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唯一对手,劝人纳妾

“不能调解?”这句话是疑问的口气,可说话之人却是唇角略卷,眉心平和,并没有半点惊讶的神情。

三皇子——现在要称他为大君了,在西梁,已经是在君王、太子之下封位最高者,凌驾在邑公之上,享有王位继承的名份。

崭新出炉的大君手里扣着个白玉盏,轻轻与薛国相一碰:“国相也早有预料吧。”

两人现在身处夹杂在西北原与西梁之间的某个部盟。

原来这两个部盟是向西梁纳贡称臣,连权位继承都需向西梁王上书允准,前不久因为西北原的挑唆,发生了冲突战乱,故而西梁王派遣薛国相从中斡旋调解,签订协议,停息战火,刚巧被大君赶上,西梁王有意让大君熟悉西梁政务,便让他跟随前往,等解决了这事,正好巡游西梁各郡。

“殿下何故这般以为?两盟已经签定协议,咱们也算大功告成了。”薛国相并没承认。

“协议不公,但因为我西梁插手,一方才忍声吞气,不过北原不会放过挑唆离间的机会。”虞颢西仰首饮尽美酒一盏,眉梢轻轻一挑:“昭康氏必然看中了两盟领土,才挑生冲突,意在让一方不满,背弃西梁而求助于北原,北原人一派兵,必会把这两个部盟一并吞占,也算再逼近我西梁一步。”

薛遥台将酒盏一顿:“如此,咱们岂非中了北原人的奸计。”

北原人当年被大隆重创,元气大伤,兼着又生内乱,政权分裂,这时占据西南的政权要同时向两个部盟宣战并无绝对胜算,更何况两部盟身后还有西梁撑腰。

所以才会先拉拢一方,堂而皇之地派兵进入他国领土,逐一吞并,才是省时省力。

大君殿下伸手推了国相一把:“国相何必故弄玄虚,陛下应当早有谋算,不过两盟到底是对西梁纳贡臣服,若是讨伐,并不占公理,也会让别的属国忌防,不过倘若北原人侵犯我西梁属国,西梁当然要反击。”

这么一来,就能名正言顺地吞占两盟,收归西梁治下。

薛国相显然很满意:“殿下果然机智。”

“这一战可否由我统领?”大君很是殷勤地替薛国相满斟一盏美酒:“还得国相多多替我美言,毕竟我并无领兵作战的经验。”

大隆近三十年风平浪静,就算与北原小有冲突,也不到皇子们领兵作战的境地,大君殿下也就只有参于狩猎的机会,显显身手,还从没有真正见识过战争。

“殿下可有胜算?”薛国相笑问。

“北原兵将虽然凶悍,可更善于在平原列阵拼杀,两盟多有山林高地,若设伏杀暗袭,先挫其精锐,再乘胜追击,必能大胜。”大君胸有成竹。

薛国相听出大君并非一时兴起,显然对两盟要隘地势做了分析,甚至已经制定了详细计划,满意更添一分:“殿下既有自信,下臣当然愿意力荐。”两人又痛痛快快地碰了杯盏,薛遥台又问:“下臣打算两日后返回大京复命,未知殿下有何打算?”

依据西梁王的安排,是要让颢西暗访西梁郡城,熟悉各地政务以及那些盘根错节的贵族权臣,自然少不得薛国相派员辅助。

“我会往望阳郡一路巡察。”大君轻轻一笑:“不瞒国相,颢西是想潜返锦阳。”

薛国相微微蹙眉。

“大隆帝位若由当今太子继承,于我西梁邦交无益,虽这可能极微,倒也不能大意,还是根除隐患才好。”

“以臣看来,太子无能,即使克承大统,政权也会旁落,眼下唯卫国公、楚王两府最为势重,并握有实际兵权,他们应当不会与我西梁交恶。”

“就是因为太子没有主见,才易受蛊惑,无知之人尤其自大,倘若真是太子继位,孔家党羽还未彻底翦除,兼着还有那些觑觎兵权的文臣,诸如秦家等等,未必不会挑唆着太子发动战争,用以掌握兵权,削弱苏、楚两府之势。”虞颢西轻轻一笑:“再者,让皇后心怀期望而死实难平我心头怨恨,一定要让她万念俱灰,死前品尝到什么叫做肝肠寸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放弃了大隆帝位,坚决不能见好就收,势必要报复到底。

