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工业特区

“弘扬总理,为仁副总理说得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先不说别的,光是那些失业职工的生活如何保障就是个难题,数百万乃至千万职工呀!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在一旁接口道。

“是呀!想不到我们国家的企业还有这么大的问题,必须要做一个妥善处理的方案。”

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人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产生的,而是国家在三十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把这些难题解决。

“刘琅提出了老工业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方案,他也承诺明年毕业之后要在阜城开始实施工业化改革,对,就叫做改革,我们国家现在的改革形势大多是引进外资为主,现在看来这就太单一了,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我们有必要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中在进行一次深化改革,以提升生产力为主,这才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核心所在!”

白为任用手拍了拍桌子说道,他本身就是一个改革派,对于改革有着近乎“狂热”的感情。

赵弘扬点点头。

“对,为仁你说得很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绝对不是单一引进外资为目的,这就太粗放了,改革是要分出多个层次,我们现在做的只能算是第一层次,是时候要进入下一层次了,所以要以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为契机,启动第二层次的深化改革,不仅仅是工业,还有农业和第三产业,都要开始向着高水平发展。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是要循循渐进,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民生的大问题,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刘琅,你说要整合阜城那些小工业企业,这是真的吗?”

赵弘扬看向刘琅问道。

“当然是真的,阜城只是我计划的第一步而已,我还想把整个辽北省的重工业都整合起来呢!”

刘琅回答道。

在座的人听了都倒吸一口气,这话也太大了,太吓人了。

“哈哈,你的野心还真是不小,不过我相信你能做到,因为你太年轻了,今年才七岁,还有数十年时间………好,我就等你这句话,既然你确定,那我就建议在阜城做一个试点改革,我可以给你很多政策,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深市蛇市那是改革特区,你们阜城完全可以当成一个工业特区,干好了就可以向全国推广,给其他城市树立个榜样。”

赵弘扬要将阜城当成一个工业特区城市,这有些出乎刘琅的意料了。

能成为特区的无一不是享有很多特殊的权利,比如深市在八零年就可以贩卖土地,这对当时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项“创举”,很多高层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工业特区城市这个词汇是刘琅第一次听到,不知道到底“特”在哪里。

“赵爷爷,工业特区城市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那到底特殊在哪里?”

刘琅马上问道。

“呵呵,你也有不知道的时候?不过我现在也没想好!”

赵弘扬摊了摊手回答。

“这个国家还要具体制定,不过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该享有的权利阜城都会享有,比如说税收减免、土地买卖,你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阜城的工业真正提升起来,让它成为我们国家的鲁尔区。

二是不能让太多的职工失去生活来源,我知道改革存在巨大的风险,改革存在牺牲,这无可避免,是客观存在,不是靠主观就能完全杜绝的,但是我相信你有办法可以把这个问题做到最好,谁让你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神童呢,我给你制定一个治标,就是失业人数不能超过工人总人数的两成,你看看行不行!”

赵弘扬对刘琅提出了要求。

“赵爷爷,我们改革为什么?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好,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其实也只是最初级阶段,现在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未来会创造数以亿计个工作岗位,年轻人不会闲着,人人有事做不是梦想,但年轻人也会老,那些退休甚至失去工作的人如何得到应有的保障,这就是个问题了。

阜城现在有一、两万名产业工人,工人退休后企业会给退休金,但是企业要破产了,那就没有钱可以给了………我在那里进行工业改革当然不会让这些人失去生活来源,我可以采取特企改革的形势,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工人的股份,只要企业盈利他们每年就能拿到钱,但是,这只是针对特企改革的企业,那些不能改革的企业职工怎么办?

企业提供保障终究是不保险的,即便这个企业非常优秀,每年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利润,可未来呢?五十年之后、百年之后这个企业还会存在吗?

