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

吕御史住在小东市外的同福街,只是赁了一处两进的宅子,这日听说世子妃驾临,管家领着仆妇们在青漆大门前跪了一排迎候,吕母与姜氏因没有诰命在身,只依礼穿了袭对襟通袖锦禙,瞧见世子妃被管家夫妇迎进二门,吕母二话不说带头往地下一跪,恭恭敬敬地行了叩首礼。

实打实的大礼相迎,若依应酬“原则”,旖景当然要主动相扶,免了吕母叩首。但旖景在许氏口中得知了吕母的秉性,晓得扶不住免不脱,干脆光明正大地受了礼,这才扶了起来,随口客套一句:“太太不需多礼。”便是这样,又得了吕母毫不留情一句:“世子妃贵为宗室,老身身无诰命,原该跪迎才合礼法,当不得‘多礼’二字。”

旖景挑了挑眉,听出吕母多少有怨尤,似乎是讽刺她曾经仗着身份,逼得朱氏这个一品诰命跪在王府门前。也不以为意,只冲一言不出的姜氏微微颔首,被迎入正堂。

当然在坐席上也是不能客套的,否则一定会自讨没趣,旖景果断地坐了上首,见吕母与姜氏竟又跪了下去。

“犬子遭祸,命在旦夕,多得世子请了神医,老身与媳妇姜氏,叩谢世子、世子妃救命之恩。”

旖景只得再受了叩礼,示意谢嬷嬷将两位扶了起来,反客为主地“赐坐”,不温不火地说道:“我虽身为宗室,今日却是登门拜访,倘若太太与娘子两个主人太过拘礼,倒让我过意不去。”

贵人赐坐,也不能强辞,吕母稍微犹豫,终于告了坐,姜氏却仍垂手站在吕母身后。

“世子说了,吕御史虽不知当日详细,贸然就上本弹劾,却也是他身为御史的职责,世子颇为欣赏他不畏权贵的风骨,才请了清谷先生之子,拜托务必挽救吕御史。”旖景其实受吕家的叩谢并不心虚,吕简遇刺,虽涉及虞沨,但并非虞沨之错,愧疚说不上,虞沨之所以让江汉来救命,的确是出于对吕简的欣赏,基于这点,吕简家属叩谢自然应当。

吕母原本怀疑世子先请大夫,又让世子妃登门探望,是“做贼心虚”,生怕担了恶名儿才来示好,哪知世子妃竟毫不推讳,领了她原本并不甘愿的叩谢,甚至提到吕简上本之事,也直言是吕简莽撞,并不知实情,一派坦然的模样,倒真让吕母拿不准世子是否清白。

姜氏也微抬眼睑,打量着世子妃的神情,又极快地垂眸,仍是恭谨的模样。

吕母本是直率之人,心里藏不住芥蒂,这时微一蹙眉:“世子妃既然许了老身不拘俗礼,老身心有疑惑,未知可当面一问?”

旖景仍是云淡风清:“吕太太直言无妨。”

“世子妃称犬子当日弹劾世子‘仗势欺人’是不知实情,言下之意,还是犬子之误,老身却是不服。”

果然是个刚正的性情,旖景心里一放,当面把话说穿,未必不是好事。

吕母见旖景没有些微不悦,只洗耳恭听,心里倒赞了一句世子妃虽说年轻贵重,看着却并非张狂之人,话却并不留情:“朱氏当日还未获罪,身有一品诰命,便是冲撞了世子妃,依律世子妃也当上本朝廷,才能责罚,何故斥朱氏跪在王府门前,如此,岂非仗势欺人?”

原来当日传到吕御史耳里是这样的话,旖景轻轻一笑:“所以我才说吕御史不知实情,当日朱氏相邀,却任由府里姨娘当面辱骂宗室,王府管事嬷嬷出言斥责,朱氏却一意包庇姨娘,反而斥我不尊亲长,吕太太深明礼法,当知朱氏之行是为荒谬吧?”

其实这一层“真相”,不少贵妇都有听闻,但吕母并非时常与贵族应酬交际,故而并不知情,这时听说,倒点了点头:“的确朱氏有错在先,也难怪太后会处罚下来。”

“朱姨娘仗着朱氏包庇,出言不逊,她身上没有诰命,依律,王府长史问罪责罚,于礼法可有出入?”旖景又问。

吕母蹙眉:“别说王府长史依律问罪,便是世子妃亲自责罚,也不为过。”

“可朱氏却因为朱姨娘受罚,长跪王府门前,口口声声请罪,其真实用意,无非是想要胁楚王府宽恕了朱姨娘,倘若被她遂愿,宗室威望何存,礼法岂不空设?”旖景轻笑。

吕母叹息:“倘若真是如此,犬子当真是莽撞了。”目中却略含了丝凌厉:“也难怪世子怪责。”

旖景仍是不慌不忙:“太太言重了,御史靠风闻言事,我一个内宅妇人也知吕御史虽有误解,但实为职责之行,何况世子?再者天家对此事已有公断,世子并未因此受责,朱氏咎由自取,已受惩罚,世子连她都不再怪责,何况吕御史?”

