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食堂初限粮

暴雨如注, 天空像是被划开一道口子, 水流哗啦哗啦不要钱般往下倒, 溪水沟早就溢出来。要是不熟悉地势的外人进村, 保管能‘刷的一下’, 踩到深水沟里去。

相对来讲,碧山村地势最高, 像碧水村的部分土屋, 院里积水严重深至小腿肚儿。的亏他们村迷信‘防水’, 家家户户都讲究高门槛, 房间、客厅、财物等才没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么大的雨,队员们根本无法干活,被逼无奈只能在家歇息,倒是提前享受一把‘猫秋’的悠闲生活。

队里干部们,包括炊事员,可闲不下来。

从凌晨开始, 干部们分批拉着一两个附近劳动力。捅几下猪圈附近的水沟,给受潮的鸡鸭窝换干稻草,检查牛棚驴棚有没漏雨, 去萝卜白菜地里瞅瞅情况……一直冒雨忙碌好几个小时,才有空做下来开会。

“张队长, 这次虽没雷电,雨恐怕跟八月那次差不多。”黄老爷子搬个凳子,坐在队部门口,抱着搪瓷杯, 里面是白老太太特意泡的姜茶,雨水珠溅湿他裤角也没发现。

这都十月中旬,咋会下这么大雨,从凌晨四点至现在,也有四、五个小时。雨越下越大,一点也没有要停的迹象。

不像是阵雨,空气里冷飕飕的,似乎有降温的迹象。这一降温,今年的播种就有可能全部泡汤,黄老爷子愁得白发掉一大把。

“恐怕是的。”张队长对此一下地上积水的程度,心里暗自叹一口气,脸上依旧挂着镇定的神情,“咱们村往年都十一月才进入秋季,十月末温度不稳定正常。夏季雨不会下太久,咱们要考虑的是雨停后的工作。”

话是这样说,但此次暴雨来得诡异,进入十月,雨量慢慢减少才是正常的,即便有阵雨或雷雨,也通常不会超过两小时。

叶二婶点头道:“大雨过后,队员们有的活计干。先是地里排水播种,猪鸡鸭牛驴草料准备,冬季木炭也得烧起来,菜窖壁木板稻草堆起来……还有最重要一点,咱们仓库里的红薯还未晒干。”

红薯是村里的救命粮,可以生吃,甜甜脆脆的,可以熟吃饱肚,但它的储存必须特别小心。

碧山村气候潮湿,为防止红薯腐烂,通常在透气的木板箱或稻草堆内保存。哪怕堆放红薯的地方和靠墙处,也应垫上木板,薯堆上再用麦糠稻壳掩埋。

而且红薯是个怕冷怕热、怕磕怕碰的小妖精。

温度过低,就可能受冻甚至腐烂,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烂,或者腐烂。温度过高,又可能生芽。

因此,碧山村除去留种,大部分都是在十月下旬与十一月初,将之切片晒成红薯干,保存简单。

“听说队里有一批红薯受潮?”霉娃子皱紧眉毛不解问道,这雨是今个儿下的,咋还不会有红薯在外头。

“还是刘阿婆的宝贝闺女刘桂花,她为抢洗澡,把收尾工作交给她弟刘东亮。你们也知道那二癞子,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人。那一堆红薯跟红薯藤基本都被雨淋透心了,好多磕碰伤,有的还是溪沟里打捞的。”

一提起这个,管粮仓的出纳员气不打一出来。

红薯在临时仓库,量不固定,平日里他并不需要每天去清点。今日凌晨四点多,因下暴雨才去晒坝场临时仓库清点粮食,却发现一部分红薯堆在库外,被暴雨冲刷得乱七八糟。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都是整块红薯,而不是红薯片。

“霉娃子,扣他五天工分。在全村队员面前,咱们得对他俩姐弟进行严厉批评!”张队长铁心治理这些懒惰的队员,“那批红薯都送去食堂没?”

“嗯,这几天咱们村的饭菜,倒是都让这俩姐弟决定好啦。”

“雨停后……”“雨停后……”“雨停后……”

队部里,小干部们如火如荼进行会议,对于雨停后的安排,已经是满满一大堆。

播种第一,粮食第二,甚至溪水沟里的肉粮们也最好不要放过,总之就是需要加班加点干活。

只是这一切的开端,必须要在雨停过后。

**

一阵冷风袭来,几滴雨沿抛物线打在小脸蛋上,甜妹儿使劲揉揉冰冰凉凉的白嫩脸蛋,把它揉得微微发红。

“爸,外面好冷!”

