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优盘
面对郑志光的询问,郑友元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郑志光看了看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陆逸明,默默地低头扒饭。
吃完饭,郑友元把陆逸明请到了他的书房。
客厅里,郑凤婷好奇地看着郑志光。
以前来家里的客人,大多数都是在客厅里跟她的父亲聊天,只有身份不一般,又或者是特别要好的客人,才会被父亲邀请进书房。
“这家伙到底是谁啊?”
虽然知道陆逸明肯定不是一般家庭出来的人,但是郑凤婷依旧意料不到,郑友元竟然对陆逸明如此重视。
刚刚被郑友元怼了一头的郑志光,现在还在郁闷着呢,听郑凤婷这么一说,顿时没好气地说道:“他不是你的同学吗?不是你应该更加了解他吗?”
郑凤婷:“……”
我招谁惹谁了我!
书房里,郑友元请陆逸明坐,然后给陆逸明烧水泡茶。
“陆总,你这可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喝茶,刚好,我这前不久也凑巧有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了一点他自己做的藤茶,伱尝尝,味道挺不错。”
郑友元表现得并不急切,毕竟都是圈子里面的人,自然知道梁淑珍和左春荣正在利用岭东商帮的势力打压陆逸明的事情。像是同心网吧,键来科技,还有精益地产等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受到了不少影响。
除非陆逸明肯向对方低头,否则这场“围剿”绝不会就这么轻易结束。
其实,郑友元从郑志光那得知陆逸明要找他的时候,心里面就在推测,陆逸明找他,是不是跟这个事情有关系。
虽然岭东商帮的能量很强大,但是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利益为先,只要利益足够大,兄弟尚且反目,更何况这还只是商业上面的较量。
郑友元好奇的是,陆逸明能够开出什么条件,说服他出手对付岭东商帮。
面对着淡定的郑友元,陆逸明也并不着急,反而欣赏起了墙壁上面挂着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郑先生文化人啊。”
郑友元微微一笑,谦虚地说道:“哪里,我就是个大老粗,不懂这些,就是挂起来好看,装装样子。”
两个人进来,却是谁也没有首先提之前说的买卖的事情。
陆逸明当然是不会求人的,岭东商帮虽然能够给他的生意带来困难,但是他也不是个怕麻烦的人,要是让他因为这个事情,跑去低三下气地求人,他做不到。
他上辈子为了讨生活,已经卑躬屈膝地够久了,这辈子赚了钱,就是为了挺起胸膛做人。
而郑友元自然也不会开口。只要陆逸明不主动开口求他,他就绝不会插手陆逸明与梁淑珍、左春荣等人之间的恩怨。
虽然岭东商帮跟广府商帮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竞争关系,但是这跟陆逸明又没关系,郑友元根本不可能因为陆逸明的一句话,就帮陆逸明去对付岭东商帮。
在商言商,任何动机,那都是利益为先,讲感情的那纯属傻逼。
因此,尽管对陆逸明所谓的生意很感兴趣,但是郑友元也没有主动提。
陆逸明站在一副字画面前欣赏良久,忍不住开口说道:“入春连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碧沼平添三尺水,绿榆新涨一池荫。这幅文征明的《幽谷清泉图》,我在课本里面见过。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看到真迹,这种感觉,还真是奇妙,仿佛五百多年前的古人,突然就站在了我的面前似的。”
郑友元笑着说:“那还真是有些缘分。”
看着陆逸明说得这么煞有介事,郑友元心里面也犯嘀咕。
这年轻人,不着急?
既然陆逸明不着急,郑友元自然更不着急了,他的目光停留在《幽谷清泉图》上,接着说道:“这件山水小景,据说是文征明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以纪事且记情。此作笔法宽厚,墨色浑润,浓淡变化,层次丰富。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气势厚重。我非常喜欢。”
陆逸明意有所指,说道:“郑总,你看这画里,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却也能呈现出一片黯然生机。你说我们如果合作,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效果?”
眼见着陆逸明终于说到了正题,郑友元这才开口问道:“不知道陆总说的,是什么合作?”
陆逸明说道:“据我所知,郑先生一手创办的大元电子厂,现在的主营业务,是给外企代工。”
郑友元见陆逸明突然提起电子厂,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不过也还是说:“不错。”
陆逸明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代工能赚钱,但说到底还是要仰仗外国人的鼻息而生存,吃点他们看不上的残羹冷炙,这和跪着要饭也没有什么区别。”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可陆逸明的话实在太难听了。
就算是郑友元脾气再好,眉宇间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怒意。
“陆总,你这话说得,未免有些严重了。”
陆逸明见郑友元面有怒色,却是不疾不徐,说道:“郑总误会了,赚钱嘛,不寒碜。不过我觉得,你这大元电子厂在国内同行业里,规模也不算小,大可不必仰人鼻息。如果能够站着把钱给挣了,想必更好。”
求人办事,免不了要大出血一回。
可陆逸明却并不打算吃亏,无论是岭东商帮还是广府商帮,他谁的码头都不打算去拜,因为他想成为新的码头。
而郑友元,就是一个值得他来拉拢的对象。
在陆逸明看来,只要抛出的诱饵足够大,就不愁郑友元不主动上套,等把整个郑家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再利用郑友元的人脉来对付梁淑珍和左春荣,那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所谓圈子,无非是利益的集合。
只要抛出去的利益足够大,陆逸明自己就能成为新的圈子,又何必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费尽心思去融入别人的圈子呢?
