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加大生产

肖南光跟着众人走了出来,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胡卫国这个人他很了解,都是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对国家的忠诚那是没话说,国家让他去死也不会有半点迟疑,但是思想上就有些保守了。

国家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吗?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让自己走出去,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在肖南光眼里就是要打破陈规放手一搏。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整个国家都没有人完全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用自己的脚趟出一条路来。

现在的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就瞻前顾后,迟疑不定,这么下去怎么实现国家的富强梦想?

国家现在要辽北省扩大产能,虽然一下子提高二成有些超出辽北省的能力范围,但起码说明南方的需求增大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这就是个好现象,你胡卫国做为一省之最高的领导,就要坚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能当面发起牢骚呢?

有些不妥,有些不妥呀!

肖南光心中暗道,但是他也知道胡卫国当着一位首长的面“放炮”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的主张在高层那里是有很大基础的,改革开放是那位大人物在一手主导的,但那位大人物绝不是一言九鼎,很多老人对这种提议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进行改革开放尝试一下。

现在看来,改革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还是远远大于,看看现在沈城的老百姓身上都穿上了“的确良”,“的确良”这种材料可就是从国外进口的纺织机制造出来的,很多人还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两三年就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改革这几年也有很多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缺点出现,这也是造成高层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原因,肖南光就怕反对的意见占了上风,到时候风风火火的改革就会面临夭折的危险。

肖南光微微叹了口气,改革的路上绝非一帆风顺,他希望改革一直进行下去,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只是省里的一位副主席,副省级的干部听上去好听,但已经没有多少实权,话说回来,胡卫国算是有实权吧,丁惠中算是有实权吧,但改革的总负责人那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他们才是决定改革开放是否可以进行下去的关键人物,其他人只能执行,他肖南光更是差得远。

现在肖南光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人才来,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力量,做好这些他就心满意足了。

丁惠中带来了国家的任务,胡卫国和陈铁龙表态坚决服从任务,这会议刚刚结束一天,由上至下的命令就发了出来,今年钢铁、煤炭、面纱、石油的产量都要大幅度增产,每个城市都被下达了指标,而且是死命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那就要接受严惩。

而阜城也接到了来着省里的命令,今年煤炭产量要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去年全年产煤一千万吨,那今年就是一千两百万多吨。

这个命令一下,阜城的领导顿时傻了眼,一千万吨已经是阜城历史最高产量了,现在一下子猛增到一千两百万吨,增幅百分之二十,哪有这么增长的?怎么增加?天上掉下来吗?

两位主官跑到省里还想找领导诉苦,结果当场就被胡卫国和陈铁龙给骂的狗血淋头,只能灰溜溜的回到阜城,这是死命令,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没有了退路,那就干吧,结果全市都打出了口号:大干两百五十天,煤炭增产两百万吨,向改革开放献礼。

这个口号一下,整个阜城都沸腾了。

煤炭增产二百万吨,这可不是单单煤矿的事情,多挖快挖连夜挖那自然不必说,但是挖煤不能用手挖吧,需要挖掘机、风镐等设备,这些设备有些省里会给,但大多数还需阜城自己解决,那就需要轴承厂、机床厂、矿山设备厂以及总机厂的全力配合了,他们也要增加产量,全力配合矿务局的工作。

刘琅的母亲是机床厂的会计,不是一线工人还好一些,起码不用干累活脏活,但刘琅的父亲身为车间主任,此刻就要冲到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

原本的周日休息取消了,而且每天下班时间从五点延长到了六点,中午休息的时间也缩短半个小时,大量的轴承滚珠被制造出来运往各个工厂。

一时间阜城的道路上出现的卡车都比平时多出很多,卡车上运载着机床、煤炭等各种物资,全市上下似乎又有了五十年代的那股疯狂的劲头。

“今年全市产煤要突破一千二百万吨,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这真是一帮疯子!”

