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

旖景已知黄氏与宋嬷嬷有所勾联,这个“贤良淑德”的继母并非一如表面,再有二舅与虞栋来往密切……等等隐约的线索,似乎能够串联。

尽管,这个猜想让人心惊胆颤。

倘若继母图谋国公府爵位,凭她一介内宅女流,能力十分有限,而上一世,旖景的生死对国公府爵位并无影响,只要苏荇丧命,黄氏所出的嫡子便能顺利袭爵,黄氏根本没有必要串通宋嬷嬷,行谋害宗室这种风险十足的恶事。

除非楚王府的爵位归属与黄氏息息相关。

眼下黄二爷与虞栋来往密切……

假设黄二爷是投诚了某位皇子,早生背叛之心,那太子遇刺与他必有关系,收买虞栋极有可能意在储位,既然虞栋与黄二是一丘之貉,黄氏便有了暗助虞洲,利用冬雨,布下陷井引旖景“谋杀亲夫”再“畏罪服毒”的动机。

上一世长兄之死,很有可能是黄二与某位皇子的心照不宣,借着谋杀太子之机,使国公府世子之位易主!

皇子意在储位,而黄二兄妹与虞栋父子也各有所图!

而在他们身后,还牵涉上了建宁候府三爷!

上一世黄江月就为旖景的遭遇“愤愤不平”,鼓励她学着话本子里的才子佳人,依靠自身谋求幸福。

而这一世,圣上赐婚,黄五娘与三皇子险些缔结良缘,却忽而死于非命!

染病的丫鬟只接触过黄江月,并接受了三夫人的旧衣,倘若那些衣裙上染了疹毒……不是没有可能,黄江月成功接种过痘衣免疫,与旖景一样都不会再担心身染痘疹。

可那背后的皇子是谁?

有可能是三皇子,也有可能是四皇子,便是其余几个皇子身后的家族也都有可能收买黄二。

旖景又再想到自己也险些命丧毒箭……

应当也是与五表姐之死基于同样的原因,一旦与三皇子有了瓜葛,会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

可假若二舅身后之人是三皇子,怎么解释三皇子当日命悬一线?这不是苦肉计,便连清谷先生也说过,他当时并无万全把握能挽救三皇子性命,三皇子能化险为夷,的确是他本身命大。

只怕但有野心的皇子,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国公府与三皇子联姻。

上一世长姐虽说未在婚前遇害,或者是因为继母行事谨慎,不愿冒着风险亲自动手,可长姐婚后不也“缠绵病榻”?

究竟是谁的手,在调拨这整盘棋局。

而旖景心里的猜疑,虞沨也早有洞悉,但无奈的是,背后那个皇子始终隐藏于迷雾之中。

这时只听了旖景断断续续的话,虞沨已经知道她与自己有了同样的想法,微微颔首:“三舅不同大舅与四舅,才疏学浅不说,又染了一身纨绔习气。”

旖景对自家三舅当然还有几分了解,晓得他是个阴沉的性情,与几个舅舅表面都不和睦,仕途多受曲折,心里有些不甘,再兼着年轻时候赌色均沾,没少挨外祖父鞭子,便是婚事,也不顺畅,三舅母仅仅是个没落世家的女儿,身份只比二舅母江氏高出些微,加上三舅也不争气,三舅母在候府历来唯唯喏喏,毫不引人注意。

难道三舅便是因为心怀不甘,才被二舅利用?

上一世加害的是她,这一世害的人却是候府五娘,倘若真是如此,江月必然就是那把杀人的尖刀,上一世她不过是借助与旖景多年闺阁情谊,搬弄唇舌,而这一世,却亲手谋害了血亲姐妹!

但这些仅只猜想,已经无法证实。

不过黄二若真牵涉储位之争,不怕找不到把柄,将他们一网打尽。

旖景紧紧捏着拳头,又问虞沨:“难道就没察出二舅与哪位皇子来往?”

