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第8届中国围棋“天元战”决赛在中国棋院打响。
比赛还未开始,各路记者就云集。这场番棋赛注定是被人炒作的热点,而记者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谁是中国第一”。虽然这个话题已经被大家炒作了几年,但今年的情况显然不同。由于两位对局者同时又打入了“东洋证券杯”决赛,大家探讨的话题早就从“中国第一”延伸到“世界第一”上面。
比赛开始前几分钟,两位对局者就已经在对局室内就座。李小强和马小飞现在也已经算是老对手了。尤其是李小强,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也就和马小飞的对局次数最多,彼此之间再熟悉不过。以往在这个时候,哪怕是头衔战的决胜局,两人在赛前都会聊上两句,说上几句玩笑话什么的。
李小强走进对局室以后,他本来是想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和马小飞聊上几句,却见马小飞正襟危坐,目光有意识的不和李小强对视,完全没有和李小强彼此交谈一下的意思。见到这种情况,李小强微微一笑,他也就放弃了和对方交流一下的念头。两人就这样默默相对而坐,静静等待比赛开始。
“看来他和我一样嘛,很想在今天的比赛中来个开门红,看他这幅模样,他好像比我还看重今天的比赛。。。”在比赛开始之前,李小强心里这样想到。
“关于小强职业生涯的起点,现在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应该从当年的“棋童杯”算起,也有人说应该从当年的中日围棋对抗赛,小强单挑日本业余四大天王算起。我告诉大家吧,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小强真正的起点,那还就是在天元赛上。什么?你说我瞎掰?我告诉你我可没有瞎掰,这是小强自己都承认的。想当年小强在首届天元赛中的神奇之旅,啧啧。。。”
比赛开始以后。张大记者正在和他的一些同行摆龙门阵。目前围棋在国内大热,专跑围棋这条线的记者也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和规模都比较大的纸质媒体,在体育板块中如果不报道围棋新闻,那简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这样一来。就在这些年间,国内就催生了很多专职围棋记者。
当然,在这些专职围棋记者中,很少有人能和张大记者的资历相比。比如今天到场的记者,有不少也都是受到擂台赛的影响才开始接触围棋。算是最近这些年才刚刚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棋迷。这些记者对围棋界发生的大事当然都非常清楚,但是对早些年的一些国内比赛,例如对首届“天元战“中关于李小强的一些故事,其实就并没有多少人清楚了。
一般在这个时候,就是张大记者显摆的时候。当张大记者在那“忆往昔峥嵘岁月”,周围一帮菜鸟记者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真要严格说来张大记者说的也没错。首届“天元赛”确实对李小强非常重要。这个比赛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在那个职业赛事稀少的年代,如果不是因为李小强在首届“天元赛”中的惊艳表现,他很可能就无法入选第3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参赛阵容。连锁反应之下,也就很可能没有后来的李小强。。。
张大记者说到李小强当年是如何获得参赛资格,说到首盘比赛的“一子解双征”。说到李小强“捡漏王”的来由,甚至说道自己当年和李小强开的“出门撞奔驰”的玩笑话。张大记者娓娓道来,让周围的年轻同行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在当时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小强撞到的奔驰竟然会是马小飞九段。当年小强才初出茅庐,可当年的马小已经贵为中国围棋的二号人物啊。小强当年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冲击力,不是看重他这点的话,我估计当年他也很难入选擂台赛的阵容。唉!可惜当年的半决赛是三番棋呀,不然小强当年很可能能够创造更大的奇迹。。。”
张大记者说着说着,就说到李小强和马小飞两人之间的竞争史。事实上这也是今天记者们聊天的主题。今天同样是“天元战”,而首届“天元战”半决赛。其实是两个人之间第一次正式比赛。
“是啊,现在才想起来,李小强和马小飞之间第1盘比赛,就是以李小强获胜而告终。真不知道他当年是怎么做到的。。。”
记者们在回顾两人的交战史。说到两人第1次番棋较量,马小飞赢的两盘,现在自然是没什么人记得清楚。但李小强用“极端主义战法”赢马小飞的那盘,现在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归根到底,小强就是个围棋天才呀,也只有他那样的天才。当年才能创造出只属于他的极端主义战法。。。”
讲述完李小强当年的光荣历史,张大记者开始以发感慨作为总结。不过张大记者的故事大家爱听,他的感慨却没什么人爱听。的确,张大记者作为国内头号“小强粉”,他发感慨的时候,无非就是对李小强肉麻的吹捧。而他那样的话,作为他的同行都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遍了,耳朵都快听出老茧,那自然就没什么人爱听。正当张大记者还在那滔滔不绝的时候。
“咦?大家快来看看,今天的棋,好像有点特别啊。小强这是什么意思?他今天的下法,好像像那个。。。那个什么流?”
