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说易行难

送走王应麟已是酉时,赵昺却是毫无睡意,信步走出行帐。此时夜风驱散了白热的酷热,营区中点点的篝火与空中的繁星一般相映,让人有一种时空颠倒的感觉。旷野中的夜晚安静异常,夜巡的梆子声和战马咀嚼草料的声响及夜虫的鸣叫声清晰可闻,让人十分容易就进入中空灵般的世界。

赵昺漫无目的的在行营中慢慢的走着,而脑子中还是再想着今日发生的事情,几个贴身侍卫知道他在想事情,前卫早早的便向前答对口令,让巡逻队放轻脚步勿要惊扰了皇帝,身边只有两个侍卫跟在身后,其他人或是散在左右,或是吊在目光所及之处。

一个民族的同化力,简言之,就是这一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文化熏陶力和文化征服力。赵昺作为后世来人,深知汉民族的同化能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无一例外的都被强大的汉文化所同化,从最初的鲜卑、契丹等少数民族,到后来的元、清这样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少数民族,他们在武力征服汉人后只有采用汉人的文化进行统治。

以至于近代以前,每一次异族的成功入侵,如果不被汉文化同化,就只能做个短命王朝,蒙元统治一百年已经算是命大的,但最终还是烟消云散;满清入关,积极汉化,也是与汉族的融合是最多的,其官衔制度、律法,甚至包括后宫等级制度都是参照以往汉族朝代的,因此也让其以近三百年的高寿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排行榜上的排名比较靠前,但最终结果是连满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满族人与汉族人基本上已经无法分辨。

到了现代,中国的许多民族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过百万的民族可以说屈指可数,后来为了需要甚至发生过某一区域的居民集体改变民族,当然这其中不乏汉族人,就是为了免于让其消失。至于许多民族失去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赵昺也自然清楚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同化其他民族,首先必须具有先进性。中华文明最初的汉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西方相比更为封闭,独特地理环境造成了在这个范围内,只能有一个主导的文明,恰好这个文明是汉文明,周边的小民族连文字都没有,如何传承自己的文明,只好大家一锅吃饭罢。所以近代之前,汉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所具有的融化力确实全球罕见。

这种封闭性使得周边未开化地区缺乏可比较对象,而周边文明力量太弱小,中国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无论是文化、血统早就是汉文明的一部分,且汉文明自身也在不断吸收周边文明,包括胡服骑射,包括来自印度的佛教,以及虽然少但还是有的来自中亚的一些宗教使之能够充分,甚至唯一地显示了汉文化的先进性,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汉文化具有高度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其次是依靠人多势众,汉文明其实从来没过于弱小过。虽有五胡乱华,但是好在地广人稀,汉文明能够不断南渡,保存文明种子,更多的时候不过是自己的内乱而己。蒙古人占领中原后,不过几十年而己,汉文明并没有中断,不过是累积能量,几十年后将蒙古人又赶回漠北;清人入关时,不过几十万人,这跟几千万的汉人比起来,不过是军事上的胜利,文化不投降都不可能。

当然也有不肯接受汉文明的。蒙古人灭宋后,汉文明对蒙古人的的影响甚至要低于蛮族入侵罗马后的状况,因为从北方来的野蛮人最终接受了希腊罗马文明,甚至皈依了当时的罗马国教。而蒙古人,宗教信的是喇嘛,文字用的是自己的。蒙古人没有被同化,他们也没有同化汉人,因此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其实是扯蛋。

与之相比,华夏民族的扩张,其特点是移民性质的,因为对于华夏文明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财富利益主要集中在中原,对外拓边,得不偿失,对蛮夷之地不感兴趣,即使是进攻也多数是防御性的。且由于古代偏远地区地广人稀,当地人经济文化落后,根本不会利用土地资源。大量荒地处于未开发状态。华夏人到来后,基本不是暴力掠夺下的开发。

而这种移民特性的扩张,就是每当战乱频繁的时期,恰恰是民族融合加速的时期。夏商周三代是汉民族逐渐形成的时期,而从这开始汉民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纠葛就已经开始了。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和少数民族犬戎有关,最终也就是这个民族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部分,这是一个群雄逐鹿中原的时期,在开疆扩土,兼并征伐之间,不同地区的人员流动较大,催生了民族的发展融合。

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彼时正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两汉解体,再一次进入分裂的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则借机不断的南侵甚至是入主中原。五胡乱华就是代表,他们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相对立。五胡乱华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原地区大量的人口为躲避战乱不断的南迁。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而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居家迁徙者非普通老百姓所能做到的。所以大量南迁的是士族阶层,在古代农民是没有资格带冠的。所以称此次南迁的为衣冠南渡。衣冠南渡一方面推动了中原地区的文明文化在南方的传播,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发展,一方面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士族南迁,使经济重心开始不断南移,至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

