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七章 太难了

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与江北省政府前前后后不下几十次的谈判。到了5月末的时候,李东终于下定决心,答应接手这个庐州版的聚变堆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

长河集团体量太过庞大了,在大夏这个国家,如果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迟早得分崩离析。

在李东看来,聚变堆计划简直是为长河集团量身打造的,收不回投资不要紧,反正自己有钱亏得起,就怕钱花不出去,被人给惦记上。

而且,万一计划侥幸成功了,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再登上一个阶梯,真正做到“与国同休”;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刚好可以借此机会瘦身,“瘦”到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不过,计划虽然立项了,但是想要得到中央批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涉及到了国家战略安全,就算是韩总统也不敢轻易下决定。

6月3日,由长河集团和江北省政府共同组成的代表团,亲赴京城接受政务院的咨询,以及开展公关活动。

李东首先拜访的是老熟人——钱副院长。

“抱歉,李老弟!如果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中央是不会批准你们的聚变堆计划的。”

“难道多一份保险不好吗?”李东意外道。

“不够,远远不够。建聚变堆,需要付出很多代价,这些资源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是一个国家的底蕴,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

李东立刻秒懂了,说到底,在大夏这个国家,所有的财富都属于中央。长河集团所谓的聚变堆计划,其实对政府而言,无非是左手倒右手,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既然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浪费宝贵的资源搞重复建设呢,这不符合国家的政体利益。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钱副院长意味深长的回道:“中央也不是铁板一块,记住多找一些盟友,这也许是突破口。”【!@ @…免费阅读】

老钱在江北省工作了差不多二十年,前文说过,他早就把江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于故乡发展有利的事,他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

……

没有达成预期目标,李东皱着眉头离开了。他可以确定在谈聚变堆计划的时候,钱副院长动心了,可对方最后还是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

找盟友,难道是……

出了政务院中央大楼,李东上了一辆豪华汽车,对着姚助理吩咐道:“去工行总部。”

刚才的经历已经告诉他,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支持,中央是不会多此一举的。

其实真论起来,这也不能怪江北省政府“自私”。

自从尝到了“科技兴省”战略的甜头后,江北省上下就对

高科技上心了。这次面对危机,他们在经过综合分析后,最终还是挑中了可控核聚变这个难度最大的明珠。

长河集团就是可控核聚变计划的执行者。本来李东以为在大冰河危机时期,说服中央会很容易,没有想到连审批都通不过。

现在经过钱副院长的点拨,他不得不向四大行求助,毕竟它们是李东到目前为止,最具实力的盟友,其次是徽商联盟。

不过徽商联盟偏向商界,而且格局很小,对中央有影响,但非常有限。

说实话,打心底里李东是不愿意四大行参与进来的,这不仅是掣肘,也意味着分蛋糕的人更多了。

豪赌可控核聚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可是对极少数人来说,也是一场资本盛宴。

李东非常清楚,这种大项目独吞的可能性非常小,未来肯定需要官方的保驾护航。

这和创业差不多,最先进入项目拿的是原始股,后面进来的资本就属于融资了。

前者进入门槛低,投入少量资本,就能够拿到大量股份,后者想要拿到股份,就不仅仅是溢价的问题,还涉及到其它资源。

毫无疑问,从长远利益考虑,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最好不好引入过多的资本势力。可惜,这个美好想法在一开始就遭遇到了挫折。

……

工行的贺行长:“李董,你们的计划太异想天开了。你完全不了解可控核聚变的难度,这个项目可不是靠钱就能堆出来的。”

李东摇了摇头:“老贺,我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你也不要低估我们长河集团的实力。国外不是也有很多私企从事这个项目吗?别人能行,我们一样能行。

而且,比起其他人,我们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有充足的金属锊储备,最后不管可控核聚变是不是在我们手上成功的,我们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可控核聚变能够成功,金属锊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无法被取代的。而且金属锊属于非地球资源,储量是固定的,谁掌握了金属锊,谁就能掌握未来。

在他看来,无非是对方在自抬身价,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想要从中多分一份好处。

贺行长皱了皱眉头:“李董,事情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你们能够震慑住其它势力,却吓不到国企。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就算可控核聚变真的成功了,他们也会跳出来摘桃子。

只需要发起一场国有化运动,可控核聚变就会变成国有项目。到时候,即便你们有海量金属锊的储备,但在国家力量的面前,你确定能够保住主导权么?”

李东脸色大变,真要是把可控核聚变项目拱手让人,不要说主导权了,能

不能收回投资成本都是一个大问题。

“合作”两个字,在他脑海中一闪而逝。没办法,国企在大夏势力太大,要是进行合作的话,项目主导权也落不到他们手上。

对方要得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可控核聚变项目,更多的还是项目带来的背后利益。

说句不客气的话,谁掌控了可控核聚变这座金矿,谁就掌握了大半个世界的经济命脉。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李东许诺道:“老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们眼下的问题?你放心,在这个项目中,永远有工行的一份子。”

贺行长心中一喜,当即实话实说道:“李董,想要这个计划顺利进行,最好拉上几家国企巨头一起,凭我们两家的实力,很难保得住最终成果。”

听了这个答案,李东眉头一皱,脸色瞬间难看了起来。

拿不到主导权,仅仅只是项目收益分红,虽然回报率也不错,可还是不值得他如此大费周折。

沉默了一会儿后,李东:“合作的事情暂且先搁置,现在我们需要贵行的帮助,最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中央通过我们的项目。”

