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游说徐晃

是夜,徐晃正在营中看书,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贾诩造访。徐晃心中甚是奇怪,心想,我只是一个小将,这贾诩乃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听说这次皇上之所以能够摆脱李郭和牛辅的控制,贾诩居功甚伟,但是他三更半夜来到我这里不知有什么事情。并且,这一段时间,这个贾诩总是有事没事地找机会和自己聊上几句,不知是什么用意,虽然如此想,徐晃还是亲自来到营外迎接。

贾诩看到徐晃亲自出来,“呵呵”一笑,对徐晃道:“贾诩深夜冒昧,没有打扰公明休息吧。”

徐晃道:“哪里,只是贾先生深夜造访,不知有何重要军情?”

贾诩依然是乐呵呵道:“也没有什么重要军情,只是想和公明探讨一个问题。”

两人边说边向营帐走去,此时已经到达帐内,贾诩让徐晃屏退左右,对徐晃道:“公明一身本领,如何跟了李乐,只做了个小将,真是暴殄天物。”

徐晃和贾诩没有过多地交往,不敢轻吐真言,道:“杨大人对晃有知遇之恩,更是爱护有加,晃跟随杨大人也足矣。”

贾诩心里明白这不是徐晃的真心话,微微一笑道:“李乐此人无勇无谋,胸无大志,难成大事,他日一旦兵败,公明岂非浪费了这一身本领。”贾诩的这句话,真是说到徐晃的心坎上了,徐晃也明白李乐并不是什么可以托付的明主,只是碍于李乐的知遇之恩,一时也没有好的去处,便暂时屈身在此。

贾诩见徐晃低头不语,知道刚才的话起了作用,便继续道:“其实诩之前也是和公明的情况一样,暂时屈身在董卓手下,诩也看出董卓非长久之人,也是一直没有遇到明主,但是直到有一天,贾诩才明白了什么才是明主,当时贾诩和他总共也只有寥寥数语,便投靠在了主公麾下。”

徐晃向来知道贾诩的智慧,能让贾诩这样的人甘心俯首的人必然不是一般人,看来今晚贾诩来到自己这里也是替那人做说客,想来此人必然是东方诸侯之一,会是谁呢,袁绍、吕布、袁术、孙坚、刘表……

忽然,徐晃想起了一人,难道是他,想到这里,徐晃便对贾诩道:“晃至今日才知道原来贾先生竟然是镇北大将军的高参,怪不得李榷、郭汜被先生玩弄于股掌之中,看来今晚贾先生也是为杨镇北来做说客的吧。”

贾诩心中不由暗暗佩服徐晃的聪明,更是佩服李乐识人的眼光,呵呵一笑道:“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须过于费神,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公明便已猜出。既然这样,诩也就不再隐瞒,直话直说,不知公明以为如何?”

徐晃也早就听说过杨奉此人,智平青州、全得冀州、驰援徐州、巧得衮州,年纪轻轻便已成为了四州之主(其实说是五州之主也不为过,并州毕竟是他老子的天下,只是考虑到后面并州会发生一些事情,现暂时为四州之主),手下能人异士更是甚多,徐晃对杨奉也是甚是仰慕。

贾诩又道:“方才公明说的不错,此次贾诩便是奉主公之命来请公明,如今陛下已经脱离李榷、牛辅的掌握,前方并无危险,公明也可以放心了,至于李乐那里,公明更不必多做牵挂,毕竟公明为李乐建功累累,也算是报答了其知遇之恩。”

徐晃低头沉吟了一会,道:“晃并非是完全担心杨将军,更是为陛下忧虑。如今李郭二人大势已去,退回西凉,不足为虑。然而牛辅在槐里还有大军五万,一旦兵发长安,杨将军岂能阻挡,皇上还会再次落入牛辅手中。”

贾诩心中佩服徐晃的忠心,叹了一口气道:“公明忠义,如今天下大乱,皇权旁落,诸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全然不将天子放在眼中,如今的情势较之东周之况更为不及,更难得公明却依然心存陛下,天下之人若是都如公明这般,大汉何至于到了今日的地步。”

徐晃听出了贾诩话外之音,脸上微微一红,道:“先生之意,晃岂能不知,晃本也并没有准备一直守护在陛下身边。晃乃是一武夫,不懂政治,若是上阵杀敌还能马马虎虎,若是辅政为国,却是完全不可。”

贾诩呵呵一笑道:“公明谦虚了,如今海内大乱,君非君,臣非臣,众诸侯皆是各藏私心,而且先皇死于董卓之手,当今皇上乃是李榷、郭汜二人所立,更为天下诸侯不能景从。长安李郭、牛辅之乱,天下竟然无一诸侯出兵相助,由此可看出汉室亡日已近,天下百姓更是渴望早出明主,一统天下。”

徐晃大惊道:“此乃大逆不道之言,先生岂敢乱说。”

贾诩“哼”了一声,撇撇嘴道:“大逆不道,公明怎的也是如此迂腐。天下向为有德者居之,当年汉高祖刘邦既能斩白蛇起义,夺取大秦天下,如今为何不能再有人站出来,顺应民心,夺取汉家天下。我问公明一句,若想海内生平,百姓安居乐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徐晃微一沉吟道:“若想天下太平,首先的条件必须是皇上圣明,大臣忠心,君臣一体,方可做到。”

“公明所言甚是,只是公明觉得目前天下的形势可是如此?”

