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别忘了萨尔浒

李率泰现在是想死而不得,想骂而不得,嘴已经被禁卫军的战士塞满了马屎,绑缚在囚车上,被押送出了广宁城。

这位本来原本历史上会当到闽浙总督的大员就这样提前结束了他的历史命运。

但李率泰这样的人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不算重要的人物,他的命运的改变甚至掀不起一丝波澜,尽管他让他的家人全都为建奴殉了节。

夏尽秋来,红叶替了绿花,朱由校游走于御花园内以消化中午的进食,海兰珠在身后跟着,手里端着一小盘,盘里是一盒鱼食。

百无聊赖之际,朱由校会时不时的丢一小撮进碧潭之中,惹得锦鲤竞相跃出水面,吞食飘浮在水面的食糜。

朱由校不禁在想,放眼整个大明,或许现在自己就是这喂鱼人,似乎整个天下的人的生存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一个决策可以影响到亿兆黎民的生计。

这种感觉很好,但人总是不会满足的,据两广总督商周祚禀报说,红番鬼以流亡南洋的宋朝遗民意图叛乱为由,联合当地土著对汉人进行了屠杀,逼得当时大量流亡在外的汉人逃回琼州,所以商周祚才请示对于这些回来的汉人该如何处置。

朱由校听后是着实愤怒了一阵,愤怒的直接摔碎了玻璃镜,但事后他现自己作为大明皇帝,对于这种国境之外的番夷竟然毫无办法!

这就是自己没有海洋权益的下场,现在的北海舰队还只能控制渤海与黄海一带,整个南洋基本上还是郑芝龙、李魁奇、佛狼机与红番鬼的势力范围。

朱由校只能指示在福州与郑芝龙谈判的熊文灿,让他转达自己的旨意给郑芝龙,让郑芝龙出动兵力去教训一下爪哇一带的红番鬼和当地那些愚蠢的蛮夷们。

甚至,朱由校告诉熊文灿,只要郑芝龙肯出兵,朝廷可以替他出这一笔军饷,并放宽一定的招抚条件。

为了给予国门之外的这些不尊重大明之存在甚至忽视大明之霸权的势力一定的打击,并让这些南洋的强者有一定的收敛,朱由校作为一个皇帝不得不折腰去求一个海盗头子,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干,自己心里的确很憋屈,有一种想打人而打不到的感觉。

甚至朱由校还因此直接迁怒于杨嗣昌,责怪杨嗣昌这个执掌兵部的侍郎对于自己的同胞被人屠杀而毫无办法,因而还直接罚了杨嗣昌的半年俸。

杨嗣昌自己自然是哭笑不得,但也毫无办法,谁让他现在管着兵部呢,搁在现代也相当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胞被屠杀,似乎的确应该承担点责任。

尽管让杨嗣昌这个兵部左侍郎背了锅,但朱由校最近的心情还是异常的烦躁,初始还逛得好好的他一看见这御花园内的碧潭就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南洋,想到无数同胞被一群愚蠢的人斩杀于屠刀之下,犹如猪狗一般,而大明竟然毫无办法,他就不由得来气,直接将海兰珠手里的盘子连带着鱼食全丢进了水潭里,激起好大的浪花。

“回宫!”

朱由校气呼呼地往坤宁宫走去,已换上明廷宫装的海兰珠忙疾步跟了过来,虽然手里已经没有什么盘子可端了,但仍然是战战兢兢的,眼前这个帝王实在是太喜怒无常了,海兰珠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会被他给处死。

不过,就在朱由校往坤宁宫走来时,王承恩这时候急着走到了朱由校这里来:“回禀陛下,惠嫔已经回宫了,而且已经成功刺杀李永芳,与此同时,督师卢阁老也递来奏疏,称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广宁城,失守达八年的广宁城再次回到了我大明手中,可喜可贺!”

