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从一块手表看到的差距

当然,国内也有自己生产的手表,但在零件数目方面就比不过这块表,零件越多代表着它的故障率也越高,但劳力师以精准闻名,所以说明它的工艺更加的先进,同时材料的质地也要好些。

不过随着刘琅耐心的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将这块手表拆卸下来,每个零件的位置和形状都被他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之中。

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刘琅现在就能把这块表完全仿制出来,即使仿制出来,这表也绝对不能和劳力师相比,其关键就在于材料以及加工技术方面的缺陷。

毫无疑问,这块劳力师手表所用的材料除了黄金外,大部分都是钢材,这些钢材叫做不锈钢,遇水不会生锈。

不锈钢在二十多年后已经应用非常广泛了,就算老百姓切菜用的菜刀都是不锈钢制造,但在八十代初期,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家工厂能够生产出不锈钢来。

刘琅在书里看过,其实早在60年代初,当时的沪钢就采用返回吹氧法冶炼出不锈钢。1961,沪钢在国产76毫米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制出属于我国首次生产的不锈钢管坯,并试制成功从原料到成品完全国产化的我国第一支航空不锈钢管。

从此,我国的不锈钢生产才开始逐渐发展,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不锈钢的发展几乎就是原地踏步,生产出的不锈钢只能用在航天工业中,至于说老百姓,那是想都不要想。

刘琅的爷爷就有一块手表,是五年前花了一百多块钱买的,全钢打造,可惜就怕沾水,沾上水的赶紧擦干净,要不然就生锈。

劳力师手表显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西方国家不锈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

另外这块手表的研磨水平也非常高,国内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机床能研磨出如此光滑且又如此微小的零件来。

在1980年,国家曾对机床行业的现状有过一次统计,当时国家机床拥有量为283万台,其中粗加工车床构成比为60%,精加工磨床占不到10%,而工艺落后的原因就在于粗加工机床多而精加工机床少。

比如原来刘东来上班的轴承厂,厂里面使用的机床还是最原始的无心磨床、双端面磨床、轧辊磨床,这种机床诞生在二十年代,精度非常低,一般小于一两厘米的钢珠就无法研磨了,而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技术最高的磨床精度也只到毫米级,而国外70年代就已经制造出采用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技术的磨床,精度已经到了微米级别,国家跟西方发动国家相比,技术方面的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不用说别的了,就是这块手表中最小的一个齿轮只有两三毫米大小,这个微小的零件上还布满了花纹,简直比头发丝还要细,显然都是采用数控机床打磨而成。

刘琅在华夏大学的图书馆中查阅资料,看到了在六十年代国家曾经有过一次“精密机床会战”中,首都二机就以当时国外最先进外圆磨床为追赶目标,研发成功加工圆柱度达到1~2微米,光洁度达到14级的MG1420高精度磨床,这种机床以高精度坐标镗床著称,结果一场浩劫随之而来,机床被当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物被杂烂,设计师们也被当成了资本主义在国内的买办,下牛棚的下牛棚,挨批斗的挨批斗,活到现在的都已经不多了,至于说各种技术参数,找都找不到了。

说来可笑,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就提出来了“机床被称之为机械工业的工作母机,是促进机械工业工艺发展的“总工艺师””这个口号,国家由此还发明了数控机床,几乎和岛国美国同一时间,但其后的发展就大相径庭了,时至今日却已经是差的没边,其中最大的问题,一是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的研发几乎就没有多少发展,国家方面也缺乏周密规划,与主机发展脱节,二是严重缺乏技术专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在产品的精度上、质量上、可靠性上,技术不过硬,配套不过关。

要想让国家成为工业强国,材料和机床那是根本,这两样不过关,什么发动机都是白扯。

另外还有人才的培养,熊怀志曾经在德国留过学,他在那里看到工厂里关键工种及装配调试技师都是五十多岁以上、怀有绝技的老技师,道理很简单,机床行业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与技师的,而在国内,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后,一位老工人到了五十多岁时或是退休了或是转岗当领导了,究其原因,或由于个人自满,或不了解市场需求,或名利思想作祟,或由于某些抗拒不了的诱惑,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结果就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工程人才就是要靠“笨功夫,耐得寂寞”,把一项项不可靠的因素排除掉,把结果纳入到设计、工艺、制造过程中变为规范,严格执行,再从实践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改进,最后积累下诸多宝贵的数据,这就是最宝贵的经验,也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实力体现,这方面国家差多了。

