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渐凉,男女秋月

重阳后的天气依然晴好。

只西风渐凉,悄无声息地送走了盛夏的酷热,及到中旬,终于下了两日绵绵细雨,苍翠的碧叶便在数夕间染上了秋意,萧萧而落,枝头玉兰香凋,远山上的红叶却开始灿烂起来。 www ●TTKдN ●¢O

平安坊内的一处高阁里,锦衣玉笄的贵胄临窗而坐,目光透过屋檐下渐次的滴雨,望向远天一层薄湿的阴云,手边一盏汤色金黄的茶水,有白烟浅蕴。

一声门响。

虞沨将目光从窗外收回,看向稳步而来的少年。

这少年大约十五、六岁,青布裋褐,发束布巾,俨然是酒肆跑堂的装束,这时却并没有卑躬屈膝的讨好,举止仿若士人,环手一个长揖。

“禀世子,属下已经察明,在东侧雅室里与纪巍见面的是六皇子府的幕僚。”

虞沨微微颔首。

那少年等了数息,见世子没有嘱咐,又是一揖退了出去,迎面瞧见几个锦衣郎君踩着木梯上来,一脸是笑地迎了上去,俨然就是个跑堂。

须臾,再是一声门响,魏渊走了进来。

“早料到纪巍身后有人,想不到却是六皇子。”待魏渊落坐之后,虞沨说道。

“六皇子?”魏渊微一扬眉,须臾便笑:“世子真没想到?也只有六皇子与徐家才会想出这样的损招了,包都司镇守归化功劳赫赫,竟企图用这么可笑的罪名将之处死。”

虞沨微微一笑:“秦相放纵纪巍几个跳梁,原来是一石二鸟之计,虽六皇子还不足以让四皇子重视,可让圣上晓得他的野心,对四皇子有益无害。”

“要据实上报?”魏渊微微蹙眉:“这未免会牵涉储位之争。”

虞沨一叹:“圣上既然让察,当然是要据实上报的……吕简是否已经动身?”

归化包都司一案,吕简最终还是上了奏本,当然不是和纪巍找的那几个言官联名,也并非弹劾包都司,而是上请圣上严察此案,先探明包都司下令射杀俘虏究竟是因事发急迫无可选择,还是在能够避免的情况下草菅人命。待明了真相,再决定包都司是否当罪,才算不偏不纵。

其实归化边军里早有天察卫暗探,圣上已经明了包都司并无罪责,却依然准了吕简所请,并授他为钦差,往归化察明真相,无非是要考察吕简,看他能否当得重任。

“正是今日动的身,都察院有御史送行,也有些在背后暗骂吕简不识抬举。”魏渊显然才看了场闹剧,这时一边喝着茶,一边扬着唇角微笑。

“不消说,定是纪巍联合的那几个心里不服。”虞沨摇了摇头。

“他们正骂得起劲,就有吏部调令下来,调任他们去地方‘历练’,最高也就是员县令,甚至有去边城任主薄者。”魏渊说道。

圣上虽未察明纪巍身后的人,却已经对几个心怀私欲的御史动手,他们的品阶虽说不高,但因在都察院,有弹劾百官之责,职权极重,这回下调去地方,其实就是贬斥了,若识相些,在下县做出政绩,或许能保住顶上乌纱,若还不自省,去职入罪只是迟早。

“只六皇子把手伸到边军,圣上岂能容忍?”魏渊不无担忧。

虞沨却不以为意,浅啜了一口茶水:“丽嫔父兄自从上回丢了官,一直赋闲,又并非世宦之家,不足为患,应是六皇子意欲笼络言官,但都察院多数是秦相门生,位高权重者他也笼络不上,也只有诸如纪巍这类不高不低,见风使舵者才会被他笼络,边卫军官多从皇室亲军选派,无朝廷军令,不得擅离守地,六皇子再是愚钝,也晓得这一规定,他这回助纪巍小舅子争图都司一职,不过是想笼络纪巍罢了,其意并非军权,纪巍也还没有别的野心,不过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小舅子在军中得到擢升而已。”

魏渊想了一想,这才释然:“就担心在这节骨眼上生乱,既是如此,圣上应当暂时不会插手皇子们的明争暗斗。”

虞沨却想,大隆建国仅三十余载,眼下各方军卫,大多是从龙有功之勋贵掌握,而战火平息,天下清平也就是十余年间,天家一时还未有机会整顿兵卫诸将,但旧年金逆一案,袁起欲反,已经让天子生防。