虞沨摇了摇头:“不是没察出他与谁有来往,而是他与诸位皇子都有来往,他是东宫属官,表面与皇子们来往也在情理之中。”

想来太子也早有令下,让黄二笼络诸位皇子,意在耳目之用。

事关皇权储位,仅凭猜测不能将黄二入罪,必须察明他究竟是谁的走犬。

“事情还得一步步来,先从小处着手,我认为眼下之重,是得察明婉丝之死因,先解决了宋氏一家。”虞沨说道。

旖景沉吟片刻,也颔首表示赞同。

虞沨与旖景心照不宣,知道太子在远庆九年便会遇刺,说不定阴谋在此时已经开始布局,他们已有防范,未必还会如那一世般,找不到凶手的蛛丝马迹。

先不说黄二兄妹,单说楚王府里虞栋父子,就算能察明当年楚王妃死因,到底是陈年往事,太后早有态度——不便追究。

而这一世虞栋也再不能轻易得到毒杀世子的机会,抓他现行也不简单。

不过只要虞栋牵连储位之争,天家再无放过他的可能,到时一定会旧案新罪并罚,虞栋难逃一死。

而虞沨比旖景更想深了一层——储位之争说不定等不到远庆九年,当废妃的风波一起,太子之位便会风雨飘摇,假若太子因此被废,储位空悬,有的事情越发不能掌控。

虽说虞沨认为太子决非明君之选,实在不适合君临天下,可于公于私,都要暂时保住太子不受废黜。

而今后大位究竟归属于谁,还暂时不能预料,虞沨认为他只能尽力避免太子遇害,使幕后真凶功亏一篑罪责难逃,但太子最终能否克承大统,他并不想插手其中。

以他估计,太子非但不是四皇子的对手,更不能与三皇子相提并论,只要圣上一生易储之心,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而圣上显然已经开始犹豫。

便是太子温顺地禀承圣意,废黜甄氏,圣上顾及新制科举之顺利实施,不至立即易储,当新制奠定基础,皇权得以集中,而几位皇子的才华又各自张显,越发会衬托出太子懦弱无能,废储只是迟早。

上一世太子之位之所以稳固,其实绝非因为圣上看重嫡庶,而是因为君权受制,并未成功施行官制改革,秦相虽说势弱,但世家与金相一党尚且权重,圣上假若流露出易储之心,必引各党互攻,朝政大乱。

虞沨推测,圣上也是想评估诸子之能,待有了个明确的人选,并准备周全,再提易储。

可是已经有人等待不及,行刺杀太子之事。

不知那一世最终谁是胜者?而那一世的胜者,极有可能就是导致楚王府与卫国公府两家世子丧命的罪魁。

在他丧命之前,已知五、六两位成年皇子失了先机,那么极有可能就是三、四两个。

究竟是谁?

这一晚夫妻两都是心事忡忡,各有打算,直到三更之后才相继入睡。

——

复行科举的谏策也已在殿议时提出,果如虞沨与三皇子所料,秦相并未反驳,反而大力支持,韦相更是战战兢兢,平章、参知二政也紧随附议,甚是一帆风顺。

当然有几个望族心怀戚戚,一来各自倚仗之人都没有违逆圣意,他们也不敢顶风作乱,只暗*官制改革一事传扬,重点针对眼下在朝为官,却才疏学浅,靠着玩弄权术上位的几家,其中最是心怀不愤,摁捺不住之人,就是身任吏部主事的朱潜。

朱潜正是龙太夫人长兄的嫡长子。

要说朱家,原本也是东明世家,可在哀帝时,就对“肖逆”极尽奉承巴结,以保富贵荣华,深受名门不耻,后秦氏联合诸贵“清君侧”,朱家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却没向哀帝检举告发,反而对秦氏投诚,愿效一臂之力。

