了半个时辰终于解脱掉了身上的绳索,然后壮着胆子出帐一看,顿时人都傻了,这时的大营里面哪里还有一个人影啊,到处都是扔的乱七八糟的兵器铠甲,就是见不到一名士兵,他们又是狂喜又是担心,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几样武器便从西北角翻营而逃。

出了营寨,几人开始狂奔,却在路上见到了许多拖家带口的百姓,他们抓住一人,向他询问,这才得知原来城中的百姓得到了梁国大军将要进犯的消息,大家恐慌之下这才出逃,而且还说,不仅百姓出逃,就连士兵们也都逃得干干净净的。

三名探子对视一眼,将这名路人打倒在地,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待着三人走远了之后,这个被打倒的“路人”这才骂骂咧咧的站了起来:“几个小贼下手倒是真重,要不是爷会武功,就真的要被你打死了。”

这时周围逃跑的百姓也都停了下来,“路人”连忙跑到一富贵模样打扮的公子面前:“将军,任务完成了!咋样,我刚刚摔倒的那下像不像?”

这“公子”仔细一看竟然是项玉装扮的,挨打的路人就是刘阳装扮的。

项玉伸腿踢了他一脚,骂道:“哪有人像你这样摔倒的,被打昏了摔倒的时候还会抱着头弯成个虾米啊?”

刘阳小声呢喃着:什么事虾米啊······”

这就是陈永华提出的计谋,利用这三个敌人的眼线,布置一场戏给他们看,让他们相信明军这边因为害怕他们的大军,已经发生溃败了,陈永华认为,冯信刚刚登基不久,并不像御驾亲征,因此他能派出的军队树龄不会很多,大部分的的军队要留下来保护他自己的安全,因此估计投入到征北的兵力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但是就算是五千人,明军这边也是万难抵挡,因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重型火炮,火力比之明军要占优,加上基隆这个时候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绝对不能被战争破坏掉之前取得的成果,因此才让明军配合着演了一场戏,使得冯信以为北方的敌人畏惧他的强大兵威,已经吓得不战自溃了,这样一来势必不会派遣那么多的士兵,而且很有可能为了快速出兵和占领基隆,冯信甚至不会派出火炮部队,因为南北间相距近七百里,这些火炮不仅体积庞大,分量沉重,而且移动十分不便,带上他们将大大影响行军速度,所以极有可能不会携带。

陈永华估计不带火炮,冯信出兵的数量不会超过两千人,这个人数虽然对于明军来说还是有点多,但是至少可以应付,不想之前那样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第74章 意外之人第264章 谋划海南岛第253章 肃清原住民第402章 平定准葛尔(一)第357章 束手无策第128章 偷袭开始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314章 白塔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80章 海战爆发第八十五 湖边郊游第269章 吕宋军第78章 日本俘虏的用处第64章 抵达基隆第55章 金门海战第190章 马尼拉攻防战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44章 海澄攻防战(七)第217章 侦查金门第87章 新式子弹第314章 白塔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150章 炸懵了第99章 项玉成亲第269章 吕宋军第163章 马尼拉的情报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30章 陆上阻击第136章 围困第11章 整顿乱军(一)第333章 焦灼第409章 定边之策第405章 平定准葛尔(四)第52章 消失的荷兰人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105章 惊天动地的爆炸第137章 南下方针第95章 百年海军第399章 雅克萨之战第189章 圣地亚哥堡第225章 偷袭第362章 印度来客第201章 海上残骸第56章 军械所第43章 厦门风云(二)第210章 安置第321章 对清计划第289章 炮击杭州第126章 云聪献计第338章 海澄攻防战(一)第89章 风波平息第192章 议和第408章 后宫琐事第118章 狙击大队第232章 冲出重围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243章 台南海战(二)第354章 无理要求第31章 诸军议事第125章 北琉球国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应(二)第107章 惨烈厮杀第419章 对抗沙俄第216章 安定吕宋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练第234章 破城第416章 驱赶守军第96章 项玉回府第188章 疏散华人第32章 出兵台湾第10章 临危受命第199章 秦良才第403章 平定准葛尔(二)第266章 李云聪的动作第48章 骑兵战术第169章 部落的战争(上)第35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81章 挑拨离间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87章 新式子弹第105章 惊天动地的爆炸第352章 江阴海战第198章 对付海盗第353章 岳乐挂帅第215章 清军的困扰第147章 坑爹的项玉第191章 马尼拉的土着人第295章 天罗地网第344章 海澄攻防战(七)第234章 破城第361章 神秘来宾第91章 大获全胜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3章 山谷伏击第257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二)第149章 土着人,开战!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灭第342章 海城攻防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