被叶爸爸抱在怀里的晓丫头,在迎面而来的冷风里,打两个冷颤,把身子往爸爸怀里缩,穿着草鞋的脚也缩成一堆。

被爸爸紧紧搂着的思丫头,鼻子一痒,不由打个喷嚏。叶二叔忙把闺女的身子,往背风处转,关心一句,“头埋起来,别感冒啦!”

此刻,叶家男女老少,全都穿着斗笠,大人少年们光脚踩在水里,小娃娃们则被穿着草鞋,被汉子们紧紧搂在怀里,出院门,往西边平坝大食堂里赶。

因为暴雨,各家各户的出行成为难题,尤其是有娃娃们的家庭,在这种天气,最容易感冒着凉。

但没办法,为不饿肚子、不搞特殊,全家人必须出动啊,周岁的小五,更是裹上一件甜妹儿的旧棉袄。

为庆祝小五周岁,甜妹儿给他雕刻一堆,杂七杂八的简单木玩具,馋得晓丫头,鼓起勇气,天天跟叶老爷子‘女汉子’似的撒娇。

“咱们早上吃什么?我想喝鲫鱼豆腐汤。”精力旺盛的甜妹儿,在阵阵冷风,特别想喝一口暖胃的热汤。

“贪吃鬼!”

叶老爷子骂一句,对着瞪圆眼睛的小五,边走边晃边哄。叶奶奶与大孙子叶安诚,在人群的最前面,相互搀扶。

等到西边平坝,却发现村人们都围在一起,挤成一团,闹哄哄一片,完全看不清里头发生啥事儿。

“哇!地上咋有鱼呢!”甜妹儿捂着小嘴,闷声闷气叫道。

叶爸爸轻轻揪一下她脸蛋,笑骂:“鬼精灵。”

果然,一些下地的山娃娃们,最积极,立马往下头瞅,有人竟然真的在脚踝深的积水坑里,找到一条鲤鱼。

甜妹儿:……我瞎说的大实话。

顾虑到外面风大雨大,趁着村人们还未回过神,叶家汉子们凭借好大魁梧的身板,在拥挤的人潮里,硬生生挤出一条路,在接近食堂的地儿,占据一大块地盘。

果然人多就是好,暖和得多。

小五满意吐个奶泡儿,引得甜妹儿与晓丫头,开开心心教导他‘二姐’、‘三姐’。

叶老爷子却将注意力放在,门口传来的吵吵闹闹声音,不由皱紧眉头。

“这些红薯是咋回事?”

“咋淋湿了?仓库漏雨?”

“看那伤口,分明是石头砸的。”

……

原来,饭点一到,最先来到食堂的村人们,便发现食堂里桌子椅子累得高高,屋里是一片片湿漉漉的红薯,有的竟是片体薯伤。

这些红薯都是各家各户村人们,幸幸苦苦种下的,地里或胖或瘦或圆或方的红薯,仿佛他们的生命,浪费不得。

看到如此多湿透或伤痕累累的红薯,村人们心窝里疼,一个个抱怨起来。急脾气已经开始大嗓门土话骂人。

后面来的刘俩人,隐藏在人群最后放,一步一步往后移动,心里砰砰砰跳个不停,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个球,直接骨碌骨碌滚走,可惜饥饿的肚子没给他们这个勇气。

红薯对面的厨房,窗外凉风一吹,香喷喷的薯肉味、麻辣蒜泥味、鲜嫩玉米味、甜滋滋的南瓜味……飞入村人们的鼻子,诱得村人猛吞咽口水。

尽管暴雨,大食堂的炊事员们,无一人迟到,准备准时做早饭。只是这食材不是昨天的,而是眼前这些受潮的红薯、脏兮兮红薯藤,破残红薯叶。

白老太太瞅村人们一眼,坐在厨房门口,不快不慢着掐一簇簇新鲜的红薯藤,里头会有浓白的乳汁涌出来,乳汁很容易留在指甲缝,结成浓重的黑色。

叶妈妈则在一点点清洗红薯残叶,叶的茎半透明的似乎能滴出水。撕开筋膜,大火烧热锅,将红薯叶与辣椒蒜蓉翻炒,洒些水,加点盐巴,盖锅盖焖上。

一旁的姜汤咕噜咕噜冒着气泡儿。

村人们这才发现食堂里竟无处下脚。

他们本来还想移动红薯,强行踏入,却被守在门口的小干部挡住,并听到告诫:

