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太师二次伐辽~刘延庆折损军旅〗
诗曰:
燕山烽火燃,宋辽复争端。
将军短谋略,雄兵至边关。
城中尸骨堆,荒野旌旗埋。
仇雠一日结,何时能解分?
话说宋江刚刚归附,道君皇帝一时高兴,正在万岁山游玩,忽然接到童贯战败于辽之事,心中甚惧,立即下诏,令童贯班师。童贯领令后,班师至河间府。
童贯至河间府不久,辽国却有一个消息传来,原来是新立辽国狼主耶律淳惧怕天祚帝复来夺权,郁郁亡故。萧干、耶律大石等大臣,便立耶律淳之妻萧普贤女为皇太后,主军国大事于幽州,奉耶律淳遗命,立天祚帝五子秦王耶律定为帝,因耶律定不在燕京,萧太后遂掌大权,改年号为德兴。
耶律淳将死之时,密授太尉李处温番汉马步军都元帅,委托后事。耶律淳死,萧干掌契丹兵权,又夺李处温元帅之职。其弟李处能惧祸,落发为僧。李处温却暗写书信使易州富民赵履仁联合宋太师童贯,欲挟持萧后,纳土归宋。一面又与金人暗通,作为内应。李处温此人极为贪婪,哪知后来事情败露,处温与子李奭都被萧后所杀。
却说大宋朝中宰相王黼听闻耶律淳已死,上表奏请天子再使童贯、蔡攸伐辽,天子准许。道君皇帝又听童贯弹劾之言,一怒之下,将种师道贬为右卫将军,并罢其官。将和诜贬为濠州团练使,筠州安置。
闲话少说,只讲这童贯接到朝廷旨意,以心腹大将五十五岁的刘延庆为宣抚司都统制,代替种师道督军十万,使其子刘光世为副统制,代替辛兴宗督军十万,欲再次伐辽燕京,却突然有人求见,童贯命入玄武节堂见之,乃是临江军清江人,李邈字彦思。
李邈此人,本是唐宗室宰相李适之后人,少年时有才能谋略,精悍敏决,以父任为太庙斋郎。初调安州司理,监润州酒务。后为京官,监在京竹木务,擢提辖环庆路粮草,通判河间府。因忤蔡京、童贯调任霸州知州,任辽国贺正副使。还朝后,童贯欲联合女真攻辽,曾招李邈至自己府邸,欲以言语说其附己。李邈乃说契丹并未厌弃其主,并上书言道:“契丹不可灭,若误军机要事,愿诛臣以谢罪。”都转运使沈积中污邈五十三条罪状,鞠治一无所得,却以建神霄宫不如诏免官。后方腊作乱,命为严州知州,代还。近闻童贯欲以西北兵马再次入燕,特来劝谏。
李邈入了玄武节堂,与童贯各自坐了。李邈未等童贯开口,当先说道:“近闻太师欲二次伐辽,来进愚言。方腊小丑,一呼而屠七州四十余县,竭数路之力而后能平之,殆天以此警公也,何可遽移之北乎?”
童贯说道:“此是圣上之意,辽侵我中国燕云之地日久,今当地归原主,正是时也。”
李邈说道:“我观金人狼子野心,若吞辽土必然得寸进尺,觊觎我宋地山河,不如与契丹联合,图谋金人。”
童贯说道:“彦思不必多言,二十万大军伐辽刻不容缓,怎可轻废,因而示弱于契丹?”李邈与童贯说之厉害再三,见童贯执意北伐,不听劝阻,即刻告辞而去,并向朝廷乞请告官还乡。
本年九月初二,朝散郎宋昭上书劝谏不可北伐,被王黼排挤而削职。九月初三,金人派遣徒孤且乌歇前来,商议两军夹攻辽国之期。十三日,高丽国王王俣死,道君皇帝派路允迪,前往吊祭,船行渤海湾遇大海风,八船覆七,得妈祖佑而往返。十八日,宋庭为伐辽无失,派遣赵良嗣与马政、马扩父子以海上之盟回访金国,再议夹攻幽云事宜。
何为“海上之盟”?还需简单叙述一番:原来宋、金两国欲要联盟,却苦于辽国在中相隔,陆地不能通信,只有乘船于渤海湾水路相通,方能达成合议,遂称“海上之盟”。
九月二十三日,辽将郭药师率所部八千人以涿、易二州来降。
郭药师本是渤海铁州汉人,青年少壮,相貌伟岸,沉毅勇猛,人多附之。天祚帝天庆六年时,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立大元国皇帝,占辽东五十余州,天祚帝使宰相张琳以兵讨之,被高永昌女真盟军所败。天祚帝便令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为兵,使之报怨于女真,称之“怨军”。怨军分为八营,共两万八千人,药师为其首领之一。怨军成后,胜少败多,东南路怨军董小丑伐利州叛乱不利处死,其部将罗青汉、董仲孙率两营反,被药师所杀。都统萧干留二千人为四营,以郭药师与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分别为将。耶律淳称帝后,改“怨军”为“常胜军”,擢升药师诸卫上将军、涿州留守。耶律淳死后,太后称制,萧干掌权,杀太尉李处温,始对汉人不信。萧后与萧干惧常胜军有变,将欲图谋。郭药师见事不好,囚禁监军萧余庆等人,不愿依附金人,只好遣团练使赵鹤寿率精兵八千、铁骑五百,奉涿、易二州降宋,被封为恩州观察使,仍知涿州军事。与其同降的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赵鹤寿等人各有升迁,归于刘延庆麾下。
