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旧时有如下一段诗描述明清时期的西关:

出门见摆满街头,有人叫卖四巷走,求神拜佛与占卦,五花八门无不有。

由此可窥过去西关之繁盛。

曾经这里做为清廷唯一的通商口岸,十三行风头无一时二,堪比两淮盐商。1822年十三行街大火,有四千万两白银化为乌有,史称“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一场大火烧得个干干净净呐!

鸦片战争后,允许英国商人在各口岸任意与华商交易,岭南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曾经的十三行的辉煌时代也随之结束。

车子在行进途中,方默南依然可以看到昔日的繁华。现在这里安静的很,绿树成荫,能看见许多老人漫步悠闲地溜达在街边,或者拉着自家的孙子走在去茶楼的路上。

车子停在一家酒楼外面,酒家楼高4层,外观为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民国的建筑形式,充满著岭南建筑风格。

“走吧!这陶陶居是有名的老字号,成立于清光绪年间,算来也是有着百年历史了。其招牌的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这里价钱很实惠,食品出品也不错。”严广兴边走边说道。“据传,“陶陶居”这三个字是康有为写的,用的是“石门铭”碑法。康有为当初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常去一间茶室喝茶,便为那个茶室题写了“陶陶居”这一牌匾。戊戌维新失败后,“康党”被追查,陶陶居主人怕受牵连,将招牌上康有为的名款除去,“陶陶居”遂成为一块没名款的招牌。至于真假就只有天知道了。”

方默南他们走进茶楼,迎面而来的厅房宽敞明亮,陈设雅致,古色古香。当中大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盖置有六角亭,所选的彩画灰饰等极富岭南风格。内设卡座正厢、大观园、濂溪清舍、八卦图形等卡位,别具匠心。为了添上文人的清雅,室内墙壁更挂上名人字画、诗词对联,尤其是七彩玻屏风上刻有诗画,供茶客欣赏。

“我定了位子,想着要真正的了解这里的生活,大厅不介意吧!”严广兴侧头说道,以他对方默南仅有的了解,选择大厅不会错的。

“大厅敞亮。”方默南笑道,“更能观察人生百态。”

喝早茶,在这里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不管哪一天,酒店、茶楼里凡是有早茶供应的地方,就会客堂满座,嘈声满堂。坐在周围,如果想要说点悄悄话,一定是没有办法可以听到的。

羊城人喝早茶,要分为几个波段,不管几个波段,年轻人非常的少,他们一般不会到这里来用餐。他们更乐意追求他们所谓的时髦新潮的“洋玩意儿”。还要再过些年,厌倦了洋玩意儿的年轻人们才会“返璞归真”,重新对国内传统手艺产生浓厚兴趣。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谓风水轮流转,大抵如此。所谓潮流本来就是在不停的打转,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

方默南他们进来的时候,正好赶上第一波有的老人离开,有的喝完早茶,继续聊天。

这些老人大多他们退休了。锻炼身体结束,几个老人家就凑在一起去喝茶。他们简单的很不讲究的点上的都是价格实惠、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心。且是一壶最便宜的:“普洱”或者“乌龙茶”偶尔也有点上一份“炒河粉”,或者再增加一份“叉烧包”,几个老人家一起吃。也算是一顿早餐吧。

他们可以坐上一二个小时。尽谈些家常事。“什么小菜的价格了”,“什么家里的媳妇怎么样了,”“什么这家人家长短了,那家人家的闲事了”等等。他们的主要话题都是家常便饭的一些琐事。

大厅里有座位,方默南他们坐在靠窗的地方,正好对整个大厅一目了然。

方默南他们刚刚落座,服务员前来请他们点茶和糕点。

严广兴是张口就来,“猪脑鱼羹、五彩鲜虾仁、姜葱炒肉蟹、西湖菊花鱼、手撕盐焗鸡、片皮挂炉鸭、碧绿虾筒、凤果酥虾、琵琶虾扇,还有蟹黄烧卖、香酥蛋挞、红烧鸡鲍翅、薄皮鲜虾饺。”都是这里招牌菜。“茶,上好茶,乌龙茶、铁观音。记住泡茶的水必须是白云山九龙泉的水。”

