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比英特尔更先进的CPU(二)

bookmark

米国公司的生活平淡而乏味,直到有一天,陷入研发困境的凯罗走进了一家酒吧,准备喝杯酒,好好地放松下自己的时候,无意间闯入了一个由技术人员组成的派对。这个派对的人都是从仙童、英特尔、ibm等大公司里面工作不如意、但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组成的,而领头的人,恰好就是用游戏机闯入美国人视线的布什内尔。

凯罗加入了这个派对,并且在派对上阐述了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在私底下进行的研究,引发了包括布什内尔在内的其他成员的兴趣。于是,布什内尔向凯罗以及其他人递出了橄榄枝,组建了包括芯片设计的几个部门。

游戏机业务的不顺,加上新增设的几个部门,让布什内尔的财务日趋艰难,不得已的情况下,布什内尔向华纳兄弟公司伸出了求援之手,出于对雅达利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华纳公司接受了布什内尔的要求之后,接管了公司。

凯罗的芯片部门,历经3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在纸面上完成了cpu芯片的设计工作。就在整个部门为此欣喜不已,准备让布什内尔寻找芯片代工厂流片进行测试的时候,游戏机销售的不顺利,引得华纳公司对布什内尔表达了不满。

在米国,只要老板不满意,手底下的负责人分分钟就得卷起铺盖滚蛋。在外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凯罗一边安抚大家,一边召集大家对编程器反复地进行查验和修改,力争做到在流片测试的时候,不会因为编程器托大家的后腿。

现在,老板主动要求审核cpu的内核,让凯罗既激动又担忧。

激动的是老板在刚刚接手公司,就能够发现自己这个部门的成就,不管他懂不懂技术,至少说明他看见了这块芯片的价值和应用前景;而担忧的也恰恰就是这个,他怕这个新的老板,就算是看见了这块芯片的价值和应用前景,却舍不得投入资金进行后续的研发和生产。

因为,流片这一个过程是非常耗费资金的,芯片代工厂流片起码在1千片以上,少于这个数,人家根本就不搭理。而如果自己的芯片在对流片进行测试的时候,发现了缺陷或者失误,那么不好意思,这一千片的芯片就宣告报废。

偏偏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芯片能流片几次之后,就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呢?起码凯罗不敢保证,就算大公司都不敢保证,何况一家跟芯片设计没有关系的小公司呢?

在办公室的叶开不知道自己芯片设计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来到了自己办公室的外面,正焦急地等待着自己部门的命运裁决。

现在的他正专心地看着平铺在办公桌上的内核图纸,越看越熟悉,越看越心惊,也越来越和自己前世的记忆的某家公司的内核电路重叠起来。

良久,叶开从这些图纸上抬起了头,让上半生仰靠在舒适的椅背上,闭上双眼,陷入了沉思。

他不明白,为什么前世让英特尔公司用8088芯片,借助ibm公司踏上了世界500强的大门之后,并让随后推出的一系列芯片一统江湖的奠基之作-----286芯片的电路图,为什么会落在雅达利这家小小的、和芯片设计没有丝毫关系的游戏机公司里面呢?

这是历史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导致了所谓的“蝴蝶效应”?还是因为前世的真实历史本该如此?

让我们来看看英特尔在这个时期,有据可查的历史是怎么记载的。

前世的英特尔在78年推出8088之后,在社会上的反响并不强烈,市场占有率非常地低,吃香的是摩托罗拉和zilog公司的cpu芯片。而当时英特尔公司的主要业务其实并不是cpu,而是存储器。所以,英特尔的cpu的销售部门,在接下来的3年内,四处奔波为自己的芯片寻找出路。

在这期间,惨淡的销量让英特尔的高层,动摇了公司走cpu这一条路的信心,就在他们准备对自己的主营业务----存储器----加大投入的时候,ibm公司递出了橄榄枝,准备采购英特尔的8088芯片。

本着清空库存的想法,英特尔以及其优惠的价格,无悲不喜地接下了ibm的订单。紧接着,ibm在81年8月12日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个人电脑”这个新生市场随之诞生。

这个售价1565美元,只有16k字节的内存,可以使用盒式录音磁带来下载和存储数据,此外,也可配备5.25英寸的软件盘驱动器的看起来像个米色的“大盒子”,而且还不包括显示卡和黑白显示器,可用的应用程序也少得可怜,但却非常受欢迎。