当然赵昺也不否认在文化同化中也并非总是温文尔雅,其中也是充满着血腥暴力和武力征服。在中原文明向南方扩张缘由中原民族向南前移,他们的土地被异族侵占,而同样南迁过程中也同样侵占了他人的土地,争夺原住民的资源,双方间也必然会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征服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秦统一六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真正统一,也正因为当年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使中华民族有了统一的文字,进而实现文化的统一。但是在制度的统一中,同样是依靠武力和强制力实现的,又有多少人倒在统一的刀枪之下。而若没有强大的统一的文化,当政权被摧毁的时候羸弱的文化也会被新的统治文化所取代。也正是彼时的征服,使得我们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同化能力,在我们被异族侵略的时候我们的文化还能很好的传承下来。

所以赵昺以为当下蒙古人的入侵其实也可视为对文明融合的促进。宋朝在建立后,由于未能如汉唐完成对西域的征服,尤其是在女真入侵南渡之后,偏安江南一隅,陆上丝绸之路断绝。加之同时期在小亚细亚和西亚的兼并战争中,奥斯曼土耳其崛起阻断了东西商路,东西方交流断绝,连和中亚的联系也因为明朝不经略西域而断绝,这样文明就缺乏了外部刺激,开始在儒家体系内自我繁殖,已经走向了封闭和停滞。

但是蒙古人的暴力征服,搅乱了世界格局,却也打破了封闭,重新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通路。且蒙古人因为自己没什么文化,所以什么都不太懂,就把征服的各个区域的东西都混在一起。实际上这个时期反而是一次文化融合,大量从欧洲和阿拉伯国家流传来的文化和科技进入中原,促成了中国又一次文化科技的提升,为中国再次发展带来了机遇。

不过赵昺也明白也正是蒙元带来的各种文明给中国传统的文化带来了冲击,造成了混乱,尤其是会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江南儒家文化产生矛盾,进而影响到民族的同化。而要实现民族融合,他知道这不同于新制度取代旧制度这样重大的事件,是以极为醒目的方式发生,也不像辕门徙木,破釜沉舟,远征埃及,发布《民法典》那样炫目。

事实上,重大变迁是绝不可能由辕门徙木式的政令颁布就能够实现的,也不仅仅通过暴力征服和对旧有势力斩草除根及旧制度的摧毁就可以实现的。赵昺也同样知道这种工作不是如车裂商鞅的惠王及其继任者所能够完成的。因为旧势力的力量可以伪造出明治维新式的盛世,却绝对无法摆脱既定惯性的轨道。而必须是一个来自新世界的人,比如沛公,或者二战后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

如今历史现在选择了他,但赵昺明白自己在实现一统,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同时,自身也不过是新世界的祭品,是注定要准备好以自己的牺牲向人间宣言的……

第821章 一败涂地第328章 崖山第826章 权衡第227章 预谋第082章 以守为攻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608章 连环计第1082章 以毒攻毒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591章 有问题第120章 奈何第730章 降了第1112章 南渡第091章 整编(三)第1467章 除掉伯颜第1181章 难以调和第1302章 舍本逐末第231章 以人度己第679章 开悟第294章 作秀有风险(二)第1272章 说易行难第066章 福利第016章 选择第036章 算心第388章 维护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1204章 心惊胆颤第1428章 阶前听谏第436章 告状第346章 东海岛之役(一)第807章 出招第755章 猜不透第030章 收留第304章 迹象第448章 说道说道第517章 正事第1097章 做活闲子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920章 各自妥协第680章 好日子第1311章 危机突现第887章 如何善后第1164章 自投罗网第808章 不知咋想的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1463章 不合时宜第281章 诀别第090章 整编(二)第1267章 我好难啊第011章 天助第005章 困境第685章 反思第105章 陈氏兄弟第219章 民生第418章 死个明白第532章 正剧开演第1241章 人心散了第162章 协作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244章 计划第1096章 引狼入室第1411章 奇耻大辱第222章 乍现第1340章 我有啥法第740章 失利第455章 新家第331章 绝不第626章 挣扎第067章 散财第499章 有钱难买第046章 百感交集第143章 安琼策(二)第1331章 整军再战第1403章 阶层分裂第1257章 皆松口气第388章 维护第1098章 推演第1346章 新式武器第869章 放肆一回第309章 田产归官第980章 宽进严出第367章 抑郁症第1236章 徐州失陷第502章 暂缓攻击第845章 难以拒绝第253章 心难平第168章 不败之地第276章 我是傻瓜第346章 东海岛之役(一)第606章 胜负之间第843章 能奈我何第493章 新情况第1388章 九华进香第211章 意外第677章 出手第1219章 随机应变第134章 远瞻第1288章 一支奇兵第621章 全面接战第163章 曾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