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事”发生

煤泥是北方人过冬的燃料,这种东西就是洗刷煤炭后的泥水沉淀后留下了的杂质,可以燃烧,在掺加入一些黄泥就成了煤泥。

阜城的老百姓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储存煤泥,给工人提供煤泥是工厂和政府给员工的福利,当然,这还是需要花钱的,一般都是两块钱半吨的煤泥,只需一吨,一家四口人过冬的燃料就够了。

过了十月份街上就出现了大量的马车,马车上载着煤泥跑来跑去,稍一颠簸就有一股煤泥被甩出马车落在路上,结果全市的道路随处可见散落下的煤泥块,有一些人就背着箩筐沿街行走,半天时间就能把箩筐装满,有时几天下来就能捡一两百斤的煤泥,可以剩下几毛钱了,有时路上还会有绿皮的解放卡车出现,这些卡车上运载的可不是煤泥了,而是燃烧率更高的煤块,这些车上的煤都是阜城煤矿给员工的福利,远好于其他工厂的职工,就是政府部门的职工也无法相比,在先在的阜城,煤矿上的职工可是香饽饽,各项福利好到爆,娶媳妇都不愁。

这些煤泥运到一户家门口后直接堆放在门前,一座城市家家户户门前都堆起来一座“山包”。

刘琅父亲的单位分给他一吨半的煤泥,堆起来有两米多高,按照规定,刘东来也能分到一吨,不过厂长特意吩咐多分给他半吨,虽然没说是什么原因,但也能想到恐怕是那位省里的领导肖南光的缘故。

刘琅的爷爷家分的多,一共是两吨煤泥,堆在门口足有近两米高,湿乎稠密,跟没有凝固的沥青有些相似。

接下来的男人们的工作就很有趣了,即使是在刘琅的前世都记着这个过程。

堆积如山的煤泥不能这么随意放置,要制成大概四十公分长,二十公分宽的煤泥砖,这时你就会看到全城的男子都在干着一件事,把这些还潮湿松软的煤泥用铁锹放在地上一个木质的模具中,再用铲子把模具外面的煤泥铲掉,然后一块标准的煤泥砖就被制了出来,不过这个时候泥砖还是软的,需要晾晒两三天的工夫,待晒干后一块块收起来放到院子中避雨的地方,用的时候敲碎了放在炉子里就能燃烧取暖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集**热,每家每户都要拖煤泥制煤砖,大街小巷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煤砖,甚至连房顶上都被铺满,这算是北方城市的一景了。

刘琅还记得前世的童年时代,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和一帮小朋友跑出去,然后就在这些没有硬化的煤泥砖上跳来跳去,一个个脚印被刻在了上面,刘琅自己家在烧煤泥的时候就常常看到上面有不大的脚印,就如同化石一样。

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天,阜城里出现了两件让全城疯狂的大事,第一件是广播电台播放了一篇名为“岳飞传”的评书,播讲的是一位女人,声音嘹亮情绪激昂,尤其是那传神的语调,似乎都把千年前的人物带到了人们眼前。

这部评书一问世就让所有人为止疯狂,每天各个工厂下班的铃声响起后所有人就疯狂地蹬着车子往家赶,因为五点半钟岳飞传就会准时开播,此时全城有一半的人都守在收音机前,一边吃着饭一边如痴如醉地听着,刘琅的家人也是如此,每到晚上下班的时候一家人就跑到了爷爷家,打开比皮箱小不了多少收音机,一家人围在跟前,刘琅的母亲连饭都不做了,直到半个小时后播讲结束才意犹未尽的回到家中,一边做饭还一边和父亲讨论着接下来的剧情,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刘琅没有听过这部评书,但是播讲人的声音他是知道的,就是那位非常著名的评书大师刘芳,想不到这位大师竟然火了三十多年,不过既然她出现了,想必很快田芳大师、阔城大师、连元大师也要出现了,这些人可是他十岁时的“偶像”呀!

另外一件让全城人疯狂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的确良”终于出现在了百货商店里。

在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基本物品都是凭票供应,老百姓所选择的东西实在是没有多少,大米、白面以及牛奶鸡蛋这些细粮不是你想吃就想吃的,一个月下来还要混些粗粮,穿戴上也是如此,在阜城这种小地方,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用卡其布制成的,这种布由国家统一销售,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牌子“人民英雄卡其布”,听上去给人以高大尚的感觉。

这种卡其布是一种主要由棉、毛、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的织品,摸着紧密,厚实,但是很不耐磨,对于工厂的工人来说,一般穿上半年就会磨出洞来,同时还容易粘毛,要是到了春夏交际的季节,穿着这种衣服出去走一圈就会沾上一身了柳絮,而且这种布颜色非常单一,只有蓝色、土黄色等几种单色调,穿在身上可以完全彰显工人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当然,这种“人民英雄卡其布”在国家如此流行,绝非是因为代表老百姓的品性,而是这种布匹的制造非常容易,只要通过简单的纺织就可以给弄出来,不用多么复杂的轻工业制造技术。