刘琅看着阜城日报头版头条连连摇头。

这篇文章写的很清楚: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南方各地都在大干快干投资上马很多项目,需要大量的物质能源,作为新中国长子的辽北省,不管自己有多难,也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要义无反顾的支持兄弟城市的建设。

“妈的,南方用你辽北省支援?等十几年后,人家的胳膊都比你腰粗!”

刘琅看着报纸心中骂道。

这种不讲科学的命令,在刘琅前世就经常出现,不过那个时候一般这种命令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而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还保持着淳朴的思维,对工作的态度比之二三十年后要高出很多,比如刘琅的父亲刘东来,虽然下班晚了没有了休息日,但依旧干劲十足。

可是你再干劲十足,没有条件也一样白费。

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刻都不能耽误第六百二十二章 回家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天赋才是最重要的第五百四十三章 詹姆斯?第六百七十八章 “古惑仔”的作者第七百三十二章 刘琅的研究课题第三百六十八章 总有一天会有回报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富豪云集首都第七百三十章 偶像歌手第三十三章 “大事”发生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五年是重要的一年第四百七十七 又到火家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有没有真东西?第三百三十七章 赵天明的新动力第七百零六章 北方的大问题第四百三十三 引以为戒第四百四十九章 被改变的未来第五百一十八章 威尔逊教授是个企业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万安公司第八百二十三章 重回华夏工业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外出版权第四百三十六章 刘琅的手下都致富了第六百五十五章 圣唐公司是我的第十九章 姥姥家第二百零二章 按部就班第三十九章 八十年代的电视节目第六百八十四章 变强的华夏工业科技第五百五十四章 安顿妥当第七百九十七章 历史依旧在发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请大师把里面的证书拿出来第四百七十八章 叶金生的娱乐事业第八百六十八章 请大家做出自己的选择第八百八十七章 你是怎么做到的?第七百八十五章 任为天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缘由第二十二章 悲催的一代第八百零七章 强大的苏联第二百二十一章 争论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向太空进发第五百零四章 五百万收购你们第四百一十二章 送你去留学第三十章 省里的大领导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前辈们第四百二十八章 国人的心理第四百九十九章 乔治卢卡斯第四百三十九章 黄坤第五百八十二章 悠闲的生活第六百一十章 重返故地第五百四十七章 黑色星期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尽管问我好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苏醒第五十六章 震惊第六百一十章 重返故地第二十七章 看门人第四十五章 暴风骤雨第六百八十六章 爆胎第三百五十一章 质疑第五百九十章 灌篮高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质疑第三百六十七章 要在沪市建立实验室第六百七十二章 讲故事才会有收视率第三百三十六章 赵天明的感慨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调压缩机第四百九十章 比弗利山庄第一百三十二章 讽刺第四百七十二章 时代偶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国城第八百三十三章 混乱的国内电器市场第六百零八章 变化中的首都第三百五十一章 “蛋糕理论”第六百六十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三章 充满自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隆重接待第八百零九章 放开土地政策第二百八十二章 帮我找个律师第四十一章 八三年的国家春节联欢晚会第二百四十五章 年轻人就该闯一闯第八百六十七章 有钱人的话很管用第六百九十五章 管理制度也要改革第二百二十三章 “蜘蛛侠”和“神奇女侠”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安德鲁的大机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国家电子产业现状第三百一十五章 当头一棒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许送礼第七百六十二章 《灌篮高手》火了第七百零七章 刘琅也是个不择手段的人第三百零六章 五老现身第四百四十七章 抢别人的饭碗第五百二十六章 “格美”空调第一百九十五章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第六十九章 国家教委到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历史依旧在发生第八百零六章 回国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尔逊眼中的刘琅第八百六十六章 这两年我的经历第五百一十六章 见乔丹第五十八章 肖南光的苦笑第六百二十三章 变化巨大的北方市场第五百九十八章 中央情报局第四百三十三 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