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摊牌

“殿下,你、你”刘黻刚一坐定,便以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冲赵昺吼道,可看到堂上有伺候的衅门又生生的将话咽了回去。

“刘大人,不要着急,有话慢慢说。”赵昺看他急赤白脸的样子,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哪得罪他了,急忙离座亲手给他端了杯茶,吩咐王德带人出去,没有自己的召唤任何人不得打扰。

“殿下,老夫原以为你志存高远,来日能重振我大宋雄伟,却没想到殿下又轻易放弃。”人刚出去,应节严也亟不可待地言道。

“二位大人,本王糊涂了,不知哪里开罪,还请言明。”赵昺拱拱手说道,心中琢磨这俩老头跑这兴师问罪来了,可自己还是一脑袋浆糊呢!

“殿下今日可曾进宫?”刘黻喝了口茶,稳稳气息问道。

“是啊,太后召我进宫怎敢不去。”

“那殿下又说了些什么?”刘黻又追问道。

“本王太后因为国事忧心,本王说了些宽慰的话,又和皇兄耍了一会儿,便回府了。”赵昺愣了下,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可又不敢确定,于是半真半假地答道。

“只是说了些宽慰的话吗?是否提了议和之事。”

“说了。”

“殿下是否答应了出质蒙古之事?”

“答应了。”

“殿下,哎呀”刘黻一拍大腿长叹一声说不下去了,脸上满是痛惜。

“殿下,前往蒙古为质那是九死一生之事,你可知晓?”应节严也是一副死了爹的样子,难过地问道。

“当然知道,从江南到大都万里迢迢,而鞑子又是毫无信义之人,生死皆在一念间。”赵昺这会确定了,他们两人是因为自己主动请求出质蒙古的事情着急了,而看情形与蒙古议和已成定局,但看他们俩激动的模样似乎对自己十分在乎。

“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主动前往蒙古?”刘黻十分不解地问道,他在廷议上听到卫王主动出质的时候,还以为其不知道其中风险,现在听殿下亲口承认了就更不明白,直怀疑他是不是在宫中喝了迷魂汤此时药劲儿还没过呢!

“很简单,只有促成议和,本王才能开府设衙。”赵昺笑笑说道。

“殿下,你糊涂啊b你前往蒙古,开府还有何用处?”刘黻听了气得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这’了半天才憋出了这么一句。

“殿下肩负着复兴社稷的大任,怎么能如此轻率,只为能开府便答应出质蒙古,难道只为了个大元帅的名头吗?”应严节更是难掩痛心之情,更觉自己看错了人,这殿下嘘纪居然图爱虚名。

“两位大人,你们以为议和能否成功?”赵昺看着俩人的表现只想乐,议和的事情还未有结果,便对自己这一通责问真可以用‘爱之深,痛之切’来形容了。而他们的表现让赵昺也真的感觉到这两人是真的关心自己,那么将他们收入麾下的事情也许真有门,因此也不打算再隐瞒,要跟他们摊牌。

“嗯这确是需要商榷。”赵昺一语说出,两人面色也是一变,刘黻沉吟片刻言道。不过他心中也是一松,这和议只是现在还是大宋一方情愿的事情,人家蒙古人愿不愿意谈还是未知数。且即便对方愿意谈,能不能谈成,谈成什么样,更无人知道。总之成与不成都在五五之数,而自己贸然上门‘问罪’就显得有些唐突了。

“可殿下只为能开府,要冒如此大的风险是否值得,若是和议一旦成功,殿下将是一无所有。”应节严想了想说道,这孩子胆子也够大的,其是拿自己的性命在赌。

“两位大人,万事皆有风险,坐船出海还有可能翻船,走路也许会崴了脚,躺在床上谁知明天能不能看到次日的太阳,但大家不还是照常坐船、走路和睡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风险虽有,但少之又少,不值得担心。”赵昺依然携盈地说道。

“殿下的意思是和议难成?”刘黻眼睛一亮道。

“本王不敢言一定不成。”赵昺说道。

“殿下又有几分把握?”应节严问道,不过他看殿下表情一直淡然,显然是胸有成竹,这本是多此一问,但依然好奇殿下的信心来自何处。

“两位大人从政多年,历经数朝,经验和资历都比本王强之百倍,正好帮我参详一下。”赵昺虽然早知道结果,可也不能让老两位太下不来台,自己的身架放低点也没什么不好,因此摆出副请教的姿态。

“请殿下赐教,老夫洗耳恭听。”没想到老头也瞳虚,也整出副求教的模样。

“那本王就妄言了。”赵昺对此很满意,大家都把姿态放低才好说话吗,“蒙古人自铁木真起兵,不过几十年间先后灭金、西辽、夏国、高丽,横扫西域诸国,每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已变得日益骄横,一言不合便屠城灭国,视天下苍生为猪狗,诸国为无物。本王所言可实?”

“殿下所言句句属实,并无虚言。”刘黻点头道。

“好,再看我朝自太祖立国已有二百多年,靖康之变后退守江南,日渐衰亡,复归江北无望,终在去岁失了临安,陛下及太皇太后以下百官请降,按除都城失陷,帝王降服,便表明国祚已尽。上天垂怜,皇兄及本王侥幸逃出,皇兄在众臣拥戴下为帝,再续国脉。但在蒙古人眼中是否视我朝为一国?”