国家之所以缺乏材料,说到底就是因为生产力严重低下,粮食产量低,轻工业基础差,这才是根本原因。

这种叫做“的确良”的布料,学名为聚酯纤维,其实就是涤纶,是一种化工产品,特点是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易洗快干。

但缺点也很明显,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差,天凉就冷,天热就闷;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极强。

可是在这个时代,美观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缺点也是优点。

这种产品和卡其布相比技术含量就很高了,需要一定的轻工业基础才能制造出来,当然,所谓的技术含量高放在刘琅的后世那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国家就是制不出来,只要七九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化工设备,这种布匹的产量开始提升。

其实早在两年前涤纶就已经开始投放到了市场,但是供应范围只在首都、魔都以及南方几个大城市,这“的确良”的名字其实就是GD人“的确靓”的谐音,因为这种材料的颜色很鲜艳,红、黄、粉、紫等等,穿在身上的确成了靓仔,在当时,能穿上的确良制成的衣服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走在街上立刻会成为焦点,引来无数人的注目。

在前世刘琅从网上听到过一个关于“的确良”的笑话,非常有趣。

话是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里有“的确良”买,一个小伙子就排了队去买,想给自己做件衬衣,结果等了好几个小时,轮到他的时候,只剩下半尺布了,他十分为难。

售货员看着他就大喊:“你买不买?不买下面的的确良谁要?”

小伙子一急,马上掏出钱和布票买了下来,结果回家只能做条内裤。

他心想:“这多冤呀,谁知道我也穿了的确良啊?”就干脆在外裤上做了个牌子,上书“内有的确良”。

有一天出门赶上内急,他就找到个公用厕所,将牌子先解下来挂在门上,出来的时候,发现厕所外排成长龙,都在问:“怎么等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卖呀?”

这个笑话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也足以说明这种材料在当时是多么的风行了。

两年的时间,“的确良”产量飞快的提高,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了一九八一年的年底,终于来到了阜城。

第四百七十八章 叶金生的娱乐事业第一百五十四章 儿子,你要去参加奥运会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北方城市两大问题第七十章 真是神童第二百四十一章 万安公司第二十三章 前世的妻子第八百九十三章 娱乐圈的“扫地僧”第五百七十四章 哥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有哥的传说第六百一十八章 两岸关系第八百二十九章 这些工厂都给你搬去?第四百九十九章 乔治卢卡斯第三章 家第八百七十五章 咱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个项目第五百五十五章 面试开始第八百一十四章 港岛第一帮派第七百七十七章 中美企业家座谈会第三百九十章 国产化的进程加快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变化第六百五十章 低俗小说第八百八十一章 诚惶诚恐第一百二十七章 没法比呀!第七百五十三章 一群“超凡脱俗”的人第三章 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机械加工才是关键第四百五十章 员工培训第六百七十七章 新的画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首都高校元旦联合晚会第七百五十五章 尔曹身与名俱灭第三百六十五章 了解情况第四百一十八章 吃完饭就工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国之重器,立国之本第六百八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斗殴第二百四十一章 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肆报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犹太人鲍勃第二百八十三章 亲人们的变化第五百一十二章 拜会丁怀忠教授第八百四十章 改革开放十年庆祝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家第九十四章 国家教育现状第七百七十一章 新书发布会第九百章 你们不知道有专利法吗?第十三章 “臭老九”第六十三章 第一辆轿车桑特纳第一百二十八章 他们已经老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方工业集团成立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商机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授变电工第一百八十六章 他们是骗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克莱尔教授,我都学会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历史依旧在发生第八十三章 高考当天第二百七十一章 抢劫第八百章 感谢大家第八百四十五章 阜城来了个新市长第七十八章 二十年后的地产大亨第七百六十一章 圣诞大战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人诛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三项冠军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场秀第一百三十六章 找吴荷第五百八十四章 拜访NBA总部第九十二章 机械制造不是那么简单第一百五十八章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第三百零九章 下一步要搞机床第二百二十八章 港岛见闻第八百零七章 强大的苏联第七百九十六章 挖坑等着你来跳第五百四十六章 暴跌五百点第八百五十八章 拿钱开工第一百八十四章 木小虎的“品质”第二百三十一章 机场风波第六百七十四章 低调的木小虎第三百三十三章 你为我工作怎么样?第八百八十八章 圣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这个专利无偿给你们了第七百七十一章 新书发布会第五百零七章 一定要把工业光魔买下了第七百零八章 发展的都很好第八百一十章 王府井饭店里的“硬菜”第四十四章 八三年的大事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艺术品第三百六十一章 岛国人的反对第七百九十三章 漫威公司的困境第七百零八章 发展的都很好第一百六十九章 十三条厂规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十倍的收益第四百二十二章 回首都第四百五十一章 步入正轨第五十三章 海盐衬衣厂第六百三十六章 The Sounds Of Silence第六十四章 国家教委的文件第二百八十五章 法律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二章 克莱尔教授,我都学会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毒舌”叶金生第七十七章 全聚德烤鸭店第六百六十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二十二章 未来的摇滚乐教父第六百二十五章 改革开放就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