待吏制革新,皇权增强,接下来就轮到完善军制。

眼下在军中声威赫然者,当推卫国公府与楚王府。

高祖、太宗与当今天子三代帝君都对两府甚是倚重,正是如此,或许将来才越让天家忌惮。

卫国公应是也有这层顾虑,虽仍掌京卫,却让嫡长子苏荇从文官一途。

当今天子应还不至忌惮两府,不过将来新帝却十分难说,而就算两府有意示忠,甘愿卸权,新帝也许仍会忌惮两府在军中威望。

若想保家族太平,两府不得不涉入储位之争,只有再得新帝信任,方才能在适宜之时,交卸兵权。

想到这里,虞沨不免轻揉眉心,只因他这时也看不懂天子心意,究竟属意哪位皇子,似乎对太子仍有期望,又密切注意着几个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可就算怀疑四皇子谋害储君子嗣,也只是小惩大戒,并未深究。

实在是君心难测。

还是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至少眼下,并非交卸兵权的时候。

一阵沉吟之后,虞沨又交待了魏渊几句,便出了这处酒肆。

秋雨未住,长街浸湿,西风入襟多少带着些寒意,虞沨拢了拢肩上锦披,一边踩着铁镫上车,一边嘱咐去户部衙门。

跟着纪巍弹劾守将的几个言官既然已经受贬,想必纪巍的京官之位也是朝不保夕,圣上就算为了不让六皇子涉入太深,也会对纪巍小惩大戒,那么,他也到了时候去户部“警醒”一二。

刚过正午,韩尚书与两个侍郎将将也在外街用了午膳回来,正一人捧着盏茶闲谈,听说楚王世子驾临,面面相觑一阵,忙不迭地迎了出去。

一番寒喧,虞沨才说起来意。

“今秋各部推举任官的名单已经递至中书省,圣上令内阁抽察,我看了看户部上递吏部之考评,新晋的几个吏员绩评与事实却不相符。”

一听这话,韩尚书登即紧张起来,心里却实在孤疑。

今秋考评,户部入职者不过是八品以下的吏员,都是国子监生员经观政考核通过,对于这些低品职官,往年只要各部推举,吏部通核,中书省一般不会挑剔,圣上更不会观注,怎么今年,竟惊动了内阁重臣核察?

虞沨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几个户部长官,又是轻轻一笑:“圣上已经诏令复行科举,实施官制改革,对入职考评自然关注,尽管你们户部这回入职的吏员皆为八品以下,内阁也不敢疏怠,哪知一察……其中一位监生,自从观政以来,怕是连户部衙门都没来过几回,倒是同几个主事常常出入怡红街,称兄道弟,交情甚笃,不知此人可当真精通户部政务,足以授官?”

并未点明那人是谁。

韩尚书当然也不会愚钝到追问那人名姓,连忙询问两个下属:“秋举一事我交给二位主理,可有这般荒谬之事?”

正因这回秋举入职者品阶不高,左右侍郎哪会亲自审核,都是交给各自下属督办,这时自然也答不出个丑卯来,嗫嚅一番,道罪连连。

“官制改革正行,诸位还当谨慎,名单我已经交回吏部,想来这三两日就会有人寻各位核察,相信韩尚书会认真处置。”虞沨说完这话,并不多留,道辞而去。

紫檀车直入皇城,在正阳门前停下,虞沨顶着濛濛细雨入宫,到御书房禀了纪巍与六皇子府幕僚来往之事,天子果然不置可否,虞沨回了内阁当值的文渊阁,与苏大学士议了一阵各府州官学的细节,就见苏荇跟了进来,说圣上召了吏部侍郎,下令将纪巍调去康平任县丞。

非但是苦寒之地,更是人烟稀少,纪巍这次被贬比那几个御史更狠。

“圣上真是……纪巍本来就有老寒腿的毛病,这回可惨,唉。”苏大学士叹气,眉梢眼角却尽是笑意。

包都司也算是老国公之旧部,苏大学士其实是在表示兴灾乐祸。

内阁学士一般申正即可辞宫,但今日圣上又召了两个阁部议事,待虞沨与苏轹出了正阳门,天色已经昏暗,雨势似乎有所加急,苏轹便邀虞沨一同在附近用膳,待雨势稍缓再回王府,却被虞沨拒绝:“祖母因着这场秋雨,不慎染了风寒,前日起就有些发热,旖景在荣禧堂侍疾都已两晚,我得赶回去看看。”

苏轹听说老王妃身有不适,忙问可请了御医,当知并无大礙后才称万幸,反而催促着虞沨快走。

哪知虞沨才到王府门前儿,便听门房禀报,说有个访客已经候了足一个时辰,王府声名赫赫,也常有前来投帖拜访者,多数都由属官接待,这位劳门房特意通禀,应是坚持要见世子本人了。

虞沨心里牵挂着老王妃,又担忧着旖景累了两日怕吃不消,有些不耐烦,接过帖子一看,见上头写着古秋月的名讳,想起是殷永的表弟,并不愿见,只交待了灰渡让晴空应酬了事,换了软轿到荣禧堂,才听祝嬷嬷说了老王妃服了太医院的药后,体温已经降了下来,半下午时用了一碗白粥,比昨日精神了许多,才硬劝了旖景回关睢苑,老王妃也刚刚歇下。

