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形势逆转

“陛下,似有所忧?”庄公从看陛下沉思不语,好一会儿采轻声问道。

“世楷,绍兴和议之时,我朝尚据有川蜀和陕西,而今川蜀战事刚刚打开局面,收复陕西尚未提上日程。向蒙元讨要陕西,只怕万难,如此则有可能演变成辛卯之变后的局面。”赵昺以手指轻敲着几面道。

“陛下,属下也曾听闻有人议论,以为我朝前时之所以连番战败,以致‘亡国’,正是肇始于辛卯之变。但属下以为彼时非此事,陛下无需过分担忧……”庄公从侃侃而谈道。

赵昺聆听着其的论述,同时也在心中分析。辛卯之变起于当年的联蒙灭金,他知道世人和后人皆以为宋廷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报靖康之耻,从而结束宋金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对峙局面。但除了为了报仇雪耻之外,其实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

事实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借助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但此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无意于北伐收复故土的大业,此事便被搁置下来。此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发动“正隆南伐”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宋廷也曾试图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

但此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不足以成为一支可以凭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国、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与蒙古取得直接联系。以后随着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已经达到了与金国分庭抗礼的程度,而此时部分南宋官员也开始有些担忧。

对于金国,南宋方面有三种观点:保金以拒蒙、灭金、联蒙灭金。南宋大多数人持第二种观点。灭金与联蒙灭金不同,灭金未必要联合蒙古,金要灭,蒙古也要防。因为蒙古的军事行动已经不仅针对金国了。蒙古先突袭四川,夺取南宋五关。后又蒙古强行借道南宋,接连击溃南宋守军突袭金国。

面对蒙古汹汹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况下,南宋朝廷有两派意见,一者扶持金朝,以之为对抗蒙古的屏蔽;一者认为应趁此机会灭亡金朝,并由此振奋精神,再图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图。所以南宋朝廷大多数人反对与蒙古结成同盟。可绝大多数人也反对保金,这不仅是靖康之耻的原因,几年前与金国的全面战争依然历历在目。

所以南宋无法确信在帮助金国挡住蒙古后,金国不会继续攻宋。此时虽然南宋朝廷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于是不联蒙灭金的思想影响下,南宋一面在宋金边界展开军事行动,一面对蒙古的盟约含糊处理。

宋廷认为在蒙古人势力兴起的形势下,金已经由过去的仇敌转而为今天的缓冲国,只要金能抵御蒙古人的进攻,南宋继续向金输纳岁币也是未尝不可的。蒙古势力很强,已经具备了灭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灭亡金朝之后,与宋为邻,对宋朝并不是一件好事。若不与金朝绝交,继续输纳岁币,则有利于金人抗蒙,这样,南宋也有机会舒缓时间,组织力量,对抗蒙古人的南下。

然而南宋朝廷就蒙古、金朝问题的看法。对金朝的态度依旧不同于与其他周边政权。由于金兵南下,掳取徽钦二帝北归,包括皇室在内的朝廷上下被洗劫一空。宋人对金人恨之入骨,宋朝虽多年积贫积弱,但收复失地以报世仇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

但是最终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夹击,使金朝走向灭亡,主要是金朝错估形势,无视南宋朝廷的争论,根本没有想到宋朝也会存在有利于金宋联合的因素,更没有想到去争取宋人联合抗蒙。在得知南宋要断绝岁币的输纳后,金国大为不满,盲目决定南下争夺地盘,将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敌人一边。为了解决金朝国内的危机,也为了惩罚南宋拒交岁币的行为,于是年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

金国南侵打破了宋廷以金为屏障的幻想,相关的争论也停止下来,且战争的形势并不如金人估计的那么乐观。这时南宋为了自己的存亡,不仅对入侵金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而且不断寻找机会深入河南抄略以迫使金军退兵。另外,为了减轻国防压力,南宋还公开招纳有实力的山东忠义军,同时与西夏会师夹击秦、巩。金人占领了南宋淮南的一些州县,但很快被宋人收复,随后,宋金边境陷入长期的拉锯战中。

金兵在攻宋战争中没有占到便宜,试图夺取淮南以为缓冲之地的计划落空了,丧失了许多有生力量,且宋廷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再次与蒙古展开交往,以期减少自己承受的军事压力。对南宋而言,联蒙灭金开始成为主流观点,出兵助粮固然有“执仇耻”的目的,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和蒙”,这是符合南宋利益的正确之举,也是南宋唯一正确的抉择。

端平元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匆忙传位后自缢身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亦在乱军中被杀死,金国灭亡。宋军最后分得了大部分战利品,其中就包括完颜守绪的尸体。并收复了寿、泗、宿、毫四州及涟水一军,加上消灭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军、二十县之地,两淮全境收复。京西又得唐、邓、息三州十一县,京东得邳州二县。

