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处处花钱

bookmark

徐光启走后,朱由校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水,王承恩就同鬼魅一般突然出现在朱由校面前:

“陛下,前任礼部右侍郎王继谟和国子监祭酒李邦华等东林党叛臣的家产俱已被抄没,到目前为止,财产折合白银共计约八千四百多万两,田产六十万顷以上,宅邸园林等更是无数,目前已进行卖,其家人奴仆大多无罪释放,并安排进了皇庄或教坊司这些地方。“

王承恩说着又问道:“但到现在为止,被我们东厂审讯的东林党官员如陈宪卿、徐必谦等仍在不停的供出参与谋害陛下的东林党官员,另外礼部右侍郎钱牧斋也仍在揭大批量手脚不干净的东林官员,陛下,你看我们还要不要再抓。”

“停手吧,再查下去只会多几件冤案,如果这么多官员都在暗害朕,朕的皇位也坐不了这么久”。

朱由校吩咐了一句,就看向了前方渐渐隐于地平线的夕阳,不由得暗想:

这些有着商人背景的东林党官员虽违背了朕的意志,但朕也不能全都打死,也得给我大明的商品经济展留下种子。

不能学满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读书人的管控过于严苛,剩下的这些没有太明确政治目的的年轻东林党人们还是要疏导为好。

一想到这,朱由校就转身命王承恩:“告诉魏忠贤,就说他的《大明日报》办得很好,但同时也得把其他经营搞活,不能让江南因为东林党的覆灭而变得死气沉沉,该有的文会还是要有,该建的书院还是要建,该讨论的国事也可以讨论,但前提得是忠于大明,忠于朕,主流风向得把握好。“

“微臣知道”,王承恩退了下去。

随着八大晋商的抄没,和东林党的全面溃散,标志着两大可以与皇权对抗的国内势力彻底被朱由校瓦解。

因而,也就意味着激烈的国内斗争将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局势忧患得到彻底解决。

朱由校深知这一点,北方的干旱依旧在持续,虽然他用强行从八大晋商那里夺来的粮食平抑了京城和北方高涨的粮价。

但据户部的最新数据统计,北方的粮食依旧在减产,流民的数量依旧在增多,他朱由校的皇庄虽然扩张了不少田地,但也远远满足不了大明百姓的土地需求。

人口增多,土地兼并且总量增加度放缓,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危险性增加,一遇到天灾**就直接崩盘。

这似乎是一个级大难题,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得不面临的宿命。

大明,并不比汉唐宋这些王朝特殊多少,而自己朱由校也不见得比其他皇帝高明多少。

不过,好在自己现在有一大笔钱,加起来整整两亿两,这是两大既得利益集团上百年积淀的财富,足够大明朝应对几年。

而且,现在的内阁与户部已经不能抵制自己这个君王的决定,自己完全可以自由的支配这笔钱,为大明这堵即将倒塌的高楼修修补补。

可这笔钱终究要用完的,虽然王在晋现在守辽东比孙承宗要省不少,但依旧每年要吞掉大明四五百万两白银,日益增多的藩王每年也需要数百万两的白银去供养,因小冰川气候而导致粮食日益减产的北方还需要每年数百万两的财富去赈济。

不能坐吃山空,得开辟财源,传统的小农经济过于依赖土地,具有先天的劣势,从商人手里暴力分配财富无疑是同朝百姓身上加派赋税一样,都是饮鸩止渴。

前世的大明王朝是因为三响加派导致百姓造反,后世的满清却因全面海禁而导致落后挨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既不能加派赋税又不能用强盗的方式去暴力夺取商人们的财富,办法倒是有,一是国家也参与商品经济的角逐并成为大多数财富的管控者,二是从外部掠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后者无疑是最容易抵消国内冲突又见效最快的方法,但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团体。

大明现在的卫所制度实在是太过落后,明显不能满足王朝对外扩张的需求。

因而,朱由校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展大明的商品经济,而且必须是国家也就是自己做主导,还得全面征收商税。

好在现在他现在拥有对这价值两亿两财富的绝对控制权,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改变大明的商业格局,以前是民富国弱,他现在得让大明变成国富民强。

不多时,王承恩又走了来:“陛下,蓟辽督师王在晋奏请再拨银三百万两,因今年辽东大雪,无数兵营垮塌,需要重建。”

朱由校听此不由得苦笑起来,自己好不容易靠抄家得了大笔银子,这辽东军民就又来要钱了,真是够快的。

但现在朱由校没有其他的军队去代替关宁铁骑,也只能照准,可心中却是万分不舍,他誓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把这群并无能力对抗满清却又拥兵自重,徒耗国家钱粮的军阀给铲除掉。

不过,一提到辽东,朱由校就想到了关外的满清鞑子,也就是现在的后金国,同那日自己祭天遇刺的事件来看,这些鞑子战斗力的确是不容小觑,这股日益崛起的关外势力,自己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一想到此,朱由校忽然记起还活捉了鳌拜这个鞑子,另外还有一个大汉奸宁完我也被关在东厂的大牢里。

朱由校忽然想去看看他们,顺便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下此时的后金国。

如果朱由校没记错的话,再过三年,平复了内部斗争的后金皇太极会带兵南下,攻破永平四城,屠杀掳掠百姓无数,给大明造成重大损失。

“王承恩,带朕去你们东厂大牢,朕要亲自审问宁完我和鳌拜,还有那一批企图谋害朕的东林党人!”

朱由校说后就不由得捏紧了拳头,王承恩也不好违拗,就应了一声:“是!”

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朋克时代的汉文化扩张第四百零四章 战车碾压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帝王要开宴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朕要送你一场大富贵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两百九十章 山呼万岁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第五章 朱由检最后的请求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皇太极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兰珠面圣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头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锋直指澳门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宫 (第六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六百零二章 开发美洲(上)第两百五十七章 经济工作会议第四百二十八章 海军陆战队对战五万土著第两百章 杀人后的丁忧官员孔闻诗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五十二章 让朱由检进京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三百二十五章 化学武器第五百八十五章 卢象升与杨嗣昌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击盗用商标者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两百七十三章 驸马献宝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岛的皇家度假区第三百七十二章 郑芝豹被围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铎被狙击第两百三十四章 骚乱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当外籍院士第两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结朕第一百五十章 阁老纳小妾(二) 求订阅,还差三百第一百九十五章 责问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挣扎第三百六十章 让李永芳首级挂到盛京城楼上第两百五十一章 禁卫军进金陵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五十五章 军官生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豪格嘲笑皇太极第两百三十九章 威胁与讹诈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内厂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鞑子第一百一十章 继续给他升官第一百一十七章 鞑子来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诸番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胁与沿海海盗劫掠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情的海兰珠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威逼李明睿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两百零二章 作死与构陷第两百一十二章 包围孔府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动力纺纱机与文化产业兴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骂死的李率泰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九十七章 劫粮之凶第两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动作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四百八十章 缉拿顺天府尹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阁老见郑芝龙第一百零五章 无权节制毛文龙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一百六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三百九十六章 两广总督见伽利略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