国家不缺少人才,有的人甚至还要超出国外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即便他们没有学过相关的很多专业,比如说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这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的人才,而国家连计算机都没有几台,可就在这种看起来不可能的条件下,在50年代末,我们与世界同步研究开发数控系统,其性能并不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低多少。

就如当年国家为了搞核弹,靠着一帮人拿着算盘就能让世界震惊,国人总是能在不可能之下创造奇迹,比如刘琅在图书馆内查到了一些资料,在五十年代沪市机床厂的一位名叫周勤的同志担任沪机试验研究室主任,他的学历并不最高,只是中专毕业,但水平很高,提出在当时十分超前的建议,如用磁带分频代替传动链,使工件的速比可任意变化,这对蜗杆砂轮磨、齿轮加工机床有革命性的意义,这一项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可是后来,这位专家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批判,最后惨死,这样的结局实在可惜。

刘琅从一块手表里就看到了国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巨大的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什么都没有,要想弥补这些弱点谈何容易呀!

第五百一十五章 “肆无忌惮”的中国小孩第三百四十四章 隆重接待第八百六十七章 有钱人的话很管用第二百章 专利到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林述职第八十九章 刘东来的决定第七百七十二章 行内大佬齐聚一堂第二百八十六章 三厂的未来第六百八十六章 爆胎第五百九十六章 如何制造一台数控机床第三百八十章 华夏工业科技的定位第一百三十章 木家豪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改变人类科技发展进程第三十三章 “大事”发生第七百七十三章 未来是个电脑统治的时代第三百八十六章 机床到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这个年代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第八百五十二章 阜城的首要任务第三百六十章 完美答案第三百九十章 国产化的进程加快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刘琅的“胡思乱想”第六百七十章 昆汀,我很看好你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群被历史低估的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国之栋梁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灵魂方程式第二百八十七章 奈特来拜访第七百二十八章 目标,纳斯达克第三百六十一章 三项冠军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伏羲的研究第二百四十六章 为梦想而努力第二百章 专利到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黄坤第四百八十八章 读者们第二十章 崩爆米花第八章 这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第六百一十一章 改革的春天第二百六十九章 刘琅和斯特恩第七百六十七章 “影帝”级别的表演第四百五十五章 刘琅的设计方案第六百九十四章 用制度来约束第六百九十八章 深层次的问题第一百四十一章 准备回家第二百七十八章 这种鞋子你见过吗?第八百六十六章 这两年我的经历第二百七十章 连中与兑奖第六百四十九章 我的电影怎么办?第三百三十三章 你为我工作怎么样?第四十七章 加大生产第七百三十章 偶像歌手第一百六十一章 电风扇制造三厂第六百三十六章 The Sounds Of Silence第七百四十六章 电脑行业的大事件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心坚定第二百零一章 三厂开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他们是骗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的路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专门研究压缩机第五百一十六章 见乔丹第五百二十八章 组团去赚美国人的钱第二百八十四章 短暂的假期第四百三十一章 三点建议第六百六十四章 好评如潮第二百九十二章 谈合作第七百六十二章 《灌篮高手》火了第五十八章 肖南光的苦笑第五百五十四章 安顿妥当第五十七章 服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鲁厂长你得做些技术含量高的东西呀第四百七十五章 签证第一百零三章 “七上八下”的高压线第七百一十四章 国家工业的问题第七百八十二章 通讯行业未来的发展是什么?第三百四十八章 林国栋的烦恼第八百三十五章 见方中达第四百二十四章 为刘琅接风洗尘第六百一十六章 艺人凌风第五百六十章 顺利通过第七百六十二章 《灌篮高手》火了第四百零二章 破格提拔第五十二章 招待所第二百三十八章 展览会第二十章 崩爆米花第三百章 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赛场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法?第六百四十章 未来的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第四百三十九章 黄坤第二百八十章 回来了第六十七章 气功热第八百三十六章 国家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第一百章 工匠精神第九十八章 熊怀志教授第三百四十八章 单独接见第二百零二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七章 私营企业充满了活力第三百六十二章 丁怀中来访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强了的华夏工业科技第四百一十一章 动手给我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