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海盐衬衣厂

“八号到了,八号到了……!”

售签员大声喊着。

“到了到了,你们三个赶紧去拿!”

周德路吩咐道,也不用他说,三人听到喊声拿着饭票就窜了出去,片刻后一人拿着一个大木托盘小心翼翼地走了回来,一个托盘里放着馒头和油条,另外一个托盘里放着七碗小米粥,剩下的放在另外一个托盘里。

“儿子,这些是你的!”

刘东来把一个馒头一根油条,一碗粥加上一碗豆浆放在了刘琅面前,即便儿子能吃,这些也足够了。

放在碗里的馒头实在是不小,比成人的拳头还大一号,这么一个大馒头才五分钱,还有油条,一根三分钱,一大碗小米粥再加上一碗豆浆,他虽然能吃,可是也吃不了这么多,再说,豆浆和米粥哪有放一起吃的?

看来是他们几个人每样都买上一点,完全不懂搭配。

刘琅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桌子上没有菜,只能用腐乳和臭豆腐下饭了,这种臭豆腐其实和腐乳一样,只是一个青色一个红色罢了,闻起来有些“臭味”,但味道非常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刘琅在前世也很喜欢吃。

不过刘琅刚吃掉半个馒头,这几个大人就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刘东来,两个馒头一油条全部消灭,豆浆是一口喝干,剩下的一碗粥也是见了底,他看了看刘琅面前的那根油条,好像还没有吃饱。

“爸,我吃一个馒头和一碗粥就够了,剩下的你吃吧!”

刘琅啃着馒头看着父亲说道。

“儿子,一会儿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可得多吃一些!”

“我吃不了这些,还是你吃吧!”

刘琅的确是吃不了这么多东西。

“那……好吧,反正是不能浪费了。”

刘东来二话不说,拿起油条只是四口就吃了个精光,片刻之后一碗粥也见了底。

吃了这么多后刘东来拍了拍肚子:嗯,总算是有点饱了。

刘琅暗中好笑,父亲今年也不过三十岁,还是年轻人,加上平时工作量大,他的饭量比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可是大多了,现在这点食物半饱就不错了。

刘琅也不着急,一边慢条斯理地吃着,一边看着周围其他吃饭的人。

听口音,大多数都是同省其他城市的人,但也有些是南方人,从衣着上就能看得出来,现在是五月初,北方渐渐暖和起来,但夜晚还是有些凉,北方人大都是穿着“的确良”制成的长袖衣服,而那些南方人很多都是短袖衬衣,露着手臂。

北方也有衬衣,大都是棉布制CD是纯色调,不是白色就是黑色蓝色,可这几个南方人穿的衬衣就不同了,白色的底,上面绣着道道黄色的丝线,尤其是左胸口处的口袋上还用红色的丝线绣着“唐人”二字,这件衬衣要是穿在身上走在阜城街道上,绝对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唐人牌衬衣?看来南方现在已经有了品牌意识,比北方可是强多了。”

刘琅看到这几位南方人只是心有感触,不过有几位北方人似乎是对他们的衣服感了兴趣。

“几位同志,你们这“晚霞子”是从哪里买的呀?”

一个操着辽北省连海市口音的人走到了那几位南方人的面前问道。

辽北省内有十个地市级,每一个市的口音都不同,阜城市的口音最接近普通话,辽南地区沿海一带则带着浓重的“海蛎子”味,比如连海市就是如此。

连海市的口音非常有特色,回家不叫回家,叫走家,吃饭叫做歹饭,女儿叫做棍宁,喝酒叫成哈酒,衬衣叫做晚霞子。

“晚霞子?”

那几个南方人听到对方的话愣了神,他们普通话都说不太明白,又怎么能听懂方言?

“哎呀!这位先生,你……说得话………我们听不懂啦!”

一个人站起来费力地说着自认为标准的普通话,刘琅听得出来,对方应该是江浙一带的人,舌头根发硬,普通话说得连自己都听不真切。

“我问你“晚霞子”从哪里买的?”

这位连海大哥有些着急,拉着对方的衬衣问道。

这一下可把那位南方大哥吓得够呛,其他几位同伴也噌地跳了起来,一个个面色慌张地看着对方,肯定是把他当成坏人了。

“几位几位,你们误会了,这位同志是问你们衬衣是从哪里买的?”

