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义不容辞

大家在派遣一位国家级领导主持这次征西作战达成了共识,但是派谁去呢?当下朝中共有左、右相和三位参知政事,枢密使一职由赵昺兼任,副使韩振勉强也能跻身其中,可其是武臣自然被不在考虑之列,剩下的五人便成了候选人。

这五位宰执除了刘黻之外或多或少都有领军经验,陆秀夫出仕初为李庭芝的幕僚,协助其处理军务,由于其心思缜密,做事有条理,又不张扬,深得李庭芝的信任,并推荐他进入朝廷。其后在行朝陆秀夫又以右相兼任枢密副使协调各部,指挥军队作战,直至到琼后才卸任。

右相文天祥领军则是在国破之际募兵勤王开始的,但时间极为短暂。其军事经验更多的是来自于主动离开行朝,在剑南开府抗元这一时期。虽然最终在外有强敌,内无支援的情况最终失败,可近两年艰难的独自领兵生涯也使他得到了锻炼。后在收复江南的战役中负责领导协调湖广各部义军,指挥禁军收复江西地区。

应节严本身就是个传奇,他是文武双进士,曾在两淮置司担任主管军事情报的幕僚,还组织和指挥过战斗,且历任地方和中央各级官员。帅府组建后以王师的身份成为赵昺的重要幕僚,并主持帅府军政,在朝中文武官员中拥有极大的威望,但其在琼州多年多是做的幕后工作,少有的亲临前方指挥作战。

江璆应该是几位宰执中最具军事经验的,他自幼跟随叔父江万载组建义军抗元,从最基层的军官做起,直至独自领军。在帅府初建时期也是从事军事工作,对帅府的组建和训练可谓居功甚伟,而赵昺的军事知识也多来自于其的教授,当然作为帝师也深受他的信任。

“陛下,臣愿意主持征西之战!”正当赵昺权衡之时,应节严站起身施礼请命道。

“不可!”赵昺想都没想便否决了,老头儿都七十多岁了,还要挂帅出征,自己于心何忍啊!

“陛下,臣虽老朽,但尚能为陛下分忧。”应节严再次请命道。

“先生志比廉颇,勇如黄汉升。由先生主持西征,朕亦最为安心,可毕竟岁月不饶人,朕……”赵昺起身搀扶,让应节严坐下,他想解释几句,可话未说完,已经哽噎难言。

“陛下勿要难过,古人尚不畏马革裹尸,臣又有何惧,亦好过安然死于床榻之上!”见小皇帝动了情,应节严眼圈也红了,但他依然满脸笑意地安慰其道。

“朕即便是亲征西川也绝不会让先生以古稀之年万里远征,否则朕良心难安!”赵昺喝口茶,稳定了下情绪,决然地说道。

“陛下……”

“应知事,不要再言,朕决心已定!”赵昺见其还想说,摆摆手抢先道。

“陛下以为由谁主持西征事宜为好呢?”刘黻已经感受到了小皇帝的态度,为了避免两人再起争论,接过话道。

“两位以为江知事如何?”赵昺重新坐下言道。

“江知事正当年,且熟知军务,又与湖广官员相熟,确是不错的人选!”刘黻点点头道。

“不可。”刘黻话音刚落,应节严便否决道。

“应知事,举贤不避亲,再者江璆既是帝师,亦是国家重臣,为国征战有何不可呢?”刘黻皱皱眉言道。

“举贤可不避亲,但必须避嫌,否则就会害了宗保,毁了陛下的大计!”应节严以手指磕击着案几急道。

“嗯!是啊,江钲如今主理湖广军政,若是再调宗保前往主持西征事务,虽然有利于征西,但却失去了制衡,难免会受到他人的攻讦。”刘黻的脸色几变后重重地点头道,“可惜吾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否则臣愿前往。”

“刘知事为国为民的心情,朕十分理解,但这非是意气用事之时。”赵昺看其懊恼的样子,忙出言安慰道。

“如此人选之中只有左、右二相,一切只有陛下定夺了!”应节严轻叹口气道,他自知自己的位置,涉及到两位首相的事情,他不便再多言。

“如此只能让文相挂帅出征了!”赵昺想了想言道。

“陛下,文相杀伐果断,但行事略显鲁莽,以其主持西征似有些不妥吧!”刘黻听了沉默了一会儿,但还是忍不住言道。

“陆相为人谨慎,做事沉稳,却不是开疆拓土的人选,且朝政繁杂,朕也离不开他。我朝已经失去川蜀已经五十余年,早已非昔日,情况复杂,遇事必须当机立断,容不得犹豫,而这正是文相所长。”赵昺言道。

