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由西方国家发起,汉国本土的工业基础也是在德国、法国、奥匈帝国诸国科研人员人员的协助下建立起来,但是单纯的跟在西方国家后面,做个亦步亦趋的模仿者,始终难有大作为。

“当前世界,西方诸国在科技领域占据主流地位,本土在钢铁、舰船建造等主要工业领域方面,仍然要向西方学习,但是在某些新兴领域,本土也要利用国家发展二十余年奠定的技术基础,迎头赶上,力争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

大朝会结束,无关的政府官员被打发走,剩下数十人皆是本土军政核心高层人员。

“譬如水下作战技术,依我看,就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军事领域,完全值得政府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实战性研究。”

李明远边说边将目光看向海军部部长陈森,询问的意味不言而明。

“按照陛下指示,海军部于1882年投入资金和抽调数十名科技人员,组建潜水艇研究部门,开始从事潜水艇技术验证性研究,

目前经过七年研究与实验,在借鉴、吸收法国“潜水员”号潜艇以及英国“诺德费尔特”潜艇的技术基础上,已经完成第一代本土潜水艇的建造任务。”

因为担任海军部总长的职务,军衔刚刚提升为海军中将的陈森对海军内部各项事务都非常上心,生怕工作出现遗漏、疏忽,给李明远和众多陆海军同僚留下不称职的印象,进而失去海军总长的位子。

“本土建造的潜水艇技术性能如何?能够在水下航行多长时间?”

“第一代潜水艇一共建造了两艘,采用蓄电池和压缩空气发动机双动力系统,下潜深度16米,水下航速6节,续航能力70海里。

水上发动机功率58千瓦,航速7节,续航能力300海里。

每艘潜水艇装备一具水下鱼雷发射管和一挺建业六年式重机枪,理论上具备在水下对敌方海上军舰发动袭击的能力。”

“航速太慢,航程太短,敌人的军舰不可能一动不动的漂浮在海面上,等着潜水艇攻击。”

李明远对本土自行建造的潜水艇性能很不满意。

“发动机功率是限制潜水艇航速和续航能力的主要因素,你们要多与从事内燃机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动力系统问题,多向科研人员们反映,尽量提高潜艇发动机机械功率,同时,在潜艇建造过程中,即要主动借鉴、吸收西方各国合理的技术经验,也要敢于大胆尝试新设计、新方案,比如法国作家纳尔逊的《海底两万里》中对潜水艇的描述,我看纳尔逊的想法就很新颖、很大胆嘛,你们都可以去读读这本书,然后按照书中描写双层艇体结构,进行验证性实验,看看使用双层艇体结构的潜水艇与单层潜水艇相比,性能会不会更加优越。”

“是,陛下,臣回去以后便让人翻译凡尔纳的《海地两万里》,然后给每个科研人员发一份。”

陈森恭恭敬敬回答道。

“也用不着这么麻烦,长安大学图书馆中就有一批翻译的图书,等今天会议结束后,你直接派人到长安大学借调过来就可以了。”

十九世纪末,法国和美国在潜水艇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而在霍兰三型潜艇未研发成功之前,法国民间科学家制造的性能普遍比美国、英国先进。

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

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也正是在粗略了解了西方诸国在潜水艇领域发展的现状后,李明远偶然间在翻阅纳尔逊的《海地两万里》时,联想到了潜水艇的双层结构。

潜水艇的双层结构最早由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设计完成,时间再向后推进十年,1899年,第一艘采用双层结构的潜水艇“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纳维尔”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纳维尔号潜艇具备了现代潜艇的基础雏形,只是受限于发动机功率问题,潜水艇的实际作战性能大打折扣,

不过,如果按照汉国本土理想的科研进度来说,借助李明远的指导和特斯拉等大牛的实践性能力,在未来十年中将部分先进理论应用于内燃机领域,那么,将潜水的航速和续航能力再提高一个档次,使其具备在近海海域发动袭击的作战能力,也未尝没有实现的可能。

“未来的潜水艇要向着远洋实战性方向发展,将数艘乃至数十艘潜水艇编组为一个战略单位,以无线电作为彼此联系的通信渠道,以水下鱼雷作为对敌方军舰的攻击武器,分围合击,从水下打垮敌方的海军舰队。”

李明远以积极的口吻向殿中官员将领们描绘了一番潜水艇的未来作战模式,接着继续道:“当然,立足当前技术,海军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近海袭击作战方面,把潜水艇作为短程突击性武器,尽力做到一战重创停泊在港口内的敌方军舰的目标,而潜水艇战术训练和作战人员培训方面,现在便可以着手进行准备,

由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配合,从海军现役舰队和海军军官学校中,挑选优秀军官、毕业生作为潜水艇后备军官培养。”

“潜水艇部队的定位问题如何解决?是否将其纳入海军正规作战舰队序列?”

海军部部长陈森问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潜水艇部队为实验性部队,暂时不列入海军正规作战舰队序列,但是潜水艇部队的任职军官皆按照海军正规舰队的标准进行任命和使用,各项待遇与海上主力舰队同级别军官等同。”

李明远沉吟一会,给出对方明确答复。

“还有,潜水艇部队暂时按照分舰队标准组建,潜水艇编队主官级别与海军三大分舰队司令级别对等,第一阶段组建一个潜水艇模拟演练大队,下辖六艘第一代潜水艇,然后等到潜水艇技术性能改进后,再做出一定程度的编队重组与扩大。”

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河内城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三百五十三章 寻衅第十八章 侦查阿雷基帕第九十五章 战事进行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二百五十章 殖民地交易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恩卡纳西翁 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纳土纳群岛发展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 后续一第五十章 安第斯神鹰第四百六十七章 英国公使 补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开启第二百五十七 南洋首富第四百三十四章 巴西帝国 完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第三百三十五章 整顿风暴 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九月四章 客栈第二百六十四章 工业母机、贵族制度第二百七十七章 围三缺一第八十九章 接见信使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圣菲第七十八章 误判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前的休整第二百八十五章 滩头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开启第二百一十二章 洪门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殖民地交易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官员选拔第四百四十三章 本土建设第一百一十二章 当地居民处理办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战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亚松森第二百四十二章 巴塔哥尼亚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第二百三十四章 日本、朝鲜女性移民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南洋事了第三百零八章 整顿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发展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移民近况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军竞赛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快人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太平降将 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军竞赛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国第三百六十三章 撤离准备第二百九十三章 院校重组第四百零一章 君主制度第七十七章 歼灭小股敌军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第二百五十二章 基斯马尤第六章 杜拉亚矿场第二百八十九章 统一阿根廷第三十五章 物资清单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第三百四十二章 阅兵与大婚第三十一章 围堵秘鲁骑兵第三百七十章 降将身死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国终结第三百七十二章 本土发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飞龙岛危局第一百一十章 大胜第三百六十六章 冒险者的天堂第三百零二章 女性移民第三百零六章 基斯马尤 完第三百五十八章 英才汇聚第八十八章 变故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三百五十九章 唐景嵩第四百一十三章 美国人的反击第一百八十四章 后续二第八十一章 缴械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会与留学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1878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划分土地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太平洋战略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内第一百八十八章 贷款博弈海军十年建设(书友北风著)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比亚里卡 下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三百五十一章 安南变故第一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三第三十四章 交谈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第三十章 秘鲁军马场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比亚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