之前扶植表哥李易文和好友李全旺,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的助力。
可惜他们现在还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陆逸明打算多找几个工具人来培养一下了,郑友元就是他盯上的目标之一。
郑友元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些许对陆逸明无知的嘲讽:“你倒是说得轻巧,现在电子产品几乎都是国外的品牌,专利和技术都在人家手上,你还能站着把钱给挣了?”
在八十年代初期,东南沿海一带,就有许多境外资本过来投资办厂,而一些外资为了省事,则是会在本地寻找一些可靠的合作者,采用“三来一补”模式进行运作。
所谓的三来一补,其实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是别人的,夏国人也就只能出卖劳动力,干最苦的活,拿最少的钱,还得看别人脸色行事。
哪怕到了一九九六年,加工贸易依旧占据着夏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珠三角一带遍地都是血汗工厂。
就比如郑友元创办的大元电子厂,虽然部分电子元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可主要的客户仍然是外国人。
没了欧美的订单,他的电子厂立马就得破产。
所以,陆逸明说站着把钱挣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并不是郑友元不想,根本就是现实不允许啊。
尊严和钱,这两样东西谁不想要?
可问题是鱼和熊掌,总是不可兼得。
至少在郑友元看来,他没办法全都要。
不过这点小事,对陆逸明这个重生者而言,自然算不上什么难题。
面对着郑友元展现出来的不相信的表情,陆逸明自信地说道:“我当然有办法让你站着就把钱挣了。”
郑友元觉得陆逸明就是在吹牛。
虽然陆逸明一路走来,崛起之路堪称传奇,但是放眼当今世界,科技欧美为尊,夏国只配做一些最下游的粗浅加工,赚点辛苦钱,这是客观事实,并不能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陆逸明喊喊口号这个情况就能改变了?
根本不可能。
随后,陆逸明接着说道:“我出钱开了一家科技公司,叫键来科技,好像有些元器件还是从你的这个电子厂里面采购的。”
陆逸明跳跃的思维,着实让郑友元有些抓不住重点,不过他还是说道:“对的,有合作。”
陆逸明说:“郑总对电脑应该不陌生吧?”
郑友元指着书桌上的一台白色的电脑,笑着说道:“这个我还是熟的,这电脑我就用来炒股的。”
陆逸明说:“电脑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你有没有觉得,这玩意儿平时用起来有些不方便?”
用惯了后世的电脑产品,对于九十年代的这些老爷机,陆逸明其实怨念很深,落后的技术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了。
然而,郑友元却完全没有办法理解陆逸明的想法。他说道:“不会啊,很好用啊,这可是欧美那边的高科技产品啊,怎么可能不好用呢?”
陆逸明说:“电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个计算机从主版、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顽固不变,始终都是标准配置,这个用起来就很不方便。”
听陆逸明这么说,郑友元回忆了一下自己使用电脑的场景,微微点头说:“好像确实是这样呢,家里的软驱就经常损坏,存放的时候还得非常小心才行,否则一点小小的过失,就会导致里面的资料无法读取。可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没什么问题吧?”
陆逸明笑着说:“创新,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既然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们能不能抛弃软驱,做一款小巧、稳定、且容量比一般软盘大许多倍的移动存储器来取而代之呢?”
“我们?自己做?不可能!”
陆逸明说的这个东西,实在是太高科技了,连欧美科技强国现在都还没做出来,夏国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郑友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可能。
毕竟近现代以来,在科研领域往往都是外国人在跑马圈地,国内光是追赶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更别说是超越了。
大多数人根本想都不敢往这个方面去想。
陆逸明轻哼一声,说道:“论聪明才智,我们夏国人输给过谁?在科研的道路上,西方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不代表他们天生就比我们聪明。我们夏国领先了世界五千年,这才落后世界百来年,你就这么没自信?”
郑友元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不自信,而是这是客观事实啊。这一两百年,是科技疯狂进步的时代,在科技方面的发展,可能比之前三五千年加起来还要多。”
陆逸明懒得跟他理论这些,直接说道:“我现在就有这么个东西,你就跟我说你愿不愿意合作吧。这个东西只要做出来,绝对能够带来一场计算机世界的革命。到时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就跟文征明一样,在今后的时代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友元现在并不缺钱,但是对于陆逸明说的名垂青史,却颇为心动。夏国人,在科技上压制欧美一头,这是多么热血的事情!
想到这里,郑友元也有些眼热,问道:“陆总,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东西啊?”
“优盘。”
陆逸明轻飘飘的两个说出口,却仿佛在这个时代炸起一道惊雷。
其实当得知这个时代优盘还没有被发明之后,陆逸明也感到相当惊讶,不过现在却是可以用来当做交易的筹码使用,将整个郑家,都绑上他的战车。
此时对于优盘仍然一无所知的郑友元,对这两个字却是没多少感触,相反还有不少疑惑:“你说的这个优盘,很厉害?”
“优盘的用途,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此刻的陆逸明,显得相当自信,因为他知道优盘后续的发展,知道这东西对早期整个消费级电子产品行业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后续的MP3和MP4,都是从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发展起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