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人物两非

在周氏打发了蒋氏来过之后,连蔓儿一家并没有急着去老宅。以周氏的脾气,能够打发人来送礼,这就说明,她对于所要求的事情是有多么的急切了。如果换做别人,连蔓儿会很愿意急人所急。但是对于周氏,却不能这么做。

因为如果她那样做了,周氏不仅不会感激,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一连两天,连蔓儿都忙着自家的事,直到第三天,周氏忍不住了,又打发了连继祖过来催,连蔓儿才点了头。

张氏留在家里没去。虽然蒋氏带话,说是要张氏和连守信一起过去,但是大家都明白,那不过是蒋氏为了全面子和礼数,才那么说的。周氏是不会叫张氏去老宅的。

张氏如今自身有诰命,现在两个儿子又都出息了,方方面面都比周氏强。周氏别说看见张氏,就是平常只要一想起张氏来,她就会气不顺。她才不会叫张氏到跟前戳自己的眼睛。如果依着周氏的心意,连守信单独去老宅那才是最好的。

在周氏,还是跟自家儿子说话、提要求最自在。别人都不欠她,但是连守信是她生的,这辈子欠定了她的。而且,连守信的性子,周氏也总认为她能拿得住。当然,得要连守信脱离张氏和那几个孩子的影响才行。

小七因为要上学,也没有去。只有连守信、五郎和连蔓儿带着人往老宅来。

他们这次来,不仅是因为周氏打发人叫了他们。因为过几天,一家人要往府城去,有一段时间回不来,走之前,本也打算要来看看周氏,跟周氏说一声。因为他们住在三十里营子的时候。每个月初一、十五,必要来老宅看一回周氏。

走近老宅,连守信的脚步就慢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情怯,连守信只是放慢脚步。仔细在外面打量老宅。

没有了连老爷子的老宅,便是从外面看,似乎也和过去很不一样。

大门外东侧靠着院墙,是垛的高高的整齐的柴禾垛。而西侧。却只有矮矮的一层柴禾。连蔓儿知道,东侧的柴禾,是老宅上房的,而西侧的。则是二房连守义一家的。

这个时节,大多数勤劳的庄户人家早已经收完了秋,并将地里的柴禾都拉回了家。当然。也有少数懒惰、邋遢的,柴禾还在地里搁着,没拉回来。显然,连守义属于后者。

“你二叔没说啥时候往家拉柴禾?”连守信就问旁边陪同的连继祖道。

“没说。”连继祖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这几天,二叔都不咋着家。收秋那会,还是四叔你逼着。还有二郎帮忙,要不地,还不知道咋样那,兴许,就在地里,就能把粮食给卖了。”

连守信只能摇头,恨铁不成钢。种地的时候,是他督促着,收秋,也是,这要往家里拾掇柴禾了,看来也得靠他管。

庄户人家里,也有那一等不作法,不过日子的人家,种了庄稼,在秋收的时候干脆也不去收,就在地里,连着青杆把粮食就卖给别人。这么卖,非常省事,当然价钱也就低一些。

这么做的,一种是不作法的人,还有一种则是因为急等着用钱,而迫不得已的。前者令人齿冷,后者就让人非常唏嘘。

“一个院子住着,你们经点心,别让他把柴禾也在二上给卖了。就这点柴禾,寒冬腊月的,到时候他们烧啥。是烧你们的,还是到处蹭人家热炕头?这眼看着,就不成个人家了!”连守信一边往院子里走,一边对连继祖道。

“四叔放心,我们肯定经心。有啥事,我立刻给四叔捎信儿。”连继祖忙道。

连守义家没柴禾,最方便的是用老宅上房的,要曾热炕头,也是蹭他们的最方便。

进了老宅的大门,两边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西侧,猪圈里是三口肥猪,夹道里也堆满了柴禾,上面的园子里菜蔬早就都拉架了,不过还是能看出原来种了满园菜蔬的痕迹。而东侧,夹道里是长的半人高已经枯黄的野草,猪圈门开着,里面空空如也,猪圈墙上还缺了个大口子。

连老爷子当初置办这个院子的时候,处处都很讲究。就是猪圈,那也是上好的大青石磊起来的。东侧猪圈墙上的缺口,是连守义前段时间手头紧,扒开来刨了大青石出卖。卖了几块,被上房和连守信知道后制止了。

至于猪圈上头的园子,也有许多荒草的痕迹。

实话实说,何氏还真在这园子里种菜来着,只不过种下之后,也不怎么浇水、拔草,最后就半荒废了。

一路走过去,连守信不住地摇头。

连守义和何氏两口子,都不是过日子的人,哪怕他们里头有一个靠点谱,日子也不会过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庄户人家看来,贫穷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庄户人家最看不惯的,就是懒惰,不会过日子。连守义和何氏这样,正是庄户人家最为鄙视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浪费田地。

走到院子当间,连守信又停了下来。

他先看西厢房。西厢房如今依旧没人住,不过外表收拾的还好,里面放着周氏的那口棺材,还有一些杂物。而周氏的棺材也没空着,而是用来存放粮食了。因为棺材用的是好木料,粮食存在里面不怕变质,而且取用非常方便。

因为曾在这里住过多年,连守信不免多看了一会。连蔓儿和五郎也都站下了,兄妹两个能够了解连守信此刻的心情,他们看着西厢房,也不禁想到了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那些岁月。

