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纳入囊中

当禁军第七军第一师一团的战旗插上襄阳西北的夫人城上后,在战旗的引导下,第一师所有官兵皆沿着开辟出的道路采用各种方法向城上冲去。每一个人都明白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增兵,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才能巩固住当下的成果,不被敌人赶下城去。

‘杀、杀、杀……’第一团上城后即刻向南发展,先锋营在几轮火枪攒射后,趁敌混乱之际沿城墙向南进攻,一阵激烈的刺刀突击,杀散了当面之地,又旋风一般向前卷了过去,扫荡着城墙上的敌军,紧跟其后的二营、三营,一边清除残敌,一边将手雷不住手的向城下甩去,压制从城下上城的敌军。

“不要停,向两翼展开,建立阻击阵地,截断敌军的上城通路!”刘潮跟随第二团上了城池,他在城角上指挥着部队迅速占据要点,控制上城通路,依托女墙建立阻击阵地,巩固住突破口。

宋军以夫人城为基点,向两个方向突击前进。但城中的敌军兵力远胜于他们,且他们十分明白一旦城墙失守,城池陷落便毫无悬念,因此不顾伤亡的向城墙上猛攻,试图将宋军驱赶下去,而他们的预备队也城中纷沓而至,城上的一团在向两翼突进了五十丈后便再难以前进,他们利用城上的材料构建了一道简易工事,凭此与敌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眼看敌军越来越多,一团的伤亡在不断增加,刘潮是心急如焚,数千兵力拥挤在狭小的通道上攀援而上,投送兵力的速度太慢了。而有等不及的部队也利用云梯、爬杆和钩索等等一切能够使用的手段上城,但是依然难以让他满意。

“炸开城门,攻入城中!”再看第七军的预备队第三师,在他们打开缺口后,也沿着堤岸向这边涌来。那时上万的的部队拥挤在城下,无法及时上城,同样无法起到作用。他发现夫人城与主城有一道小城门相连通,立刻下令重新开辟通道,从城上和城下同时展开攻击。

‘轰!’又是一声巨响,城下爆破成功,城门被炸飞,聚集在城下的一师官兵如潮水般向主城中涌去,杀向城下的敌群。敌军措手不及,一时间被冲的阵脚大乱。城上的宋军获得了喘息之机的同时,发现上城的敌军锐减,再次向前展开冲击,控制的战线不断向两翼延展……

佯攻北城的御前护军第一旅,发现友军已经上城后,也即刻转入攻击,前锋在炮船的掩护下,冒着箭矢、滚木突到城下,成功实施了数次爆破,炸开了襄阳北门,击溃敌军,占据了城门口。后续部队通过与樊城间的渡桥迅速过江,以百子铳击退反击的敌军,然后沿着城门梯道向城上攻击。

护军一旅突击部队经过数轮反复冲击,终于冲上城头,并击败驻守西门的敌军,利用城上的垛口和女墙构建起防守体系,控制了城门,将军旗插上了城头。而后随着大部队源源不断的进入,上城的部队向西展开进攻,城上的敌军在两部的夹击下或逃或降,第一旅与七军一师在城上回师。

攻击西门的第七军第二师与敌在城下麓战多时,在第一师从翅城攻上城头后,敌军不得不抽调兵力进行反击,他们的压力顿减。从暗门出城的敌兵得不到增援,在二师不断的冲击下伤亡殆尽,他们随即利用火药炸毁暗门中的机关,扩大洞口,从多点突进城内,截断从城下道路增援西城的敌军。并伺机夺取了城门,打开城门,后续部队蜂拥而入。

至此,第七军尽数参战,从西城上下两路出击,向南攻击前进。而西城和北城接连失守,就像被推到的多米诺骨牌一般,南城上的守军惊慌失策,士气大减,攻城的第六军突击队却士气一振。此消彼长之下,登城的宋军越来越多,敌军渐渐不支,被宋军击溃。

第六军登城部队此后又连续打垮了敌军的十余次反扑,不仅巩固了阵地,还尾随追杀,冲垮了敌军的防线,先后攻取了瓮城和主城城楼。打开城门,大部队渡过护城河,进入了城内。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上城增援登城部队,一路沿城内环路向两翼展开,夹击城西溃军,警戒东城敌军。

战至未时,宋军完全控制了南、北和西三面城墙,肃清了残敌,建立起一道纵深五十丈的半环形防线。而随着炮兵渡河入城,在城上建立起炮兵阵地,居高临下的俯视全城,此时的襄阳城已经尽在炮火的覆盖之下,可以说已经将襄阳城纳入囊中。而在攻城的过程中,他们身后的龙旗始终飘扬在龟山之上。

在各军入城之后,倪亮将指挥部移至西城城头,下令暂缓攻击,令部队稍作休整,向城中喊话招降敌军。同时召集各部主将布置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划分各自负责区域。在敌军拒绝投降后,做好巷战和夜战的准备,并调城外的州军向城东集结,防止敌军出城后蹿入山中寻路突围。

在宋军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时,城中忽然四处火起,乱作一团。有斥候禀告,乱兵在城中作乱,滥杀百姓,抢劫商户,放火烧毁仓廪。又有泼皮趁火打劫,兴风作浪,强抢钱财。倪亮即刻下令结束休整,按照预定计划分路并进,歼灭残敌。