“再等十多分钟,村人们全都到,咱们再说事儿。”

事情似乎很严重,村民们议论纷纷。

距离平坝有近有远,但乡村人都十分守时,果然不到二十分钟,几乎所有村人都来到大食堂。

时候一到,神出鬼没的张队长,清清嗓子,开始罕见的训话:

“这几天大家都吃红薯,粮食本来就不够,你们去打听打听,碧水村昨夜开始,成人一碗红薯稀饭,两个红薯玉米饼……咱们队的人倒是大方,竟然浪费粮食……”

听到刘家姐弟的偷懒,让接近两百斤红薯在暴雨下淋个透心凉,还有许多红薯藤红薯叶被雨水冲走。

此刻,村民们吃人的心都有啦,这可是队里的人人都有一份的粮食。

刘婆婆腿一软,正想下跪喊冤枉,却被村里的老辈们强势瞪回去,两腿颤抖着。

刘家大戏才开场。

“二癞子就是不靠谱,游手好闲,晒点粮食都收不好,家里头要你有啥用?”刘桂花最先开口。

刘东亮贼眼一眯,一巴掌打在他姐脸上,怼道:“我就算没用,也比你这赔钱货强!大姐还能换点粮食,你呢?媳妇儿都给我换不成一个。”

你一巴掌,我揍一拳。

俩姐弟当着村人们的面掐起架来。

而刘婆婆也不去管,对天长嚎,哭诉自己的身世有多么坎坷、又有多么曲折。至于刘家其他人,缩在人群装哑巴。

有心软的村民们,念叨着都是一个村的人,正想上前劝阻。

这是,听见张队长宣布:

“从今天开始,跟碧水村碧土村一样,咱们村的饭菜也是定量的,具体根据饭菜来定。请大家放心,大食堂一定竭尽全力让饭菜到达最好……”

村民们安静一刻钟,立即闹哄哄起来,基本都是一片反对的声音。

吃饱肚的日子太幸福,人人都不想回到饿肚子的过去。

“大家想要随意吃也行,都赶去队部粮仓,把里面的肉粮米粮薯粮菜粮,统统吃掉,然后我们全村人一起饿肚子。”

“反正昨天你们也见过碧水村仓库,知道粮食够吃几顿。我这生产队长也不用当,反正都是饿死,一起饿死算啦!”

张队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遍全部人的耳朵,村人们陆陆续续安静下来,只听见呼呼风声与大雨滂沱的声音。

“粮仓的粮食蔬菜就那么多,你们想敞开肚皮吃饱喝足,可以去看看碧水村的大食堂,看看他们现在吃的什么!我同意张队长的话,不然再过一个月,咱村红薯稀饭都吃不起。”

“我也同意,张队长从来都是一心替村民着想。”

以白老爷子、张老爷子为首,村里最有权威的大夫与匠人,最先表示自己的态度。

得到张队长感激不尽的目光。

毕竟,要是没有建立大食堂,张家白家说不定能过得更好!

然后是叶家、熊家、赵家、黄家……长辈们纷纷同意,在以孝为先的碧山村,他们可以代表整个家庭。而那些少数反对的声音,被淹没在人群里。

至于刘家姐弟,各迎来扣除五十工分,并且干三日白活的惩罚,尽管这样,大部分村人们都觉得张队长心善手软。

刘家姐弟松一口气,反正都吃食堂,工分他们不怎么在意。只要不被告到大队,进笼子改造就好。

张队长心里偷偷抹汗。

要是没有刘家姐弟的错误,此事不一定能进行如此顺利,集合所有村民。其实,他们得到的最大惩罚是,部分村人们的迁怒。

因为限量问题,村人们可以将食堂饭菜,学者镇上大食堂一样,用公共碗筷打饭菜回家吃,也可以在食堂里吃。

早饭的分量不多不少,一斗碗红薯玉米稀饭,一小份麻辣红薯叶与粉蒸南瓜,一大碗姜汤。

饱肚主食,大人三块红薯杂粮饼,十岁以下娃娃们一块半红薯杂粮饼。

今日以前,敞开肚皮吃的大食堂,有肉粮有菜有汤,汉子们吃四、五红薯米饭才舒坦,也不会吃撑。

今早,尽管菜里有少部分荤油,但没肉、菜少、饭量不足,一时间的落差,也让部分村人在后面嘀嘀咕咕。

直到去碧水村、碧土村打探消息的毛头小子,回来告知,碧水村的早饭是“成人几块红薯干,一碗红薯杂粮稀饭,红薯梗凉菜”,他们比咱村的小娃娃们还不如。

张队长笑道:

“大队长不止一次夸碧水村,咱们是不是也要向他们学习?”