“好的,请稍等。”服务员尽管心里讶异,依然笑着退下。这座茶客显然懂行,而且能吃,点的可真多。

“这水有什么讲究。”方默南挑眉问道。

服务员先上来茶水,为方默南他们一一斟好。严广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顺着食道进入胃里,感觉浑身细胞都舒坦了许多,“好茶还需好水沏泡。陶陶居初创时,雇用十多名小和尚专门去白云山九龙泉挑水烹茶。小和尚每天凌晨开始工作,行走路线、在何处歇息,都比较固定,其水桶加盖,盖上加锁.骑缝处贴着“九龙泉”水砂纸条,担子插小旗,招摇过市,吸引路人注意。

陶陶居备有大缸储水,大厅的茶位每位五仙,小厅每位1.5毫。在小厅门口旁放着一个已点燃的红泥小火炉,旁边用竹篱搁着烧起来无杂色无味的半截榄核作炭,瓦茶煲内沸腾着九龙泉水,专人侍候在侧,相当讲究。”

“呵呵……广而告之。”方默南笑着道,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很快严广兴点的菜一一上来,严广兴招呼着方默南他们,“都是自己人别客气。”

方默南和常久春自是不会客气,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不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结合,美味得让人欲罢不能。

早茶必备肠粉。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最出名的肠粉是豉油皇牛肉肠用牛肉加上冬菇、姜汁等做馅,配生油、猪油、生抽、味精等酱汁佐料,与肠粉浅浅的浸着,不单好看,吃起来薄韧香滑,口感相当好。

方默南在茶楼的早茶大厅里,看着别人一边休闲吃喝,一边听着别人细细的交谈,说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要么分享一下心中的喜悦,要么哭诉一下心中的烦闷。

在不知不觉中茶足饭饱,这样的早茶显得格外闲适,是当地生活的一景。

方默南打量了一下,多数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当做早餐的,无拘无束,享受天伦之乐。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环境不一定非得上星级,到就近街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大家吃得开心就好。“请早茶”也是这里人们一种通常的社交方式。

早茶在这里之所以长盛不衰,与这里自古以来贸易兴盛,经济发展迅速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换得浮生半日闲。

方默南他们吃的很慢,真正体会一下“一杯在手,半日清谈”的茶俗。顺便观察一下人生。

方默南眯起眼睛,摩挲着茶杯,看着来来往往的茶客,当第一波老人走后,大约在十点多以后,很快茶楼迎来的第二波的人她们乘坐着小轿车,一部一部的开过来了,车上出来的大多是一些三四十岁的富婆们。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们,鱼贯而进。

“噗嗤……”方默南笑了,在看着她们最为时尚的穿着打扮笑了。

她们打扮的很显眼,一进入大厅,绝对的引人注目。她们个个涂的血盆大口,她们穿着最早进入内地的国际名牌的时装,她们的身上珠光宝气的,能闪瞎人的眼睛。手里拎着是时尚的包包。这是她们睡醒了后,就约上几位同等地位的女人们,到高档的酒店、茶楼来喝茶。她们可不坐大厅,她们上楼去最好的包厢或者卡座。她们不是真正来喝茶和填饱肚皮的,她们是来这里找个可以聊天的场所,她们一坐下来可以几个小时,因为她们有的是时间。

“笑什么呢?”严广兴好笑地问道,然后顺着方默南的视线看向大厅的门口。“哦!原来是她们。”

“怎么你认识?”方默南挑眉问道。

“我认识她们一些人的老公,她们的老公有些是省里挂了名号的民营企业家。”严广兴喝掉杯子里的茶,接着道,“她们年轻时几乎陪着自家男人打拼,现在嘛!成了阔太太,开始享受生活。唉!其实有些也是无奈之举。”他好似感慨地说道。

“怎么你也这么八卦,偷听人家谈话。”方默南笑着打趣道。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