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阿菊的疑惑

等到吃完饭,由于接下来还有几十里的山路要走,因此一行人也不敢多做逗留。

赶紧让刘洪东、常龙磬俩人在生产队长彭志坤的见证下,和武举人签订了两份“房屋买卖协议”。

而韩晓康和武小双,则忙着往骡子背上绑东西。

尤其是畜牧站每个月,让人送到武家寨生产队的那批饲料用粮,还有单位上给刘洪东发放的口粮,这个得全部带进山里去。

毕竟从现在开始,山里需要养活的人口更多了,所需要的口粮也是暴增。

因此趁着这次回山,带的大牲畜多,得把这2个月的560斤饲料粮,以及刘洪东的64斤口粮,给一起拉回去。

武举人卖房子,手续办理起来很简单。

这个时期,私人之间购买房屋,手续非常快捷简便:参与买卖的双方到场,找一个见证人,再让生产队干部出面签个字,证明确有其事。

卖房那方数钱,打一个收条。

然后让房屋买卖双方在协议书上面,各自按下手印,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就是这么随性!

刘洪东买的是2间东厢房,谈好的价钱是78块5毛8,寓意你发我也发。

而常龙磬买的是1间,价钱则是39块8毛钱。

当着一位临时叫来的社员,和生产队长彭志坤的面,武举人收下钱,然后打开了两张收条给对方。

等到购房协议签订完毕,彭志坤还得忙着出去亲朋好友借粮食,而那位作为中间人的社员,则拿着2盒“黄果树”牌香烟,心满意足的走了。

等到两人走的远,武举人一把将桌子上的现金丢回给韩晓康。

而原本一式两份的购房协议,同时也被他给收了回去,没撕,只等以后用得着的时候,再拿出来证明一下,他确确实实把房子给“卖”出去了

匆匆收拾好东西,大虎在前面开路,韩晓康带着大家赶紧往深山里走。

紧赶慢赶,好在这一路上也没什么意外情况,更没遇到什么野狼群。

等到晚上8点多钟的时候,一行人终于赶到了位于深山老林的、阿菊的那座小茅屋里。

这次进山的人很多,大家都要挤进阿菊那边去住,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路过刘洪东的“良种种猪繁育基地”的时候,刘洪东带走了江跃江涛两兄弟,让他们今天晚上先在这里凑合一下,等到明天天亮了,大家在一起动手重新盖两间小茅屋。

而常龙磬父子,则被安排在以前最开始的时候,由阿菊和韩晓康在小院外面、那座小土坡上搭建的那处临时窝棚里休息。

那个窝棚虽说简陋,但至少还能临时遮风挡雨、能够隔阻一些潮气。

而且由于韩晓康的丰巢柜里,存放的被褥还挺多的,所以倒也不担心,山里凌晨降温的时候会冷着他们父子俩。

等到把大家伙儿晚上过夜的地方安排好。

此时阿菊在周敏、常德玉的协助下,也已经把大家的晚饭做出来了。

由于这几天周敏和韩晓康都不在家,而周敏的弟弟周健,他整天又忙着开荒种地、喂猪养蜜蜂什么的。

所以就没人出去打猎。

以至于现在阿菊的屋子里,也没有了什么存货,那就只能从小溪的竹筐里面,随便捞几条鱼出来,炖了一大锅鱼汤,大家凑合着吃了一顿晚饭。

等到吃饭的时候,韩晓康才发现原本住在阿菊屋子里的武小杰,却一直没有露面。

一问之下,才知道武小杰早就带着小猴子吱吱,搬到周健那上面去住了。

那个小家伙特别喜欢养猪,他现在天天跟在周健的屁股后面,不是割猪草,就是到处去找木薯、野芭蕉根回去喂猪。

天天高兴的不得了,哪还有心思跑到阿菊这里来?

