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圣旨

?方致远垂眸,不过是写了一本书而已,所以情势如此未必是对方所愿所预料,而程朱理学被推到如此高度也不过是有心人有目的的推导罢了。

可笑许多读书人和为官者都看不透的事被一女子点破了。

方致远想到江南士林如今的局势心头就如同被火一般煎熬,正如荣郡王妃所言,真的放任程朱理学如此盛行下去,只怕再过几十年,士林中就再无新的进举了,每个人都只照搬朱熹的理解。

他有心想要打破这个规则,但又怕引起皇室不满,朱熹的四叔注解显然正中皇室下怀,因为对方他所有的注解都在暗示忠君和孝道。

忠君和孝道不是不对,但如此强调却失了圣人言中的原本意义。

方致远看着已经走远了的荣郡王妃,幽幽一叹,王妃都明白的道理,只不知皇上是否明白。

齐修远自然不明白,因为他根本没空留意到这些,他实在是太忙了,不过再忙,在收到方致远的折子时,他依然将人叫来恳谈一番,然后才批复,然后翰林院的学士们都知道了宫中的教学时间做了大调整,给诸位皇子空出了大部分自由的时间。

上书房里的先生们还没来得及反对就被方致远请到家中论谈,他叫人将他书房隔壁的大房间收拾出来,统一摆上席榻,大家效仿两晋时期的名士各抒己见。

方致远当然不是照搬穆扬灵的话,她的话,平常百姓听了还罢,饱读诗书性格傲然的翰林学士们却是有些不屑的,所以范致远将其归纳润色,以一战十,说服了大家。

能够被齐修远选为上书房先生的翰林学士年纪自然不会太小,最年轻的一个也有三十八了,所以大家都不是冲动的毛头小子,方致远说的话他们自然会去思考。

大家关在房里辩了一天一夜,最后还是不敌方致远一派,不得不接受新的教学时间。

说他们在争教学时间,不如在争教学方式,而皇家能影响世家和权贵,世家和权贵又影响民间,上行下效,几十年过后,只怕整个国家的教学方式都会改变。

但世家和权贵有资源有能力,寒门子弟呢?

他们连买一本书都困难,更别说采用这样自由的教学方式了,这对他们无疑是一个打击。

而且此次辩论中,不少翰林学士都露出对朱熹注解的四书注解有所不满,辩论内容泄露出去也会对寒门学子造成冲击,因为坐在房间里的学士都是名人,在士林中影响深远。

其中有识之士难免扼腕,“寒门与世家相斗由来已久,前朝世宗皇帝时寒门占上风,后一直是世家稳居上位,因当今不满世家圈地隐户,所以大力扶持寒门,可这一次论辩传出,只怕下一年的科举取题要偏离朱熹的四书注解,这对寒门来说将是一场大难啊。”

方致远也幽幽一叹,特意将这番话传到穆扬灵耳边。

穆扬灵就惊诧的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齐浩然则理所当然的道:“出题的官员大多出自那几位翰林学士门下,或是就由他们亲自出题,他们偏向自己的好恶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穆扬灵就坐直了身体道:“我一直认为教育改革应该采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法子,不在快,而在稳,因为不稳,我们毁掉的可能是一代人的人生,我虽不喜欢朱熹将四书统一了答案,并不代表我就同意一下取缔它的地位和作用,,除非国家拿出安置这批从小以四书注解为教科书的学子方法,不然我不同意擅改考试范围。”

“浩然,你得让皇兄下一道旨意,不然天下读书人心不安,要生乱的。”

齐浩然瞪眼,“一群书生还敢闹事?”

“事关他们的人生前途,只要不是孬到家了,谁都会争一争的,皇兄下圣旨,我们正好借此打破四书注解的垄断地位,表明皇室和诸位翰林学士的态度。”

穆扬灵推齐浩然,“赶紧进宫去。”

直到齐浩然进宫,齐修远才意料到这事大发了,他只是想给他儿子们多一点自由时间,怎么还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齐修远问道:“他们说话就说话,争论便争论,为什么要把朱熹扯进来?”