“国相,我这么一番搅和,大隆帝位极有可能落在二哥、四弟两人之一,倘若父皇最终选择的是二哥……他虽略失才干,却必信苏、楚两府,有虞沨辅政,至少五十年内,西梁都要维持与大隆之邦交,两国秋毫无犯,唯有缓缓吞占大小盟国,先将西北原远逐甚至剪灭,增强我西梁国威。可假若万一,大隆帝位落在我那四弟手中……”大君殿下唇角一斜:“我西梁大有可图。”

薛国相对大隆内政了解自然不如大君,闻言重重一挑眉梢。

“我那四弟多疑,而苏、楚两府势重,若四弟继承大统,必然将两府视为威胁,不除不快,或许将引内乱,虞沨这人虽然多谋,可他却缺乏贪婪野欲,对天家又甚是忠心,未必会生反意,一旦失了先机,说不定会被四弟暗害,大隆没了楚王一脉辅佐,准确说来是没有虞沨定策安国,各大权贵之间必生血拼,老四未必能掌握全局,一旦自乱,西梁就有机会突破关隘,兵临其境。”

“看来,殿下眼中对手,唯有一个楚王世子。”

“的确如此。”虞颢西重重一顿酒盏:“放眼大隆,他是唯一让我心生佩服的人,也想与他一争高低,我是把他视为对手,可从不曾想与他为敌,所以,倘若是二哥继位,也只有将心思放在北原,倒可以与虞沨比上一比,看看是大隆先灭北原,还是我西梁率先攻占北都。”

“以殿下看来,福王胜算几何?”

这话让大君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老四阴毒,这些年来也准备了不少暗着布局,倘若父皇犹豫不决,没有先除了老四,就会让他占得先机,我对卫国公与虞沨都甚是了解,没有父皇圣令,他们不会率先对老四下手,不过我这回远走西梁,正是让老四趁心,将来他不会再把我当做敌对。”

“殿下恕臣直言,听了这一歇,下臣并不以为殿下非走这一趟不可。”薛遥台忽然说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殿下心怀抱负,何必以身犯险。”

“未知国相生命里是否有过必须争取,不能放手的人。”大君不答反问。

问这话时,他的眉梢往鬓角斜斜一展,眸中琥光一掠,牢牢盯稳薛国相。

大君殿下当然对薛国相倾慕蓝珠公主的事早有耳闻,也心知肚明,当他幼年时,薛国相之所以大废周折与他取得联络,示意只要他心怀抱负,自己会鼎力相助,关键的一个原因,只怕就是出于对宛妃的念念难忘。

薛遥台为了蓝珠公主终身不娶,在西梁也不是秘密。

他相信薛遥台的情意远比自己父皇更加纯粹,可大君殿下想不通的是,当初薛遥台为何会轻易放手,眼睁睁的看着心上人远嫁他国,而未做任何挽留。

而这个问题也让薛国相短短一怔,似乎明白了什么,深深看了一眼大君:“我生命里,只出现了唯一一位,竭尽全力也想成全的人。”

因为成全,所以放手,可这个道理,显然没有写在虞颢西的人生信条。

远庆九年七月下旬,伊阳君亲眼目睹不久前污篾刺杀西梁大君,当年参与皇后暗害宛妃的孔家遭至满门抄灭,蓝珠公主的冤屈终于得血,使臣不负西梁王嘱托,终于能够回国复命,伊阳君入宫拜别天子,即将准备返程。

在这之前,当然要去楚王府拜访,也作辞别。

楚王府为此设了家宴,款待伊阳君,但是这一回,席上之人比起上回更少。

虞栋一家五口已经命丧黄泉,安慧便不耐烦再回王府应酬伊阳君,找了个借口避开,又因虞沨荐了殷永去溟山书院,安然也随往冀州,这时夫妻俩都不在锦阳。

不过席上的气氛却并不沉闷。

老王妃听旖景读了安瑾让伊阳君捎回的家书,得知孙女儿在西梁颇受礼遇,一切安好,自然觉得欢喜。

关于虞栋一家的收场,伊阳君在西梁也有耳闻,旖景更是将详细情形写成书信递给安瑾,伊阳君早知小谢氏与虞洲兄弟对安瑾并无多少亲情,这时更是连问都不曾多问一句,倒免了不少尴尬。

