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嫌隙(一)

太子纵马疾驰,一路虽寒风袭袭,太子却有如沐春风之感。佟国维一直跟在太子的身旁,只错开半个马身。太子像是想起了什么,稍稍放慢了速度,侧过头问道:“老佟,我大哥的事你可听说了?”

佟国维对这个称呼先是一愣,继而才答:“奴才愚钝,不知太子所言何事?”

太子打了一个哈哈,道:“老佟,我大哥和裕亲王那些个事儿,我都知道了。”看着佟国维疑惑的眼神,太子有些窘色,道:“我可没有别的意思,你是知道的,这些日子我受皇命监国,所有的折子,兵部的军报,都要抄送我一份的。咳,不是我说大阿哥,他这次做得也太过了些。不管怎么说,他只是前营副帅而已,一味地和裕王闹意气怎么成?弄出这么一个将帅不和的局面来,就算是皇阿玛也不好回护啊。再者说,这次征讨葛尔丹,虽然胜了,勉强算是惨胜而已,令兄佟国公,国之栋梁,皇阿玛多么看中的人啊,就这么没了,我听了以后也是心如刀绞啊。”

太子这番话,俨然就是一篇声讨胤礻是的大文章,每一个字,听在佟国维的心里都是一惊。表面上之事轻描淡写地评说大阿哥与裕亲王之间是意气之争,并且叹息佟国纲的英年早逝,但是连起来看,太子竟在指责,是因为大阿哥争功的缘故,才导致殒伤大将,战事不利。若是这一顶帽子扣了上去,大阿哥怕是要夺爵圈禁了。而且太子还捎带撩拨了一番佟国维对大阿哥的怨气,真真是个一石二鸟之计。

佟国维惨然一笑,道:“家兄之事,承蒙太子惦记了。家兄一直以报效皇上为荣,此番也算死得其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太子的这份热腾腾心思给浇得淡了几分。太子还不甘心,还想再说什么,佟国维一脸忧色道:“太子,皇上盼念太子心切,一天都要念叨很多遍……。”太子自然明白佟国维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于是便悻悻地住了口,狠狠在马屁股上加了一鞭,几人如风驰电掣一般向御营方向驶去。

大半天之后,几人便已来到了御营之中,太子本想先去净脸更衣,却被佟国维拦住了,道:“太子,奴才瞧太子衣冠尚齐整,还是先去面见皇上,可好?”太子想了想,便应允了。

两人来到康熙帐前时,已是清晨时分,守在康熙帐外的李德全看到太子,大喜过望,匆匆给太子请了个安,还想扯着太子再说些什么,被佟国维抢先道:“李公公,我和你先行进去缴旨,你吩咐小苏拉们给太子伺候热手巾来。”李德全只好吩咐了下去,然后被佟国维一把捉住,报名进入帐内。太子拿着烫好的手巾,一面望脸上胡乱地抹者,一面却在腹中酝酿,寻思等会进得帐内,应该怎生面对病重的康熙?

不大工夫,佟国维和李德全出来,道:“太子,快进去吧,皇上正等着您呢。”

太子脸上硬生生挤出些悲伤之色,一冲入帐中便跪走几步,大放悲声道:“皇阿玛,儿子不孝,儿子来晚了!”

顿了一下,就听得康熙言语之中,带着几分激动,道:“朕没什么大碍了,你一路辛苦,起来说话吧。”

太子这才抬起头来,一和康熙四目相对,不禁脸色大变。只见康熙的精神很好,脸色也一如正常人,除了有些困顿,基本没有什么病容。这哪里像病在不治的样子?当下,太子整个人就像掉进了冰窟窿一般,全身凉了个透。

康熙本来看到太子时欢欣不已,一路亲征,几乎没有一天不想着这个儿子,甚至在十数天前,康熙还传旨京中,要太子给自己传驿几件常穿的袍褂,以便让自己能睹物思人,解相思之苦。可是看到了刚才太子的反应,却让康熙不由心中一紧,因为就在太子看自己的一瞬间,康熙看到的,并不是太子担心自己病情的愁苦,而是太子面上深深的失望之色。太子失望的究竟是什么呢?康熙简直都不敢往下想,难道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在前一刻的心中所想,居然不是希望父亲能够康复,而是急不可待地想取帝位而代之?

康熙努力按捺这种心思,尽量平静自己的语气,问道:“胤礽,路上走了有十数日了吧?可有什么心得?”

