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侧坐莓苔草映身

2013年9月11日 11:00 云南 李家山

佘巳火稍微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经过40多天、艰苦细致的野外工作,出土的‘精’美随葬品,一件接着一件地顺利起取,然后包装、装箱、押运……考古队忙的是不亦乐乎。

1992年的‘春’节、在等待中匆匆的过去了,考古队重返李家山。在进行M51、M57的清理的同时,调配一部分民工,在山顶偏西南一带开方探寻,很快M68、M69两座、大型墓葬的位置确定下来。一下子同时清理4座大墓,这在古滇国考古史上是空前的。

因为M51、M57两墓坑内的填土,在‘春’节前已经揭取了一大半,所以很快这两个墓的清理工作就大见成效——千年前古滇贵族的富有和王者风范,通过丰富的随葬品、再次展示在大家面前。

从两座墓的清理来看,需要指出的是、M51出土的三骑士铜鼓、桶型驯马贮贝器、蛇型镂孔器等,为这次发掘出土的众多‘精’品中的‘精’品,6只成套出土的编钟、则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云南,自古便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

在此我们拿李家山M51与晋宁石寨山M6作一个比较。石M6因出土有一金质滇王之印——此印即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提到的汉武帝封给滇王的那颗印——而名重一时,石M6也出土一套编钟,与李M51是一样的。

李M51的分期,我们在已经发表的考古简报中,把它定在西汉中至晚期,就是说与石M6一样,都在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之后。

但令人费解的是、两墓出土器物的“贫富差距”是如此明显,拥有滇王身份的石M6却不如李M51。同时,李M51的墓室与这次发掘的其它大墓一样,都是凿在岩石之中。

就像北方的秦始皇陵一样,不握有强权,是不可能营造如此规模的陵墓的。滇的小王们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推断李M51的墓主人,生前很可能也是一代滇王。

历来都有这么一种说法,即石寨山墓地是滇王及家族墓地,而李家山则是滇贵族或大臣一类的墓地,经历了这次发掘,对比一下1972年李家山的资料,以及晋宁石寨山历次发掘的情况,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挖出老牛干事的活儿来了”一声喊,就象在工地上刮起了一阵‘春’风。透过这栩栩如生的物件,宛如看到了古滇国兴旺的畜牧业。滇人凡遇重大之事都要剽牛,以示隆重和热烈,不多来两下子那活儿,哪来那么多牛呢?

喊声来自围观M68、M69清理的人群,那些日子就是这样:惊叹之声此起彼伏,疲劳也随着这一声声的喊叫而消失。

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古丽、大声问道:“老牛干事的活儿?老公,这是什么意思啊?”

起灵想了想,严肃认真的回答道:“就是一只公牛为了繁衍后代,趴在一只母牛的屁股上。”

古丽看了看后面虎视眈眈的姑娘们,笑着说道:“不就是‘交’配吗,说的这么复杂干什么啊?咱们好几天没有干事了吧,老公,你想不想干事啊?”

受过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起灵,讷讷不语,那个叫嫣嫣的姑娘跳了出来,撅着屁股、不屑一顾的说道:“说这么多的废话给谁听呢?好像是谁没有干过事一样,哼哼,要是我现在就干事,说干事就干事,我还不怕你看呢。”

教授们吓得是偷偷的笑起来了,古丽将军吓得是拉着起灵就跑。

佘巳火笑了笑,接着说道:“看着这些形状各异、不同题材的扣饰,让人心醉其独特的铸造工艺和采用写实手法。

大量铸就的这类装饰用品,都是滇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经历的、生存、战争、狩猎的场景,以及男‘女’之间的肌肤之亲,都可以凝固于一件饰物之上,常挂于腰际或贡奉于庙堂之上。

从工艺上来讲,这类器物不可能在世间、流传有第二件相同的东西,除非那是假的;另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来说,没有儒家文化的束缚,没有陈规陋习的条条框框,这也就是滇文化、能够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

对于M69,应该在整个李家山古墓群的发掘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不仅仅因为它是目前滇文化考古发掘大型墓葬中,已知的唯一的‘女’‘性’合葬墓,而且在其众多随葬品中,有几件东西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出一条,通向遥远的古滇国的路径。