“但是文相虽曾开府剑南,但是其并不擅于军事,能否应对战局呢?”刘黻又提出一个疑问道。

“此次出兵川蜀,朝廷派遣重臣为帅,其主要是秉承上意,把握大局,协调各方,临机处断,所以只需其运筹帷幄,而并非需要临阵杀伐,打打杀杀的事情自有那些领兵之将来做。”赵昺言道。

“陛下之意,是要左相总督湖广和川蜀,并授予其机宜之权?”应节严沉声问道。

“当然,自古将在外有所不受,大将出马自然要授予极权,否则又如何放的开手脚!”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文相对国、对陛下亦是一片赤诚,但也不能忘了前车之鉴,绍兴初年高宗皇帝对张浚也是极为信任,可其却辜负圣心,任用私人,侵夺财权,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刘黻想想还是极为隐晦的提醒小皇帝道。

“刘知事多虑了,不说张浚能力如何,其德性如何,朕以为其与文相不能相较。再有彼时的川蜀与当下的川蜀也是差之天地,蒙元三次侵蜀,烧杀劫掠,今年虽有所恢复,早已不是昔日的天府之国了,当下自给都十分艰难,粮饷还是要依靠湖广之财,这也是朕迟迟不愿对川蜀用兵之故。”赵昺笑笑道。

“呵呵,原来陛下早有准备,是臣想多了。”刘黻听了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苦笑着道。

蒙元先后历经四十余年的苦战才彻底控制了川蜀,多年战乱之下人口锐减,十难余一,田地荒芜,百业萧条,可谓是千里无鸡鸣,百里无人烟。在这种情况下,征西军依靠当地补充粮饷根本无可能,所以一切都需要都要从湖广供应,也就是说湖广卡着征西军的脖子,其若有异心,只要断掉粮饷就会全军覆没。而现下湖广转运使乃是蔡乔,其乃是小皇帝的心腹之臣,一有异动就会果断出手……

次日赵昺召见文天祥入宫议事,两人长叹竟日,直至傍晚才离宫,至于谈了些什么无人知晓,但大家发现文天祥出宫时并无颓唐之色,反而是意气风发。第三日赵昺主持堂议,召集宰执和部省主官议事,决定以文天祥为湖广宣抚使兼领征西军总部署主持川蜀战事,并授予其机宜之权,可先斩后奏。

计议已定,赵昺从御前护军中挑选了一团军兵作为宣抚司亲军,又从各省部抽调人员组建宣抚司僚属,但为了防止泄密,一切都在秘密进行。而文天祥是朝中重臣,率众离京是瞒不住的,但战事迫在眉睫,他不能久留,于是在旬日朝会上赵昺颁旨令文天祥代天子巡视西南,以遮人耳目。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在中秋前文天祥率众从临安水路出发,当然其前去赴任总不能空手而去,不仅怀中揣着两道密旨,船上还载着黄金万两,纸钞百万贯用于军需。他们离港进入运河,然后转入长江,在水军一部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沿长江逆流而上。

文天祥走了,赵昺的心却悬起来了,他常常看着川蜀地区的舆图发呆,往往一站就是半天。由于地理因素,上游四川盆地有着天然的优势,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表明了入川之难。四川盆地西部是青藏高原,雪山皑皑,可视作无人区。南部是云贵高原,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古称西南夷,比起北方的匈奴、鲜卑,西南夷温顺多了。而中原地区进入四川盆地,其实只有东部和北部两个方向。

北路是由汉中入剑阁。这条线路大致上是跟现在的宝成铁路是一致的,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秦国司马错伐蜀开道而成,而汉中是四川的屏障,入川先入汉,历史上的韩信的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大都是从汉中传秦岭北上,从汉中到关中的隘口大致有子午谷、祁山等,不同朝代名称不同,宋代宝鸡附近被称为大散关。

换而言之,北路就是古代从陕西入川,主要有三条道路。其中金牛道是最主要的道路,因为它从汉中直接通向四川的政治经济中心——成都,所以最为重要。其余两条道路,也是很常使用的,一条是米仓道,一条是荔枝道。

金牛道是入川的主道,是战国时期秦惠文王与蜀王共同开发,秦王赠可拉出黄金的石牛给蜀王,石牛太大太重,于是双方修一条坦途来运回蜀国,此路称为“金牛道”,后成为四川盆地与汉中之间的官道。蜀国在金牛道上修筑了葭萌关(汉朝称为剑阁关),此关三面环山,两面临水,形势之险要,与战国的函谷关、明朝的山海关属同一水平。