第六、七两军要迅速抢占制高点,控制城中交通节点,歼灭一切抵抗的敌军,对于趁火打劫的泼皮无赖可以就地正法。同时要保护商户和百姓的安全,尤其是要尽快夺取仓廪和官仓,并加以保护。各军将敌军逐步向东,将他们驱赶至城下予以聚歼。

御前护军第一旅则镇守北城,保护码头,防止敌军趁乱夺船逃走,同时担任预备队,做好增援各部的准备。对于这个安排,其实大家心中皆明了,现在城池已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敌军被歼只在朝夕,护军如此是不想与荆襄各军争功而已……

…………

望着已经偏西的太阳,笼罩在烟云中的城池,史弼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而心中却如掀起滔天巨浪一般,他有些想不明白,当年南朝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以孤军据守襄阳七年。而他满打满算,自己自宋军进入襄阳外围一来,满打满算守了不足三个月,城池就被攻破。

“是自己无能,还是南军太强?”史弼想到当年自己少年从军,跟随蒙元大军攻城掠地,破城无数,罕遇敌手。而就这襄阳城在被大军攻破后,他们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江南。南朝朝廷开城乞降,花花河山尽皆归元。

可这才过了十几年的功夫,随着忽必烈大汗的故去,盘踞在海中一隅的南朝余孽居然死灰复燃,仅数月功夫就歼灭了十数万驻扎在江南的十余万大军,重新入主江南。那时他以为是那些南朝降军无能,南下的汉军将领昏聩,若是他镇守江南自不会让江南轻易易手,哀叹自己无用武之地,朝廷无用人之明。

朝廷将自己安置于荆襄,史弼自以为大材小用,但他相信宋元间还会有大战,这几年间重整军备,修葺城池,训练军兵,以为必会有用于朝廷,重新得到启用。因此去岁末,在南朝发起北伐之役后,他更是摩拳擦掌,准备重新披甲上阵。

可是史弼一直没有等来朝廷的旨意,而听到的却是一个个战败的消息,先是玉昔帖木儿部在江东将两个都万户府的主力尽数折损在江东,兵败身死。而后是扬州失守,镇南王脱欢仅以身免,再后淮东、淮西、淮北的徐州、应天府等重镇皆纷纷陷落。而荆湖地区也是噩耗不断,无数州县被宋军攻陷,可朝廷却毫无作为,他只能暗自哀叹大汗偏听偏信,朝中重臣昏聩无能,将领作战不利。

而今天史弼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宋军已非他日之军,手中掌握着无坚不摧的火器。而这座让他引以为傲的襄阳城,自以为能坚守三年,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只半日的功夫就被宋军攻破。想想自己当初的念头是多么可笑,而下场又将是多么可悲!

“总管,南军派人劝降,以致军心不稳。我们是战是和,还请早作定议!”阿里罕走过来,神情沮丧地言道。

“你以为如何?”史弼反问道。

“总管,我们尚有近两万可战之兵,还有一战之力,不若驱民为先锋,将南军逐出城外。”阿里罕言道。

“看看城下有多少百姓,他们若是做起乱来,我们能否控制的住场面?”史弼指指城下聚集在一起,急于出城避难的百姓冷笑道。

“总管,出城吧,我在河湾里还藏有几条快船,可以另寻出路!”阿里罕犹豫了片刻又进言道。

“你很聪明,还留了条后路。”史弼笑道,“食君禄,忠君事。本帅决心与城池共存亡,我率军反击,你开城与百姓出城,至于能否脱难,就各安天命吧!”史弼惨笑道……

第277章 威胁第893章 气糊涂了第308章 大凯子第757章 难啊第026章 到访第379章 化解第378章 皇命在身第731章 恰逢其时第240章 必有大事第377章 出阵第171章 人选第205章 心思难测第066章 福利第546章 情非所愿第1299章 朕心甚忧第1063章 猜测第803章 釜底抽薪第612章 各有鬼胎第1355章 末日降临第1101章 危险和机会第468章 不情之请第844章 不送第1422章 吃个闷亏第1262章 没大关系第1146章 以一换二第334章 必有一战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1259章 掀开盖子第745章 活地第924章 不一样第892章 朕心疼啊第090章 整编(二)第1056章 真相何在第312章 危局第448章 说道说道第871章 弯弯绕第110章 蒙吧第855章 组建车营第131章 战船(一)第951章 来不及了第690章 闷声发展第208章 博鳌第392章 觉察第110章 蒙吧第327章 静观其变第1198章 忙里偷闲第309章 田产归官第243章 备战第695章 危机乍现第1218章 疑阵重重第1259章 掀开盖子第1166章 命中注定第408章 决死第398章 踹屁股第285章 天意如此第373章 难捉摸第817章 为财所困第1193章 荣辱与共第041章 焦虑第1036章 渐入尾声第402章 泪满襟第325章 疑窦丛生第542章 即喜又忧第273章 相互试探第128章 设想第824章 新发现第104章 肃奸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742章 拼一回第819章 摊牌第790章 一语双关第024章 相逢第307章 如何留人第1327章 难以理解第653章 阻力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761章 心有疑虑第060章 求贤若渴第1324章 金城汤池第986章 还可如此玩第130章 变通第740章 失利第1033章 并不乐观第071章 喜从天降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261章 罪过第053章 弃子求生第053章 弃子求生第560 当务之急第1062章 心痒难耐第1114章 探城第377章 出阵第845章 难以拒绝第1300章 心焦上火第1065章 战略调整第385章 集火射击第1465章 人身图解第461章 堕落了第1457章 处处董卓第305章 覆水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