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检不能再留了

大明朝廷在南海的一系列举动对于郑芝龙来说无疑是在威胁他们郑家赖以生存的生存利益。

常言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朱由校现在做的就是断郑芝龙的财路,争夺郑芝龙在海洋上的势力范围。

这让郑芝龙很难再对朝廷抱有任何好感和期望,包括他的那些已经在海洋贸易上占据足够多的利益的部将们,也不再愿意让自己的头子郑芝龙投靠朝廷。

他们本来所期盼的就是名义上归附朝廷,这样获得个一官半职,使得自己的海洋利益更加合法化,自己也可以因此在占据海洋利益后参与内6利益的划分,并成为真正的一方诸侯。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的郑芝龙就是这么做的,那时的大明朝廷因为没有自己的海上势力再加上内忧外患,只能接受他的招安,而不能有任何其他条件。

而如今的朱由校已经完全压制的满清势力只能局限在辽河以北求生存,关内的农民起义不但没有,流民问题还得到了彻底解决,所以现在的朝廷完全就有能力腾出手来与郑芝龙等海盗讨价还价,想要个光鲜的身份可以,当得拿你自己的利益来换,名器不可滥用,朝廷不会无缘无故的把尊贵的政治身份赐给你。

如此一来,熊文灿的招抚工作最终就宣布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没有因此而感到有丝毫的沮丧,而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夹杂在朱由校和郑芝龙之间拼命斡旋的他实在是受够了这夹板气,他很难做到既要让朝廷满意又要让郑芝龙满意。

如今很好,郑芝龙的人彻底离开福州,而朝廷也下达了停止招抚郑芝龙的令旨,熊文灿觉得自己也可以痛痛快快的花间一壶酒了。

朝廷也没有因此惩罚熊文灿,即便是御史也没有弹劾熊文灿玩忽职守,工作不得力,甚至还让他如愿成为了福建巡抚,并令他加强海防,以备他日之患。

熊文灿很感激朝廷不但未因他招抚工作没有成功而降级罢官反而升了他做巡抚,也因此他在升任巡抚后也不敢再怠慢,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够做一省督抚,他也开始着手立即布置对他日郑芝龙海盗劫掠沿海的准备。

郑芝龙这边并没有立即选择与朝廷开战,但备战却已经在继续,他开始去接洽以前与他有嫌隙的其他海上势力,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去购置更多的火炮,他甚至还派眼线去京城和边镇一带,企图通过官场的**搞到些现今朝廷最为厉害的火器。

除此之外,郑芝龙也在寻求上政治上的盟友,他甚至还派人去寻觅建文帝的后世子孙,这虽然有些天方夜谭,但据锦衣卫上报,的确在几个建文帝落脚之地传说最为频繁的地方都突然出现过许多闽南人的身影,且经严格审问还的确是郑芝龙的人。

不过,也因此,有一个人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此人就是朱由检!

如果说政治潜在威胁,自己这个亲弟弟才是最大的潜在威胁,也是那些敌对势力最好利用的政治资源。

“陛下,信王殿下可不能再让他待在这个世界上了,即便他是陛下的胞弟,也不仅仅是因为郑芝龙等势力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个对抗朝廷的名义,我们要想在接下来的江南、湖广、河南等地进一步推广征收商税和官绅一体纳粮等新政,就势必会出现更多的反对者,而若信王在,这些反对者就很可能与他勾结起来,再出现一个东林党!”

李明睿朝朱由校行了一礼,语言很平淡,但却潜藏着杀机。

朱由校没有说话,但他心里也清楚李明睿说的对,自古帝王之家就没有兄弟恭谦一说,因为从出生开始,他们就注定与帝国权力脱不开关系,即便是在藩王被严重压制的大明王朝也依旧出现帝王之争。

“信王之事,如何处理较为妥当,朕承认他不能再留,当初留他在禁卫军,本意是想让成为小卒然后就”,朱由校没有把话说出口,但李明睿却已明白了他的意思,还帮着朱由校续起了他后面的话:“但陛下没想到的是,他却成了鳌拜属下最善战的一员战将,如今贸然杀之反而比当初更加艰难。”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留着他到如今也是为了能有今日藩王锁京城并令他们操百业的局面,以避免让其他藩王因为信王之死而更加抵触朝廷,现在既然藩王之事已解决,他也的确是一大威胁,但直接杀死也难给天下人交代,也影响朕之名声,你们可有何建议。”

