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08:30三亚、珠海、南京
游遍了新钓鱼岛的千山万水之后,“盗墓密码科考队”终于又要起程了。
这一次,海南大学的候西申,坚决拒绝了其他人的邀请,执意回到了西沙碗礁,他要好好的琢磨琢磨,开发碗礁的可能性。
迄今为止,不管是什么方式,别的教授研究的课题都在,都能进的去出的来,只有他的碗礁沉船墓,看得见却摸不着,所以,他要回去好好的看看。
恋恋不舍的“盗墓密码驴友团”,的铁棍驴友,拒绝解散,随着候西申回到了碗礁,他们打算在碗礁、完成善后事情之后,直飞达瓦奴措,原三生借尸还魂、重生收美的好戏还没有看到,他们是决不罢休。
被原三生收了的姑娘,以及自己内定为原四生、或者原五生的姑娘,大张旗鼓的成立了“盗墓密码女人团”,她们要以死缠烂打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们在王语嫣的带领下,揣着各种各样的银行卡,直飞达瓦奴措,占据了藏式建筑群东部的全部院落,招兵买马,开始了克隆人的研究工作。
她们的一举一动、得到了善良的嘎嘎、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古丽卓玛、的大力支持。
绝不放过原三生!古丽将军拍着胸脯打了包票,只要“盗墓密码女人团”,能够研究出来克隆人,原三生的死活、就是她一句话的事情。
德仁智者看着这些姑娘们,暗暗地决定,只要她们能够研究出来克隆人,马上就安排拉巴在藏式建筑群的北面,重新建造一个五千平方米的藏式建筑群。
未雨绸缪的拉巴,拿着鸡毛当令箭,直接就在北面划了一块地,划好线,只要姑娘们有了好消息,苯教圣庙先停工,全力以赴建造新的藏式建筑群。
哭笑不得的原三生,安排的路线是先到三亚,转机珠海,然后从南京转机去‘桀喷溺死’,因为谁也不知道汤谷在哪,所以他们要从南京到‘桀喷溺死’再说。
在直升飞机晃晃悠悠的、朝着三亚飞去的时候,起灵以‘宜将胜勇追穷寇’的精神问道:“原哥,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把那个不要脸的国家,称为‘桀喷溺死’呢?你就是直呼其名,现在也无所谓啊?到处都在骂它,也不缺你这一句两句的啊?”
原三生笑着说道:“‘桀喷溺死’是这个国家的英文名,这样更有影响力,再说了,用这个名字我是想说明,凶猛的夏桀打个喷嚏就能淹死它,我没有事吓唬吓唬它,哈哈、它要是再不服气就试试,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逆种,马上我就能淹死它。”
直升飞机里没有神力的教授们是一片欢腾,仿佛看到了那个不要脸的国家,在海水之中挣扎的景象。
飞机到了珠海,所有的教授都走光了,他们不是**乍泄,他们就是各回各家了,理由很简单,汤谷在大海的深处,他们去了也看不到,不单是白花钱、而且还是为‘桀喷溺死’白花钱,虽然他们是教授,不好意思去砸车,但是,这种白花钱的傻事、他们也坚决不能干。
在大家分别之前,原三生特意带领大家去了一趟、崖山陆秀夫跳海处。
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为扼守南海的门户。
宋朝末期,宋军曾在崖山和蒙古国交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以全军惨败而收场,历史上称崖山海战。
1278年春,南宋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陆秀夫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
叛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
世人不耻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嘲之,存世320年的宋朝、老赵兄弟烛光斧影里的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
对穷奇的不理不睬、仍然耿耿于怀的起灵,经常心里腹诽,你再牛,你的子孙后代、见我还不是像灰太狼一样,太太太太爷爷的叫着。哼哼,回来没有事,我到东北大学揍张修德一顿,气死你!
现在看到了此碑,起灵嘴里不禁笑着说道:“你也敢姓张,你是穷奇的后人吧,哼哼,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老梁不正小梁歪,不错你的心歪,所以这块石碑也有些歪,哈哈,你也算是汉奸的祖宗了,原哥是不是、想在这里立一块‘倭寇与狗,擅入者死。’啊?”
原三生毫不理会起灵的疯言疯语,手里拿着一个不知名的仪器,小心翼翼的在“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块有些歪的石碑上摆弄着,眼尖的起灵、看见了上面标注的一组数字,竟然还是02200059,而且数字还在不停的闪烁。
飞机到了南京,曾经坐过三五次飞机,却记住了飞机时刻表的起灵,还不依不饶的问道:“原哥,我们为什么要从南京转机呢,深圳或者是上海不是都可以吗?又是02200059,你这次是什么版本啊?奥巴马的版本?”
