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远庆九年除夕,夜色初降,黯沉阴森的云层重重压抑在大隆朝国都锦阳京的上空,似乎蓄意要将这座庄严寂静的城池摧毁,没有华灯彩幡,更不闻笑语喧哗,本应君臣共庆,万民同欢的新春佳节,笼罩在一片噩梦将至的阴冷气氛霸道的遏制里,无论是高门望宅,又或是陋巷民居,都沉浸于死寂凝重之中,就连人们偶尔的一句交谈,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胆颤心惊。

子夜,平安门前新岁钟依时撞响,厚重的声浪震彻着浓重的阴霾,在锦阳京三十六座牌坊间寂寥的迂回。

随着远庆十年正月初一到来的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暴风雪,呼啸而至,铺天盖地,一直到元宵前夜,才止住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突袭。

风住雪停,天空却依然被阴霾笼罩,灰墨的云层与厚重的积雪远远交融,阴冷凝重的气氛并没有因为风雪的喧泄而消散,依然让人胆颤心惊、呼吸艰涩。

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没有火树银花彻夜狂欢的例行庆典,森森皇城之外,平安门前空空荡荡,不见张灯结彩,不见歌舞升平,不见华丽巨大的金龙灯,不见灯下虔诚叩拜,许下美好心愿的臣民,只有那座金砖砌成、飞檐雕梁的四方形钟楼,寂寞的守望在空旷的广场,悄然黯立。

穿城而过的流光河畔,更是不见春灯明媚;沿堤朱阁画楼里,也没有红袖曼舞,觥筹交错的绮艳情景。河水缓动,波光幽黯,没有画舫行驶水中,没有娇娘美妓琵琶半抱,樱唇轻张,低唱着撩人心扉的清歌妙曲。

这般沉寂凝重,皆是因为远庆九年秋的太子遇刺案!

当今圣上的嫡长子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刺杀中殒命,多家勋贵、世族牵涉其中,每一日都有人被京卫铁甲军逮捕入狱,其中不乏高官厚禄者,当然也有市井平民。

锦阳京从那时起,便笼罩在风声鹤唳的紧张气氛中,以致于人人噤若寒蝉。

可刺杀太子的主谋却迟迟没有查明,臣民们尽都暗自揣测——

无非就是那几位觊觎储位的皇子!

“就怕又发生太宗帝时的焦月谋逆!”有老者想起先帝太宗登基之初,由梁王、桂王联合英国公发起的那场谋逆,不由忧心忡忡,谁不渴望盛世太平,有谁愿意战火再起?

可那些勋贵高官尚且不能自保,又遑论他们这些平民百姓?

无论如何,远庆十年的新春佳节还是在这片压抑的沉静之中悄然过去,大隆王朝在第三代帝王的统领下又凝重地迈进一步,进入虞姓江山的第四十四个年头。

正月十六,天光初霁,位于皇城西侧的京都第一坊——祟正坊左侧,楚王府两扇厚重的金漆大门被仓促拉开,低哑的开合声在苍青的雾蔼里回响,似乎悲鸣。

十余名身着缟素的仆妇凌乱而急促的步伐彻底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她们响亮而凄厉地哭喊着,穿过门前的青石大道,直奔对面的卫国公府。

———————————————————————————————————————

长长一条祟正坊,只有两座豪宅盘据,楚王府与卫国公府,都是深受三代帝王信重的国之栋梁,皇亲国戚。

先楚王虞安政,德妃所出,是高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因高祖长子早夭,他实际上相当于高祖长子,安政随高祖在楚州起兵,十年征战之间,立下赫赫战功,后高祖突崩,因未立东宫,又无遗诏,因而引得四子相争。德妃早逝,安政自幼被高祖皇后严氏抚养,与嫡出五皇子手足情深,自然力主立嫡,为太宗帝顺利登基扫清障碍,后梁王、桂王谋反,又是安政将他们亲手射杀。

卫国公苏庭,其母早逝,其父本是高祖麾下大将,不幸在征战郊郢时阵亡,高祖怜他孤弱,留在身边亲自抚养教导,一如亲子。苏庭自幼英武,十岁时便披甲上阵,杀敌立功,十四岁,便受命为先锋骁骑军的统帅,南夺宁海、北征翼州,后来东明哀帝被逼退位,又是他领三万军直入锦阳京,灭肖氏叛党,定京师时局,当年不过也才十七,未至冠岁,便为大隆王朝的一统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苏庭少年成名,不到二十就被封为一等公,高祖更是亲令赐婚,将唯一的掌上明珠——皇后严氏所出的上元公主下嫁苏庭为妻。