徐晃微微叹了一口气,一脸迷茫道:“这……”

贾诩道:“还是我替公明说吧。自桓灵二帝以来,朝政昏庸,买官倒爵,更是宠信宦官,打击清流,天下百姓不堪重负,这才有张角的黄巾起义,意在推翻汉朝统治。灵帝之后,董卓篡权,肆无忌惮,不但后宫,更是废少帝而立献帝,后又亲手杀死献帝。董卓之后,李郭二人为了不被天下诸侯□□,另立新帝,以为傀儡,试想在天下诸侯的眼中这皇权没有了半分的威严,似乎任何人带兵进了长安都可以操纵。”

贾诩说的一点不错,徐晃虽然想反驳,却又觉得根本没有什么话可以进行反驳,只得继续沉默。

贾诩继续道:“诩也知道公明一心忠于汉室,但是公明目前选择的只是小义而非大义。”

小义,大义,徐晃颇觉新奇,不禁出口问道:“何为小义?何为大义?”

贾诩见勾起了徐晃的好奇,心中不禁暗暗得意,更是佩服杨奉。

贾诩力劝徐晃的这些话都是杨奉教授的,杨奉知道在三国的大将之中,徐晃也算是一个比较忠于汉室的,并且有着自己的思想,不容易被别人劝说,所以便给贾诩写了一封信,告之以劝降徐晃的方法。

贾诩道:“小义者,正如公明这般,心存汉室,对皇上忠心,只想让皇上得到他应该得到的皇权和天下。大义者,如我家主公,则是心存天下,对百姓负责,是想让天下百姓早日脱离战火,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一旦条件成熟,更可东征西伐,开疆扩土。主公曾对我说过一句话,诩终此一生都不敢忘记,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个帝王若不能以天下百姓为重,这天下就不该属于他。”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个帝王若不能以天下百姓为重,这天下就不该属于他”,徐晃轻轻念着,不禁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天下百姓幸福安康的盛世局面,“听先生一席话,晃茅塞顿开,今日方知天下竟有如此大义者,晃以前真是懵懂度日,请先生转告主公,晃愿归附主公,助主公一统天下。”

贾诩大喜道:“有公明相助,主公如虎添翼也。”

于是,当夜徐晃便在营中给李乐留下一封书信,随同贾诩而去。

第三十三章 朱门酒肉(1)第五十四章相见恨晚(2)第十四章又见二女(1)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二百一十一章 谁是奸细第九十一章 蹇硕之乱(2)第五十四章相见恨晚(2)第五十九章绝妙计划(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二百四十七章 完美演技第二十九章冷宫变故(3)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壶关第一百三十三章 报仇为名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带人口第三章蜕皮重生(1)第九章四门绝技(2)第七十一章张角托孤(1)第一百九十二章灭族屠戮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发迹(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连环计(1)第八章杨喜拜师(1)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敌”第八十九章 美人来到(2)第三十二章 内政人才(1)第二百七十一章桥玄死因第一百三十五章两处求救第二百三十六章 诺力归心第一百八十六章黄忠殒身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八十一章 险些丧命(2)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三十七章结交卫家(3)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三十二章 内政人才(2)第二十章 南下平乱(2)第一百九十九章赵云扬威第七十章皇甫兵败(1)第五章 机会来到(2)第三十三章 朱门酒肉(1)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二百二十三章 异国公主第十三章初败吕布(1)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计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许之争第五十六章战局变化(1)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八十三章 月夜揽才(1)第八十八章 一统青州(1)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三十二章 内政人才(2)第二十七章冷宫惊闻(3)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叙情第三十八章开始剿匪(2)第二百二十五章 铁关难破第二百零三章终得幽州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乱第二百四十章孙策攻荆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桥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贾诩第五章 机会来到(1)第四十一章起义之前(2)第三十二章 内政人才(2)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孙退兵第三十五章啤酒换将(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吕布(2)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1)第八十五章 绝世猛将(1)第一百零四章诸侯讨董(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争斗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骄子第一百零八章 黄雀在后(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五十五章分兵进攻(1)第一百九十九章赵云扬威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十三章初败吕布(1)第五十四章相见恨晚(2)第二百零六章子义归来第八十八章 一统青州(1)第二十七章冷宫惊闻(1)第二百四十四章 荆州文武第十五章 一场阴谋(1)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祸之策第四十三章何进表现(2)第一百二十八章亲身犯险第七章不老神仙(1)第一百二十二章 红颜祸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