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黄恪归国,史载之宴

眼下深受大隆新帝信重,正忙着在京卫指使司排除异己、拉帮结党企图架空卫国公的黄陶,做梦也没想到他无奈之下“牺牲”的嫡长子黄恪还没被大君泄愤,而是铁锁加身却好吃好喝的养在大君府里。

大君要杀黄恪那是不废吹灰之力之事,而黄陶背叛后,他也没有理由留着这个人质,而黄恪之所以还毫发无损但不见天日的活着,实在是因为大君对这个人的品性产生了莫大的好奇。

当初在徐州,黄恪以“访友”为借口打算偷跑,这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办法,大君之所以扣他为质,就是“担心”黄陶背叛,又怎会毫不设防?不过黄恪显然得了黄陶叮嘱,虽怀必死之心,可也要拼搏一下,但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诡计来,才孤注一掷。

也压根没想到大君扣他下来并非是为了要胁黄陶,仅仅只是为了让黄陶确信刺杀太子之谋,按照大君编排的戏本继续卖力往下唱罢了。

可稀罕的事发生了,黄恪以“访友”之名脱身,却在途中路遇一对乞儿姐弟,那姐姐大概十三、四岁,周身狼狈满脸泥土,当然不可能花容月貌我见犹怜,弟弟也不知是病的还是饿的,总之眼看就要断气,姐姐跪求路人好心相助,施以些许钱银,好请大夫看诊,救弟弟一条性命。

路人漠然不顾,哪知自身难保的黄恪却动了隐恻之心,竟然帮助着姐姐把弟弟送去药房,还掏出了自己为脱身归京准备的盘缠钱,施予大半给那姐弟俩。

这也导致一直跟着黄恪的薛东昌在“请”他回去时,竟相信了黄恪“迷路”之说,以为黄恪若真打算跑路,哪会把盘缠施予乞儿?他自己打算沿途乞讨回去么?

大君当然不会相信黄恪的鬼话,但也十分诧异,黄陶那么个无恶不作、阴险狡诈之辈,竟能生出这么个儿子来?这太不科学。

是以,大君在没有揭破真相前,趁着行程无聊,又安排了几回试探,竟发现黄恪还当真是个谦谦君子,大君顿时觉得自己遇见了千载难逢、难以解释的罕事。

及到后来,大君潜返西梁,也再没有与黄恪虚伪客套的必要,擦亮了冷剑架在人家脖子上,却斜挑唇角语气温柔:“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你?”

黄恪大概是在徐州那回被人“请返”,也彻底死了逃跑的心思,并没再作尝试,当时大义凛然地说道:“殿下欲害储君,以我为胁逼迫家父,实为不智,家父深得太子信重,忠于君国,决不肯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殿下要杀就杀,何需多言。”

感情这位是真以为黄陶是正人君子?大君“震惊”了,一不小心手颤,真在人脖子上划了道不深不浅的血口,黄恪神色却没有分毫变化,依然视死如归,直视大君的目光俨然有如盯着乱臣贼子。

大君觉得把这么个人一剑杀了有些可惜。

于是收了剑,苦口婆心地问他:“黄陶若无恶意,直言拒绝我就是,也可禀报太子,何需交你与我为质,使亲子身陷死局?”

“无凭无据,家父怎敢妄告皇子,势必要捏有把柄,才能让太子信服。”

大君彻底无语了。

他若不让黄恪开窍,认识到黄陶的阴险嘴脸,明白过来是被亲生父亲当作谋夺权势的牺牲品,是不是显得太没成就?

“我留你一条性命,也好教你知道真相。”大君大手一挥,于是黄恪就在大君府“安住”下来。

但只不过大君很忙,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转头竟将黄恪忘得干干净净。

若不是薛东昌还算尽职尽责,把大君“锁着他,但莫要饿死了”的嘱咐谨记于心,说不定黄恪真就被活活饿死。

这时候大君忽然想起这么号人物,薛东昌却不知怎么回答。

还能如何?铁镣锁足又被关在禁苑,黄恪还能怎么样?

所以薛统领只说一句:“还活着。”

“有没有闹腾?”大君颇有耐心的引导。

“殿下当时只称别将人饿死,因此属下……没听仆妇禀报,想来应当没有闹腾吧……”薛东昌沮丧得无以言表,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征战疆场、建功立业,好容易盼到机会,却被大君丢在锦阳看防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这时,竟然还要对黄恪那小子关怀备至么?

