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拿出手机,打开了之前下载的燕大平面图,找到了图书馆的位置,并明确了行动路线。
交流中心距离图书馆并不远,江寒信步而行,路上顺便欣赏了一下传说中的燕园。
实话说,这里不愧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校,十足的现代化气氛中,还充满了华夏风情,人文气息令人沉醉。
五分钟后,到了图书馆楼。
大门处,不时有人进出,虽然已经放寒假了,但仍有不少学生没有离校。
这些学子身上,往往洋溢着谦和、礼貌的特质,以及蓬勃的青春朝气。
江寒混在人群中,并不算显眼,很快上了二楼。
阅览室就在这里,大门敞开着,能看到里面的一排排书架。
江寒留意到,进去的学生都会拿出校园卡,对着机器刷一下。
自己可没有这种东西,硬闯又显然不可能,这该怎么办呢?
江寒让开了门口,假装在等人,其实在思考,如何混进去。
身边不时有人经过,偶尔有人注意到他,不免投来审视的目光。
来到图书馆门口,走又不肯走,进又不进去……
好吧,可能有点想多了,大家也许不过是在欣赏自己身上的KITTON。
好在江寒没等多久,就迎来了转机。
一位三十来岁、西装革履的大帅哥走出阅览室,经过江寒身边时,忽然眼前一亮,顿住了脚步。
“这位同学,有时间的话……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大帅哥笑眯眯地问。
江寒左右一看,周围只有自己在,于是洒然一笑:“乐意效劳。”
大帅哥表示了感谢,然后交代说:“麻烦你去楼上,帮我在书库里找几本书。”
“好啊。”江寒点了点头。
又问:“我就这么过去,跟管理员直接说吗?”
大帅哥微微一笑:“当然不是了,你得拿我的借书证,不然可未必进得去。”
江寒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教工专用《借书证》,打开看了一眼。
扉页上打印的名字,却是“江上行”三个字。
嘿,今儿倒是巧了,碰上个本家……
江寒愉快地一笑:“行,那我就帮您跑个腿,不知您想找什么书?”
“几位老教授年轻时的手稿……”江上行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本便笺,写了几个书名,然后撕了下来。
江寒接过来,扫了一眼,点了点头:“交给我就好。对了,我找齐了之后,给您送到阅览室?”
江上行点了点头:“麻烦你了。”
江寒笑着说:“没事。”
心中却想:燕大的老师都这么实诚的吗?
连咱的名字和身份都不知道,就敢把借书证交付给咱……
江上行转身回了阅览室,江寒随即也通过楼梯,一层层上楼。
一直上到顶楼,才见识到了所谓的书库。
整层楼都被打通,打造成一间大库,防盗门敞开着。
门口挂着一个红底白字的牌子,上面用黑体美术字写着:“书库重地,闲人免进。”
江寒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去。
一个长相平凡的小姐姐,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
听到动静,便打量了江寒一眼,询问:“什么事?”
江寒人畜无害地一笑:“老师您好,江老师让我来找些资料,这是他的借书证。”
小姐姐打开看了一眼,似乎嘟囔了一句什么,然后说:“我这还有不少事没忙完,要不你自己进去找吧?目录都在书架上挂着。”
江寒洒脱地一笑:“好的,老师您忙,我自己先找找,找不到再来问您。”
小姐姐点了点头,继续伏案疾书。
江寒就这样轻松混进了书库。
这里除了一排排的书架、书柜,再没有其余的陈设。
所有资料都分门别类存放,称得上井井有条。
根据书架上的标签和目录,江寒很快就找全了便笺上列出的书籍、资料。
按理说,事情办完就可以出去了。
然而,好不容易才进来一趟,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走人?
江寒穿行在过道里,很快找到了贴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标签的书架。
一共七、八个书架,都与计算机有关。
江寒从一个书架边,取下来一本用硬本夹装订的笔记本,翻阅了起来。
这是这个书架上的藏书明细列表。
这里陈列的资料,大部分是出版物,但也有少量手稿、油印件、打印件等等。
其中一些,很可能是燕大历代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正常发表。
在科研领域里,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东西如果不能及时发表,可能很快就失去了价值。
江寒翻阅着目录,忽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一种量子并行算法的设计》?”
他按捺不住好奇心,于是按照编号,在书架上找到这份资料,抽了出来。
这是一份打印稿,看格式和装订,应该是某位学生的毕业论文。
江寒随意翻了几页,就无语地将其放回了原位。
的确是按照并行计算的思路设计的,但和量子计算机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且,与其说是一种算法,不如说是猜想,还是不怎么靠谱的那种。
这么有民科气息的论文,怪不得束之高阁。
江寒继续翻目录。
忽然——
“《晨曦III巨型计算机设计草案》!?”
江寒顿时眼前一亮。
有点意思,这么一个普通的书库里,竟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他很快在书架上找到了一个档案盒,打开后,里面有七、八本册子,大小、厚薄不一。
江寒拿起最上面一本,飞速浏览了起来。
五分钟后,他已经大概明白了这是一份什么技术。
这份所谓的巨型机设计方案,应该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组,搞了一年多才弄出来的。
参与设计的,有几十位专家、学者,还有不计其数的研究生、本科生。
晨曦III巨型计算机的设计目标,是每秒千万亿次以上。
项目组花费了不少心力,才搞出这个草案,本打算提交上去,争取后续的研究经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这个时间段里,国内外其他科研小组,先后推出了每秒万万亿次以上的超算。
于是这份设计草案,还没出道就宣告夭折,只能放在书库里落灰……
说实话,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方案在技术上的确有点落后了。
晨曦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巨型超算架构,类似于CRAY研究所出品的那种。
这种架构设计复杂,制造难度也很高,性价比难免有点不足。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超级计算机,都不再采用巨型机的架构,更常见的是MPP架构,也就是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所谓MPP,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传统集群式计算体系的改进,用大量廉价的计算单元,组成成百上千的CPU或者GPU、TPU阵列。
虽然传统架构的超算已经退流行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么详细的技术资料,在网络上很难找到,书店里也没的买。
所以江寒沉吟了一下,还是决定将这份资料拷贝下来,带走。
以后自己研制超级计算机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参考、参考,扩展一下思路。
江寒拿出手机,将这些资料一页、一页,全都拍了下来。
一共三百来页,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才搞定。
出门时,小姐姐仍在伏案工作。
江寒将江上行要的那些资料放在了桌子上。
小姐姐翻了翻,在本子记录了一下,就不再理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