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生在红旗下

“尝一尝,分子料理是对烹饪的改革,你可以把它当做非常的美味,也可以当做非常严肃的研究。”杨锐将烧杯直直的塞到了大辫子女生的手里。

大辫子女生脸上的愠怒未消,就被烧杯中淡淡的香草味给吸引了。

杨锐用来做冰激凌的材料都是请人从美国带过来的,香草味应该算是美国冰激凌中最平常的组分了,在很多美国的冰激凌店,香草味甚至被默认为plain(无添加的口味),而在香草味之上,再添加朗姆酒、咖啡、绿茶之类的味道,就形成了冰激凌的品种,比如朗姆酒冰激凌就等于朗姆酒香草冰激凌。

大辫子女生对酒味并不敏感,却被香草味刺激的味蕾活跃起来。

冰激凌中富含的蛋白质和糖分,像是诱惑的精灵似的,不停的搔首弄姿,勾引女孩子的关注。

“你就是为了用公家的钱给自己做雪糕,同样的雪糕,五羊最多卖一块五。”大辫子女生拿着蛋糕抵抗着。

杨锐呵呵一笑,说:“值不值一块五,你尝了再说。”

大辫子女生自觉找到了台阶,这才小心翼翼的拿药勺舀了一块冰激凌,放到嘴里。

浓郁的香气与滑嫩的滋味,瞬间征服了大辫子女生。

只见她的眼睛轻轻的眯了一下,又迅速的舀起一勺,紧接着,眼睛整个闭起来两秒钟,等到再睁开来,却是再也说不出话来。

她不愿意表扬杨锐,但也不愿意违心的说谎。

杨锐微笑道:“液氮冰激凌美味的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液氮的温度极低,所以能以更快的速度给糖奶混合液降温。众所周知,降温的速度越快,水和脂肪的结晶就越小,结晶越小,口感就越细嫩,说起来,人的舌头,也是堪比八级工的仔细呢。”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在笑容之外,理解了液氮冰激凌的原理。

刘院长更是配合的道:“归根结底,这就是结晶化的问题,和你做的辅酶q10的研究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宽泛来说,是有些关系,辅酶q10的结晶是越大越好,冰激凌里存在的结晶是越小越好。不过,冰激凌的结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做的。”杨锐说着指指姚悦道:“我主要是指导实验室里的同学做研究,刚开始搞科研,不用找太难的题目,现在,国外关于分子料理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优势是很容易就能抢占到一块高地,劣势是发表文章的速度比较慢,但我觉得,让有兴趣的学生做这个项目,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个思想很正确。”蔡院士立即赞同。所谓发表文章的速度慢,那是相对于杨锐的文章通过速度,不说他发表了《cell》以后地位不同了,就是当年发表了jmc以后,他再写自荐信什么的都容易许多,相比之下,新崭崭的学生想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等待半年算得了什么。

旁边一位副校长则和蔼的问姚悦:“这位同学,说说你的理解?食品方面的研究,你觉得要点在哪里?”

“啊……”姚悦看到这么多中老年男人,还是有些紧张,随便想到一点东西,赶紧道:“我觉得主要是能够通过这些研究,来指导生产。比如,通过我们的实验就知道了,冰激凌的口感主要与结晶有关,而结晶主要与原料和结晶温度有关,在原料不变的前提下,温度越低,口感越好,由此就知道,家庭用的冰箱自制的冰激凌,之所以没有市售的冰激凌口感好,主要是因为温度,而市售的冰激凌没有液氮冰激凌的口感好,也是这个原因,我觉得,以后的雪糕厂,可以向低温冷冻方面多发展……”

她紧张起来,说了两句废话,但很快也就说的顺畅了。

得到这样的答案,在场的领导纷纷表示满意,当然,一切功劳归于杨锐。

“离子通道实验室能有今天的成果,与杨主任的知道是分不开的。”

“杨锐不光实验方面有悟性,教学也很不错啊。”

“凡是就怕钻研,前人所谓的冶学精神,就要如此薪火传承下去才好。”

表扬的话不要钱的往杨锐身上堆,杨锐用膝盖想也知道是提名的事暴露了。

他本来也没准备隐瞒,轻松的笑着,让姚悦给领导们倒水,顺便将吃完的烧杯收回来。

用来倒水的当然也是烧杯。

摆放水杯的过程稍微有点混乱,刘院长趁机赶人,将学生们都从实验室里逐了出去。

溜边进来的本来就不多的学生,畏于刘院长的严肃,一个个低头走了。

大辫子女生恋恋不舍的放下空空如也的烧杯,也疾步离开。

胥岸青同样被刘院长扫地出门,回望杨锐在一群领导中谈笑风生的模样,不禁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不已。

