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四莫谓求名沽世誉

三二四、莫谓求名沽世誉

一直在边上默默无声的夏元瑮,此时放下茶杯说道:“两年增选一次?而且没有名额限制?这不大好吧!”

“为什么这么说?”李复几反问道。

夏元瑮道:“虽然中国本土在明清以前也有科学技术萌芽,毕竟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中西交通之后,欧洲几何学、天文学等渐次传入中国,才使得中国士大夫知道经世之外尚有此等格物致知之学。但当时士大夫以八股为进身之阶,除高头讲章之外束书不观,风气使然,科学技术依旧沦为杂学小技,不为学者所重。直到道光年间,国门为西洋坚船利炮所破,部分明智之士渐渐意识到西洋科学技术的厉害,积极向欧美各国取法以求自强。但当时所寻求的主要是造船、造炮技术,国人并不关心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

“情况真正得以改观要到光绪前后。最初的尝试是同治末年陆续派遣四批留美幼童,目的是想让这些儿童从小开始接受西方的正规教育,通过十五年的培养能够娴熟外务、精通技术等,成为外务人员或工程师。这里面便包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系统学习。只可惜计划中途夭折,留美幼童被全部召回,让中国士子再次与科学技术失之交臂。

“第二次尝试是维新变法时期,不仅晓谕在全国成立各类中小学堂,还在京城创设了近代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里面设有算学、农学、矿学、格致学、地理学、工程学等课程。这标志着科学技术正式为国家和士子所认可。当是孙先生就在大学堂弘文励教,并陆续发表多篇重要论文,揭开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幕。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孙先生还编纂了全套中小学教科书以及多种大学读本,使得中国学生终于可以系统学习到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就算不提戊戌政变到庚子国变之间的变故,满打满算,科学技术进入我国大学课程才不到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总共才毕业多少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又有多少是学习科学技术的?学习科学技术的又有多少能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这些年来,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年青人出洋留学,近则日本。远则欧美,不说取得博士、硕士学位,单说正规大学毕业的学习科学技术的学子又有几人?

“孙先生成立中华科学院并遴选院士。本意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予以褒奖,可谓用心良苦!可是现在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水平低下。水平高者如孙先生、孙夫人,乃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当选院士都绰绰有余。而水平低者如夏某。只不过是在学校里读了几年书、写了几篇不入流的论文而已,尚未踏入学术之门。即便如此,夏某在学校也算学有所成。何况其他不如夏某之辈?

“中华科学院院士要是按照孙先生、孙夫人的标准,即便标准有所降低,只怕全国入选者也不过一手之数;若是降低标准来勉强凑数,只怕入选者在孙先生面前会汗颜无地,更会有损中华科学院的名声。既然现在都凑不齐入选人数,为何还要两年增选一次?”

夏元瑮所言极为有理。某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或许会奇峰突起。但要想提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却很难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几代人的辛苦努力。

比如真实历史中的中央研究院,它成立于1928年,在创设之初组织条例里就有选举会员(即后来的院士)的规定,但因为当时国内学术研究基础很差,还没有成熟的学者,只好暂时搁置。这一搁置就是十八个春秋,再次动议已经是抗战胜利的1946年。1948年3月,经过分组审查、一次普选和四次补选,才终于凑足了一个吉祥的数字:81。在这首届81名中研院院士中,数理组28人、生物组25人、人文组28人,都是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

有人曾以此来攻击现在院士水平远不及民国,殊不知那81人(如果只算自然科学界的话,那就只有53人)是五十年科学教育才积累下来的精英,浓缩的都是精华啊!而现在呢,每两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就要进行一次增选,每院增选人数少则30人、多则50人,如此一来,名声和影响力难免被摊薄,自然难以被世人所周知。

李复几道:“依着浮筠贤弟的意思,就是建议中华科学院暂时不评选院士喽?”

夏元瑮点点头:“正是!”

陈传瑚却道:“不妥、不妥!正因为我国现在科研工作者水平普遍低下,我们才要设立‘院士’这个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为什么呢?现在学生之所以更多选择法政、经济等学科,是因为毕业之后可以做官发财,而学习科学技术呢,只能当老师或者去工厂做工。在现今社会,做老师和做工都是没有前途的,他们也在这种环境下只能昏昏噩噩地混日子,浑然忘了读书时候的所学与梦想。而设立‘院士’荣誉,则相当于为学习科学技术的青年树立一个奋斗目标,让他们不至于沉沦。而且现在正值民国肇始,我们应当趁此良机为后世立下轨范,免得将来积重难返。”

李复几道:“谨庸贤弟的意思是先设立‘院士’称号,等到适当机会再评选?”

“为什么现在不能选?”陈传瑚反问道。

夏元瑮皱眉道:“难道让某些人滥竽充数?”

陈传瑚道:“不用,按照孙先生、孙夫人的标准来遴选就行。全国能找到三人就三人,能找到五人就五人,宁缺毋滥。大不了先把院士名额定为十人,以后人才辈出的时候再修改院士名额便是!”

李复几道:“谨庸贤弟建议对院士设置名额限制?”

陈传瑚道:“自然要设置名额限制!任何事物都是以稀为贵,院士名号也不例外。要是逢人就送上一顶院士的帽子,谁还把院士当一回事儿?如果把院士名额设置限制,反而很多人会趋之若鹜!”

