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关注战俘

看着沈醉远去,我还真说不清楚得罪了什么人、多少人。问他估计也不敢透露一个字的,甚至给虚假情报也难以考证,徒乱人意。

准备好几个月,自己参与的中条山战役算是结束了。

吩咐李达则明天上午召开公祭大会,为烈士送行,上午通知西安和县城的官员、通知周围老百姓和在陕西的烈士家属。

加上重伤不治的三人,烈士总数达到124人。是基地建设以来最惨重的一次伤亡了。

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数大约上万人,公祭是李达则主持的。永寿县长代表政府发表了悼词,李明钓代表基地给烈属发放了基地的抚恤金,来到现场的烈士家属基本是陕西李家的,一共有23家。其他省份的烈士抚恤金只能派人去送,敌占区的还没有办法去送。

李家的烈士家属都扶棺将烈士带回祖坟埋葬,其他烈士送到了烈士陵园以军人之礼安葬。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李达则组织的井井有条。只是出烈士陵园,那个振振有词的县长被几个军人控制带走。自己估计是难民救济组织的事情发了。

看见冯司令郁郁寡欢的,自己琢磨要给找些事情干,劝是不起作用的。自己琢磨一会,说道:“冯司令,鬼子这次是玩的歼灭战,估计俘虏不会少,是不是我们筹划一次解救战俘行动。我估计大部分战俘还是会送到山西各煤矿的。而且,彭诚孚的侦察兵能够救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救助。”

果然引起冯司令兴趣,说道:“值得试一试。我安排彭诚孚侦察,如果需要大部队配合,你去联系,救出来的都是抗日老兵啊。”

自己回到家里,也要重新检讨这次战役中自己发挥的作用。让达利娅煮好咖啡,两个人各自想着心事。如果说看得见的战绩就是打掉鬼子不少飞机,足够鬼子心疼半年的。情报的作用基本看不出来,有作用可谓微乎其微,阵地暂短的时间就鬼子突破,结果可想而知。对地配合作战,到底解救了多少人,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数字说清楚,而且功劳也不会给自己,就不会有人和你讲。

值得讨论的是自己的舟桥明显放错了地方,原因是自己的确记不住中条山战役过程,当然,自己觉得也是庆幸,如果真的放在茅津渡,说不定鬼子顺着浮桥直接跑到南岸来。按照国民党的部署和水平,一旦浮桥失守,自己想破坏都难。

算了,怎么算都是一笔烂账。现在就看看他们有没有勇气把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了。经此大败,估计他们为了防范鬼子,最近应该不会轻易下决心清除自己,防范还是必须的。

想过了自己的心事,再帮助达利娅想一想。说道:“如果想父母了可以回苏联看看,如果想弟弟了直接回美国看看,等到想我了,再回来好了。”

达利娅说:“没有命令是回不了苏联的,弟弟刚走。就是看了那么多人死于战争,心里感伤,你不用担心我。如果德国人进攻苏联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保重自己,活到战后,你才会知道。否则你这辈子都不会知道。”

国内的事情自己差不多没有施展的余地了,该想一想国际的事情了。今年大事可谓多,最大的一个是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一个是偷袭珍珠港。两件事对中国抗日战争进程的影响都是意义重大。

美国在前个阶段为了自己从经济危机的泥潭里爬出来。一面为苏联的工业化升级,让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更是和德国大搞贸易,为纳粹德国的经济提升给了不小的助力。

美国看向亚洲的眼光也选择了强大的日本,为扩大和日本的贸易。几乎不遗余力。日本人没钱了,宁可借钱给日本人,也要支持两国贸易。让日本迅速奠定了基本的工业化基础,极大提高了日本的战争潜力。

当然,核心还是当时中国没钱,一次“白银法案”基本吸光了中国的贸易能力,和中国的贸易额度也下降到不值一提的程度。

英国人对纳粹德国绥靖政策,让纳粹德国迅速做大。对待中国和日本,英国人基本思路和德国、美国没有差别,也不想让日本人太好过了,怕影响他们在亚洲的利益,所以抗战之初对中国的支持反而比美国多一些。

日本人的做法也不乏聪明之处。为了得到西方国家支持,反对共产主义是喊得震天了。北上进攻苏联一说,最终没有进行。我觉得是日本人搞出了的最大的国际骗局,美国人相信了,英国人和德国人也信了,而且苏联人也信了。