其中之一就是桶型纺织贮贝器,整件器物呈桶型、束腰,器身和器盖雕铸两个对称的老虎作耳。贮贝器盖之上、采用圆雕手法铸有10个人,组成了整个纺织的场面。

一‘女’‘性’贵族居中,双手抚膝高踞一铜鼓之上,为表示其尊贵,人身作通体鎏金处理,1人手持食盒跪‘侍’其左侧、1人跪其后执伞、另1人跪其前方,似乎正挨着主人的训斥和责骂;另外6人,2人作绕线状,其余4人正忙于穿梭、打纬。这是典型的腰机纺织的各道工序、及‘操’作过程的生动再现,这就是当时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缩影。

其二是鼓型播种场面贮贝器。器物作鼓型,器盖正中立有一个铜柱,周围雕铸有35个人物及马匹等物。其中一个由4人肩抬的肩舆中,踞坐着一个通体鎏金的‘女’‘性’贵族,1人紧随其后、1人为其双手执伞,肩舆前有骑马开道者、还有身背种子袋、肩扛铜锄及手持尖状物者,舆后另紧跟数人,由此组成了一个播种仪式的场面。

有趣的是,围绕铜柱的其它人物、构成了另一幅画面:有手挎提篮作购物状者;有手执酒壶,饮得酩酊大醉即将跌倒者;有头顶薪而不堪负重作归家状者;有身材高大、高鼻深目、身着紧身衣‘裤’、腰佩长剑、脚蹬长靴作闲游之状者。这一切,就是古滇国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怎么会和贵族的祭祀活动联系到一块的呢?

其三就是四舞俑铜鼓。器物由铜鼓及鼓面四周、雕铸的四舞俑组成,整器作鎏金处理。四舞俑衣着怪异,有的手持‘棒’状物、有的双手摊开作说唱状,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铜鼓是滇人的重器,怎么用作器物的底座了,人也在上面唱戏了,唱给谁听?这是不是在预示着王权的衰落?

其四是出土了一件叠鼓型贮贝器,连同晋宁石寨山出土的3件,这是第4件。如果按《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一书作者的推断:“目前为止,在滇国的大型墓中,只有四座墓出土有叠鼓型贮贝器,其中包括石M6、石M13、石M71和李家山M69。由此我们推测M71,也可能是某代滇王。”

这个推测要是成立的话,那么因为李家山M69墓主为一‘女’‘性’,是不是就说明滇国也有了‘女’王,一个了不起的滇国‘女’人。当然,我们也从M69出土两件贮贝器上、所表现的‘女’‘性’贵族在滇政治、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尊贵,和高不可攀的地位看出,那时的‘妇’‘女’已顶“半边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真的有‘女’‘性’滇王?看着M69墓主人头上‘插’的、手上戴的、身上挂的,无一不是用黄金所制,更不用说其头端那一列重器,足端那一套的青铜农具,虽然说是南方的小土王,不能和北方的真命天子相比,可也是另外一番气派!

在佘巳火的唠叨声中,“盗墓密码科考队”、辗转来到了星云湖。星云湖位于江川县城东北两公里, 俗名‘浪’广海,湖面34平方公里,盛产鲢鱼、武昌鱼等,以大头鱼最有名,是一个天然的鱼场,四周风光秀丽,景‘色’优美。

星云湖,与抚仙湖一山之隔,一河相连,俗称江川海。星云湖古代称“星海”,唐代称“利水”,俗称“江川海”。星云湖因夜间星月皎洁,银河照映湖心而得名。

星云湖是由断层形成的湖泊,主要是燕山运动,喜玛拉雅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第四世纪晚期,云南高原不断运动,因其底断裂及断裂的强烈运动,致使夷平面解体在江川、澄江、华宁及周围新断裂沿线,局部拉张断陷盆地出现了沼泽、湖泊环境。