太子失望的神色更重,一时想去掩饰,却掩饰不去,反露出几分尴尬,想了一想,道:“看到皇阿玛龙体康健,儿臣真是高兴地很。”这虽然是应对之时的应有之义,却于康熙之问完完全全文不对题了,康熙心中恼怒更甚,道:“朕问得是你一路上的见闻。”

太子这才回过神来,强笑道:“儿臣观我大清江山,山河伟壮,风光迤逦,日日沉浸于其中,竟是不能自拔。”

康熙声音里带了几分冷峻,道:“哦,和朕仔细说说,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

太子意识到刚才自己有些失态,此时有些急于挽回局面,见康熙似乎对自己的路途见闻很感兴趣,便强提兴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康熙听得很是仔细,一个字也没有落下,却也一句话再也没有问过。

太子一个人说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停了下来,道:“儿臣所言,定是无味之极,皇阿玛……。”

康熙一笑,道:“你也累了,先跪安吧。去叫佟国维进来。有事朕会再叫你。”

太子觉察出康熙的异样,还想解释些什么,却被康熙一挥手拦住了,康熙道:“先安置了吧,有话以后再说。”太子只得泱泱地退了出去。

太子站在帐外,纵使觉得有些事情不对,看着佟国维,想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却不知怎么开口,迟疑了一番,还是轻声道:“佟大人,皇阿玛叫进。”

佟国维对着太子拱了拱手,便移步进了帐内。

康熙看着一脸风尘仆仆的佟国维,长叹了一声,道:“朕觉得好苦!”

佟国维一听,连忙附在地上,惶恐之至,问道:“皇上何出此言?”

康熙也不看他,只是自顾自道:“孝诚仁皇后自打生下胤礽就走了,留胤礽一个孩子,孤苦伶仃的,所以朕一直觉得亏欠了胤礽许多。他才两岁,朕就立他为太子,给他一个朕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名分。朕还生怕他受丁点委屈,凡事都亲力亲为地去照顾他,调教他。小时候朕一直担心他的身体,请痘神为他避痘,他就是得了风寒,朕也辍朝数日陪着他。他长大了点,朕给他请最好的师傅,从熊赐履到汤斌,哪一个不是理学大家?朕还亲自提点他的策论和骑射,就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明理识义的圣明天子。可是如今呢?朕看到的却是一个置君父安危于不顾,只知道自己享乐的无情无义之辈!面对朕身体违和,胤礽面无忧色不说,朕在他的脸上看到得是失望!他失望的是什么?他失望得是没有在这里看到朕的梓宫!”康熙越说越生气,脸色竟是涨的通红!

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74章 从军(五)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175章 南巡(六)第158章 河务(一)第76章 从军(七)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173章 南巡(四)第360章 风云渐起(六)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149章 二征葛尔丹(十六)第163章 国事家事(一)第325章 万寿(二)27 伤逝一第121章 波澜横生(四)第215章 惊变(十一)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50章 初识愁滋味(四)第253章 议储(六)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52章 初识愁滋味(六)第22章 围猎(六)第304章 南山遗恨(三)第49章 初识愁滋味(三)1 诞生第76章 从军(七)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68章 封爵(一)第238章 浑水(十九)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363章 风云渐起(九)第77章 从军(八)第183章 科举弊案(五)第205章 惊变(一)第221章 浑水(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199章 风雷涌动(六)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171章 南巡(二)第205章 惊变(一)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三)第148章 二征葛尔丹(十五)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196章 风雷涌动(三)第185章 科举弊案(七)第172章 南巡(三)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84章 出征(七)第373章 风云渐起(十九)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36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六)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8 裕亲王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06章 惊变(二)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99章 父子兄弟(五)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236章 浑水(十七)第214章 惊变(十)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71章 南巡(二)第132章 管中窥豹(一)第178章 南巡(九)第285章 督抚之争(十一)第75章 从军(六)第223章 浑水(四)第125章 暗潮汹涌(二)第62章 何去何从(三)第362章 风云渐起(八)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91章 首战葛尔丹(七)第200章 风雷涌动(七)第189章 风雨欲来(二)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37章 浑水(十八)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41章 二征葛尔丹(八)第164章 国事家事(二)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第173章 南巡(四)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80章 出征(三)第368章 风云渐起(十四)第225章 浑水(六)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128章 暗潮汹涌(五)第174章 南巡(五)第356章 风云渐起(二)第381章 问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