张大记者的某位同行就这么一句话,就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这让张大记者稍微有点不爽。不过等他和大家一样,看到今天比赛的开局以后,他那点小小的不爽很快就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惊讶。
“木谷流!小强的下法分明是木谷流!这。。。这实在是有点少见。小强今天是什么意思?嘿嘿,我们刚说到极端主义战法,难道小强今天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目前比赛刚开始不久,研究室内还并没有职业高手出没。李小强的一些下法能让一些记者觉得意外,甚至让张大记者脱口喊出“木谷流”。那就说明棋盘上确实是下出了什么特别的东西。
这盘棋是马小飞执黑先行。马小飞的下法没有出乎大家预料,除非是什么特别情况否则马小飞的棋一定是实地优先。当然,如果仅仅是出现“势地对抗”的局面那也没什么,因为这在两人的对局中也出现多次。
可今天的问题是,李小强的棋看上去下得太坚实了。坚实得都有点像木谷实先生的棋,这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意外。尤其是大家刚看到李小强的最后一步,他下了一步无比坚实“接”,让白棋在棋盘左边四路上形成一道6枚棋子的“棍子”。这就由不得大家想起木谷实先生。想起他和秀哉下过的那盘“名人隐退棋”。
“呵呵,“意志的一手”啊,小强竟然下出“意志的一手”,他到底什么意思。。。”
在围棋史中,木谷实和秀哉下的“名人隐退棋”名气极大。如果说吴清源先生和秀哉下的“星。三3,天元”之局是当年的第1名局的话,那么这盘“名人隐退棋”就是第2名局。
当然,这盘棋名气大归大,但是在技术上却乏味可陈。那盘棋最后虽然是木谷实先生赢了,可他的赢棋,更多是依靠秀哉名人后面一个失误,木谷实先生在大部分时间都不占优。尽管如此,这盘棋依然被很多人看成是木谷实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因无他,在这盘棋中。木谷实先生展现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接成那根坚实无比的“棍子”,那步棋引起很大争议。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更不少。因此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
记得当年担任这盘棋挂盘解说的就是吴清源先生,他对木谷实先生的下法就表示赞同,他认为那步棋虽然步调稍缓,但坚实无比。而且按照木谷实先生的风格,他就一定会那么下。但不可否认的是,对那步棋执反对意见的更多,大多数棋手都认为那步棋实在是太缓慢了。甚至认为那盘棋木谷实先生之所以形势一直落后。那步棋就是主因。
到了后来,围棋界就把这种说不清好坏,但是能够强烈展现个人风格的棋称为“意志的一手”。
其实在这之前,木谷实先生还有一步棋被称作“意志的一手”。那还是他早些年和吴先生一起创造“新布局革命”的时候,他有一次和人家下棋,棋盘上就形成2块棋,2人分别占据半块棋盘,形成大摸样互围的局面。当时布局即将完成的时候,木谷实先生的模样看上去要小点。他对手的模样看上去要大点。正当大家都以外木谷实需要及时打入或者及时浅消对手模样的时候,他却不慌不忙在自己的模样中补了一手,让自己的大本营变得坚实无比。
当时大家看到他那步棋只能表示无语,因为在大家看来,他那步棋根本就不用补,就算是对手下一步都可能要落个后手。可木谷实先生赛后却表示,他当时知道自己可以不补,不过有了那步棋之后,自己的棋就没有任何隐患,那时就算对手在自己的模样中加围一手也没关系,自己投入“深水炸弹”后可以专心致志的治孤。
那盘棋最后是木谷实先生赢了,他后面是如何展现他高超的治孤技巧可以不管。对于他那步有异于常人思路的下法,大家也只好称为“意志的一手”。
就在今天,在李小强和马小飞的比赛中,大家竟然看到类似的手法,这还是让人感到惊讶。因为李小强的棋路虽然给人变化多端的影响。他好像什么棋都会下,但是在总体上来说,李小强的棋还是偏重于速度,追求的是高效率。像这种坚实到给人感觉步调缓慢的棋,在李小强的棋谱中还真是少见。
现在看到李小强这样下,他到底什么意思呢?
在最开始的时候,研究室内众多菜鸟记者都看着张大记者。因为张大记者是他们里面的高手。不过张大记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好在这里是中国棋院,张大记者不用怕,他远远看到常韧圣和周大洋等人向研究室走来。张大记者大喜:
“快快快,小常和大洋你们快进来,你们来看看这棋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