大君于是亲自去“看望”了一下,却发现黄恪虽被关押了接近两载,太久未见天日,肤色苍白得有些不正常,却并没有显出狼狈不堪,虽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裳也还干净,这时居然就着天*定神闲地靠坐在榻上看书。

一问之下,大君才知道黄恪要求送食的仆从:“劳烦小哥上禀一声,一日三餐大可不必,一餐足以,可否每日送水予我擦洗及更换衣衫,若是能送几本书籍入内,更怀感激。”仆从把这事通报上去,大约薛东昌也觉着把人关着发臭不好,没放在心上,随口应允了。

大君隔着栅栏瞧见黄恪心安理得的模样,越发觉得此人作为黄陶儿子实为稀罕,摆摆手让薛东昌松了他的足镣,将人请进茶室。

黄恪自以为死到临头,又恢复了大义凛然的模样,实让大君殿下哭笑不得,组织了好半天语言,才告诉他大隆发生之事。

“黄陶并没有揭穿刺杀太子一事是我主使,他反而救驾有功,眼下深得新帝信任,已为京卫同知,至于你这个嫡长子,仿佛是说经商途中遇劫匪不知所踪,已经报了意外身亡……黄恪,黄陶他知晓孤的计划,才能保下太子,但孔俊也在那场刺杀中横死,你道何故?”

大君眼见着黄恪神色总算转为惊骸,这才有些满意:“你那父亲早对庆王投诚,是为了将计就计,助庆王将我铲除,他生怕说服孔俊‘安排’北原佃作入濯缨园一事暴露,才杀人灭口,而你……”大君摇头:“你这个儿子,早被他当作势必牺牲之人,黄陶哪是忠于君国,摆明是贪图富贵权势。”可怜的小子,你被你爹骗了。

“这不可能。”黄恪的风度维持不住,瘫坐一旁,却仍不敢置信:“家父教导我兄弟几人,当正直处世、秉持忠义……”

“他从一开始就被孤收买,早对先太子有不臣之心,后,因廖氏被庆王所纳,又生二意……黄陶对卫国公之爵位也早生企图,你那姑母,恨不得让苏荇死于非命,好教亲生儿子袭爵。”大君苦口婆心,立志要让黄恪清醒。

哪知黄恪却忽然起身,薛东昌只以为他恼羞成怒欲加害大君,一个箭步上前……

却见黄恪长长一揖:“殿下,某有一求,此事若不能察明实不甘心,请殿下放某归返大隆。”

薛东昌石化了,这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凭什么要放你回去呀,凭什么凭什么,你甘不甘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哪知大君却一挥手:“东昌,着人将他送入铜岭关,小心别落虞沨手里,务必送他安全离开楚州。”

事后,薛东昌实在难忍,追着大君问个不停:“殿下怎么就这么放过黄恪?”

“我活了二十余年,就没遇见过这种罕事,杀了黄恪太过无趣,横竖前事已经了断,谁也不会再提,莫如放他回去,且看看他要怎么去察黄陶的真面目,有朝一日明白自家父亲是那样的嘴脸,又会如何?”大君摇头,啧啧有声:“看来我对黄陶也不是太过了解,你说,他怎么就教出了这样的儿子?”

倒是孔奚临这个阴谋论者想得诡异:“说不定黄恪就是装模作样,好哄骗得殿下放虎归山罢了。”

“用这种法子?”大君长笑数声:“那我这当也上得值了。”

这一个插曲,旖景当然一无所知,就连夏柯这时也完全忘记了曾与她幽禁在同一院落的“重犯”,当然至始至终没想起来面善的缘故。

黄陶被除族之前,黄恪也算旖景的表哥,逢年过节建宁候府子侄来卫国公府拜访,也会与大长公主问安,与小娘子们自有碰面,夏柯做为长随旖景出入的贴身丫鬟,是见过黄恪的,但时长日久,兼着原本也并不熟识,一时想不起来罢了。

而大君府的宴会也在长史官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筹办,旖景当然没有为此操心半点。

她甚至不知这时西梁贵族群体已经轩起滔天争执,各怀居心之人尤其盛盼大君府接下来的这场酒宴。

起因是虞灏西这雷厉风行的家伙,在回京当日,王宫首日午宴时,就当众提议大赏军功,使得普通贵族皆有凭功得封邑候的资格。

西梁王当时并没表态,却在三日庆宴之后,即将此议交盟会择日讨论。

于各大贵族而言,这当然是件大有益处之事,他们分别归属三姓旧部,富贵荣辱皆靠三姓邑候维顾,本身并没有享受邑收之权,故而族财家产全靠各大邑候分给,给他们相应的权柄,或者受富商贿产,或者绞尽脑汁盘剥赋税,一般而言,三姓邑候只要有丰厚的邑收入帐,一般不会在意底下人小有截流,但对于贵族而言,这就好比在别人的钱库里偷银子,总归有些鬼祟,不那么光明正大,得利也是小头,谁也不愿默许你把自家钱库搬空不是?

