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留下来

曾经发起工业革命的英国,在结束了70年代的黄金增长之后,已经渐渐的变成了一个金融国。

使他们引以为傲的,战胜了无敌舰队、创立了日不落帝国,打赢了日德兰海战,抵御了狼群的大英帝国的造船业,如今已是人去厂空,变成了半废墟状态,以至于铁娘子毅然发动的马岛战争,打的也是蛇头蛇尾。

技术精湛的造船工人变成了下岗工人,不得不拿着救济金过活,英国的金融街,却是开始了持续多年的狂欢。

被称作“一平方英里”(square-mile)的伦敦金融城,是仅次于华尔街的金融重镇,此处的交易量大到什么程度呢,后世的英国明明没有加入欧元区,保持着对欧债危机的警惕,却因为一平方英里交易的欧债太多,以至于将整个英国都拖入了债务深水区中难以自拔。

银行家和金融家的节操无需赘言,而他们同样出名的,还有敏锐的嗅觉,其对金钱的追逐,就像是鲨鱼对血腥味的敏感一样。

杨锐毕竟是太年轻了,他还以为自己需要《泰晤士报》之类的媒体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哪里想到,做完采访的当天,金融家们就为他考虑好了一切。

杨锐的酒店房间内。

金发女郎踩着金融城特有的铿锵声,先是欣赏了一番杨锐起床的模样,接着又巡视了一番杨锐的房间,才坐到了沙发上。

那镇定自若的态度,精致漂亮的脸蛋,唬的杨锐当时就说不出话来了。

英国的美女还真多啊——杨锐发出这样的赞叹,他哪里知道,英国是出了名的少美女的欧洲国家。

不过,考虑到杨锐年少可能轻狂,金融家们还是毫不犹豫的派出了美女经理。然后一群脸皮都皱成黄土高原的老家伙,就藏在俱乐部里,一边抽雪茄喝威士忌,一边畅想美好的未来。

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哪里需要杨锐宣传,就像是30年后的中国人,对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垂涎三尺一样,英国人对于刚刚开放的中国,早就看在眼里了。

他们可是两百年前,就将印度称作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的不列颠人。为了中国长江流域的利益,他们光是战争就发动了两次,直到49年依旧恋栈不去。

在鸦片战争的年代,黑船远赴万多里,带着尊贵的大英帝国的士兵,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英国企业就开始了不间断的试探。捷利康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医药企业。

他们对中国太熟悉了。

不是因为中国的历史,英国人也不关心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来赚钱而已。

比起官方的代表团,或者带着种种任务的大使们,杨锐的身份简直绝妙。

他不是政治人物,又没有高层背景,但他的身份又足以影响到中国的官方判断。另一方面,他的专业能力,也让双方的合作漆上了一层保护色。

美女经理几乎是用看大熊猫的眼神看杨锐,她对中国的印象,也就仅止于此了,但没关系,金融城出身的人,做什么事都先想着用钱来开道,只听美女经理豪气万千的道:“杨锐先生,我建议您,不要放过这次的好机会,银行团不是每次都这么大方的……”

“你今天都跑三趟了,不累吗?”杨锐答非所问。

“我是为了您着想,我实在不能看着贵司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美女经理用着英语,缓缓的坐在了杨锐面前,两条光滑的小腿并拢起来,一侧向着杨锐,展示着美好身材,一边用真挚的语气道:“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于从英国贷款,都抱有抵触心理,或者只愿意贷款少少的一点,但是,这样的机会放过,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就太浪费了……”

“贷款的具体数额,是由各单位把控的,另外,他们要受到外贸部门的管理,并不由我决定。”杨锐说话,同样是斟字酌句,眼睛从对方的小腿上一闪而过。

三次元的美女虽然立体,但是,多看二次元的,还是能有一些抵抗力的。另外,那些修片修的过分的美女照片,不管怎么样,还是让男人们练出了相当的定力。

望着眼前诱人的场景,杨锐自不可能像是对方幻想的那样,轻易的就色授魂与了。

美女经理有些懊恼的道:“我知道贵方的做事方法,但是,现在各家企业的负责人,还有你们的外贸部门的负责人,都不愿意提高贷款额度,我说的多了,他们就说要向您来询问……”

她重新站了起来,在酒店的地毯上转了一圈,笑道:“所以您看,我来了。”

是的,美女经理是在想方设法的让中国代表团多贷款,而不是相反。

中国企业的确很喜欢外汇,为了外汇,连命都可以不要。

但是,从国外贷款这件事,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多多益善的心态。虽然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可能没少坑银行的钱,可以,外国银行的钱是那么好坑的吗?