而小猴子吱吱,它也喜欢和猪猪们嬉戏玩耍,所以那家伙也跟着武小杰跑上面住去了。

等到吃完饭,众人各自散去。

常德玉帮忙刷锅洗碗,周敏则忙着收拾床铺,以便晚上好睡觉。

阿菊轻轻拉拉韩晓康的衣袖,示意韩晓康跟她出去,原来却是阿菊想到小溪上游去洗个澡,得让韩晓康替她放哨。

月色如银,蟋蟀在杂草中求偶,青蛙声声,此起彼伏,热闹无比。

皎洁的月光泼洒在溪水中,将阿菊清瘦的背脊映耀的纤毫毕现,一眼望去,阿菊此时浑身散发出阵阵迷离光芒。

夜色很美,阿菊的背影更迷人.

“哗啦啦——”

阿菊一边往身上浇水,一边柔声问,“晓康哥,你怎么让小双姐把她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分发给乡亲们了呢?那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小双姐家,该怎么熬呀?”

韩晓康在武家寨生产队里,鼓动队长彭志坤、还有武举人家拿出粮食,去补贴替集体盖房子的乡亲这事,在刚才吃饭的时候周敏已经告诉过阿菊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周敏和阿菊关系好。

她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好到了,有些时候半夜三更,周敏偷嘴的时候,都不对阿菊藏着掖着了。

用周敏的话来说,她这是在提早让阿菊学会一些必备技能,以后才能更好的留住男人的心.

她俩关系好,这是其一。

尤其是现在,当周敏感觉她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武小双和常德玉的严重威胁之后,于是周敏就和阿菊贴的更加紧密了。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周敏心里也很好奇:韩晓康为什么要鼓动武举人败家?

而周敏知道自己不敢多嘴,但阿菊则可以和韩晓康随便聊。

所以她才借着在饭桌上闲聊的机会,这件事情告诉了阿菊,其实就是想试试能不能让阿菊出面,从韩晓康这里得到一个准确的回答?

自己为什么要让彭志坤和武小双家里,往外拿粮食这件事情,中间的原因,韩晓康从来不会对任何人说。

但面对阿菊的时候,韩晓康就愿意敞开心扉谈谈此事了。

毕竟阿菊这个人,性子恬静,完全与世无争。

她是值得韩晓康信任、是能够在阿菊面前完全放松,而不需要警惕任何事情的人。

“是这样的,你彭叔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上面让他必须得在10天之内,完成盖房子的任务。”

韩晓康躺在溪边的杂草之中,翘着二郎腿仰面朝天,嘴里悠悠解释道,“如果你彭叔完不成任务的话,估计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但要想让社员们拿出干活的劲头,光靠精神鼓励哪行?不让乡亲们得到实惠,他们怎么可能尽心尽力的出工?”

阿菊微微一笑,“所以,你就让彭叔拿出家里的粮食去补贴乡亲们?可接下来,新收的稻子,还得等晾干,挑出最好的粮食去交公粮,然后还得挑最饱满、品质最好的稻子留种。

剩下的新收谷子,经过生产队会计核算清楚之后,才能分配到社员们的手上。

这来来回回,最少也得折腾一个多月,队里才能分粮食,中间这段时间,你让彭叔他们家怎么过?”

“借粮食过呗!”

韩晓康笑道,“生产队的仓库里面除了战备粮,这个不能动用之外。还有储备粮这又不是不能借给社员们先用用。”

阿菊在武家寨生产队里受欺负,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她爹,那个抠门的吴老七。

而生产队其他的社员,他们虽说不怎么帮阿菊,但也没欺负过她。

而其中对阿菊最好的人,除了武小双、武举人之外,也就得数生产队长彭志坤了。

因此阿菊就特别的关心,把家中粮食一扫而空的武举人家、还有彭志坤家里。

他们接下来的日子,究竟该怎么过啊?

