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许是担心中途再生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变故,赵伯么这次的动作非常迅速,当天下午就把那一亩旱地的地契送了过来。在村长那里做了见证和登记,就送到了赵正则手中。张小柳趁机让赵正则和小麦带自己去田里看了一遍,这里的田地都不算肥沃,有些虽说是水田,也是垦荒出来的。只是有河里的水能引来灌溉,也能种水稻等喜水的作物。
赵正则没有水田只有一亩旱田,张家有三亩水田,要养着家里四口人,除非要伺弄得极好,缴税之后才够口粮。张小柳寻思着,让大顺么么帮忙育了三亩地的秧。这里育秧还是把种子发芽以后直接撒在整好的秧田里,三亩田的秧并不费什么劲,也说好等收了谷,把双倍的种子还给他。至于另一亩地,则打算种些玉米等粗粮。
在村长那里过完文书的第二天便是七天一次的乡镇大集,大顺么么约了张小柳一起去。张小柳想着家里什么都没有了,便点头答应了。
这里的集都赶得早,天还未亮就起了床,张小柳把瓦罐里的钱一股脑都包在怀里,跑到村头的大榕树下随众人上了牛车。赶牛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叫张树,因为同姓一家亲,他在家里又排行第五,张小柳都叫他五叔。平日里侍弄土地,闲些的时候就拉牛车赶集,一人收一两个铜板。
张小柳来到的时候车里已经坐了四个人,大顺么么也在其中。他叫了一声五叔,那汉子便笑了笑,没有收他递过去的铜板。没多久又来了一人,牛车里就坐满了。张五叔“嘿”的一声扬起牛鞭,赶着牛车走起来。
张小柳看了一眼,刚赶上来的是个五十多岁的么么,左手手里挎着一个篮子,右手还拿着草绳绑好的青菜。他仔细想想,本尊似乎对这个人也是有印象的。
“春生么么,您也这么早?”他扬着笑容主动与他搭话。虽然现在是个孩子的模样,但有礼貌些总是讨人喜欢。
果然,春生么么摸摸他的头,从腰间挂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窝窝头塞在他手心。
“春生么么,我已经吃过早饭了,这个窝窝头还是您吃吧,我不饿。”张小柳摇了摇头没有收下,他带在身上肯定是充当早饭或者午饭的。庄户人家赶个集,又怎么舍得花铜板买吃食。
春生么么笑眯着眼:“没事,么么这里还有呢,饿不着。”他拍了拍那个口袋,果然还是鼓起的。
大顺么么见状说:“春生么么疼你,就收下吧。小孩子长身体,饿得快。”
张小柳这才把窝窝头拿在手里。
车上另外坐着的三个都是年轻新婚不久的哥儿,此时也不停地讨论着要添些什么,什么菜卖怎样的价钱。张小柳这才发现,几个人当中只有他自己是两手空空的,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带了菜和蛋去卖。
一路上有人说话倒也不会太无聊,兴许是张小柳身世实在太惹人怜,大家都对他表现得很友好。牛车走得不快,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到镇上,而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几人与五叔说好中午巳时还在这里集合坐牛车回去,五叔就赶着牛车走了。因为其它四人都要卖菜,张小柳便与他们分开走。大顺么么虽然有些不放心他,看他信心十足地说不会迷路,没办法也只能由得他。毕竟卖菜这事要看运气,收摊时早时晚,张小柳虽然年纪小却也是要当家的人了,万一耽搁了时间没空去买要置办的东西反而不好。
张小柳打量了一下这个地方,他们下牛车的地方是从村里一直走来的方向,其实是个十字路口。听刚才大顺么么特意与他介绍,这路口往下,也就是大顺么么他们去卖菜的地方就是个摆摊的大集市,各种肉类菜类,零食小吃,日用百货都在那里摆摊。往上走则是店铺林立,自然也是卖什么的都有,但不再是随意的摆摊,都是常年开着的商铺。而左右两条路则通向其它村,当然在这镇集的范围,也尽有商铺和摊贩,只是相对没那么集中。
张小柳盘算着要给小松买些大米,就是他自己,光吃杂粮也受不了。赵正则来到他们家一身衣服都没有,要给他弄一两身,大概只能买粗布了。这也是幸亏现在不冷,接着就入夏了。至于其他的,他要打探打探物价,好好计划计划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边走边看,偶尔还停下来观察买货物的人。虽然现在时间还早,集市上的人却不少了。张小柳知道每逢镇上的大集,周围五六个村的人都会来买卖东西。毕竟七天才一次,架不住人口多啊!他往前面走了没多久,就看到几家卖布的店铺。春天空气潮湿,布匹保存不好容易发霉,有存货的店家都会适当降价削减库存。因此张小柳看到店家都在店门口支起了货摊,五颜六色的布匹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小伙子,这个紫色的怎么卖?”张小柳跟在人群后,听得前面一个么么拿起一匹紫色的布问。
“这位么么好眼光,紫色可够精神,又不易脏哩!而且这个布便宜,十二文钱算您三尺。若是您要得多,一整匹买还便宜十文钱呢!”现在门口的小二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子,显得十分机灵,说话也是一溜儿的。
看了一下那匹布的质地,一听这个价钱张小柳就知道确实不算贵。
“这是做给我家小子上书塾用的,哪个要一匹那么多!”那个么么摸了几下,嘀咕着说。然后比划了一下,“给我裁一丈吧!”