刘东来急忙走过去替这位连海大哥解释。

“衬衣?哦哦,衬衣呀!我晓得了晓得了!”

对方这才明白。

“对,对,就是“晚霞子”嘛,我就问“晚霞子”是从什么地方买的?我们也想买一件。”

那大哥还“晚霞子晚霞子”地叫着。

“他们连海市把衬衣叫做晚霞子。”

刘东来又替他解释道。

“晓得,晓得!”

对方连连摆手。

“这件“晚霞子”不是,这件衬衣可是我们厂子自己生产的牌子,如果你们想买,我可以卖给你们!”

对方虽然普通话很不标准,但是说得很慢,周围的人还是听明白了,一下子就引起了一群人的目光。

“什么?能卖给我们?多少钱一件?”

旁边的有十几个人也不吃饭了,“呼啦”一下都围拢了过来。

“这件衬衣是我们厂自己生产的唐人牌,每件五块五毛钱,我们现在手里有三十件,如果要买,我给大家登记!”

五块五毛钱可不便宜,要知道“的确良”也就六块五一米,一件能给成人做两件衬衣加个裤衩,算起来才是对方衬衣的一半还不到。

不过在场的人可不在乎了,都大声喊道:好,我买一件……!

“我买两件………!”

“给我留一件………!”

一下子食堂里就沸腾了。

“大家不要挤,都排队,都能买到!”

那几个南方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这几个人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拿出了两个大箱子,里面都是崭新的衬衣,刘琅看到箱子上的字心中猛地一动。

“海盐市衬衣厂?”

这个名字怎么有些熟悉?

突然,刘琅想起了前世时一本书上的内容。

这本书写的是关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最早进行改革的企业的事迹,其中就有一家非常具有典型的企业,就是海盐市衬衣厂。

海盐市衬衣厂是一家国营企业,改革开放后国家在南方进行企业改革,提出了承包制这个名词,所谓承包就是下方权利,把企业的管理权交给个人,干的好就能多得收入,本质上是一种激励办法。

这海盐衬衣厂当时到了破产的边缘,职工的工资都开不出来,这个时候一位叫做步年生的副厂长承包了厂子,他接手后立刻进行全面改革,打破了“大锅饭”的机制,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使这个小厂的产品畅销SH、BJ、广州等大城市,成为全省一流的专业衬衫厂。

应该是到八四年,这位步年生的事迹被群众日报刊登出来,号召全国的企业都向他学习,现在是八三年,海盐衬衣厂的名声只是在本省有名,一年之后就会享誉全国,据那本书中记载,当时全国无数国企负责人都会到这家小厂子里考察,还有很多外国记者前去报道,这位步年生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各方来客侃侃而谈,他一下子就成为了时代的名人,也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在前世,刘琅就曾经对这家可谓是全国第一家“知名企业”做过一些研究,在他看来,步年制定的诸多规章制度都具有划时代的标志。

他提出了“你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的口号,直接打破了“大锅饭”的禁锢。

又提出了“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这是注重质量的表现,还对所有员工下了“请假不发工资”的命令,这带着一丝现代化管理的影子。

可以说,这家海盐衬衣具有成为一家真正大公司的条件,但是后来,大概在八六年左右,由于政府决策的失误造成这家厂子的产能严重过剩,无数衣服挤压,短短数年的时间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就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步年生也成了替罪羊锒铛入狱。

归其原因,有步年生个人膨胀的原因,但最根本在于还这种国营企业先天的局限性,步年生虽然掌握了管理权,但是国营企业毕竟是国营的,决定权还在官方手里,官方要求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在八六年,海盐衬衣厂已经出具规模,当地政府觉得可以大规模扩建,于是立刻上马年产三十万套西服的生产线,还开建了近万平米的办公大楼,这一下子就掏空了所有积蓄,再加上当时制衣厂遍地开花,海盐衬衣厂的竞争能力已经大幅度减弱,衣服卖不出去一下子就完蛋了。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企改革,而国企改革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产权不明确,这家企业就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不光是海盐衬衣厂倒在了这个问题上,在接下来了十年里,还有很多企业接连栽在了这个问题上,其中甚至有很多充满了希望的企业,到头来也是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作为重生者的刘琅,即便他熟知很多企业未来的结局,可他还是无法做什么事情,起码现在做不了,看着现在这家海盐衬衣厂,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刘琅的父亲也买了两件衬衣,一件是为媳妇买的,一件则是为父亲买的,一共是十一块钱,快顶的上他半个月的工资了,虽然有些心疼,但穿在身上绝对会引起周围人的轰动,算起来也没白来沈城一趟。