为了打消阿菊心中的疑虑,要不然阿菊关心则乱,是不把事情说清楚的话,估计她天天晚上翻来覆去的,也睡不着。

“是这样的,再过不了多久,生产队里就要统一开伙、聚在一起吃饭了。既然大家都去吃食堂,家里也就用不着做饭了,对不对?不做饭,家里存粮食,存家禽家畜来做什么?”

韩晓康开口道,“与其等别人来拉走,那还不如自己提前主动拿出来,好歹还能落个积极分子的评价哩。”

“至于说接下来,你彭叔和武叔向生产队仓库借粮度日的事,这个阿菊你别担心.到时候,上面会要求所有的旧事,统统不再提。

从此以后,生产队里再也不存在有什么倒挂户、不会有社员欠集体债务这种说法了。”

韩晓康笑了,“看着吧,这次你彭叔和武叔,他们立功立定了!”

“而且这次让社员出义务工、替集体盖房子的任务来的急,也没任何一个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估计啊,整个区里,恐怕没有几个生产队能按时完成任务。”

“而你彭叔领导下的武家寨生产8队,却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并且还是在彭队长发扬风格,不惜拿出他个人家中的粮食的前提下,去创造出来的这个奇迹。”

韩晓康问阿菊,“阿菊你觉得,接下来,上面会不会给你彭叔,给予一些奖励?”

“应该会吧?”阿菊倒是不怀疑韩晓康说的,过不了多久,就要办大食堂这件事。

反正和阿菊说话有一个好处:无论韩晓康说什么,阿菊都会选择无条件的相信。

她从来不会对韩晓康,存有哪怕一丝丝的质疑。

“听晓康哥你这么一说,现在我倒还真明白了,原来彭叔和武叔他们拿出粮食去补助社员干活这件事,真还不亏。”

阿菊微微转身,笑眯眯的问,“可晓康哥,我还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

韩晓康看看阿菊的两个小问题,感觉比以前更大了一些。

但既然人家已经提出来问题了,那就得回答:“你是想问,我为什么要让你武叔把东厢房,给卖掉吧?”

“嗯呢.”

“不卖,他也留不住。”

韩晓康叹口气,“阿菊,你要知道武家寨生产队地处深山老林,社员们居住的很分散。

但过一阵子就要开办大食堂,上面要求全体社员家家户户不冒烟,个个都去大食堂里解决一日三餐。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居住的距离寨子很远的社员,他们怎么办?为了吃顿饭,那些社员需要翻沟越坎,走上好几里山路,才能到集体食堂。”

“这来来回回,中间得耽搁他们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让他们每天不是在吃饭、就是去吃饭的路上,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干活?”

“不去食堂里吃吧,他们家里没米没油,甚至连铁锅都没有了,不但做不成饭,而且还会严重违反上级倡议。所以.”

阿菊猛地明白过来了:“所以,生产队会把那些居住的偏远的社员,全给搬迁到武家寨子里,好方便他们统一开伙、集体出工劳动?”

“嗯,确实是这样的。”

“啊晓康哥,照你这么一说,让我们我家在生产8队,现在社员们所居住的房屋,还会重新分配一次?”

“没错,对于那些家里人均占地面积宽、有多余房屋的社员家,确实是会重新安排几户人家挤进去。”

韩晓康回道,“如果靠着这种法子,还是解决不了搬迁社员的居住问题的话,上面就会拨出一笔专款,生产队里再出一点钱、社员自筹一部分。

然后在大家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重新盖新房,以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开办大食堂,以后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唱反调。

而各个生产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也就只能重新分配一下现有房屋,加上新建一批住房,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阿菊只是善良老实,但她人不笨。

听了韩晓康的解释,阿菊猛然想起一个问题,“晓康哥,那我猜想,你表哥刘洪东,还有那位常老样子买小双姐家里的房子,只是一个幌子吧?”