话到这里,见吕母神情缓和了几分,旖景也不多辩,问起吕简伤势——她此行目的,虽为探伤,但男女有别,当然不会真去吕简榻前问候,不过就是慰问家眷罢了。

“当日连宫中太医都称束手无策,哪知江大夫却能妙手回春,昨日犬子已经清醒,江大夫诊了脉,称犬子这回算是逃过了一劫。”吕母这才真带了几分感激之情。

其实旖景知道吕简脱离了险情,才选在这个时候拜访,倘若吕简当真不治,她这时来,只怕吕母与姜氏悲痛之余,也无睱判断是非对错。

“老身今日听世子妃提说,才知江大夫竟是清谷先生之子,难怪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本事。”吕母又说。

“也是吕御史吉人天相。”旖景微微颔首。

又坐了一阵,喝了盏茶,旖景便提出告辞,吕母与姜氏恭送世子妃出门,婆媳俩这才仔细讨论:“依你看来,世子妃为人如何?”

姜氏微一思量,才答话:“媳妇原来就听说世子妃在旧年并州疫情一事上果断睿智,并非普通贵女比得,今日一见,果然是个霁月光风的人物,虽年纪轻轻,身份贵重,却不见半点骄矝,处事磊落大方。其实世子为人,夫君也时常赞赏,但夫君性情刚直,听说朱氏那一桩事儿,只以为世子言行违礼,又觉惋惜,虽说私心里对世子颇有景仰,却不肯包庇,才上了本,昨日夫君清醒,听说朱潜获罪,倒也认为世子清白,绝不会挟私报复,不信心胸狭隘之人旧能为并州灾民问罪权贵。”

吕母听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不过两日,姜氏堂姐登门,又是一番证明:“姻伯母往常也不爱应酬走动,难怪不知朱氏为人,最是没个规矩的,朱姨娘是她侄女,便强着儿子纳为贵妾,非但把中馈交到她手里,还领着她屡屡出席邀宴,早惹了旁人侧目,议论她为老不尊,世子妃当日是受了她姨母邀请,去龙家作客,哪知朱氏竟让姨娘落坐,又提出让世子妃撮合她庶孙女和王府二郎,这岂不是笑话,世子妃拒绝了,倒被个姨娘当面辱骂,朱氏反而还说世子妃不尊重,后来还去王府门前闹事。”

虽未涉及御史遇刺一案,可吕母心里更是清楚了几分。

哪知听说吕简大难不死,秦相府的夫人竟又登门拜访,话就说得更明显了:“这事我听公爹提过,朱潜原来就是个污吏,不知做了多少贪贿的事情,这回世子弹劾他,先就得了圣上默许,朱潜呀……倒霉是在新制上头,偏偏他得了警告,还不收敛,暗中联络,欲逆上而行……圣上哪能容他?交待了太子暗察朱潜罪证,哪知朱潜竟丧心病狂至此!”

无疑,这是提醒吕母,这事就算有所蹊跷,背后操手也是太子!

吕母悚然心惊,也不敢再追究下去,正是因她刚直,更知君命为重的天道礼法,虽觉儿子无端被牵涉其中险些没了性命实在无辜,更庆幸有世子援手,引荐良医,才救了独子性命,芥蒂自然全消,与媳妇商量了一番,备了厚礼递了帖子,亲自去楚王府道谢。

虞沨这才知道旖景的“功劳”,晚上回来之后搂着“贤妻”好一番温存:“大恩不言谢,为夫当以行动为偿。”

旖景目瞪口呆,才想说“阁部这分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就被虞阁部压在床上一番长吻,以致她意乱情迷,混混沌沌下就被人宽衣解带,吃干抹净,虞阁部尚且大言不惭:“为夫以身相许,可算报达世子妃大恩?”

一宵甜蜜,尽管天不亮就要起身准备上朝,虞阁部只觉神清气爽,哪知这日却发生了一件“大事”,以致天子龙颜大怒。

虞沨受传,刚进御书房,迎面一本上疏丢来,正好落在脚下。

不及细看,虞沨连忙双膝跪地,一旁侍墨的苏荇也吓得不轻,詹公公为首的内侍更是“扑通”“扑通”地跪了一串。

“好个卫氏,好个才疏学浅、不堪重用!”圣上拍着御案,并没叫人平身,尚且不消怒火,来回地踱着步子:“远扬,你可曾收到青州卫氏回书?”