虽然实惠,张小柳也买不起那个。等前面的人走了,他指着最边上的灰色粗麻布问:“不知道这个多少钱?”
店小二一边收着旁人的钱,一边飞快的瞥了一眼他指着的布。
“这是最粗的麻布,还染有青色、黄色,都是八文钱三尺。若小哥儿要灰色的,每三尺再便宜你半文钱。”
张小柳大喜,这样的话还是能裁点回去的。
“那要是整匹买呢?还能再便宜点不?”
他算了算,十尺能做一套短衫加裤,让人裁衣大概也要花上几个铜板。这里一匹布是四丈,也就是三十六尺。如果七个半铜板三尺,一匹布够他们四人一人裁一身了,也才九十个铜板。他刚刚看过,要是在成衣店,只比这个稍强些的料子也要四十文一套。
“这个布已经是十分实惠的了,小哥儿真是要,一匹布再给你减五个铜板算了。”小二犹豫了下,这个布卖得真是便宜了,他自己都拿了一匹送么么。要是在旺季,也得九文钱一米呢!但看他是个半高的孩子,挑的又是最不好卖的灰色,还是让了步。
这样算下来也只每三尺七八文钱,八十五个铜板就能拿下一匹了。张小柳没有再犹豫,从怀里摸出铜板数给他,要了一匹灰色粗麻布。尽管可能不太舒适,但现在也不能有这么多要求了。
双手抱着布,张小柳又在附近走了两圈,大致估摸清楚了这里的东西和价钱。当然,他也不敢买什么,到粮店里才发现自己连最下等的大米也买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了点细面,家里的糙米倒还有些,不急着买。
一路上东看西看,张小柳才发现自己走得很远了。眼看太阳升高,他虽然还估摸不准这里的时辰,也不敢再往前,匆匆掉头往来时的路口走去。
“大夫,你这里真的没有百年以上的灵芝了?我上次明明还听小二哥说有的……”路过一个药店,他被一个响亮的声音吸引了,耳朵敏感的捕捉到“灵芝”两个字。
“要是有,我能不卖给你?上次你来的时候是有,但那已经是一个月前了,灵芝也早就卖了出去……”张小柳站在门口,看到里面一个中年大夫无奈的说。
“可是你说我爹爹需要灵芝浸酒才能改善状况……”大嗓门男子明显还是不甘心。
“莫说是灵芝,现在就是其它草药也缺得很多啊!你爹爹也不是什么急症,慢慢养着吧!要不就过些日子再看看。”
张小柳想起自己上山摔落时发现的那株灵芝,心中一亮。那时只想着家中连个存放的地方都没有,也不舍得采下来浪费了。但若是有人要买,多少也能换点钱。
没多久,果然见到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垂头丧气的从里面走出来。他身着靛蓝色长衫,很是整洁,看起来倒不像村里的庄稼汉。
他个子高,步子也迈得大。张小柳才略一犹豫,他就走出了几米远。张小柳回过神来,连忙追上去。
“这位先生……”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得胡乱叫着,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明白。
“你叫我?”那人却真的停了下来,蹙眉看着他。
“是的,先生能不能留步说几句话?”张小柳气喘吁吁地拍了拍胸脯。
“我不是教书先生,你有什么话要说?”
张小柳看出他耐心不太好,大概也疑惑一个陌生的孩子有什么与他说的,忙直奔主题。
“我当才从药房门前过,听到您要买灵芝?”
男子脸色稍有缓和:“我要百年以上的,你家里有?”灵芝对生长条件并不苛刻,看这孩子的衣着就知道是哪个村的人家。这里到处有山,村民采到灵芝倒不奇怪。只是这里的山不高,百年以上的毕竟少有留得下来。
“是的,我家里就有一株。”张小柳点点头,虽然还没采下来,但是那地方没事也没人会溜下去,灵芝肯定还在那里。
“真的?你家大人呢?”男子脸上显出几分惊喜,随即四处去看,却没看到他身边有年纪大的长辈。
“呃,我家里没有大人了,就我做主。你要的话我卖给你。”
“你一个孩子,懂什么?”对方明显不相信他。
“你若是要,我明天就给你送来。”
“我怎么知道你带来的灵芝是不是真的有百年以上?”他这么一说,对方倒是心动了。反正自己只是明天来这里看看他说的是否属实,也不必担心被骗。
“你可以拿去大夫那里问问,如果不是百年以上的,你就别要了。”张小柳给他出主意,他对自己的眼力很有信心。
“这样倒也可以,你明日什么时候送来?”
“明日不是赶集,村里也没有牛车来,我走路要费不少时间。如果大叔真的要的话,我巳时就可以来到。”张小柳知道他动了心,事情也就成了一半,算了算路上要耗费的时间说。
“你这孩子心思倒是厉害。”对方想了想,同意了:“那就这么说好,明天巳时在这里见。我拿去问过李大夫,若真是百年以上的,就按药房的价钱给你,一斤五两银子。”
“好,一言为定。”张小柳喜出望外,这个价钱比他想的高多了。毕竟在这个小镇,也不期望能出到多高的价钱。
两人如此说成,张小柳便匆匆赶到早上说好集合的地方。牛车旁已经站着几个人,五叔和大顺么么都已经到了,看到他似乎松了一口气。
张小柳与他们打了招呼,发现自己也没有晚到,还要等另一个哥儿才能回去。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