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家里的亲戚开的,不是我开的。”苏醒讪笑了一下。
“这话你自己都不相信吧,还拿来骗我。”杨文迪斜睨了眼苏醒,“源头是你造成的,你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的心理吗?”
“这是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苏醒说,“禁不掉的。”
“你不给他们快餐盒,不就禁掉了吗?”杨文迪给苏醒想了一个思路。
“要是没有快餐盒,那还叫快餐吗?总不可能每个人发一个瓷碗,让他们拿着瓷碗吃饭吧?”苏醒说。
“怎么不行,瓷碗总比一次性的餐盒要环保,让他们在店里吃,吃完了之后将瓷碗消毒了,下次接着用,不比一次性的餐盒要干净卫生多了?”杨文迪说。
“干净卫生?”苏醒不觉得消毒的东西比一次性的餐具更卫生,“那倒不一定,只是说可能不会带来那么多的垃圾,但是如果真要按照你的说法这么做,快餐就不是快餐。快餐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方便快捷,学生能够打了饭菜之后带到寝室去吃,前后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不用等炒菜,不用在店里等位置。”
“其实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要么是开发出易溶解的一次性餐具,要么是彻底禁绝学生出校,靠报道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现在学生的觉悟这么低吗?明知道一次性的餐具污染环境,还都要用一次性的餐具?”杨文迪有些不理解,“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会这么做。”
“有你这么高觉悟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苏醒想到了一限塑,这个措施到后来成了一纸空谈,反而好事了超市以及生产塑料袋的厂家。
想要凭着一两毛钱,就让人产生自觉带袋子去超市的习惯,制定这个政策的人,在苏醒看来,与那些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一个心思,未免小看国人的消费水准了。
谁去超市不买个几十,上百块钱的东西,还在乎那一两毛钱的塑料袋吗?
是看不起国人的消费水准还是觉得国人的抠到一两毛钱也要省的地步?
车到了学校外面,苏醒和杨文迪两个人下车。
杨文迪拍了一些照片:“这个地方的确比以前要脏多了,白色的塑料垃圾到处都是,这些东西还不好处理。”
“就只在外面拍吗?不到学校里面去拍一拍?”苏醒提醒了一句。
“你不提醒我差点忘了,还要到学校里面去拍。你刚才说好多学生买了外卖拿到学校去吃,学校里面肯定也会有许多垃圾。”杨文迪点头,但是又感觉有些不对劲,看着苏醒,“不对啊,这事如果报道出来了,肯定对你的生意有影响,你怎么一点都不反感,反而还让我去学校里面拍,你就不怕影响到你做生意吗?”
“这有什么好影响的?鄂市的报纸能有多少销量?你写出来了,不过是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对我的生意没有多大的影响,大家想要吃快餐,想要快捷的吃饭,还是会出校门买快餐,不会因为你一篇报道就抵制一次性的餐具。”苏醒心里一点也不担心,环境问题这会儿还不是冲突爆发最为严重的时期。
生活的节奏加快,消费能力的提高,大多数人想要节省时间,在外面吃饭的人会变得很多,一次性的餐具数量会呈现出一个暴增的趋势,这个问题讨论过了无数次,可最后解决的办法也是从餐具上着手,而不是从道德。
道德从来都是用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而不是规范别人的行为。
杨文迪能用道德约束她自身,却不能约束旁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拍几张照片?”杨文迪想要有一个伴。
“行,没问题。”暂时也没什么事,苏醒点头,跟着杨文迪一起进了学校。
“也没见垃圾扔的到处都是啊?”杨文迪左右看了看,没发现有多少垃圾。
“你不会真的以为大家都用一次性的餐盒,就将人想的那么坏吧?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这点素质大部分的人都还是有的。”苏醒说,“你要拍就拍垃圾桶,看看垃圾桶里面是什么样子。”
杨文迪对着垃圾桶拍了些照片。
“你在台里有关系吗?”苏醒陪着杨文迪,随意的聊着。
“什么关系?”杨文迪有点没明白苏醒说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你在台里有没有后台,以后好不好升职?你进台里是不是凭着关系进去的?”苏醒说的更明白了一些。
“我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进的电视台。”杨文迪说的非常的骄傲。
“那就可惜了,往后你可能永远只能做一个小记者,没有升迁的机会,永远只能在本市电视台窝着。”苏醒说。
“你年纪不大,口气倒是挺大的,听你的意思,好像对我的职位很看不上?我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有编制,当时和我一起竞争的一共有三十多个人,台里就招一个人,有些人学校比我还好,甚至有一个研究生,但是他们都没有被录取,只有我被录取了。”杨文迪说,“多少人想要进电视台都进不来,别看我只是一个小记者,但是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
“世界那么大,难道你就不想出去看一看吗?就甘愿一辈子窝在电视台里?”苏醒说,“普通市电视台连上星的权力都没有,就只有本市和附近的几个地方能收到节目,你就甘愿一辈子耗费在这样的地方?”
“你什么意思?”杨文迪有点重视苏醒说的话了,“你已经两次给我暗示,想要让我离开电视台了,你是不是有什么门路,能介绍给我?”
“没有门路。”苏醒摇头,“只是人得要有点追求,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你得努力得往上奔,争取到省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