还别说,这事儿真还让阿菊猜准了:

刘洪东身为武家寨生产大队的兽防员,他得在武家寨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才能方便各生产队饲养室,还有那些需要阉鸡的社员们去找他。

所以刘洪东购买武举人家的厢房,就显得很合理。

而常老爷子,他是打着“出去打野斋”、“为生产队创收”的幌子离开他所在的生产队的。

人家常老爷子以后每个月,可是向他原来所在的生产队,如实上交了“管理费”的。

所以常老爷子一家人出来打工,是深受他们生产队干部群众欢迎,而且是受保护的。

毕竟生产队就那么多农活,太多社员挤在一起干活的话,只会摊薄他们生产队的工分值。

因此,哪个生产队,其实都是鼓励他们的社员出去“打野斋”的。

只因为这些有技术的人出去打工,不但不会和当地的生产队社员争工分。

相反,他们额外还得向生产队里上交一笔管理费。

这么里里外外一算,谁不喜欢?

就好比锅里就那么多粥,舀的人多了,最终搞的谁也只能吃个半饱。

要是有人不在那口锅里舀饭,不但少了一个分饭的人,反而他还会往锅里添米

这种好事,只有傻子才不乐意呢!

第72章 掏钱买断第207章 武举人真败家第107章 猴王了不起啊第52章 为什么要帮?第128章 买东西得受气第191章 乌鸦的胖女儿第163章 退让不来和平第192章 不想卖胖姑娘第151章 哑巴疑点重重第29章 不是个好洞穴第97章 驯化野蜜蜂第123章 卖羊卖锦鸡第38章 好糗的枪法第94章 突然开始恋家第85章 笔架山走起第158章 阿菊病了第108章 猴子摘梨第73章 这里的人挺好第190章 准备找鼹鼠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第179章 老爷车趴窝第30章 初探死人洞第163章 退让不来和平第190章 准备找鼹鼠第109章 山的那面有什么?第87章 残骸中寻宝【感谢各位支持,今天发的第35章 护身咒是猪会飞第195章 城里并不美第9章 住在猪圈的人第137章 哑巴卖野狼第1章 我要当一家之主第28章 可怕的绝地第177章 得调走李平厂长第17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68章 周敏周健跑路第97章 驯化野蜜蜂第89章 小狼崽子挺猛第70章 先立下规矩第128章 买东西得受气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第108章 猴子摘梨第139章 钱不好赚呐第206章 把彭志坤扶上马第18章 回锅肉打包第74章 霸总武小双第27章 当了背锅侠第133章 都是煤油灯惹的祸第44章 深山了余生?第86章 骸骨和运输机第48章 差不多完工了第64章 三嫂子你才是第78章 姑娘的投名状第113章 吱吱想吃羊肉第191章 乌鸦的胖女儿第13章 很机灵的周敏第205章 盖房子不容易第42章 不会打枪还能行?第119章 再见武小双第160章 再遇猴群第56章 知性陈晓端第44章 深山了余生?第166章 请一个人质回去第159章 小农庄初具规模第182章 投宿大车店第74章 霸总武小双第187章 江跃江涛两兄弟第12章 先拜个小山头第109章 山的那面有什么?第176章 袁海棠挺聪明第43章 捞鱼打野鸡第131章 差不多就行了第54章 鸽子市场第122章 弄点汽油第127章 听说过高温肉吗?第96章 这蛇不吓人第112章 找到岩羊了第155章 开荒种地第158章 阿菊病了第136章 没人比我更懂训斥第205章 盖房子不容易第50章 农村式骂街第83章 两个姑娘都趴窝第35章 护身咒是猪会飞第193章 卖了365块钱第17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78章 姑娘的投名状第160章 再遇猴群第176章 袁海棠挺聪明第34章 小双和小杰第14章 紧抓纲领第93章 采集野蜂蜜第5章 开始进深山第129章 不让盖房子?第67章 执着的表哥第188章 知道感恩的人第137章 哑巴卖野狼第159章 小农庄初具规模第108章 猴子摘梨第140章 神秘的哑巴第45章 第一次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