社会保障的根本还是以国家为基础,由国家统一收缴统一支出,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义务,这毋庸置疑,但在八十年代,这项制度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实施,不是国家没有制定,而是在那十年大乱之时被破坏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恢复过来,但近十年只是都在讨论筹备,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正式实行,而北方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们正好“完美”的错过。

“赵爷爷,你给我提出两成的标准,我也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在阜城,我不会让一名工人因为改革失去生活来源,国家现在保障制度不健全,但早晚有一天保障制度终会完善,到那时,我会把他们应该缴纳的费用全部交齐,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好吧,刘琅的这一番话再次让现场一片安静,不是因为他的豪言壮语,而是刘琅的话又勾起了大家的烦心事。

谁都明白国家不能没有保障制度,可是保障是需要钱的,没有钱制度再好也没用,可是钱从哪里来?

还有国家现在是十亿人口,老人有一亿多,这些人一年得多少钱?

想到这些事情,在座的人都是满脑门“官司”,表面看起来国家是一片升腾之相,但是仔细一想却是处处问题,每一个都非常棘手,每一个都不能不解决,改革呀!不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就能成功的。

第一百一十章 考察第五十七章 服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准备出国第二百八十章 回来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国家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第四百九十七章 强大的电影产业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爆料第四百一十四章 电子产业的差距并不大第六百八十六章 爆胎第八百一十章 王府井饭店里的“硬菜”第二百二十四章 准备出行第五百三十四章 签证出国第一百五十五章 缘由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们也想竞标第六百六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零七章 刘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灌篮高手》在岛国火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们也想竞标第三十六章 落后的原因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销量第六百九十四章 用制度来约束第一百五十七章 华夏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六百九十五章 管理制度也要改革第四百四十三章 使命感第八百七十四章 改革十年的变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准备留学第五百九十九章 审问第二百二十七章 入港岛第六百六十六章 对刘琅的评价降低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芯片产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第一百零三章 “七上八下”的高压线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才呀!第三百二十一章 刘琅的期盼第九十九章 工业是立国之本第三百五十一章 “蛋糕理论”第五百七十八章 克莱尔教授的“私货”第七百五十六章 格莱美提名第五百八十二章 悠闲的生活第一百一十五章 熊怀志的实验室第三百零三章 都在变化七百三十一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未来的投资计划第四百二十六章 通货膨胀第五百二十六章 “格美”空调第六百七十三章 回首都第七百一十八章 工业特区第三百五十七章 据理力争第七百三十八章 邀请迈克尔杰克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光盒试验第二百八十章 回来了第八百二十章 国内盗版太多了第三十五章 南北差异第八百二十章 国内盗版太多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芯科技第七百五十一章 数字化的社会不可想象第五十六章 震惊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我的文化体系推广到世界第五百三十一章 异形齿轮第七十四章 怒怼BCC第二十六章 儿童节快乐第六百九十章 全都抓走第八百四十八章 对阜城发展,我有些不同的看法第六十章 阿姨考你几道题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学高手?第一百二十一章 首都高校元旦联合晚会第三百七十一章 新区未来发展规划第七百四十六章 电脑行业的大事件第八百三十八章 基础工业不需要销售部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就是地雷阵也要趟出一条路来第三百七十六章 复杂的汽车零件第四百一十章 拆拆拆第三百六十六章 开幕式与博彩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前辈们第十九章 姥姥家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方工业集团成立了第三百章 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我的文化体系推广到世界第一百八十八章 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第一百三十八章惊讶第三百零四章 第三产业浪潮第四百五十二章 万安的决定第五百六十六章 愉快的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抢劫第二百八十章 回来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曲出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家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虚拟世界第七百四十九章 和威尔逊教授的约定第七十八章 二十年后的地产大亨第一百七十章 管理制度三境界第三百章 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三百三十七章 赵天明的新动力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国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刘琅毕生的梦想第七百三十八章 邀请迈克尔杰克逊第一百八十五章 挖制片厂的墙角第四百八十一章 洪门子弟第六百四十九章 我的电影怎么办?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业光魔第四百六十九章 国家对刘琅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