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

杨嗣昌知道一般这种被帝王平台召见就标志着要被帝王重用。

如同后世求职者面试五百强企业一般,能不能成功的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在这一次机会。

所以,杨嗣昌也没敢随意应对,忙认真地朝朱由校行了一礼:

“回禀陛下,以微臣看来,同意鞑子求和之议实乃上上之策,虽然陛下一再蠲免赋税,练兵强军,但如今灾荒依旧持续加重,军备依旧废弛,守城倒还尚可支撑一二,可却无善战之兵征伐平叛,若利用和议之机,得到三五年时间,革除弊政,广积钱粮,大练兵马,且在登莱、山海关、旅顺、皮岛等地设置重兵,再与蒙古联盟,对鞑子与乱臣贼子吴襄部形成合围后再主动出击,则不愁不平辽东之事。”

朱由校听后不由得暗叹,这杨嗣昌不愧是个军事战略家,这战略思想真是一套一套的,同他在崇祯朝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一般,他现在又提出同样类似的战略,采取三面合围的方式对辽东之敌进行围剿。

这种注重于整体战,着眼于全局的眼光的确让朱由校不由得暗暗敬服。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这杨嗣昌在指挥上则逊色得多,其表现远远不如他的理论战略,一个流寇出身的张献忠就能逼得他不得不自杀,这也看出来,一个优秀的战略者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战术指挥者,杨嗣昌虽然有一个很好的全局观,但到底也是一个没上过战场的理论者,贬义点说,就是一纸上谈兵之徒。

这种人自古以来并不少见,且在当今大明朝尤其居多,毕竟在大明多数搞军事的都是文人,他们本就善于空谈,短于实践,让他们坐于庙堂之上针砭时弊、运筹帷幄还可,但一旦领兵打战却是两眼抓瞎,空有满腹学识,无论是鞑子还是流寇可不会配合你,老老实实地往你扎好的口袋里钻。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错误的军事指挥模式,除了极个别文武全才如卢象升以外,打战的事得让将军来管,而坐于朝堂上全面布局则由文官们来做,即便是要对武将进行辖制,以防止出现拥兵自重之现象,也不会让文官去操纵武官的指挥,最多让政委这个角色提前出现,日后禁卫军系统的各级基层指挥员将不是一个长,而是两个平级长,只是分工不同,如同现在副统帅也是两个一样。

“甚好,难得你有如此觉悟,眼见和议在即,朕有意让你做副使,你意下如何?”朱由校问道。

杨嗣昌倒也没拒绝,忙又躬身:“微臣愿替陛下分忧,请缨与鞑子和议。”

朱由校听后便点了点头,忙喝命道:“杨嗣昌,接旨!着即起复你为兵部武选司郎中,授四品中顺大夫,协助左侍郎卢象升处理兵部事务,待和议事定,即充当副使之职,同礼部左侍郎即此次和议正使温体仁一同赶赴蓟州与鞑子进行和议事。”

杨嗣昌忙谢了恩,并退了下去,他也算是宦海沉浮多年,做过地方官,也在京城当过小官,因而对于如今执掌兵部文选司协理部务对他而言,他也能淡然处之,不喜亦不悲。

这个本来在原有的历史上比卢象升官大一级且算是直接害得卢象升战死的杨嗣昌在这一世却做了卢象升的下属。

一想到此,朱由校就不由得暗叹,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在开始改变。

不过,如今让杨嗣昌协理兵部事务,的确要让卢象升卸掉不少担子,而以杨嗣昌多年为官的经验,主持起兵部事务来倒也是驾轻就熟。

朱由校很满意这种现状,如今整个大明王朝,从辽东到西北,再到中央,都算得上是有能臣坐镇,现在就差一个袁可立未用,朱由校打算在他病好之后就直接起复他为登莱巡抚。

如同杨嗣昌所说,登莱是控制辽东的一块军事要地,且是海上最好控制辽东的地方,不可谓不重要,而袁可立当时也正是担任登莱巡抚,且以登莱为基地,对鞑子后方进行骚扰游击,从而扩大了登莱军的实际控制区,也正因为此,才出现了东江镇的毛文龙。

暂时按下此事不表,现在,随着皇家工业公司和皇家银行的成立,经济方面也算是开始有了朱由校的立足之地;而随着禁卫军的扩充,朱由校在军事方面的话语权自然也会得到加强,即便是各处要紧的地方也有得力的大臣坐镇,除了北方的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王在晋、杨嗣昌以外,还有南边的魏忠贤、西南的秦良玉。

可以说,朱由校现在完全不必担心大明再出什么乱子,即便是李自成或者张献忠等农民军这个时候真的揭竿而起,他也能很好的应对。

不过,这一日胡寿春却突然求见了朱由校,原因却是由于皇家银行较高的利率已经使得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来皇家银行存储,但却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们存储的银钱大多种类不一,有银子、金子、也有铜钱,甚至还有宝钞等几乎能在大明见到的各类货币。

但这样一来,却给银行增加了许多换算成本。

朱由校也因此越觉得该统一一下货币了,金银的确是经济生活中唯一有效的一般等价物,但受限于与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便于流通于市场,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活动越来越达的天启朝,一次买卖动辄百万千万已是屡见不鲜之事,做一次买卖总不能带着几十万两银子在身上吧,即便是有银票代替,但银票终究不能充当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角色。

当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以金银直接为一般等价物的确能满足经济所需,但朱由校现在要做的是打破小农经济模式,让大明帝国进入资本扩张时代,要聚敛财富,就必须确定一种法定货币来代替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并通过这种法定货币来操纵大明的经济。

第三百四十九章 瑶家女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审衍圣公孔胤植第十八章 东厂与锦衣卫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九十三章 会试第一第五十二章 让朱由检进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五百零九章 巡视天下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四十章 王承恩与孙承宗斗嘴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两百一十二章 包围孔府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击盗用商标者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轻的皇太极第一百一十三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变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军方人物杨嗣昌第四百八十章 缉拿顺天府尹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两百零一章 孔闻诗受审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乱引发的经济波动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一章 逼朕喝毒药第四百三十一章 报复行动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两百二十四章 挖吴三桂祖坟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对城里汉人动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别开生面的经筵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第三百零八章 天启八年的大明财政状况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六百零三章 开发美洲(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闯驾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八十七章 挑拨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伦敦条约签订第一百章 情报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四百七十三章 困住多尔衮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孔胤植气急败坏第两百七十二章 废除徭役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变经济活动方式的统治阶级 (第四更)第两百七十章 装疯第两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动作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六百零二章 开发美洲(上)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一百二十五章 鞑子要走第两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三百七十章 敌来广州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风尘地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三百零三章 下狱(上)第四百零七章 不过马革裹尸耳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第五百三十六章 红叶坞见顾横波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术第四百六十八章 布木布泰求见皇后张嫣第九十七章 劫粮之凶第十八章 东厂与锦衣卫第两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亲前夕的地方官反应 (第五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四月雪纷飞(第二更)第两百三十九章 威胁与讹诈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两百九十八章 凤阳发生新变化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云贵川的文人们第一百九十四章 肮脏的孔府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诸番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吴三桂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