村人们不敢再抱怨。

万一张队长一减再减咋整?

甜妹儿小口小口喝着香甜软绵的稀饭,忽而抬头,望一眼食堂外。

大风还在呼呼吹着,暴雨拍打地面,激起一朵朵泥水花。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抱紧仙女么么哒。

ps:大食堂的红薯稀饭与杂粮饼,比叶家之前的好很多。

食堂粮食减少得一步步来。

碧水村主要是实在没办法,资料里有的食堂,几个月后,就是清汤寡水的稀饭、飘几片叶子。

继续码字。

叶子会努力剧情走向与童趣两不误。

**

肠胃不好的仙女们不要生吃红薯喔!

以前家里收获的一堆,我们总是忍不住去偷几个红薯,在拿几个家里做的泡粑(土话),叶儿耙(土话),拿走碳盆子,把它们烤来吃。

红薯在没烤之前,就会被我们啃掉两个。

有的生吃没啥味道,微微红色那种有一点点甜,脆脆的,没有水果好吃。

至于泡耙叶儿耙,网上有卖的。

前者是冬天烤火必须零食,仙女们可以买来尝尝?电烤炉都烤过。不过我没在网上买过,不知道地道不。

后者分甜咸,我两个都很喜欢,可能外地人有的不习惯。

第325章 玄学界史料第300章 龚家终瓦解第168章 小偷与黄狗第314章 上山与下乡第176章 借粮与苦夏第94章 温差与生病第325章 玄学界史料第266章 解蛊与鸡蛋第331章 世界与蜀城第19章 嚼奶张队长(捉虫)第98章 酸喜金黄稻第168章 小偷与黄狗第7章 见家人的萌丫头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第150章 两棵小树苗第282章 开金匣亮宝第133章 洋柿与棉籽第82章 食堂与吹牛第39章 话痨俊哥到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第74章 贴心小棉袄第321章 大学与初吻第17章 晚熟桃与桃核第199章 混乱茄科植第109章 比弩与鸟雀第27章 让你吃到撑第316章 大哥搞事情第111章 竹笋与竹蛇第49章 人贩子哥哥第43章 猎一血野味第258章 黑洞与嘉州第121章 通铺与葬礼第138章 羊奶奶与狐第288章 串联在火车第170章 育秧与收麦第275章 有孕与俩孩第307章 特殊秦城村第336章 庆喜结连理第317章 小道姑嫂嫂第235章 初小毕业考第158章 洞房与备年第279章 滚进佛心洞第208章 山狗与刀剑第274章 进市与数喜第240章 美滋滋广播第172章 碧山与野菜第107章 漆皮笔记本第249章 关于交换礼第282章 开金匣亮宝第233章 字迹与黄狗第242章 华侨卷商店第84章 空手套白狼第227章 邮票与贝壳第13章 进空间的萌丫头第163章 年初一会议(修虫)第303章 救治林爷爷第86章 攀爬梅花桩第38章 漂亮小村妞第120章 雨续与温降第286章 读书与日常第127章 教师文景深第60章 路过煞龙关第335章 黑白电视机第228章 草编与交换第299章 科学观解释第6章 被奶奶揍的坏丫头第245章 脱裤子钢笔第111章 竹笋与竹蛇第219章 木仓与出山第231章 升学与电影第181章 水库与会议第275章 有孕与俩孩第53章 月夜逮鱼下第15章 起的比鸡早的女人第16章 芋头与野鸡第243章 一堆小礼物第7章 见家人的萌丫头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第29章 空间遇大蛇第271章 凌云与毕业第150章 两棵小树苗第236章 碧山镇传说第78章 彩虹与田螺第319章 小鸽包渐长第129章 秀才遇到癞第163章 年初一会议(修虫)第99章 凶悍食铁兽第66章 狐狸与野鸡第205章 惊喜不间断第135章 县学与姥爷第99章 凶悍食铁兽第43章 猎一血野味第212章 懒猴与鸽林第8章 看好戏的坏丫头第86章 攀爬梅花桩第229章 灰机与胭脂第212章 懒猴与鸽林第256章 要相信科学第327章 定亲与敬酒第178章 国语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