本来ibm预计5150在接下来5年的总销量是24万台左右,但结果第一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这个数字了,到1985年,ibm5150销量达到近100万台。

在1981年之后的两年时间内,美国pc厂商的数量从25家提高到100家,每年的pc销售额从18亿美元增长至50亿美元。

而根据ibm官方表示,ibmpc是首台使用通用组件的个人电脑,没想到随着首台ibmpc克隆产品的出现,这也成了缠绕他们多年的恶灵。

到80年代中期,克隆pc逐渐开始蚕食先行者ibm的市场份额。因为ibmpc使用的是随处可得的配件,其它厂商很容易就可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及反编译bios文件。

1983年,康柏推出首台ibmpc克隆产品并马上成为热门产品。ibm当时可能其实是想让其产品更加专利化的,ibm内部一直有人主张推动硬件产品专利以防止被随意复制。可惜ibm的律师太无能,输掉了对康柏的官司,从而打开了克隆大潮的闸门,什么人都可以生产兼容pc了。

俗话说的好,有人失意,那么就有人得利。失意的人应该是ibm,得利的自然就是英特尔了。

这是典型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所以,飞黄腾达地英特尔公司,最应该感谢的不是ibm的工程师或者高层,而是那些输掉官司、让克隆产品喧宾夺主的无能律师!

第34章 我的野蛮女友第30章 祝福自己第18章 培训的三、星第201章 利的初次第159章 宝马5系的历史演变第25章 相约同游第207章 离开香港第151章 化油器与电喷第79章 街机电路板的P-11协议(2/3更)第88章 想打奥迪的主意(一)第38章 移动电话第148章 澳迪A1第63章 林凤姣第147章 车系命名第52章 ARM指令集第23章 准备离开香江第113章 哈利带来的惊喜(一)第32章 你永远都是我的小男人第1章 改装遥控彩电第19章 准备贷款第119章 为林凤皎安排出路(二)第34章 我的野蛮女友第109章 收购数字研究公司(二)第187章 紧急回港第153章 研发中心第108章 收购数字研究公司(一)第99章 失败的游戏软盘创意第123章 汽车音响公司的设想(二)第126章 信心的来源(三)第195章 会面(二)第29章 我不是在做梦吧?第11章 未雨绸缪(二)第190章 聚餐(一)第53章 ARM与X86指令集第108章 收购数字研究公司(一)第46章 安保公司第135章 分拆计划第13章 未雨绸缪(四)第210章 巡回视察第27章 到达鹰国第119章 为林凤皎安排出路(二)第182章 不欢而散第157章 BAOMA B1车型第9章 一拍即合(二)第116章 付诸行动的麦珰娜(一)第178章 筹办私立大学(三)第183章 枪击事件(一)第204章 阴谋败露(一)第154章 ECU部门第183章 枪击事件(一)第17章 未来的三、星(二)第16章 未来的三、星(一)第191章 聚餐(二)第83章 与凯罗的交谈(一)第168章 车身结构第165章 C4车型第5章 罪魁祸首的Z80芯片(一)第178章 筹办私立大学(三)第31章 戒指第156章 雄心壮志第208章 离开香港之前的安排第8章 一拍即合(一)第135章 分拆计划第208章 离开香港之前的安排第107章 不老情人(二)第22章 贷款成功第109章 收购数字研究公司(二)第113章 哈利带来的惊喜(一)第203章 失败的陷进(二)第42章 CC公司第82章 比英特尔更先进的CPU(三)第60章 第一份礼物第89章 想打奥迪的主意(二)第75章 收购雅达利(三)第114章 哈利带来的惊喜(二)第64章 大了一个轮回第128章 一龙四凤(一)第131章 奇葩的际遇第144章 惠雪唱片公司第196章 会面(三)第113章 哈利带来的惊喜(一)第138章 闪存技术第62章 第二份礼物第171章 隐退(三)第150章 澳迪A4和A6第147章 车系命名第24章 覆盖在一起的双手第61章 叶倩雯第115章 麦珰娜的小心思第41章 商议第98章 视窗操作系统第14章 未雨绸缪(五)第56章 保镖第47章 赞助费第138章 闪存技术第17章 未来的三、星(二)第97章 硬盘之父第12章 未雨绸缪(三)第171章 隐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