秦国入川灭蜀国和巴国,走的就是金牛道。三国钟会攻蜀汉,北宋平后蜀,蒙古攻南宋,也都走金牛道。走金牛道的要旨,是以绝对优势兵力,挥兵猛攻剑阁关。另一条链接四川盆地与汉中的要道是米仓道,此道得名米仓山,沿途均为野兽出没的峭壁峻岭,从来没有哪朝敢把主力投入此万劫不复的道路。

后来曹操讨伐张鲁,张鲁迫不得已由米仓道南逃巴中,张郃率军由米仓道入巴中,被张飞阻击而还。到南宋时期,蒙哥汗主力由金牛道攻剑阁关,宗王木哥则率偏师走米仓道入巴中。几千年历史中,米仓道大致就这两次动兵记录。

除了这两条道,金牛道又有一条岔道,北部一段与金牛道同道,后来分岔往西,离剑阁关大约一百多里,称为阴平道。阴平道最大的特点是绕过剑阁关,但其险峻程度更胜米仓道,一着不慎就全军覆没。只有邓艾这样的军事天才,才敢走此道入川,并一举成功灭蜀汉。

东路主要指溯江而上,可水陆并进。大致在两汉之际,公孙述占据白帝城时,此路才广为流通,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入川,以及吴蜀夷陵之战都可看做是沿此路线进军。但是此水路是有风险的,必须经过长江三峡,那时候三峡并没有得到开发,这一段长江两岸全是陡壁,没有冲积平原,也没有道路,汹涌河水深不可测,水道犹如一个细长的瓶颈。因此走长江三峡是很困难的,只能靠纤夫拉船,缓缓逆流而上。

从中也可以看出,顺江而下要比逆流而上容易的多,也便于用兵。西晋灭蜀国后,龙骧将军王濬率益州水军战舰东下长江三峡,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东吴都城建业,俘虏东吴末帝孙皓。隋灭陈的关键之战,杨素率水师舰队过常见三峡,大破陈国荆州军团。唐初李靖率军出长江三峡,灭盘踞巴陵的萧铣。

如果下游实力明显强于上游,逆流而上取四川的战例也非没有。东汉初,大将岑彭率战舰数千艘逆流而上,平定益州公孙述。北宋平蜀,刘光义由归州逆袭夔州,一举成功。当然如果外部军事力量强大,同时控制四川盆地北部的汉中和东部的夷陵,那很有可能会从北和东两面进击。明朝初期,傅友德攻剑阁关,汤和逆流长江三峡,两军都以强大兵力突破抵御,会师成都城下。

但是当下赵昺选择的是溯流而上二千里攻取重庆,一路上的艰难自不必说,可以说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也让他难以寝食难安……

第125章 白日梦第296章 不妥第643章 手段第632章 协作第971章 绕不过第550章 现象与本质第408章 决死第301章 试射第580章 物尽其用第1264章 兵分两路第417章 给他面子第054章 探讨第494章 融合第1192章 世事无常第1323章 对症下药第213章 疍族归心第401章 战事起第1174章 金汤之城第1386章 缘起学争第1414章 高丽三宝第1332章 以战代练第306章 议事第1275章 养虎为患第1382章 最好结局第1342章 随便聊聊第1082章 不足为惧第1443章 回归本质第659章 信念第445章 以战养战第960章 勇者为王第1255章 祸水东引第1481章 先打下假第385章 集火射击第1274章 心有触动第580章 物尽其用第1082章 不足为惧第439章 歪理邪说第1057章 不彻底第1463章 不合时宜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1472章 未来可期第439章 歪理邪说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345章 琼州有变第1023章 马说第356章 ‘高论’第219章 民生第024章 相逢第997章 陈府第954章 约法三章第266章 不退第195章 假钞第743章 一锅端第1477章 各有算计第1024章 马说(二)第1053章 尼站第287章 善后第712章 防御新体系第427章 一桃降三士第1445章 非其真意第1203章 盲人瞎马第1028章 倒打一耙第157章 要务第718章 角力第1401章 老天添堵第1196章 局部优势第863章 情归何处第626章 挣扎第1125章 势在必得第1478章 潜移默化第829章 权当未见第1113章 快不起来第377章 出阵第715章 关键是脑子第1052章 原来如此第255章 咬住它第778章 探究第055章 超级武器(一)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909章 事皆有因第1338章 好坏之别第375章 断水之危第1190章 财政为王第1250章 不免失望第893章 气糊涂了第1098章 推演第547章 垂拱而治第768章 接敌第733章 逼其就范第870章 旧事重提第409章 对决(一)第1189章 达成共识第367章 抑郁症第1274章 心有触动第127章 方略第741章 抄后路第977章 实用主义第1403章 阶层分裂第402章 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