不过提起庆氏宗家的反应,伊阳君难免解释两句:“家人得知岳丈犯了死罪,起初很有些怨辞,不过当打听得并未涉及公主后,转而又是诸多安抚,并不敢轻慢。”

虞栋被除族,但安瑾有公主封号,所以在宗牒上干脆写在卫王妃名下,赫然成了楚王嫡女,庆氏宗家当然不敢轻慢,比从前更是费心巴结。

而这回伊阳君返国,圣上更是赏赐不少,接见时又特意询问起东华公主,这消息传回西梁,庆氏宗家更是不敢为难安瑾。

不过三皇子就这么甩手去了西梁,却还留下两个侧妃,天子本来考虑让伊阳君将宁、孔二妃带去西梁,哪知三皇子早有交待,称两名侧妃皆是皇后族人,多年来被皇后当做耳目之用,对他早怀祸心,天子一听,当即绝了这心思,勒令两名侧妃落发,成了庵堂里的尼师。

楚王府家宴款待次日,伊阳君便启程返国。

没过几日,旖景就听说了太后欲让严氏女为福王侧妃一事,当然没有广为张扬,而是诏了福王夫妇入宫,当面提说。

旖辰身怀六甲,虽然对突如其来之事有些讶异,倒没有产生太多排斥的心理,正打算谢恩,哪知福王就跪了下去,声称当年他早有称誓,绝不纳妾,不敢出尔反尔有负誓言。

把这事告诉旖景的是虞沨。

“事发突然,我认为是圣上在行试探之策。”虞沨说道。

旖景却一时拿不准圣上对这一试探结果是否满意。

“若福王得继大位,万万不能只有中宫一位,必须广纳后宫,以平衡卫国公府之势。”虞沨微微蹙眉。

也就是说福王没有通过首轮考验。

“我想与姐夫会面一谈。”

“这个时候?”旖景惊讶:“这时与福王府来往,会不会让圣上生防。”

“我想,圣上应当希望姐夫能以大局为重,才会把这事传到我的耳里。”虞沨有些烦恼地揉了揉眉头:“对我未必不是试探,倘若我们袖手旁观,说不定会让圣上以为咱们有意放任福王独独倚重卫国公府。”

天心难测,君臣之间的信任有时远远不如表面上那般坚固。

“那咱们一同去,我也得提醒几句姐姐。”旖景说道,心里始终有些不舒服,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会主动去劝旁人纳妾……这究竟算个什么事!

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计”,入宫“和离”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计酿成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计划,点醒祖母第两百八十章 一人醉死,一人遇刺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个忠婢,一段前尘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愿陌路,不拖不欠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三百七十七章 剧毒*,偷梁换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子疾愈,引人半疑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杀机早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侍婢易主,共赴宴席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杀机早伏第两百九十三章 恩册郡主,各人心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有离间,高低显然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楔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迫于无奈",自曝家丑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四百一十章 劝言留生,何为夙愿第七百四十三章 缱绻怀忧,病势日沉第六百八十八章 预算反目,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来锦阳,婚前教育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设宴谢师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动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来人,青州寄信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七百三十五章 当众揭发,子若强辩第两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动,一方尚迷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四百四十九章 言醒江汉,江薇婚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两百六十五章 瞒天过海,丧尽天良第七百六十二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第二十四章 鸡飞狗跳,银钗坠井第七百零五章 你来我往,闹剧开锣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一百七十章 问罪甄府,慈母悲声第一百七十一章 多年怨恨,一朝暴发第两百四十一章 两心相许,早在当时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五十三章 重返旧地,苦辣酸甜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拨,小小报复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旧怨,实为至交第五百三十六章 入潜西梁,一对兄妹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真相!同道中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亲,突降艳福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雾渐消,险在眉睫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三百八十五章 远瑛堂内,终极对恃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暂时“和谐”,苦无良策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争取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六十九章 闺秀风范,但为良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恶名,全靠舆论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八十九章 一门姻缘,皆大欢喜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九十四章 月下阴谋,如何破解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六百一十一章 无情杀戮,冷厉逼问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诏返辽王,将有杀祸第两百一十五章 宋辐和离,母子生隙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卧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服金元,万事俱备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两百三十四章 戏已开演,各归各位第两百一十九章 羊脂鱼佩,或有内情第二十九章 有人忠直,有人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