朱由校从王承恩手里接过奏疏来,粗略的浏览了起来,对于广宁城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作为宁锦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当年广宁城大败,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孙承宗的战略构想也因此被打破,而满清也因此进一步壮大。

若不是因为广宁城的惨败给大明留下较大的创伤,朱由校也不会因此常常将这个例子拿来给皇家军事学堂的学员们讲,甚至给整个大明朝的官员们讲,可以说,正因为朱由校为了增强大明士子们的羞耻心而刻意常揭广宁惨败之伤疤而使得如今广宁城被收复也让大明所有的人都因此而感到更加的兴奋和激动。

即便是王承恩亦是如此,虽说他不过是个太监,但跟着朱由校耳濡目染之下,他现在也变成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于这广宁城的情结也非常深,因此在得知广宁城重归大明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来找朱由校。

“陛下,如今广宁城回到我们手中,就意味着,我们与建奴的态势恢复到了天启二年的状态,但其实比天启二年还要乐观,因为我们还掌控了漠南这一块可以影响辽东战略局面的重要位置,可以说,不到一年,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回沈阳,然后进占建奴老巢赫图阿拉,把这个昔日的关外劲敌彻底铲除!”

王承恩很是兴奋的说道,现在的皇帝陛下朱由校动不动就召开军事会议,弄得他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开始有了几分要运筹帷幄的习惯,因而也不得朱由校说话,就自己先说了起来。

因广宁城收复,投靠建奴的大汉奸李永芳被枭,朱由校的心情开始变得好了起来,因而也就没有计较王承恩这个司礼监掌印来秀自己的军事战略的僭越之举,且不由得笑问道:“怎么,还想再来个萨尔浒吗?”

萨尔浒?王承恩愣了一下,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如果说大明是从何时开始重视建奴,并以建奴为大敌的,那就是萨尔浒!

这三个字给明朝人留下的痛太深了!

它让一个中央王朝在失去自负无知的同时也失去了昔日在万历三大征之后积累的勇气与斗志。

“传旨,让惠嫔和许显纯他们在乾清宫等候,朕亲自去看看他们”,朱由校说毕就转变了方向,朝前廷走去,王承恩也忙跟了来,但也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他不可敢再被陛下给怼回去。

第六章 谁是亡国之君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三十三章 拆东林书院第五十一章 举案齐眉第两百三十九章 威胁与讹诈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启的进化论错误理解方式第五百九十五章 占领马赛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八十章 上当第三十五章 处处花钱第四百二十一章 赎罪银第三百五十四章 郑芝虎面圣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为难的皇太极第四百一十五章 李明睿的多疑与钱谦益的不淡定第四十九章 御马监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猪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围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两百章 杀人后的丁忧官员孔闻诗第两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满门抄斩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三百七十章 敌来广州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尔喀部的反应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云贵川的文人们第九十章 火炮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传动员鞑子普通民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三百六十二章 钱谦益献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占领佛罗伦萨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是否对爪哇国采取灭国行动(第四更)第三百二十二章 宣传动员鞑子普通民众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帝国扩张到奥斯曼附近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七十四章 严格要求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两百七十七章 万人空巷拜皇上第一百零八章 偷袭定边堡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三十四章 谁说我大明科技落后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一百四十七章 温体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订)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亲前夕的地方官反应 (第五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夺回澳门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汉人齐呼王师已到第两百二十一章 张岱是主笔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发酵在军事上的运用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见朱由校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里是东林党的老巢第两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儿第一百九十四章 肮脏的孔府第一百四十九章 阁老纳小妾(一)(第三更)第五百六十三章 查理一世宣布投降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兰珠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红叶坞见顾横波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败缅甸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第四百八十一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突破口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三百二十三章 张家口堡会见林丹汗第两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两百三十一章 活跃资本经济的阻碍第五百零八章 帝国很忙,帝王很闲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六十七章 不给力的宋应星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情的海兰珠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兰珠面圣第三百九十章 较量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第二十章 不听话的东林御史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四百八十一章 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战多尔衮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钱谦益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九十六章 生杀予夺一念之间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两百四十一章 禁卫军兵围篱水阁第两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么死第三百六十章 让李永芳首级挂到盛京城楼上第两百零七章 面对祖坟被挖的孔闻诗第九十六章 生杀予夺一念之间第五百零二章 对西伯利亚的强制性文化灌输第一百零五章 无权节制毛文龙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