李明睿猜到了朱由校要这么说,他便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则奏疏从袖中拿了出来:“陛下,微臣今日在内阁得到一份奏疏,言及哈密卫土鲁番又侵扰我肃州一事,如今我们与建奴暂无战事,南边也还未真正开战,何不如再起当年嘉靖朝未完成的收复哈密卫之议,也不一定是真的要收回哈密卫,只是给信王最后一次为大明立功的机会。”

“信王兵败还可,若是胜了如何?”朱由校不禁问道。

“这个且请陛下放心,臣自有安排,无论信王此次是胜是败都只能马革裹尸还”,李明睿邪笑了一句道,他对朱由检没什么仇恨,但他现在很想取缔钱谦益,如果要说还有那件事能让陛下头疼又亟需解决的就只有信王殿下朱由检了,所以李明睿毫不犹豫的选择做了朱由校手里杀死朱由检的那把刀。

“那此事就由你负责,既然如此,便让祖大乐等关宁军为主组成西进军,以祖大乐为西进军总兵官,信王与鳌拜为副总兵,下个月就出征土鲁番”,朱由校说着就又吩咐道:“现在战略资源已经南移,粮饷之事,兵部尽量筹吧。”

李明睿领命而去,但他也不由得暗自对当今陛下暗生佩服,陛下没有让鳌拜和朱由检直接领禁卫军去,而是让祖大乐的关宁军为西进军主体,其目的自然是不仅仅是想借关宁军之手除掉曾经在铲除吴氏关宁军中立下大功且与关宁军已有仇恨的朱由检,也有靠此次西进的机会,将还在为大明做事的关宁军势力也进一步削弱。

而且,关宁军不能不答应,因为他们现在已经这部分关宁军已经没办法再与禁卫军抗衡,要么选择抗旨然后被全歼,要么就只有服从命令,西征土鲁番。

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极上架感言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州之围解除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孔胤植气急败坏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一章 逼朕喝毒药第五百零三章 驱赶红毛鬼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鞑子了第八十一章 巡查禁卫军第五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四百八十七章 汉化从改名开始第四百七十一章 剑指布木布泰第九十五章 真实目的不是这个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五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谈判开始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五十二章 让朱由检进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温体仁拜访刘宗周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饶恕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国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宫我的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叹华夏古人的伟大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国之臣的威风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个百万产业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贩烟先禁烟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亲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节第两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五十一章 郑芝虎被擒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国公民分三等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与基础教育改革设想第五十二章 让朱由检进京第两百五十八章 郑氏海盗是个大问题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挣扎第五百七十六章 内阁又添新人第三十章 抄家(三)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悔的储户们第两百七十八章 姻缘卦象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两百三十七章 很坏很坏的朱由校第五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与奴才第两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占赫图阿拉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两百八十八章 禁卫军闯入楚王府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头第四百三十章 剿灭土著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条铁路干线通车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对袁崇焕千刀万剐第十章 孙之獬献宝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第一百一十五章 鞑子掠京畿第两百六十一章 诏令各地藩王进京参祭第四百八十六章 不守规矩则杀之第两百六十四章 舆论的发酵第两百九十一章 火烧左良玉第六百零二章 开发美洲(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阁老斗法第十八章 东厂与锦衣卫第四百零五章 全歼哥萨克骑兵和处理战俘第一百二十二章 弹药将竭第两百六十九章 罚藩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阁老指导都御史第三百六十章 让李永芳首级挂到盛京城楼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学士与兵部左侍郎视察津门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三百零五章 罢免两位内阁阁臣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二十五章 活捉鞑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鸦片卖到西洋去第四百二十章 缉拿爪哇国王储第一百八十七章 闯驾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发现第五百零八章 攻进京都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里是东林党的老巢第五十四章 工程营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层文官间的斗争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五百四十四章 朝堂上见瘾君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潇洒的魏忠贤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五百零四章 大开杀戒第九十七章 劫粮之凶第两百九十一章 火烧左良玉第两百五十四章 让阎应元来做巡抚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一百三十章 让皇太极跪下第五十三章 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