道君皇帝得知郭药师来降,见燕京收复就在眼前,十月改燕京为燕山府,并令童贯、蔡攸、刘延庆父子进取燕云。
童贯、蔡攸接了旨意,便令刘延庆与郭药师领军出雄州渡白沟,入新城。又令刘光世领军出安肃渡易水,过易州。两军共二十万人马会合于涿州。
郭药师降宋后,萧后急招文武百官议事,不得已向宋、金同时奉表称臣,意图苟延残喘,后听闻宋庭起重兵必取燕云十六州,萧后已知做番臣无望,只得令萧干、耶律大石尽起两万人马拒敌宋军。
且说刘延庆与子刘光世领军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以王渊为护粮将督促粮草,向北进发。郭药师见刘延庆行军毫无纪律,扣马谏道:“如今大军拔队起行而不设备,若敌军设伏兵击之,首尾不能相顾,则全军溃败,如之奈何?”
刘延庆不听,笑道:“辽国大势已去,争奈片刻土崩瓦解,我提虎狼之师二十万,何惧区区伏兵?郭将军休要小题大做!”
宋军人马行至良乡卢沟河南岸,扎下大营。未到一刻,远看烟尘起处,辽将萧干率军一万而来,两军射住阵脚,列成阵势。
萧干两脚点镫,战马窜出阵前,勒住丝缰,厉声大叫道:“宋军何人统兵?快来受死!”辽、宋两国语言不通,自有通事官阵前翻译,不必细说。
刘光世欲出阵,被刘延庆止住。刘延庆举目看那辽将时,金盔金甲,紫衣红马,却认得是萧干。生的如何?有诗为证:
虎头牛项鬼王面,紫雾虬髯眼如电。
饿食狼肉饮熊血,萧干人称活太岁。
这萧干非是一般辽将可比,又名回离保、和勒博、夔离不、古尔班。身高八尺有余,膀宽三停,腰大十围,两臂有千斤之力,曾经一拳打死一头疯牛,因而名震天下。身骑一匹“卷毛赤骥马”,鸟翅环上挂着一杆百斤“凤翅镏金镋”。有宇文成都举鼎之猛,仆固怀恩反唐之心。
刘延庆见萧干出阵,出马来到阵前,高声问道:“对面番将可是萧干?”
萧干回道:“正是萧干。”乃目视刘延庆,年已半百,身披人字盔甲,得胜钩上挂着一口百斤“古铜斩将刀”,端坐“踢雪盗骊马”上。有诗为证:
保安军世为将家,从西伐屡立战功。
面目阔须如铁丝,刘延庆雄豪有勇。
萧干看罢刘延庆,朗声笑道:“童贯前番战败于白沟,只你便是那手下败将,尚有脸面来?”
刘延庆见他口出讥言,身后军士听得真切,自觉面皮上难看,一气之下,抬腿摘下斩将刀,催马前来厮杀,萧干摘镋接战。两军擂起战鼓,二人各逞神威,上面人斗人,下面马咬马。两人约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
二人正在交战之时,宋军突然大乱,原来是耶律大石领伏兵一万从侧翼杀来,将宋军冲的七零八落,刘光世急忙挥军迎战。刘延庆见自家军马混乱不堪,虚晃一刀拨马回走,萧干挥镋来追。
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赵鹤寿四将见了,急来相救,各挥军器围住萧干厮杀,萧干大骂四人:“背主之贼,还敢见我!”那四人听萧干这声大吼,一来觉得心中有愧,二来惧怕萧干手段,纷纷败逃而去。
萧干与耶律大石夹攻宋军混战一场,宋军大败,刘延庆令弓弩手强行射退辽军,宋军退进营寨,闭垒不出。辽军亦退于卢沟河北,两军隔河相望。
宋、辽两军对峙数日,刘延庆无计可施,郭药师突然献计说道:“萧干兵马不过万人,今悉力拒伐,以全师抗我,燕城必虚,愿得奇兵五千,倍道袭取,城内汉人必然响应,再令三将军刘光世为后应,可降燕,得全胜。”
刘延庆笑道:“好计,我与汝六千人马,汝若攻破幽州,光世军马即至。”遂遣郭药师常胜军为先锋,高世宣、杨可世等将同往,点起军马六千,夜半偷渡卢沟河,倍道进袭燕城。
这高世宣乃刘延庆手下第一大将,面如熟蟹壳,连鬓络腮胡须,身高八尺,力能舒钩,与杨可世一般,都能骑得烈马,都使开山大斧,此番刘延庆怕破幽州不利,所以令其前来。
燕城幽州乃萧太后自守,并无多少兵力,甄五臣当先以五千人马攻打迎春门,片刻便杀进城里,郭药师等将带领剩余人马随后进城,将幽州七城门,每门以两百军士两将镇守,并下令:纳燕人降而尽杀城中契丹、奚人。药师又遣人说萧后,欲使其降。自宋军入城后,毫无纪律,奸女屠男,烧杀抢掠。辽人深恨。
萧后使人密令萧干回援,萧干接令后,乃与耶律大石分兵两路:一路由萧干领三千轻骑回救幽州;一路由耶律大石劫宋军粮道。
萧干回军幽州,趁宋军不备,一鼓作气攻进城里,城中契丹百姓四处响应。郭药师等将得知萧干回军之快,只得仓促应战。药师与高世宣、杨可世等将说道:“刘三将军为何渝约不至?幽州将要得而复失,如何是好?”