齐浩然一个武夫怎么会明白?只道:“大哥,别管他们为什么扯进来,总之现在已经扯进来了,这事得解决,阿灵说这话要是传出去,那些读书人肯定得闹腾,让你赶紧下旨安他们的心。”

齐修远并没有读过朱熹的四书注解,他小时候启蒙的四书直接由先生讲义,而当时这本书还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响,等到长大,他虽然偶尔也翻翻四书,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将,自然不会再去翻阅那本书。

他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本书注解类的书这么让人推崇。

齐浩然告诉齐修远,读这本书的多是寒门学子,因为有的上不起学堂,请不起老师,而许多注解类的书不仅分散还不全,朱熹将四书注解出来,虽然是他一家之言,但对天下的寒门学子而言却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现在,穆扬灵也没否定他的贡献,但他的后人和程朱理学一派的人却包含着别的居心一味的推崇这本书,将其他读书人的注解和解析排挤在外,让众多读书人只认这一本注解,穆扬灵就算不是读书人也难免被他们的霸道气到。

更何况,她清楚的知道只认一本书的后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扬灵是想让她的儿子们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现在他们年纪还小不显,长大后这些想法一定会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时候只怕孩子们会被人归为异类。

穆扬灵知道盟友的关键性,所以齐浩然进宫前穆扬灵就一股脑的将这些担忧都丢给了他,并让他想办法把齐修远拉到他们这边来,只要皇帝也站在他们这边,他们还怕什么?

至于朱熹书中宣扬的忠君和孝顺思想,放眼望去,哪本书会宣扬造反言论?

而且这本书真要有用,为什么你们兄弟俩还会造反?

好吧,你俩没读过这本书。

那为什么朝中读过这本书的前朝臣子依然给皇兄打工?怎么没见他们跳出来自杀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人是趋利的动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书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书能盛行是基于利益,它能让寒门学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从书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为利益,违反自然也是因为利益。

第426章 新起点第1397章 番外 范子衿(14)第1163章 历练(上)第879章 玩孩子第322章 干劲儿第631章 礼物第338章 闭学第1447章 番外 宝珠(20)第966章 放任第611章 设计第805章 好转第760章 袁照(上)第1411章 番外 范子衿(28)第156章 闯祸第765章 分辩第229章 视察第1145章 同乐第714章 苦心第663章 出行第17章 再见第336章 婚事第1025章 福运第695章 发落第525章 分兵第782章 见面第162章 发热第913章 海盗第1136章 意指第1326章 番外 看向世界(4)第535章 出事第17章 再见第416章 新婚第1132章 换宅子第1127章 建议第607章 扣押第1117章 辞官第1090章 全面进攻(中)第1103章 威慑第1110章 小熊威武第515章 俘虏第1173章 羞愧第304章 思考第872章 太宠第487章 大祸第1291章 渡劫(1)第140章 生气第565章 生活态度第1346章 番外 看向世界(24)第1450章 番外 宝珠(23)第568章 相处第1220章 生气第1409章 番外 范子衿(26)第57章 发现第440章 诰命第1194章 同意第1265章 论争(2)第73章 生产第659章 心痛第344章 混吗第1221章 投降第1198章 教育第1437章 番外 宝珠(10)第420章 准备第49章 求第798章 皇庄第868章 说服(下)第282章 请人第727章 戳破第703章 交锋第1045章 站队第890章 登岸第1316章 番外 赵嫔(1)第1026章 吃苦第1176章 打算第621章 想法第708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103章 留下第306章 收网第27章 准备中饭第1281章 避(4)第1312章 番外 威武的大齐(3)第142章 雄心第292章 消息第376章 礼物第179章 卖绣品第1226章 是敌是友(五)第39章 以物易物(上)第346章 火光第984章 谈生意第998章 得罪第616章 吵架第1445章 番外 宝珠(18)第181章 和好第57章 发现第568章 相处第962章 强势第875章 冤枉第648章 我们的第202章 询问第898章 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