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南山遗恨(一)

自齐世武案昭然于众,本就因南山集一案弄的焦头烂额的胤禛,这两日更是平添了几分忧惧烦躁,偏恰逢这时局敏感之时,稍一不慎,激起轩然大波是小,朝内朝外招致人心怨愤却是不易全身而退的,在府中正琢磨着措置之法,就听得有御前太监登门宣召。胤禛不敢怠慢,急急更了冠带,打马急驰园子而来。他一路上心思繁重地琢磨着奏对,不意前脚刚进仪门,就看见魏珠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来,在胤禛跟前儿,就地住脚打了一千儿,也顾不得额上亮涔涔的汗,急火火地喘着就道,“四爷,四爷……万岁爷叫宣呢……”

畅春园小东门内,有一千竿翠竹环拱矗立之处,隐在藻恩楼与导和堂一组殿阁之间,名曰清溪书屋,正是康熙寝宫。自康熙四十七年起,值圣驾驻跸园中,内外臣工凡有陛见,除却澹宁居,多在此处。暖阁里异常安静,康熙盘膝坐在炕里,两道眉峰深蹙着,桌角摞着几部文集,案面上还摊着一叠奏本和濡满了墨的朱笔。“起罢。”待胤禛入内见了安,康熙便是“啪”地将手中书扔了桌上,一指面前书案上的那本集子,“看过了?”

胤禛挽了袖子正要谢恩,此刻循声抬头望一眼,康熙所指,正是戴名世著述中已经刊刻出版的《孑遗录》并《南山集偶钞》两部,又见康熙面色不善,摸不准皇父心意,只恐冒然失言,胤禛当下只是一躬身,垂首应道,“是,儿臣看过了。刑部所抄戴氏壬午年刻本中,查得有论说杂著十二篇,另书、序、记、传等近百首。”

“朕识字!朕是问你读后做何感想。”铿然一顿,康熙语中显露不快,听得胤禛心头一震,当下又躬低了些身子,小心回道,“回皇阿玛,就刑部抄来的私刻文集中,查得戴名世于书中选摘的除史传游记等,另增其自行著述,多半言涉南明,且有一二处引用南明年号,是为……悖逆。”说是如此,然胤禛仍不免于戴名世起些回护怜惜之心,言下一顿,又道,“儿臣以为,戴名世一介狂生,虽语多悖乱,然于南边儿的记述是实,他一介朽儒,守着那点子书生迂腐之气,可未必就真有悖逆的心……”

“那他要编《明史》怎么说?就没个因由?”

“据刑部所查,戴名世常私下与人言,极是推崇汉宋之班固、欧阳修等,比志先贤,分共编纂不及一家之言一脉相承,是以他也要独自修一部史论。”为着戴名世一意直追太史公的狂妄之言,胤禛不敢不奏与康熙知道,却总归是话中留情了。说话间康熙已挪了炕沿上,顾问行瞧着眼色,趋前伺候着康熙打暖榻起了身,胤禛觑了眼康熙的探究神色,躬身退后两步,低头谨道,“说是治史之德首在激浊扬清,古为今鉴,又深奉曾南山(曾巩,世称南山先生)之言为圭臬,要作千古良史,以为毕生不朽文章,传之后世。”

殿中康熙突地脚步一顿,背手打断道,“朕听说,他给刘岩的信里说他怀二十年文章阡壑,万卷在胸,呼之欲出,要‘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呵!他戴名世要‘发凡起例’,那王鸿绪、张玉书他们是不是要随着他‘次第命笔’呵?怕不是他还看不上?”

胤禛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如此具细,非看过刑部案卷不能知晓,他沉下一口气,“回皇阿玛,刘岩同与戴名世供职翰林馆中,私交颇深。戴名世于桐城一派中素有文名,又是张扬桀骜的秉性,常与一众文人士子相夸,言及平生之文不足称道,惟此志……”

“那朕送他一句话!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不是?那他还须知道另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胤禛这话不说方好,说了便直激起康熙怒性,他在屋内疾走几步,反身指着越发惶恐,躬身聆训的胤禛斥道,“你说读过那集子,那头一卷的《与余生书》,你当也读过了罢?当真好一个身在朝廷、心在南明的狂生!四处搜罗前朝遗迹,对本朝君父,可几曾见着这般孺慕之思?又前朝余孽与蜀汉刘禅、南宋赵昺相比,究竟是何居心,哀明之正统无继,还是伤狄夷鸠占鹊巢?!”