高世宣恨道:“刘光世向来无能,只靠其父之名,他若不来,我等只能死战报国。”原来这刘光世前番在范村已被辽军杀怕了,所以不敢出兵接应。
杨可世说道:“我大宋若都是高将军这等英雄,何愁鞑虏不灭,山河不复?”郭药师、高世宣、杨可世三将只得领兵与辽军巷战,高、杨二将当先纵马在前杀敌。二将马到之处,恰似如入无人之境;斧落之时,人头顺着斧头乱滚。
高世宣、杨可世正在冲杀,对面一员辽将身骑快马,如风似电而来,二人看时,正是萧干。
萧干见了二人,大吼一声,如同嘴边响个霹雳,挥镋来战二将,二将当面来迎。只见这场厮杀,古今少有:
一杆镋,两柄斧。凤翅镋,黄澄澄,遍体金光;开山斧,沉甸甸,冷灿冰霜。镋去似凤凰涅槃又重生,斧来如巨灵愤怒劈华山。镋起如丹凤朝阳,斧落比猛虎下山。这一将是番邦擎天柱,那两人是大宋紫金梁。今日英雄乍相逢,不知谁输是谁赢?
那三将大战了两刻,高世宣、杨可世渐渐不敌萧干,且辽兵越聚越多,正在生死之际,郭药师与张令徽、赵鹤寿、甄五臣、刘舜仁领兵杀透重围来救,萧干见寡不敌众,急忙引军退走,高世宣大叫道:“泼番贼休走!”纵马挥斧来追。
杨可世在后叫道:“高将军,穷寇莫追!”四处喊杀声一片,高世宣如何把这话听得见?只顾追去,却不防辽将曹勇义来助萧干,射出连珠箭三枝,皆中高世宣前胸,幸亏有兽面护心镜挡住,箭矢都落于地上。世宣大怒,举斧直取曹勇义,勇义急令军士乱箭攒射,世宣用大斧拨挡箭雨,杨可世、郭药师等将引兵赶来,两军巷内混战三昼夜,宋军屡败,只剩四百人余人,死尸堆积巷口,大将高世宣死于乱军之中。郭药师、杨可世等人皆失马,几次险些遭擒,不得已缒城而出,逃归宋营。萧干直追回卢沟河来,与耶律大石合兵。
且说萧干回援燕京后,耶律大石亲引劲旅奇袭宋军千人粮道,生擒护粮将王渊与宋兵二人。耶律大石又假借军中得胜欢庆之时,以周瑜诓蒋干故事,散布伪语道:“闻汉军十万压吾境,我辽军多其三倍,战之绰绰有余。当分左右两军,举火为号,以精兵直冲刘延庆中军,左右两军呼应,歼之无遗。”耶律大石又暗叫看守松懈,王渊不知是计,深夜逃回,密报刘延庆。
刘延庆听后信以为真,夜不能寐,欲要撤军,杨可世等皆劝道:“此耶律大石诡计,不可轻信,此时若退,恐蹈前番伐辽覆辙!”
尚未天明,刘延庆遥见卢沟河对岸火起,以为辽军杀来,令大军烧营,自先领军逃命。萧干得知刘延庆中计,率大军来杀,直追到涿水方才退归。
此次宋军大败,相蹂践死者百十余里,自熙宁、元丰年间所储军需,全部丧尽。刘延庆领残兵败将退保雄州,后因罪贬筠州安置。燕人作歌嘲讽,知赵佶不能用兵,由是轻宋。
正是:
麋鹿失归径,群虎争相餐。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