其他人也是一人一件,尤其是周德路,干脆就穿在了身上,照着镜子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喜欢的不得了。

“厂长,可别臭美了,咱们还得办事呢!”

一个人笑着说道。

“对,对,走,咱们去供销处看看!”

办事重要,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招待所,坐上了公交车向供销处而去。

第十一章 一家之主第八百六十七章 有钱人的话很管用第三百六十二章 丁怀中来访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林述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的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克莱尔教授的实验室第七百四十四章 上市“分家产”第七百二十九章 洛杉矶的治安有变化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讽刺第八百九十四章 “见利忘义”的亲戚们第六百九十七章 办成铁案第一百三十九章我们合作吧第五百九十二章 克莱尔教授,我都学会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科技为先、产业链条、统一销售(祝福大家新春快乐)第一百二十五章 都疯狂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种发动机第七百四十三章 宁滥勿缺第六百一十六章 艺人凌风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针见血第八百四十六章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快七百三十一章 豁出去了第五十九章 一群败类第七百六十二章 《灌篮高手》火了第二十四章 教育局的领导第一百六十八章 数理化一起来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试一试电脑游戏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伏羲的研究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才呀!第八百八十一章 诚惶诚恐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堂入室第八百零一章 上市暴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如砍瓜切菜一般第四百七十六章 你想成为美国公民吗?第三百七十章 沪市新区第四百九十六章 洛杉矶治安的治理方法第二十三章 前世的妻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三项冠军第一百八十九章 杨志传的前世今生第七百零一章 圈套?第四百六十章 万安公司的工程师第五百四十八章 未来的投资计划第三百八十四章 参加展览会第二百三十一章 机场风波第二百九十九章 训斥第八百章 感谢大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刘琅的手下都致富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陈春生和孙明凡的未来第七百六十五章 工业光魔的下一部电影第四百零四章 强大的记忆力第八百二十四章 变强了的华夏工业科技第一百七十八章 闹剧收场第三百九十八章 刘琅的“胡思乱想”第二百九十五章 与耐克公司的对赌方案第四百七十五章 签证第五百一十五章 “肆无忌惮”的中国小孩第八百二十一章 这个时代的全国娱乐圈第六百一十二章 格美空调,中国的模范企业第一百六十四章 老厂长孙福财第八百一十章 王府井饭店里的“硬菜”第八章 这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第九十五章 开学典礼第七百五十一章 数字化的社会不可想象第五百八十三章 斯特恩的邀请第三十七章 李铁的决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学高手?第三百零三章 都在变化第一百八十九章 杨志传的前世今生第三百三十三章 你为我工作怎么样?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场秀第十章 思想正在解放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来三十年的科技发展趋势第五百五十三章 到万安公司挖人第二百零八章 “买一送一”第八百九十章 被篡改一塌糊涂的世界娱乐圈第十六章 神童出世第八百八十七章 你是怎么做到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家第五百五十五章 面试开始第五百零六章 郁闷的卢卡斯第二百二十七章 入港岛第六百一十九章 我对你们说一些话第六百九十二章 劝说第七十五章 打赌第八百零一章 上市暴富第八百六十二章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重工业城市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五年是重要的一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都疯狂了第一百零八章 经济会议第五百二十六章 “格美”空调第四百四十三章 使命感第二百零七章 健力保李经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挖制片厂的墙角第六百八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斗殴第六百九十一章 苏醒第八百五十六章 茅塞顿开的宋立峰第一百一十三章 娇生惯养的木静怡第八百七十六章 他们都是有天赋的工人第八百一十二章 重担第八百二十七章 五年任务与二十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