虞沨自然没有收到,但他已经料到圣上雷霆一怒所为何事了,暗暗叫苦。

“朕让你修书劝说卫氏入仕,已算顾全了他第一世家的颜面,哪知卫氏竟直接上本,违逆圣意!”

“圣上息怒。”虞沨暗里叹息,知道眼下不是给外家求情的时候:“卫氏固执,容微臣再修书说服。”

“罢了!”天子一挥龙袖:“原本也不是非他卫家不可,但朕怎容人违逆天威?苏荇,你立即代朕拟谕,问问卫光禄,他眼下是我大隆臣民,还是东明臣民!”

这话十分严重,若卫氏再拒绝入仕,定个大逆之罪也不为过,虞沨忧心忡忡回府,当即修书一封嘱咐灰渡,先遣一亲兵飞速递往青州——当然这回极尽分析厉害,奉劝外祖父莫要执迷不悟,阻止舅舅奉诏出仕,否则卫氏必遭灭门之祸。

委实天子盛怒之下,尚且没有直接降罪,也算顾及楚王府的颜面,给卫氏最后的机会。

旖景知情后,也不由暗诽这个外祖父实在迂腐,东明早已灭国,眼下卫家得享尊荣,受的是大隆君主恩典,却屡屡拒绝入仕,无非仍是觉得“一臣不事二主”,才不坠世家清名,倘若如此,当初何不拒绝恩赏尊荣,眼下卫家得以安居乐业、保留第一世家清名,全凭高祖当初未没其前朝禄田,你若非大隆臣民,又有什么面目白享职禄?若不能保证温饱,族人还能这般清正?既不为官,又不经商,光靠着朝廷按例分划的田地,过的也是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苦生活,倘若真能如此,天子也不会强令卫氏出仕。

偏偏是养尊处优,还认为应享,固守着东明旧臣的贞洁。旖景深觉不耻,当然这话是不会说出来的,也就是腹诽而已。

想南儒丁昌宿虽也曾拒绝高祖入仕之请,还知道为大隆陪养人才,输送了不少清正官宦,得享尊荣也是应当,卫家毫无贡献,只享禄而不作为,偏偏还自忤忠正,甚至清正到连姻亲都不顾,殊不知若非楚王府作保,这回他们必遭灭顶之灾。

“只怕外祖父就算迫于无奈服软,允舅舅奉诏入仕,这回也算被我得罪狠了。”虞沨轻叹。

卫家定会以为虞沨两次相劝未有作用,才说服圣上下诏,强令入仕,利用他第一世家的声威,为新政扫清障碍,于卫家而言却是“清名受损”“忠贞难保”,难保不会迁怒虞沨。

旖景也只好跟着一声叹息,夫妻两一时愁眉不展。

第两百二十四章 计谋迭出,谁是高人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间,明枪暗箭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涂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然棒喝,悔之已晚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第三百四十章 探望小姑,长嫂发威第九十七章 蛇蝎比之,尚有不足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与不要,皆在我心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问君知否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应招,不妨见面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韩联姻,已成定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八十三章 一时善意,却结恶缘第两百九十章 村落遇险,“一箭中的”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拨,小小报复第三百零七章 悚然而惊,却成交心第两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变,生死危机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争,世子警言第四百五十九章 不甘受辱,偏遇轻视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三百三十六章 虎狼大舅,三个妖精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山之约,依时发生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忆了,怎生是好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来惊喜,恭贺芳辰第三十七章 恃强凌弱?原来闹剧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诡异心态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会议,挑破隐密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七百零八章 决断不易,步步相逼第两百三十七章 储君无能,实为隐患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七百四十六章 药石无治,预感大限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五百七十四章 劝逼指证,虞栋获死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四百零九章 风云突生,顺势嫁祸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九十二章 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庆王拜访,阴谋逼近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来顺利,忽再危逼第三百九十一章 吕氏婆媳,朱氏祖孙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七章 娘子撑腰,丫鬟树威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蝉脱壳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阴谋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人逢悲痛,脱胎换骨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两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议,不料变故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传花击鞠,旧怨新仇第三百九十四章 病榻之畔,风波暗酿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六百七十一章 干娘面目,王妃“怀妒”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五百五十二章 算作绝别,九月之喜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墙还未倒,避之不及第三百三十一章 从此之后,再不分离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亲,舅父入京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违逆“慈母”,教训顽劣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厦将倾,厚聘富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