原三生笑了笑说道:“到南京,是因为我准备看看朱元璋的墓,可以不可以啊?我们这一次的转机行动,代号就是02200059,行不行啊?”
起灵撇了撇嘴说道:“哼,大骗子,还转机行动?那是不是我待会上飞机、也可以称为代号02200059啊?你想看朱元璋的墓,你这么坏,不知道朱元璋想不想看到你?再说了,你上哪去看朱元璋的墓啊?”
强巴一脸茫然的说道:“当然可以啊,你就是上厕所、也可以称为代号02200059啊。想看朱元璋的墓、当然要去朱元璋的墓了,还能去什么地方啊?”
起灵笑着说道:“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人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强巴仍然问道:“为什么?不就是明孝陵吗?”
起灵笑了笑说道:“明代内城有门13座,外郭有门18座,此即所谓“内十三,外十八”。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学习曹操好榜样,也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这是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于反盗墓的典型特征。
这个说法已流传六百多年了,南京过去有民谣:“南京城有三大怪,龙潭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城门出棺材。”
史料记载,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记述,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有传说,在十三城门同时出棺之前,朱允炆已将朱元璋的大棺材,从皇宫的秘密通道,直接抬进了孝陵。
但是,更有人相信,朱元璋下葬时,真身棺材没有抬进孝陵,其真身未与马皇后合葬,而是独葬于南京城西的朝天宫。此即过去所谓,“高皇帝龙蜕,在宫不在陵”。
朝天宫在城西水西门内,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如今是南京博物馆所在地。此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的冶城,五代时吴王杨溥在此建紫极宫。宋元时先后易名祥符宫、天庆观、玄妙观、永寿宫等。
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重建此宫,并易名朝天宫。传说,朝天宫前面的三清殿,“为明祖真葬处”。
此后不少人相信此说。清代全祖望在《从朝天宫谒孝陵》一诗称,“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
从全祖望的诗中可知,明清时期对朱元璋、葬于孝陵的正统说法,人们是持怀疑心态的。
所以,我说没有人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哎,原哥,不对啊,这也是十三,难道说这十三城门出棺材,都是真的?”
强巴笑了笑说道:“先去明孝陵,再去朝天宫不就完了吗?总有一个埋着朱元璋。”
原三生笑着说道:“强巴说得对,总有一个埋着朱元璋。起灵说的也对,十三城门出棺材,都是真的。
你们想想,朱元璋,一个要饭的和尚,父母死时不要说棺材了,连埋的地方都没有,他最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蹊跷啊?
所以、这十三具棺材都是真的。
其实,中国的历史与这十三,还有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咱们曾经说过、成吉思汗兴起于十三翼,所谓的风水轮流转,到了南宋时期,岳飞横空出世的时候,恶魔异形、已经出现在了南宋。”
听到这里,起灵大叫道:“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杀岳飞于风波亭,原哥的意思是,当时赵构干掉的是恶魔异形,好家伙,这赵构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啊。”
原三生大手一挥说道:“走吧,去明孝陵,朱元璋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去朝天宫?你们想想,朝天宫说拆就可以拆,但是没有人敢拆明孝陵,朱元璋能去朝天宫吗?”
原三生这话说的极是,虽然大家天天都可以、在网上看到拆墓平坟,但是,连朱元璋都不敢拆孙权的墓,所以,朱元璋的大墓、真的是没有人敢拆。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来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以及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这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土丘周围砌有红色砖墙。
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
一路缓缓走来,走到“此山明太祖之墓”石壁旁,从来没有想过进入此墓的起灵、看着这七个大字,仍然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原三生又拿出了不知名的仪器,在“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上,来回晃晃悠悠的比划着,上面的02200059,在中间的“太”字上面不停的闪烁着。
原三生按下了确定键,随手把仪器装入背包,笑着说道:“走吧,去机场,去‘桀喷溺死’!”
起灵一边走,一边笑着问道:“原哥,你这背包里的仪器,到底是什么东东啊?”
原三生笑着说道:“哈哈,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研发出来的GPS定位仪。
GPS定位系统,工作原理是由地面主控站、收集观测资料和气象信息,计算星历表及卫星钟改正数,通过地面注入站,向GPS卫星注入这些信息。
观测时,接收机利用码发生器生成的信息、并根据时间标和子帧计数、测量伪距。将修正的伪距及初始数据及卫星观测值、列出3个观测方程式,即可解出接收机的位置,并转换成所需要的坐标系统,以达到定位目的。
你脑子不好用,我怕你被人拐卖了,所以买了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