若是友邦惊诧了,岂不是大事不妙。

所以,大家一方面舍不得外汇,为了能上新设备,都硬着头皮从外国银行团里面要贷款,另一方面,大家也害怕贷的太多还不上,又都指着别人出头。

包括外贸部门的干部们,此时也是有些慌神。

87年的国家外汇储备,也就是百亿的水平,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一口气就想贷给一个代表团上亿英镑的外汇,几个三十来岁的外汇小将,又怎么敢答应。

这样的数额,原本应当是他们的老大的老大的老大,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谈下来的数额,非得郑重其事的来几场不见硝烟的外事谈判才还确认,又怎么能轻易的点头呢。

杨锐脑子一转,就想到了症结所在,却是笑着摇摇头,道:“我也许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但是,我无意于此。”

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仅仅目前的外汇数额,也都是够用了。对这些国企来说,也还真不存在多多益善的情况。

到时候,真的到账的钱多了,来打秋风的和尚也就多了,到了还钱的时候,利息再少,本金总是不能少的,一来二去,说不定真的会倒闭了。

所以,企业不要多贷款,杨锐也不可能逼迫他们去贷。

另一方面,杨锐也不觉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只要有了先例,之后贷款是越来越好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好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旁的不说,杨锐现在跑去日本贷款,随便就能获得高规格的待遇,能贷多少不好说,邀请任何一家银行或者金融团体来谈一谈,都是没问题的。

因此,代表团是一定要抓住在英国贷款的机会的,但是,贷很多,倒不是必须的。

英国金融城,更像是欧洲的金融大门,而非是全部的金库所在。

美女经理却是有些误会了杨锐的话,盯着他看了两秒钟,展演一笑,自然而然的脱掉外套,露出洁白的双肩和锁骨,微笑道:“那么,我留下来,是否能改变您的想法呢?”

第139章 野猪林第408章 再谈谈第174章 美羊羊第802章 稳赚不赔第80章 难度倍增第829章 最后选择第809章 警民合作第815章 选购第1276章 入场第644章 复工第622章 逐出(第一更)第6章 我爸是书记第766章 风水轮流转第945章 第九百三十六 标杆第55章 售罄第1125章 鹅蛋脸的世界第1379章 成吨的第354章 探听第82章 生意难为第1163章 专家库第430章 一会成名(3)第114章 太大了第1403章 汇合第1086章 分化第463章 等咱有了钱第1028章 老同学第208章 密谈第831章 没想到第1048章 核心第1032章 牛半胚第523章 料敌以宽第1526章 大结局第1226章 外卖第768章 记在心里第163章 一大波参观团袭来第1090章 两相合宜第576章 洛克菲勒第570章 交流生第370章 热烈欢迎第437章 预警第500章 短平快第93章 惯例价格第935章 当得起第42章 后知后觉第457章 薄如蝉翼第818章 劳模报告会第873章 裁判员第1366章 西游记第698章 仓库第1075章 《自然》第747章 新鲜第992章 随意第1293章 试探第39章 表彰第1031章 反例第627章 热烈欢迎第824章 多组第1080章 两颗卵的距离第361章 果蝇第741章 刷专着第257章 红榜围墙第966章 府右街来人第475章 应对第458章 取样第16章 稿酬第1505章 预估数据第728章 穷第1206章 微乎其微第901章 没那么简单第1152章 优秀工厂第473章 千载难逢(求月票)第1393章 自带干粮第193章 危机公关第1111章 若隐若现第829章 最后选择第1501章 校长第88章 整饬环境第11章 入组誓言第419章 离心机的用法第276章 科研猿的进化之路第1372章 竞业第928章 来不及第361章 果蝇第225章 报考学校第952章 采访中的采访第935章 当得起第1460章 傻第424章 会场第287章 饱暖第759章 美国友人们第419章 离心机的用法第545章 好怪呀第1210章 卖脸第225章 报考学校第473章 千载难逢(求月票)第1256章 主动放弃第434章 好狼第1225章 新的起跑线第431章 一会成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