连守信对这里的感情,是他们兄妹不能比的。用连守信的话来说,虽然这里的日子曾经很苦,也有很多痛和不愉快,但是……

“你们几个,都是在这屋子里落生的……”

新婚的喜悦,然后是几个孩子呱呱落地,从一点点的小肉团子慢慢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能说能笑……,这些都曾经带给连守信无穷的乐趣。

想到这些,连守信对这里的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看过了西厢房,又看东厢房。

东厢房里,鸦雀无声。虽然住着人,可却冷冷清清地,跟没住人似地。连芽儿如今就住在上房,六郎倒是每晚都回来,不过白天的时候都是去连守信那边。

东厢房常住的,只有连守义和何氏。

“人那?”连守信就问。

“二叔不着家,二婶一早上出去,也不知道串哪去了。”连继祖就答道。

连守信听了,就不说话了。

再往上走,就到了上房的门外。

连芽儿正端着一瓢鸡食在喂鸡。上房不仅养了三头肥猪,还养了一群鸡鸭。这些东西,自然都是周氏在掌管着。

不管连守仁和连继祖怎样,有周氏,有蒋氏,上房好歹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连守义和何氏分出去单独过日子之后,何氏也曾心血来潮地养了一群小鸡仔。在何氏看来,养鸡比种地轻松,也比种地的收益快。只要养几个月,鸡就能下蛋,就能有鸡蛋吃。等养到过年,还可以杀了吃到香喷喷的鸡肉。

一开始,何氏很是热情高涨,不过,养鸡毕竟也是琐碎劳累的,没过多久,何氏就懈怠了。她又不精心,小鸡仔一只只的死了,她就更灰心了。最后活下来的总共也没几只,这几只,也没等养到能下蛋,就被嘴馋的连守义给杀来吃肉了。

那之后,这两口子就再没养过鸡鸭。

至于猪,两口子都知道猪不好养,一来本钱大,二来猪吃的多,喂猪比养鸡更劳累,这两口子就谁喂猪这个问题没能达成一致,最后干脆就不养了,因此,属于他们的那个猪圈,就一直空到现在。

连芽儿看见连守信、连蔓儿和五郎来了,不知道先叫人,而是扭头朝着上房喊周氏。

“奶,我四叔来了。”

之后,连芽儿才又扭回头来,站在那,怯生生地叫四叔,叫哥和姐。

上房里的人已经听到动静,连守仁、蒋氏带着大妞妞急忙忙地出来,将连守信、五郎和连蔓儿迎进了屋子里。

周氏依旧盘腿在炕上坐着,没有下地。只不过脸色不再像过去那样阴沉,而是因为连守信爷三个的到来,多了一分类似于期待的神色。

问候过周氏,大家落座。

周氏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坐褥,让连蔓儿坐到炕上。五郎和连守信都在地下的椅子上坐了。

蒋氏端了些花生、瓜子和大枣上来,又给爷三个沏了热茶。

连守信、五郎和连蔓儿就问一些周氏身体如何,吃些什么之类的家常,周氏也都答了,不再是过去那样阴阳怪气。

这两年,周氏在对待连守信一家的态度上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着五郎和连蔓儿的面,周氏总是有些拘谨,但却能如平常人家一样,好好地说上几句家常话了。

说着话,连蔓儿几个就等周氏提及正题。

“你三姨那边,给你们送礼了吧?”

送上二更,求粉红。

第906章 母子交锋第752章 葫芦第103章 恢复斗志的连花儿第788章 左右为难第962章 姻缘第668章 好事还是坏事番外七第56章 分家宴第216章 大年初一第1012章 年初一第193章 釜底抽薪第55章 连蔓儿做工作第30章 奇怪的张氏第749章 意外之喜第917章 各自心腹事第588章 返家第155章 丧事第222章 主动归来的媳妇第867章 泡影第805章 破五第194章 烟袋的威力第823章 财富来第213章 买年货(二)第668章 好事还是坏事第138章 小作坊第226章 打春饼第325章 分崩第654章 一日不见第246章 牛车第887章 深意第959章 指点第236章 抓猪羔第975章 矛盾第612章 顺水推舟第918章 仲秋第五百十一六章 改换门庭第870章 弥留第626章 一见如故第901章 金榜题名第466章 松口第122章 原来如此第45章 抢收第403章 抽水马桶第79章 觉醒的包子第932章 约定第845章 坚持第904章 人物两非第454章 辞旧迎新第994章 水落石出第630章 飞来横祸第759章 添妆第38章 锅碗瓢盆第758章 底气第116章 包子的练成第963章 原来如此第724章 一意孤行第212章 买年货第805章 破五第754章 商议第129章 添箱第340章 谁家小儿女第598章 偶然得知的秘密第834章 妄想第259章 再见沈六第101章 收菜第460章 为什么回来第958章 敲打第788章 左右为难第748章 喜气盈门第769章 喜悦第640章 用意第288章 周氏的弱点第711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979章 打算第382章 传话第172章 租金第1010章 不一样的年第377章 笑话第492章 童生第215章 团年饭第427章 逆袭第812章 糊涂账第954章 衣钵第952章 一物降一物第968章 成长第213章 买年货(二)第220章 新的一年第108章 烘干第44章 矛盾第690章 母与子第125章 又一个财迷第644章 田园风光第368章 蠢蠢欲动第991章 千钧一发第610章 有舍有得第707章 嫁妆风波(三)第655章 烦恼第603章 真相第434章 五香驴肉第798章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