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候,在瓦伦堡家族的授意下,银瑞达集团公司和中原汽车科技集团也是进行了斯堪尼亚集团公司的股权和投票权的转让协议,收购价在22亿欧元,这个价格也是让双方都感到合适的价位。
并且银瑞达集团方面表示会帮助中原汽车科技集团让这次的收购得到欧盟方面的许可,毕竟兔子国内的公司收购典瑞国内的公司也是要得到典瑞官府或者欧盟许可的。
只要这次的收购通过,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将持有斯堪尼亚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投票权将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左右,成为了斯堪尼亚集团公司最大的股东。
其实杨杰为收购斯堪尼亚集团公司也是很早就准备了,在此之前就收购了不少的股权和投票权。
斯堪尼亚在16吨以上级别卡车市场中拥有令人羡慕的品牌形象,这一点是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客车和卡车产品做不到的,毕竟在品牌经营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尽管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客车和重卡方面产品品质都是向斯堪尼亚集团公司看齐的,不过在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上面还是欠缺的。
在外人看来,卡车这个行业毫无浪漫色彩,产品枯燥无味,实际却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行业中的争斗大多都发生在一流公司之间,很少小打小闹。
许多年以来,能够诞生更多激动人心新闻的轿车行业,遮住了卡车特别是重卡行业的光芒。
但如果考虑投资者价值或者股东收益,其实投资卡车行业要比轿车行业更合适,卡车这些产品能够产生比轿车多得多的利润。
现在的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拥有轿车品牌有3个,现在收购斯堪尼亚集团公司后在商用车就有了2个品牌,可以提供从小型车到豪华车,以及卡车等全系列的产品,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巨大汽车帝国。
为了实现杨杰这个梦想,李建峰和刘庚龙等团队也是奋斗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华兴科技集团公司的大伞之下,这个巨大的汽车帝国每年销售700万辆汽车以上的汽车,拥有上千亿美金的销售额。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当年从亏损经营状态一路走到现在可以说是极为艰难的,李建峰这些人和技术团队可以说是被杨杰逼着不断地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那真是下了十多年的苦功夫的,总算是达到了杨杰的目标。
当年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一开始就按照杨杰选中的设计图纸差不多是花了五年多时间从头到尾地严格按照研发流程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车型,而且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体系。
当然,这些车型的零部件很多都是进行仿制的,不过一开始使用了很多的进口原料自己进行加工,质量检测标准倒是向这些传统的汽车巨头看齐的,之后也是不断地进行设计改进,材料方面也是逐步地进行替代。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自己就有冶金厂,而且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也有众多的各种材料研发技术团队,本身也研制精密机械加工设备,所以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汽车生产加工工艺以及性能品质方面那是进步极快的。
华兴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这些子集团公司都是一体的,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可不是单独发展的,尤其是越到后面得到的各种技术资源就越多,汽车产品高科技含量也是越来越高。
到现在再也没有哪个人说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的汽车产品技术含量低了,毕竟高科技是中原汽车科技集团主打特点之一,另外设计感和精湛做工也是特点之一。
杨杰作为技术控和颜值控,对产品设计那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出来的产品没有一款是难看的,而且做工和细节做得非常到位,同时也能保证汽车产品达到很高的可靠性。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也知道自身的口碑积累不如其他的传统汽车产商,所以在设计和做工上狠下功夫,保证潜在的消费者看上一眼就能抓住他们的眼球,而且使用起来很可靠,再加上在宣传营销上也是很给力,价格也公道,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爆款,迅速地将销量给推上去了。
在兔子国内,丰田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好的质量口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兔子汽车工业发展的前几十年,大部分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一台车能用多久,而不是一台车能给你多么好的主观感受,所以形成了质量稳定性等于质量的片面理解,再一个也是因为之前国内的消费者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推出自身的产品后也是刻意地引导消费者将关注点放在了车辆的做工用料、功能和设计上面,非常有自己的宣传特点。
当然,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的产品整体的可靠性也是非常有保障的,到现在推出来的第一代产品也是快十年了,这些车的不少用户还在继续可靠使用,也是在海内外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
毕竟当年这些众多的子系统在设计仿制和改进的时候那可是通过了非常严格的各种测试标准后才量产的,质量非常可靠。
前几年因为华兴科技集团公司被鹰酱制裁,连带着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在国内的销量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四百多万辆,再加上出口和海外工厂的销量,妥妥地达到了700万辆,也是挤进了全球汽车巨头销量的前三甲位置,开始自成一派。
因为中原汽车科技集团公司自己在国内培养起来了供应链,所以成本控制很好,利润率也是不低,自然是不差钱的。
这次瓦伦堡家族从斯堪尼亚集团公司里面退出,杨杰第二天也是跟斯堪尼亚集团公司管理层和其他的股东见了面。
杨杰还是希望从这些股东手里收购更多的股权和投票权,然后逼达众汽车集团公司退出斯堪尼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