虞沨略微安心,不好打扰老王妃,返身回了关睢苑,问得旖景回来后沾着枕头就睡熟了,春暮深怕扰了她休息,这时还没让摆膳。

又听晴空来禀,竟说古秋月是为了胡家巷子宅子的事来见,他作不得主,只好让古秋月稍候,来讨世子主意。

虞沨心中大觉讶异,这才请了古秋月到外庭面谈。

又说古秋月,自从那回与虞沨在西郊巧遇,一门心思就想巴结,他倒不想入仕,兴趣是在商事,若与权贵有了来往交情,当然也是大有助益,得知表兄殷永得了世子看重,纠缠了好些日子,让殷永递帖子拜会,却被殷永毫不犹豫拒绝。

古秋月找不到旁的门路,正感沮丧,不想却有天赐良机。

于是今日壮着胆子递了名帖,这会子跟着晴空到关睢苑,一路四顾,只见游廊转折,院落重重,草木扶疏,亭阁错落,竟走了足足一刻,才进了关睢苑的正门。

暗自啧舌不已。

晴空将他带到门旁花厅,这才入内禀报,古秋月坐了一阵,忍不住到门外廊子里站候,观赏着暮色下秋雨中别有情致的园景。

忽闻一声:“秋月”。

只见长廊那头一名身着梅色比甲的少女款款行来,不觉呆怔,环手一揖:“姑娘如何识得在下?”当看清少女眉目俏丽,心却莫名地跳得仓促起来。

那姑娘却也是一呆,她刚才隔得远,古秋月站的地方也有些幽黯,只模糊看见一个身形,哪知竟是外客,忙福了福身,不及解释。

古秋月便听身后又是一声轻脆:“夏柯,你专程来迎我?”

原来今日秋月奉命去国公府送庄子里新收的蔬果,得了半日假,与从前要好的丫鬟闲话到傍晚才回来,夏柯却是因为世子嘱咐去楚王书房递个物什,正巧见她,才出声唤住,不想却让古秋月误解。

知道自己会错了意,古秋月倒不尴尬,照样冲秋月一揖:“可巧,姑娘竟与在下同名。”

夏柯又打量了古秋月两眼,只微微一笑,便对秋月说道:“老王妃退了热,世子妃下午回了关睢苑里,我手里有差事,屋子里就只有春暮在,你快去支应着。”又冲古秋月福一福身才往外走。

秋月却瞪着双秋波目,打量了古秋月好一阵子,直将人看得紧张起来,才卟哧一声笑道:“郎君怎么也叫秋月,这可是女子的名儿。”

第七百二十八章 旧怨在心,扭曲人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个忠婢,一段前尘第三百零四章 沉寂当中,风声暗起第五章 再见故人,深藏爱恨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四百五十章 离家出走,姐妹交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陈谋滥计,并不稀见第一百三十一章 对峙双方,狡言不断第六百三十八章 获胜关键,让人胆寒第七百三十七章 妄度人心,败势如山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六百八十五章 隐瞒后着,暂且袖手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后,并非添花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二十一章 一见牵心,盘算姻缘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称誓在前,决不另娶第两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浅不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七百二十七章 鸿门宴近,斗志昂扬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尘新世,一般哀凉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两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响,是为何人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四十章 妖魅无效,心怀不甘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三十八章 从前知己,隔世再见第两百一十一章 多方携手,关健一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谋划分府,江月发招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韩联姻,已成定局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四百章 将来弟妇,眼下判者第两百五十六章 当众明辩,不惧群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险为夷,渐入死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敌,暧昧难分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四百四十一章 如此理论,忠义难全第三百六十一章 挥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蝎毒计,宋氏决断第四百零一章 宫宴之上,各怀心思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谈,蹊跷遗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两百一十二章 苏直归来,强势清算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两百零九章 宫宴归来,却有访客第三百八十三章 顺利落毒,自行揭发第四十二章 巴掌甜枣,俱都给之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医”出场,气焰熏天第七百七十七章 本来顺利,忽再危逼第两百三十六章 或有纰漏,不及详察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第两百一十章 长卷之上,共画来年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梁,万般不愿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怀妒恨第三百零五章 策动前夕,偶然偷窥第一百三十八章 虞洲来访,对坐闲谈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势二字,当用得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子若被夸,实非善事第七百七十章 大变在即,许氏施令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变故悄然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计划,点醒祖母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医卫曦,再见故友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两百八十八章 书信叩别,半途勒马第三百零八章 渐揭真相,所谓慈母第九十六章 英明世子,机智转寰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圆场,各人计量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响,黄恪施助第七百五十五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第四百六十五章 兴师问罪,虎狼之心第六百九十一章 黄氏“错识”,张大不蠢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死无疑,绝不饶恕第三百九十五章 低估痴心,当头棒喝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