从这一点来看,南宋在“联蒙灭金”这一事件中还可以算是受益者,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并非福音,灭金后,蒙古军撤回到黄河以北,宋军撤回长江附近。这时的河南因为遭受战乱已经极为残破,无法为军队提供补给,于是河南就成为了夹在蒙古与南宋之间的一块无人占领区。

蒙古人在灭亡金政权之后并没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继续南进,将灭亡南宋政权作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于是蒙古与南宋长达四十年的对峙开始了。纵观整个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但“辛卯之变”给南宋带的灾难还远不止此。南宋在四川的防务可以用一句话予以概括:“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三关即为阶州七方关,凤州仙人关,兴元武休关;五州即为阶州,凤州,成州(同庆府),西和州和天水军。蒙古军两次南下,将“蜀口诸关荡为平地,不可修复”,四川自此门户大开。

而更为严重的还在于蒙古军对嘉陵江沿岸的破坏。蜀口宋军后勤补给完全依靠嘉陵江水运,剑门关外沿江的沔州,大安军,利州是川陕最重要的三个军事重地,所以川陕可以没有汉中兴元府,但绝不能失去嘉陵江沿线的这三个州。

尽管新任蜀帅李真上任后收集各地溃军,招募忠义,迅速收复了失地,并和副帅赵彦呐一道尽其所能恢复蜀口防线。但由于由于这三州在“辛卯之变”中均遭蒙古军占领和破坏,使得此后嘉陵江水运无以为继,只能重开陆路。直到阔端于端平二年年秋蒙古再次大举攻蜀前,蜀口元气仍远未恢复,使四川在宋蒙全面交锋后短时间内陷落,这不能不说是“辛卯之变”种下的孽根。

此外以更长远的眼光看,赵宋南渡以后,四川总领所的收入,常年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四川提供的军粮,更达到整个南宋军粮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故时人便有“蜀亡则宋亡”之叹。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宋最后战败灭亡的命运,亦肇始于“辛卯之变”……

“陛下,属下以为尽管有辛卯之变的教训在前,但此一时,彼一时矣!”庄公从简述了辛卯之变的经过,阐述了决策经过及得失后道。

“朕愿听汝之论断!”赵昺斟了杯茶推给其笑道。

“谢陛下!”庄公从不客气的将将茶一饮而尽道,“陛下,属下认为当年我朝尽管在战略谋划上高于蒙元,,且依托地理优势,仍然战败皆是因为最后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有军队的战斗力、后勤补给,以及国家的运作,和战场上的指挥。遗憾的是在这些方面来说,彼时我朝都并不占优势,可如今陛下英明神武,众臣得力,诸军用命,百姓拥戴,形势已然逆转了。”

第340章 不打不相识第766章 西进第423章 对赌第576章 ‘妙计’第230章 旧事第960章 勇者为王第483章 缺德带冒烟第037章 挑兵选将第306章 议事第926章 还治其身第893章 气糊涂了第065章 赌第635章 养成计划第081章 软肋第1125章 势在必得第1413章 宫中兽吼第1314章 危机所在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088章 争执第1084章 依声而动第752章 决意第653章 阻力第408章 决死第1360章 给他机会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362章 援军第601章 假道伐虢第580章 物尽其用第913章 顺其自然第760章 不错第1179章 好事难做第257章 致命一击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1409章 心有戚戚第384章 自作孽第1425章 看看孩子第1332章 以战代练第542章 即喜又忧第762章 真难第222章 乍现第450章 还得抢啊第661章 办报第236章 预案第910章 粉饰第1328章 讨个说法第168章 不败之地第013章 风雨夜(二)第1175章 不死不休第818章 生财有道第307章 如何留人第147章 共识第993章 哄我呢第080章 人心难测第691章 弄死他第1286章 假模假式第1049章 拨云见日第1357章 攻难守易第1083章 都是骗人的第1267章 我好难啊第628章 非我族类第1044章 政治角度第934章 势在必行第1171章 死的窝囊第942章 何以解忧第640章 腹案第1255章 祸水东引第1404章 荡浊流清第033章 愿打愿挨第1454章 惊天之秘第001章 逃亡第865章 谨慎些好第1330章 你们不配第078章 烦心第1062章 闯滩(四)第1031章 以弱击强第1079章 问题所在第1058章 危在旦夕第869章 放肆一回第1355章 末日降临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1268章 没法活了第857章 迎灵第1217章 摇摆不定第996章 拜访泰山第637章 良机第1281章 谋事在人第102章 分歧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1054章 画蛇添足第408章 决死第1121章 饮鸩止渴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278章 话不投机第174章 图治第1057章 心知肚明第380章 服了第999章 席间第1463章 不合时宜第368章 分化第1290章 问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