在这群‘花’钱如流水的姑娘们的强烈要求下,已经神游四个小时的、“郎才‘女’貌科考队”,在星云湖边吃了一百斤大头鱼,头大‘肉’‘肥’,味道鲜美。

味道鲜美的鱼‘肉’,也堵不住佘巳火的嘴,一边吃鱼一边慢慢的说道:“从江川县乘当地载人的微型车,到阳光海岸风景区,这里有人工沙滩,白白的沙子,透明的湖水,在风景区的对面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孤山风景区了,可以乘小船进入里面。从阳光海岸一路往澄江方向,就是碧云寺、明星鱼‘洞’,绿冲风景区。

到了澄江,可以看看澄江帽天山,帽天山位于澄江坝子的东面,距澄江县城8公里,为东山的一座山峰,因形如一顶草帽而得名。

帽天山方圆不到1公里,海拔仅2026米,原来可谓是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名气。1984年7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经确认为距今5.3亿年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当今世界最古老、最完整的软体化石,其中有奇虾、云南虫等。

1987年4月,我国正式向世界公布,在澄江发现古生物化石群,这一消息轰动了地质古生物界,成为20世纪的惊人发现,这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随后,我国古生物学家,对帽天山采集的万余块、寒武纪早期动物化石标本,进行认真研究分类,共有40余个‘门’类,100余种动物,标本保存完好,有的动物口腔构造、体内肠管都清晰可见,为研究地球生命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帽天山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

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

看着意犹未尽,嘴里塞着鱼‘肉’、双目炯炯有神、望着遥远天边的佘巳火,杨未土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从澄江可以去昆明,从昆明还可以去美国,从美国还可以去月球呢,我们是研究古滇国的,跑题了,跑题了,我们不去帽天山地质公园,你还是回来吧你。”

大家笑起来了,原三生大手一挥,笑着说道:“我们去晋宁石寨山。”

第123章 北斗七星横夜半第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第72章 燕归帆尽水茫茫第23章 大荒沈沈飞雪白第15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第57章 侧身西望长咨嗟第139章 拟把疏狂图一醉第60章 此曲有意无人传第44章 龙媒去尽鸟呼风第167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第156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105章 三万里河东入海第114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第173章 谁道人生无再少第173章 谁道人生无再少第11章 有缘千里来相会第47章 鸿飞冥冥日月白第155章 已是黄昏独自愁第164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第136章 别来几向梦中看第123章 北斗七星横夜半第57章 侧身西望长咨嗟第117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第48章 古来材大难为用第87章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118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第17章 斜晖脉脉水悠悠第137章 山映斜阳天接水第100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第102章 远近高低各不同第16章 小山重叠金明灭第121章 平林漠漠烟如织第175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第77章 穆王何事不重来第31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第42章 山回路转不见君第60章 此曲有意无人传第73章 **一刻值千金第59章 卷帷望月空长叹第143章 雨残稍觉江天暮第83章 情天情海幻情身第107章 水光潋滟晴方好第27章 闲窥石镜清我心第63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第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第55章 世中遥望空云山第39章 平沙莽莽黄入天第10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100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第15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第81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第143章 雨残稍觉江天暮第134章 山形依旧枕寒流第26章 黄云万里动风色第124章 此花真合在瑶池第161章 红雨随心翻作浪第77章 穆王何事不重来第137章 山映斜阳天接水第71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53章 人生如此自可乐第73章 **一刻值千金第28章 日月照耀金银台第38章 明朝散发弄扁舟第174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第151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第175章 漫卷诗书喜欲狂第64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第76章 为君持酒劝斜阳第174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第48章 古来材大难为用第139章 拟把疏狂图一醉第109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第88章 明月何时照我还第105章 三万里河东入海第166章 会挽雕弓如满月第140章 暮霭沉沉楚天阔第9章 此恨绵绵无绝期第153章 夜来幽梦忽还乡第156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78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第61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第61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第171章 天接云涛连晓雾第67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72章 燕归帆尽水茫茫第32章 请君试问东流水第38章 明朝散发弄扁舟第67章 回眸一笑百媚生第25章 鹿门月照开烟树第147章 小园香径独徘徊第174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第33章 昨日之日不可留第4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9章 此恨绵绵无绝期第62章 忽复乘舟梦日边第16章 小山重叠金明灭第81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第155章 已是黄昏独自愁第139章 拟把疏狂图一醉第62章 忽复乘舟梦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