“这个没有问题。”贺行长一口答应下来。

……

离开了工行总部,李东的心情更加复杂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原计划是无法实现了,现在必须要寻找合作者分担压力。

首先,四大行绝对是跑不掉的,他们是所有国企的钱袋子,缺一不可,其它的倒是可以好好筛选一番。

其次,五大发电集团肯定要拉上一两家的,双方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合作总比竞争好。可惜大夏电网稳坐钓鱼台,几乎没有被拉拢的可能,要不然以它的能量,比五大发电集团加起来还要强。

再次,是大夏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他们是国内绝大部分核电站和军工设施的承建方,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核电建造资格的公司。

接下来,大夏机械工业集团公司算一家,大夏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算一家,大夏高新投资集团公司算一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算一家,大夏电信集团公司也算一家,最后还有大夏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以上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配套公司或者供应链,离了他们,困难无疑会成倍增加。

除此之外,金属冶炼行业和矿藏行业作为国企的集中区,同样需要选取几家代表。

最后,这些国企巨头们也不是傻子,想让人家加入进来,没有足够的利益,想都不要想。

毫无疑问,这些好处都需要自己一方出,被摊薄股份是必然的。

这个比例还不会低,甚至还需要让出一部分主导权。

想得越多,李东越发觉得后

悔接手这个项目。按照目前的情况,他们想要拿到项目的主导权太难了。

不过困难再多也要坚持下去,不然得罪的不仅是江北省政府,也失去了一个让长河集团蜕变的好机会。

6月10日,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长河集团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终于以微弱优势被通过。

随着由中央最高层签署的行政文件下达,长河集团的示范堆项目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迅速上马。

在征询了李东本人的意见之后,这台尚且停留在计划书上的聚变堆,被正式定名为“金乌-2号”装置。

至于“金乌-1号”,则是属于琼南岛上面的那座聚变堆。

总的来说,“金乌-1号”和“金乌-2号”还是有所区别的,中央就算再糊涂,也不可能同时上马两座一模一样的聚变堆。

其中,“金乌1-号”因为由国家主导,资金充足,采用的是技术难度更大的仿星器装置。而“金乌2-号”采用的是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也更普遍的托卡马克装置。

两种装置,互有利弊,不过从成功率上来说,仿星器明显要高出不少。

第二百零三章 东盟内乱第六十八章 出海第二十一章 大舅和小舅第十八章 末日演讲第两百八十八章 选址第一百四十四章 寻找板蓝根第一百五十六章 陨石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学报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城警戒第一百六十一章 后续安排第二十八章 大寒潮来了第二百零四章 世界局势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本人的难题第一百零四章 简单的爱情第六十九章 光明号第两百一十一章 坦桑利亚第两百七十七章 新设两省第一百六十八章 粗暴推广第两百九十章 当代少年第两百五十一章 真假富二代第两百三十一章 《娓娓道来》(1)第一百六十四章 阮经凯第五十二章 卑鄙的我第十九章 避难生活第五十八章 军方入驻第三百零二章 植树节第三十一章 吃着火锅唱着歌第七十七章 巧遇第一百三十七章 钱乐乐的一天(2)第两百五十五章 世界首富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城警戒第一百九十四章 实习第六十九章 光明号第两百二十一章 拆分后续第一百八十九章 省亲第两百八十三章 聚变曙光第五十七章 婚礼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两百一十六章 东盟七省第两百三十六章 黄云章的生意经第两百一十五章 联合国和WTO第两百九十三章 不屈的印度人第两百六十九章 新首都(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偷渡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本人的难题第两百八十三章 聚变曙光第两百四十二章 竞拍现场(2)第两百三十五章 达利特第两百八十章 总统府元旦晚宴第两百八十五章 不平静的二月第一百九十三章 选择第四章 庄园完工第两百八十八章 选址第三十一章 吃着火锅唱着歌第一百一十八章 牛人第两百九十五章 瑟德拉“大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反承包”运动第六十章 大爆发第十一章 买车第两百七十三章 黄家人南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妈大寿(2)第三十二章 大迁移(1)第两百四十七章 倒霉的东湾地产(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妈大寿(1)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捐第两百一十三章 繁荣背后的危机第八十七章 年夜饭第两百一十四章 联合公报第八十章 归程第六十五章 草莓热(1)第两百零一章 魔都复兴的序幕第两百零五章 天佑大夏:桃源省第两百三十八章 长河慈善基金第一百二十章 野心第两百五十二章 外卖小哥第一百五十八章 满载而归第七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华越合并条约》第两百五十章 主动上门第两百七十八章 老来得女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妈大寿(2)第三百章 悲惨世界第二十四章 喜极而泣第十八章 末日演讲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年后第一百九十六章 代价第一百一十八章 牛人第三百零七章 三桠行第两百二十章 拆分绿宝生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繁华第二十三章 人在归途第九十七章 反常的天气第一百七十五章 研究所扩编第一百九十二章 承包基地第五十六章 “丑”媳妇叫公婆第两百九十五章 瑟德拉“大捷”第两百八十一章 锊【Fu】第两百三十七章 新任第一书记第两百四十章 悉伲盆地第九十一章 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