浑不顾已然骇得跪地叩首的胤禛,康熙眸色中愈见着怒意,尤未尽兴,语气反愈发刻薄起来,“朕倾举国之力,选当世博学鸿儒,广征金匮,遍访遗献而修明史,到了他口中,竟成了缺略不祥、毁誉失实,终明之末三百余年无史?!徐元文、张玉书、王鸿绪就都不如他一个戴名世!他是何等样人,看这集子的意思,偏就扮着一派遗民的面目。若真是志气,那就当学顾亭林,何必就考,乞一个正蓝旗教谕的职衔?论考据文字,依着朕看,也不过如此而已麽!难道他以为自己比黄梨洲更博文通古不成?黄梨洲修的那几卷,朕看着甚好,如今他在刑部,便送那几卷与他读读,朕倒要看看,他有几分才具!”

“嗻。”值此光景,胤禛谢罪不得,更也讲情不得,只得更叩了头称旨应是,然心中却实是对皇父此等评断言语腹诽不已:想隋唐以来,天下读书士子,莫不以进士及第为毕生荣耀,科举之途,更是开千年寒门晋身朝纲之阶,且不说他戴名世是否就真是前明遗民,单着为取仕一道,大清就收服了多少人心;一场博学鸿儒科,一部明史纂修策,真正教多少江南士人折节。况大清立朝虽不及百年,然民心思定,那些个以前明遗老自居之人,又岂不知大势已去、天命难违的道理,想钱谦益、黄宗羲纵各具两样气节,不也都殊途同归了?如是眼下这般,以顾氏操守去羞辱戴名世的桑榆晚景,真正是诛心手段,只怕也不比当初将洪承畴等贬斥为贰臣的做派轻几分……

“皇阿玛息怒。”见皇父震怒,胤禛纵再有所想,也不过是转瞬一念,眼前他却不得不仔细担了几分心,斟酌着圣意,顺着皇父的话再叩首道,“戴名世既受圣恩、食官禄,纵再存着那般悖逆心思,在那起子遗民心中,也已是‘失节’了,如何还能自绝于朝廷?”一壁说着,一壁觑着康熙面色,“前头刑部、大理寺并都察院会审的意思,也都是要严议,儿臣与赵申乔意见不合,并非为戴名世说项,而是上下涉案者数百余人,当中不乏朝中官员并地方大族,一律株连严办,必招致京省各处人心惶惶,恐有关碍

第328章 万寿(五)第259章 尘埃落定(二)第131章 暗潮汹涌(八)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76章 南巡(七)第44章 麻烦(四)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114章 家宴(二)第80章 出征(三)3 南书房第281章 督抚之争(七)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67章 风云渐起(十三)10 喜讯二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34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四)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44章 麻烦(四)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27 伤逝一第242章 浑水(二十三)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288章 督抚之争(十四)16 家祭三第226章 浑水(七)第306章 南山遗恨(五)10 喜讯二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20章 混水(一)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372章 风云渐起(十八)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68章 封爵(一)第37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七)第283章 督抚之争(九)第168章 封爵(一)第288章 督抚之争(十四)第276章 督抚之争(二)第18章 围猎(二)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202章 风雷涌动(九)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43章 麻烦(三)第261章 尘埃落定(四)第221章 浑水(二)第239章 浑水(二十)第378章 问鼎(二)第199章 风雷涌动(六)第277章 督抚之争(三)6 反思第216章 惊变(十二)第116章 家宴(四)第207章 惊变(三)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266章 尘埃落定(九)第64章 何去何从(五)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184章 科举弊案(六)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48章 初识愁滋味(二)第366章 风云渐起(十二)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274章 尘埃落定(十七)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79章 问鼎(三)第137章 二征葛尔丹(四)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181章 科举弊案(三)第326章 万寿(三)第58章 谁言寸草心(二)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73章 从军(四)第35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五)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43章 麻烦(三)第308章 南山遗恨(七)第269章 尘埃落定(十二)第265章 尘埃落定(八)第207章 惊变(三)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123章 波澜横生(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289章 督抚之争(十五)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16 家祭三第284章 督抚之争(十)3 南书房第115章 家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