诺门坎战役本质是演戏,演给这几个国家看的。战役打败了,是因为苏联的强大了,却为进行下一步的战争进程做好政治铺垫。

实际日本关东军对苏联整个姿态都采取的是防御姿态,建设了大量的类似马奇诺防线的永久式军事工事。而且最大力气地发展海军,建成太平洋最大的舰队,都是明证。

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自己很多人也信了。德国人相信日本人能够和他一起夹攻苏联,事到临头,终于没有办法再骗下去了。还是做一下小动作继续骗一骗美国人,延缓正面对抗的时间,便于他调整在中国的战略和巩固占领区。

但是,你怎么知道美国人不是心甘情愿被骗呢?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方面让资本家赚钱发财,一方面提升国力?也未可知啊。日本人的资源缺陷那么明显,日本人自己心知肚明,美国人会不清楚?

但是日本人占领中国全部的富裕地区,也是西方人无法容忍的。美国人对日本绥靖政策的破灭,还是不死心。给了日本人最后一次选择机会,已经不是日本人能够把握住的问题了。而是日本上上下下已经目中无人了,根本不会当作选项了。可见日本军人的国际眼光的确不高。而在日本军国主义猖狂时期,其他政客也没有发言权。

总之,这个时代的世界在欧洲打了一场现代工业化战争,在亚洲一个农业大国与一个工业化小国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不对称的战争。除了工业化这个明显因素,背后还检验着每个国家的动员和组织能力!检验着这个国家有没有英明的领袖人物等等!没有一个单纯的因素能够决定一切。拼到最后胜利的,是包括国运这种说不清楚的因素在内的综合能力强了一点点。

第三百零三章 消息不错第二百九十六章 汇率第三百二十章 顺利撤离第三百一十八章常德保卫战第二章 将军梦第八十三章 拜见先生第十九章 快速推进第一百三十一章 延安风采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袭测石站第三百七十五章 周游巡视4第四十三章 航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给苏联贷款第一百八十二章 再次建议第二百八十章 还债第四十七章 妹妹第八十二章 红军第五章 军人射击俱乐部第三百零九章 延安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事了无痕第十一章 拜见施密特先生第二百五十一章 二叔乡里行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去延安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游巡视8第九十五章 采购武器第三十八章 滑板第三百四十七章 前往香港第二百九十三章 融洽第二百九十八章 做戏第十三章 警告和安排第一百五十二章 再次布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参谋长的敌后抗战第二百五十九章 给苏联贷款第一百零一章 武器营销问题第三百五十二章 有个尾巴第三百三十一章 说不说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张旗鼓第一百零九章 抗日热潮第二百五十八章 再见老葛同志第一百四十一章 飞往香港第三百四十二章 千代的故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巡视美国产业第三百六十四章 把握未来 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江同志第十三章 警告和安排第八十四章 英雄之后第一百二十三章 全面合作第三百六十五章 把握未来 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名固正也第一百一十四章 参谋长的本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是日本特务第三百五十一章 翻阅档案第八十一章 著书立传第四百零一章 尾声2第三百六十七章 调整一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保护起来第一百一十二章 撤退江北第十三章 警告和安排第四十五章 抵达上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前往敌后第三百七十二章 周游巡视1第三百二十一章 闲坐书房第三百六十三章 把握未来第三十二章 英俊少年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战开启第三百二十五章 老葛同志负伤第九十一章 涡桨发动机第七十三章 陆续展开第三百三十八章 捡个孩子第八十六章 生产安排第三百零二章 那双眼睛第一百七十六章 马彪手笔第一百零六章 交浅言深第三百五十七章 里斯本暂住第三百六十六章 如花第二百七十三章 炸出路来第二百三十二章 妥善处置第六十六章 天津复仇第一百四十一章 飞往香港第三百零一章 封口费第三百四十九章 没有万幸第二百五十二章 二叔乡里行2第七章 约定第二百二十一章 抗日统一战线2第四十一章 高野五郎第二百五十四章 请教二叔第二百二十七章 圆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印度雨季第一百五十章 柳阿姨的执著第一百二十七章 那个小山村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业安排第八十八章 流行喜剧的地方第二百零五章 再支援一点点第一百一十六章 前往敌后第六十九章 再到上海第十章 买枪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去延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接头第一百一十六章 前往敌后第八十一章 著书立传第三百四十九章 没有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