实验室内,杨锐的头脑却是无比的清晰。

最近几天,他其实也在等国内的反应。

诺贝尔奖提名这种事儿,说有意义就有意义,说没意义,也没意义,因为它毕竟没拿到奖,而人们记得的,永远是最闪耀的那一个。

要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在国内,那不用说,西南联大出身,一个45年出国读研,一个46年出国读研,拿诺奖的时候也都是中国籍,一个31岁,一个35岁,都年轻的不要不要的,三十年的宣传早把他们捧成神了。杨锐一个诺贝尔奖提名,实在算不得什么。

然而,趋利避害是人类本性,两人选择了一条远离中国政治的道路,中国的政治荣誉自然不会加诸其身。

这也就给了杨锐以机会。80年代的中国,面对陌生的国际环境,自尊混合着自卑,使得一切国外产品都有金身加持,国外名奖更不用说。

相比找一群人寄签名申请,就能拿到提名的文学奖,自然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还是很有些含金量的,尤其是能进入最后短名单的名字,随便揪出来一个,都是国际上知名的学者。

杨锐能与之并列,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

看美国媒体的反应就知道,诺奖的名气是一定能带来高关注度的。

当然,做学术的人,还是要稍微有点矜持的,若是自己巴巴的冲上去说,怕是找个合适说话的领导都不容易。

最近几天,杨锐就是一边玩分子料理,一边等着学校来找自己。

而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机会也实在难得。

杨锐可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杨锐的爷爷是红小鬼出身的游击队长,在艰难的岁月里坚持了何止八年,前半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我党的革命事业。杨锐的父亲作为革命的后代,作为根红苗正的一代人,出身于基层,扎根于基层,奋斗于基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的典范。

杨锐本人的经历更具有代表性,他小学在西寨子乡读书,至高中才去了稍好一些的西堡中学,但也就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杨锐甚至还复读了一年!

复读之后的杨锐,努力学习,进而成为恢复高考后的最后一名全国理科状元,这样的经历,简直是中国学生的典范,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学生的典范。

这样的学生,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意义迥然不同,尤其是改革开放备受压力,在激荡中前进的时代,更加不同。

校长用女人看钻石一样的表情看着杨锐,笑道:“杨锐同学可能还不知道,美国的达尔贝科教授准备推荐你角逐1985年的诺贝尔奖,美国的媒体都已经在报道了。”

……

第799章 对答第1169章 新政第1399章 报纸第885章 问计第630章 药厂第655章 行路难第927章 愣头青第810章 笨重的机器第1450章 发愤图强第942章 记者招待会第1018章 够吗?第1115章 干休所第239章 暂留第1508章 倒找(二更)第196章 捷利康舞会第598章 出国第893章 多一人第1058章 拜访第1174章 大秤分金第896章 写两本第909章 被公关(求月票)第67章 翻案第252章 酒席第609章 功绩第575章 五仁月饼第1027章 实验管理(求月票)第1437章 机时第1449章 叹为观止第427章 高规格第1048章 核心第1503章 令人信服第253章 嫁人第564章 魔鬼的脚步第1095章 创汇潮第1045章 足不出户第513章 找合作第194章 实行第937章 大报第387章 独立团队第1006章 冷冻胚胎移植第891章 胜负未可知哦第1223章 泥足深陷第1408章 迷离第243章 战略战术第457章 薄如蝉翼第816章 讲故事第1038章 前路迷途第231章 第一场第591章 出国名额第1337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第82章 生意难为第481章 无言以对第1526章 大结局第167章 热闹第1184章 七次跨膜的疯子第1077章 胚胎到第83章 不平等合同第1051章 推荐第969章 三个目标第745章 稳如泰山第1002章 作花第1311章 迎接第314章 在家做饭第1165章 前程第886章 理顺第232章 皇后与白雪公主第621章 老白男们第831章 没想到第690章 外交无小事第848章 分配第248章 分数线出炉第922章 能关门了吗第211章 专利金第364章 炸毛第181章 查账第364章 炸毛第849章 革命第1128章 参观药厂第1141章 紧密团结第752章 急切第567章 有朝一日第282章 出版社第378章 可以有梦第131章 营销第1149章 一个巴掌第646章 产率第1161章 邀请第1187章 兵马未动第371章 年终总结第999章 土鸡瓦狗第914章 软硬兼施(求月票)第393章 商议第822章 树倒猢狲散第972章 代课第503章 干巴爹第1308章 规划中心第1376章 申请合资第5章 快速答题第1300章 AOE第481章 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