秦氏压根没将朱家看在眼里,但大事在即,也不与这等见风使舵之人一般见识。

大隆建国,朱家却未能跻身“功臣”,逐渐没落。

朱潜之父朱文不甘放弃荣华,一门心思攀结权贵,可多数家族深恶,便是女眷之间,也心照不宣地排挤。

朱氏满门无所不用其及,当年朱二娘为了讨好镇国公府的女眷,就干过替谢云清打扇系衿的奴婢之事,废尽心思才结交了个“闺中知己”。

但朱家是烂在了朱文手里,朱文之父为官甚是清正,与龙太傅之父为八拜之交,后朱文之父早逝,龙太傅之父在他临终前,答应了让嫡长子娶其女儿朱二娘为妻,两家定的是娃娃亲。

大隆建国后,尽管朱家越发不堪,龙家仍然没有弃信,故而龙太傅才娶了朱氏为妻。

经过多年努力,又有龙家提携,朱文总算是搭上个大族结成姻亲。

却是宁家。

宁夫人与孔皇后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与国戚孔家是姻亲。

朱文嫁了个嫡女给宁家的纨绔庶子,才为自己与儿子谋了个官位,朱潜比他父亲更善钻营,竟得了吏部的主事之职,靠着“引荐”旁人入仕,结交了一批没落世家,发了笔小财。

原本朱潜还巴结上了金榕中,可惜眼下金氏一族已经灰飞烟灭。

少了这层倚仗,朱潜越发着重与宁家的来往。

而宁家也有纨绔子弟在职,当然不希望改革官制,可他的姻亲孔家坐视不管,宁家也不敢出来跳梁,而是放纵着朱潜出来牵头,领着帮好不容易花废重资才让子弟入仕的没落世家准备悍卫私利,反对新政。

依宁家看来,若是能闹出风浪,对自己当然有利,若是没有成功,倒霉的也是朱潜,宁家不插手,有孔家维护着,完全不用担心。

只不过圣上尚未将改制一事于朝会公开商议,朱潜一党自然不敢上谏反驳,几家活跃份子开了个小会,打算先冲支持新制的官员入手。

中书省诸位自然是不敢得罪的,苏轹与虞沨两个更是要避之千里,朱潜将目标定在了礼部郎中魏渊身上,他不过才区区五品,尽管魏家也是望族,可空有名望,族中子弟身任要职的却也不多,相比两相与苏、虞几个,魏渊的确是枚软杮子。

朱潜原本打算先拿住魏渊把柄,当圣上诏令公布新制,便借弹劾魏渊之故,直指魏渊媚言圣上改革,是为自身谋私,魏望庸可是溟山书院的山长,一旦将来成了官学,可不掌着学子仕途?

朱潜得了宁家的示意,尚且以为两相与世家大族不过是明面赞成暗中反对,只要自己挑起这个势头,各位重臣纵然袖手旁观,但也会示意身后的党羽具本支持,朱潜对自己的计策颇为得意——趁着这次机会,说不定能笼络更多的世家,那些因着卫国公府与楚王府压制不敢反对新制的勋贵,说不定也会对自己这个仗义直言者心生暗佩,私下结交。

无奈朱潜打听了一圈儿,发现魏渊入仕不久,又是在礼部这个清水衙门,尚且不及,也没有机会贪污受贿,实在没有什么把柄可让他们参奏。

没有机会得创造机会,所以这日,魏渊因着休沐,一时起兴去平安坊的茶楼里听书,莫名就被人讹诈上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赏菊,郁集黄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众叛亲离,千人唾弃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论,忠义难全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愿以偿,云里雾里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七百二十章 小嫚“复宠”,六娘出闺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图”,原因仰慕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三百二十六章 夫人很忙,上窜下跳第五百二十二章 公主论政,皇子无缘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六百七十八章 先得主动,慈安生疑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鸟,黄氏显妒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变之前,引燃后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痴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恶浪暗来第两百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反击螳螂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东风及时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五百六十八章 操纵变局,金蝉脱壳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五百一十章 深沐天恩,并非无患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六百一十一章 无情杀戮,冷厉逼问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第四百八十一章 蠢人无敌,可惜安瑾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颜自认,当真悲愤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二十八章 噩梦惊醒,道出真相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第两百五十章 争分夺妙,不及辞别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争执,风波渐酿第七百四十九章 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七百一十章 显王示意,子若跪地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蝎毒计,宋氏决断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七百四十章 临朝监政,死仇重逢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发传言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鸟,黄氏显妒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两百三十五章 金蝉脱壳,反击螳螂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两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托终身第七百二十八章 旧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三百六十一章 挥鞭相助,美人英姿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阁,悲喜难明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四百四十四章 纳妾之争,姑姑说教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三百八十四章 强辞夺辩,委实傲奴第六百六十三章 又再中计,连连告负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两百一十四章 言说旧事,渐明祸因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关注,风浪将来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