“这”刘黻和应节严默然,心中清楚王爷所言句句是实,但嘴里却不能说,不知如何作答。

“诚然,在我大宋子民及忠臣义士心中皇帝犹在,国仍未亡。”赵昺看着两人说道,“但事实终难改变,在蒙古人看来大宋已经被其灭国,我朝不过是一介残存的流寇尔,其怎会以一国视之,并与我们和议。”

“唉,殿下所言虽不入耳,可正是事实。”刘黻叹口气,脸色黯然地说道,而自己不肯承认国祚已尽,终是迸一丝幻想,反倒不如一个孩子坦诚,心中更感惭愧。

“前次老夫与江大人过府相叙,殿下曾言蒙古人内乱将调江南之兵北返平乱,经打探其确有北返迹象,因而江大人在廷议时流趁机整训军队,建立稳固的防线,以便能站稳脚跟。但有朝臣以为这正是和议的好时机,可借此与鞑子讨教还价,而其为暂时稳董南,防止****再生,从而与我朝达成和议也不无可能啊!。”应节严说道,他知道此前蒙古因为争夺汗位产生内乱而一乱数年,这也是曾有过先例的。

“绝无可能。”赵昺曳道,“一者我朝已无和蒙古人议和的条件。当年与金议和我们尚存半壁江山,而今我朝东南晶,巴蜀只剩和州一隅且朝不保夕,云贵也早落入敌手,两广在广州失陷后纷纷投降,只余沿海零落几个州县,割地赔款无从谈起。且和议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鞑子眼中已无我朝,又怎肯相谈,和议也只不过是朝中那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再者蒙古此次内乱是以十多年前诸汗争位有关,但此时不似从前。贼酋忽必烈已经继位近二十年,控制着中原和江南万里江山,手中握着数十万精兵和巨额财富,根基已经牢固。而作乱的脱脱木儿、蒙哥之子昔里吉和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早已没有当年一呼百应的实力,且他们各怀心思,相互之间猜忌和怨恨不断,必导致内讧。再说此次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与忽必烈为攻我大宋采取的内部和解之策有关,从而姑息养奸,酿成大乱。如今南部精锐北调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平息****。且鞑子厩骑军来去如风,千里之路旬日可至,本王估计他们多则半年,少则百日便可重回江南。因此蒙古不会因平乱而影响对我朝‘剿灭’的策略。”

“如殿下所言和议确实难以达成,但殿下的消息又是否可靠?”应节严点点头,王爷对形势所知甚详,分析又在理又问道。但潮州离爆发****的西域远隔数千里,殿下却清楚的知道****的根源和作乱之人,而朝廷至今还弄不清根结所在,这又让他实在难以相信。

“本王所言自有所出,是否属实旧待来日验证。”赵昺喝口茶说道,并没有多做解释,当然这个他也没办封释,只能故作神秘了。

“应大人不必多想,殿下所言绝不会有虚。”刘黻摆了下手,制止了想继续追问的应节严。

“声伯为何如此深信不疑,难道你”应节严他十分不解其为何对殿下的话没有任何怀疑,而突然间又想到了什么,扭脸惊异地看看刘黻。

“应大人,我与殿下在疫船之上相处月余,其间殿下所言之事,事事皆准,从未有失。”刘黻看着应节严肃然说道

第642章 无商不奸第138章 肉疼第927章 反思第907章 奇想第184章 醒悟第112章 师徒斗(二)第236章 预案第1213章 ‘真相’大白第1344章 不太乐观第1054章 失望第1326章 三辞三留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487章 松弛有度第142章 安琼策(一)第1050章 看似废话第305章 覆水难收第436章 告状第181章 老天有眼第487章 松弛有度第1054章 画蛇添足第633章 因时就事第1119章 大意之过第214章 说阵第207章 幸与不幸第155章 调整第356章 ‘高论’第373章 难捉摸第1328章 讨个说法第943章 露底儿了第285章 天意如此第1168章 新秀出场第059章 顺势而为第238章 争执不下第220章 心结第109章 不得已第947章 故布疑兵第294章 作秀有风险(二)第317章 入朝第029章 饮福第723章 弃与守第1254章 海寇凶猛第762章 真难第436章 告状第609章 浮城第238章 争执不下第311章 龃龉第302章 乱局第487章 松弛有度第407章 维稳第847章 俢敕第1239章 深层矛盾第414章 对决(六)第448章 说道说道第099章 兵无战心第508章 来得正好第053章 弃子求生第1272章 说易行难第372章 他们不行第814章 致命武器第1328章 讨个说法第592章 背锅侠第810章 回京第1026章 联合作战第1007章 撑腰第1176章 百炮轰城第217章 训将第865章 谨慎些好第339章 不能言第1255章 祸水东引第459章 私盐第573章 看不透第279章 吃撑了第1058章 危在旦夕第824章 新发现第1010章 宝儿赤第320章 任重道远第602章 或有变数第202章 勇士号(一)第167章 要保第498章 坐地还钱第1363章 再干几年第007章 断阴晴第121章 投靠第632章 协作第760章 不错第028章 状况迭出第972章 深谋远略第903章 演射第969章 问题不断第1318章 自己做过第1281章 谋事在人第972章 深谋远略第1474章 诸事不顺第1006章 狠辣第1099章 战略眼光第1084章 孰强孰弱第1196章 局部优势第869章 放肆一回第948章 攻守逆转第1355章 末日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