说起这位上元公主,又另是一段传奇。

高祖虞兴邦,原本是前朝东明镇守楚地的大将,出身东明名门,深得谨帝信重,后谨帝崩,哀帝继位,却是东明三百年历史十四任帝王中,最为残暴不仁的君主,仅凭一时喜怒,屡屡大开杀戒,甫一登基,便将元配妻子赐死、灭族,把一个出身卑贱的侍婢肖氏立为皇后,并恩及其父兄族人,授肖氏之父——一个大字识不满一箩筐的文盲为东明丞相,掌六部政事!

这一举措引朝臣愤起,纷纷上书,劝哀帝收回成命。

无奈哀帝沉迷肖氏美色,被枕头风一吹,理智尽失,竟然连斩中枢、六部数十官员,在东明朝廷掀起血雨腥风。

肖丞相为了巩固权位,四处拉拢党徒,竟然起意要与虞家联姻,将自己的痴傻女儿嫁给虞兴邦亲侄子为妻。

当时兴邦虽远在楚地,一家老小却留在锦阳京中,兴邦之父素来刚正,本就瞧不上肖家,又怎么会让子孙受这等屈辱,因此严辞拒绝了肖丞相的提亲。

于是肖丞相便进谗言,空口白牙地诬陷虞氏一族谋反,撺掇哀帝下旨,诛杀虞家满门,拿兴邦回京治罪。

可怜虞家满门五十余人,唯有严氏与一双儿女逃脱劫难,就连长子也不幸在那场灾难中夭折。

幸存一子自然是后来的太宗帝,女儿便是上元公主。

严氏带着一双子女,历经艰险九死一生才到了楚地,与高祖团聚,高祖早已得知家门不幸,逼于无奈才拥兵楚州,与东明皇室对抗。

上元公主幼年坎坷,自然不似普通闺阁那般矫揉造作,因随高祖南征北战,打小便练就了一身骑射本领,豆蔻年华时,更自主筹建了一支飞凤部,起初不过是身边女侍、将士家眷,到了后来,竟然扩充至近万人,也吸讷了许多少年俊杰加入。

飞凤部在公主的统领下与苏庭率领的骁骑军,并肩疆场,浴血拼杀,为大隆江山的奠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少年俊杰与巾帼英雄,并肩共进,驰骋江山,既是青梅竹马又有生死之交,最终喜结良缘、结发合卺,当年不知引多少人津津乐道,羡慕盛赞,实为狼烟烽火里的一段佳话与传奇。

时光荏苒,弹指抛人,当远庆十年,先楚王与老国公早已辞世,爵位分别由各自的嫡长子继承,上元公主已经被封为大长公主,乃当今圣上的嫡亲姑母,依然极受臣民尊重。

楚王府与卫国公府既是比邻,又是血亲,关系历来亲近,眼下楚王世子虞沨所娶妻室,正是卫国公嫡次女——有京都双华之称的苏氏五娘。

世子自幼便有弱症,缠绵病榻,直到十六岁时,得一名为清谷的神医诊治,经过数年将养,病情似乎才有了好转。

可这时新春才过,正月十六的清晨便有楚王府下人前往卫国公府报丧……

更让人震惊的是,当日傍晚,卫国公府也高张白幡,阖府举哀!

——上元大长公主,殁!

——楚王世子,殁!

——楚王世子妃,殁!