孙元起要是在这里听到这番话必然大点其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总额倒没有限制,不过每次增选都规定增选总数不超过60名,这就导致无数英豪在此折戟沉沙。但因为院士名号的崇高,这些英豪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甚至一大批七十好几的老头子还在为此身外之物孜孜不倦的努力。如果说70出头还能理解,毕竟名利之心未死,还想负隅顽抗一次,但那些年近八旬的老先生参与这项运动又何苦来哉?比如2001年参加工程院增选的丁大钧(东南大学,78)、2003年参加工程院增选的王慧炯(国务院发展中心,78),说起来真是令人扼腕!

然而院士评选并不是因为你年长就会特别照顾,尤其是近些年,在增选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5周岁(中国工程院为70周岁),超过年限的便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即便侥幸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年长的候选者也会最先成为炮灰。每当这个时候,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学者就会黯然神伤良久。而南京大学的唐雯霞教授更是因为当选院士无望而驾鹤西去,真是可怜可叹!

相比之下,某些私人创办以牟利为目的的“国际xx科学院”、“皇家xx科学院”野鸡院士,明码标价5000块钱一顶,从通讯院士到院士、再到资深院士一应俱全,量大从优,任君选购。却没几个人真拿它当回事儿。

李复几道:“要以孙先生、孙夫人的标准来衡量,经世大学倒还有几个人勉强够格,比如研究肺鼠疫防治的伍星联先生(伍连德)、首先提出反物质说的张少涵(张贻惠)等。至于全国别的地方,只怕是一个也无吧?真要依照谨庸贤的弟建议,首批院士会全部花落经世的!”

何育杰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院士该如何选举产生?”

李复几道:“这倒简单!最初的时候,院士人选建议由孙先生直接圈定。以孙先生的学术地位和卓绝见识,想来大家应该没有意见吧?等以后中华科学院步入正轨,可以由教育部属各所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下属各学会推荐,在院士大学投票选举产生。”

何育杰又问:“那推荐的标准是什么?编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篇论文,还是获得多少项专利?”

李复几笑道:“吟苜贤弟说的那几项自然也是重要的标准,不过更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国家科学技术奖。据孙先生说,这个奖项将由教育部出资设立,由教育部、中华科学院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联袂评出。从今年开始,每年评审一次,用以重奖那些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ps:??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感觉我大江苏正在通往二逼的不归路上撒腿狂奔。

四三一谁来五岭拜云车四〇三生死来去转迷情一五六杯浮绿酒邀君醉四〇二更弹汉曲入胡琴二九七杀人如草不闻声上102 绿旗别队自将军一五一飘摇亦是天际想二七五雄鸡一唱天下白十二二十二生无可忌非奇士二四二纸船明烛照天烧九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二四五一白玉为堂金作马二九〇夜深还过女墙来一七四与君相逢不寂寞二九四长嗟白兔捣灵药二九二嫁与东风春不管一八九欲上青天揽明月四八九雪耻酬恩此丈夫十八千里闲门肯见寻八十四开天辟地君真健三二二似泉流动利源深四读书都为稻粱谋三八八红旗卷起农奴戟十九幽径微行畏蒺藜四一三明月多情应笑我四一三明月多情应笑我六十六也是人间生活计三一〇话不投机半句多四二五太阳初出五陵高三六八为报倾城随太守中二七五雄鸡一唱天下白十五二五四辅国安民新试阁一八四日下声交失马翁四五六马上固惭消髀肉三三四远闻鼍鼓欲惊雷四八三海边何事有扶桑一三五云间海上应鸣舞二五二龙子龙孙尽麻稾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三四三八堂上平分落日低七十一欲制寒衣下剪难四六一敌军围困万千重二七〇运筹帷幄荷时来三十一戏看儿为灞上军四四六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三四不问苍生问鬼神二七三剑外忽传收蓟北中一〇六鸿爪何年识旧痕二五七阵图开向陇山东二三五浙东飞雨过江来八十四开天辟地君真健230 金丹一粒定长生三五〇旧赐铜山许铸钱下四七四屋漏偏逢连夜雨四六三包羞忍耻是男儿二七五雄鸡一唱天下白二十第140章 入室几人成弟子一九九借问瘟神欲何往四二二远输香舶海云屯七十六江头未是风圌波恶214 西当太白有鸟道二五五偏师借重黄公略二五一一声震得人心恐上三九八从遣乘春更北飞下四三五肠断入城芳草路五〇六浦口潮来初淼漫九十四金簧玉磬宫中生七十四铅刀何事却屠龙四七五命中无时莫强求下二三六四壮士断腕以全质五〇六浦口潮来初淼漫四六〇牛不吃水强按头三二五包含四象立乾坤一七七汉朝公卿忌贾生一三三从此向南无限路四二一风驾潮头入渚田四八一卢郎罇俎借前筹三七六回车谒帝却为归三六九璧碎秦庭罪在余四四一北畔是山南畔海五〇六浦口潮来初淼漫三七一秘殿清斋刻漏长中四七五命中无时莫强求下三一九九借问瘟神欲何往四八九雪耻酬恩此丈夫二七三剑外忽传收蓟北下三二〇三江南虽好是他乡三六六摸索低昂聚讼多二八四夜发清溪向三峡三七六回车谒帝却为归三〇六我有孤侄在海陬三九一又向空庭夜听泉二九九温柔乡是英雄冢三一二三窟全身果有凭三十五来共梅花溪上居二偶然踪迹似逃秦二十八遗碑谁刊郭有道四〇八更有龙韬佐师律三一六无双毕竟是家山三五五此中道路古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