纵使太子遇刺的阴霾还压抑着锦阳京的臣民,可楚王府与卫国公府的连番噩耗还是引起了市坊间的议论沸腾。

过了几日,许多世家勋贵依稀探得了其中隐情——

就在那个森冷寂静的元宵夜,竟然是世子妃毒杀了楚王世子,留一遗书,畏罪自尽,大长公主听闻此讯,悲痛欲绝,咳血晕厥,卫国公虽然立即入宫求请已经成为太医的清谷为母亲诊治,却也已经回天乏术。

许多贵妇掩面叹息:“大长公主,一代巾帼,不知胜过多少须眉,却不想到头来竟然因几个苦命的子孙……苏氏大娘嫁给三皇子后听说连着两次小产,也是身染重疾,如今不过就是卧榻残喘,因着她的事,大长公主就甚是操心……加上卫国公世子又因太子遇刺一案横死……也难怪大长公主再受不得五娘的突然辞世。”

“苏氏五娘才貌兼具,自幼被大长公主奉为掌上明珠,连太后都是赞不绝口的,怎么会做出这等糊涂事来?害得她的祖母也……”

“楚王世子也是可怜,自幼病痛缠身,好不容易有了好转,不想却被自己的妻子亲手给毒害。”

“楚王世子虽说身子羸弱一些,性子却极为温和,据说对世子妃也是千依百顺、呵护有加,不想世子妃表面上美若天仙,却生着副蛇蝎心肠,一日夫妻百日恩,他们成婚也有两年了,怎么下得去手?”

世家贵族们议论纷纷,好奇的有之,哀叹的有之,痛骂的有之,兴灾乐祸的有之,可无论是怜悯也好,指责也好,那些逝去的人,再也听不见,更加无从辩解。

岁月依然匆匆,不会为任何人的凄切停留。

远庆十一年,太子遇刺案终于落幕,最终查获的凶手竟然是一个江湖暗杀联盟和几个北原佃作,而今上的气喘症也日益严重,于是群臣上谏,请今上早立王储,以定国政民心。几个成年皇子之中,生母地位最尊的四皇子呼声最高,而今上却圣心独宠历来只知吟风诵月,近几年又沉迷女色,意志消沉的三皇子。

有人洞悉圣心——

想是圣上依然怀疑太子之死与几个才干突出的皇子脱不开关系,反而对三皇子全心信任。

远庆十二年,三皇子颢西立为储君,诏告天下。

同年,帝崩,庙号明宗。

虞颢西登基为帝,大赦天下,次年改元“清平”,立卫国公嫡长女苏氏为后。

清平元年八月,皇后薨逝,谥号惠宁。

因楚王世子已殁,楚王再无子嗣,圣上恤楚王无嗣袭爵,特允他过继庶弟镇国将军长子为嗣——虞洲被封楚王世子。

国丧过后,虞洲迎娶建宁候府嫡女七娘——曾与苏氏五娘并称京都双华之黄氏为妻。

十里红妆绕城,祟正坊在沉寂多年之后,再度吸引了宾客如云。车水马龙不断,恭贺之声不绝,而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却再无一人提起。

唯有夹道的梧桐叶叶扶疏,和着金风轻吟浅唱:高墙深宅里,多少岁月如流水,玉堂画栋中,谁家豆蔻正青涩?犹记竹下戏青梅,却忘前盟,早忘前盟。

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诸美比才,结交新友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四十九章 温言安慰,巧救腊梅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乐姻定,卫冉入京第三百八十五章 远瑛堂内,终极对恃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怀妒恨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两国贵女,礼教之争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动,大不寻常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五百一十五章 机锋对恃,“公主”落败第两百零五章 又是宫宴,暗涌潮生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发杀戮,舅母问责第两百三十二章 利氏受辱,许氏不平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七百八十章 胜负落定,废位收场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两百九十二章 关键一步,圣旨忽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谁将作乱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四百九十六章 突封郡主?争端升级第三百二十七章 原本“闲谈”,却生惊疑第三百九十八章 深不可测,无奈折腰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九十九章 别出心裁,掌管茶楼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东风及时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拨,小小报复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当初,不该遇见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两百一十三章 迷雾揭开,惊闻真相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两百九十八章 细察人心,温言劝服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四百七十九章 虽动杀意,仍有顾忌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两百七十六章 舌灿莲花,欲反黑白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一百六十章 虽未携手,早已并肩第六百八十四章 忽生变故,传言四起第六百零九章 虚心求教,怎得芳心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后事”,睚眦必报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险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亲至疏,一对夫妻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说理,背后拆台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四十九章 温言安慰,巧救腊梅第两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浅不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五百七十六章 早知真相,隐瞒不察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已逝,含冤难雪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生命案,二爷休妻第四百八十七章 共游灯河,敞开心扉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兰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五百四十六章 陈谋滥计,并不稀见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