倘若他们也能因功封邑,那么便是把钱库据为所有,而且世代相袭取之不竭,吸引力可见一般。

宛姓是宗室,得了西梁王的意会,对这事自然表示赞同的态度,但对于庆、胡两姓而言,就是势必要反对到底了。

他们很清楚,身后贵族若有“自立”之能,再不倚靠他们提携,而都由王室直接封赏就能位列邑候,这就是由君王直接统领贵族,三姓之势更会被王室打压。

其实就算因功得封,一时也不会是大面积的封赏,得益者不过少数人。

但这不防碍多数贵族看到因功而封的期望,谁也不想一直被人压制,既然王室给了他们一个可得荣华富贵却不用奴颜屈膝的机会,大家都还是想争上一争的,西梁人本就尚武,贵族子弟大多骑射了得,个个都有立下军功的机会!

故而贵族们十分希望盟会能顺利通过此议。

尤其是这回子弟参与浩靖大捷的贵族,封邑的机会就在眼前,越发摁捺不住,竟纷纷登门求见胡、庆邑公,表达殷切希望政会能为部旧利益考虑的心情。

胡、庆二姓原是为了争功,这回才处心积虑达成各自旧部随军,没想到眼下成了这样的局面,很有些搬起石头砸脚的感觉。

拖延没有必要,西梁王既正式让政会商讨,最迟一月内必须有所决议。

于是无论庆氏还是胡氏,对各自旧部都表达了同样的警告——这是王室意欲分化三盟之举,大家千万不能上当。

但贵族们显然不会被说服。

根本而言,西梁立国已有数百年历史,渐渐发展壮大,时更月移,各盟贵族们对于旧盟的感情已经淡化,甚至不少对邑公处事不公“分利不钧”颇有怨辞,矛盾早就存在,不过没有爆发而已。

大君此举,无疑就是点燃了引火索。

事关利益,有谁还会仅凭三言两句就偃旗息鼓,咱们当然想团结一致,关键是邑公们也得让咱们看到比封候更大的利益呀。

但大君认为气氛还不够热烈,需要再添一把干柴,所以他打算在自家举办的宴会上再掰扯一些更利贵族而让胡、庆牙痛的政令,这自然就注定大君府此回设宴要被后人“载入史册”了。

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谋划,歪打正着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应死,何故病逝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险为夷,线索联成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对策,婚事仍悬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两百四十四章 悔在当初,痴心错付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觉之间,环环陷井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五百六十四章 召集军师,磨刀霍霍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一百一十二章 灵山之约,依时发生第两百四十章 阑珊之处,曾住何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三百一十五章 万寿大庆,终临抉择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两百三十九章 东宫有喜,圣上赐恩第六百零四章 帝崩无诏,唯一见证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六百五十八章 调“虎”离山,火烧“虎穴 ”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颜如是,无可奈何第七百六十六章 输给时间?其实注定第五百零一章 又来贵客,平乐心动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择,暗潜归国第七百一十四章 家有不肖,隐疾之患第八章 一个幕僚,一个败类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转头了结第三百八十二章 闹市刺杀,孤阁缠绵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第七十七章 妖孽皇子,险失清白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亲西梁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潜入大京第四百二十章 归化遇袭,一个时机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七百七十五章 领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四百九十七章 脱离掌控,怎生收场第一百五十三章 闺阁之间,小有芥蒂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开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三十三章 窗里窗外,两心契合第七十章 拈花识香,实有内情第一百二十章 你之哀伤,我之遗憾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不成,赐你个妾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后问责,除族离家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怀疑第两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两百六十一章 相隔十里,恨不能见第四百八十二章 帮派内乱,邻国政斗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两百零七章 贵女之间,泾渭不明第六百六十二章 声东击西,虚实难辨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对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见解第两百四十二章 乔县来客,再引觑觎第六十四章 紊乱开场,胜负难说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将出征,壮志凌云第六百六十章 脱身禁苑,销声谜局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五百六十三章 顺势而行,锦瑟“立功”第三百四十五章 计议已定,直言不讳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感渐重,浴室意外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六百三十六章 总算通信,大胜归来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报讯,黄氏发狠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刚,贤妇风范第五百三十八章 数桩喜事,又有恩封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怜”婢女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辞,彻底否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见闷棍第五百三十二章 怎能无悔?叩请和亲第三百三十八章 依偎之间,细数疑惑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三百一十章 一语成谶,前路未明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乐阳之谋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两百六十四章 福祸相依,生死与共第三百四十四章 簪缨望族,清高太甚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雨间歇,如此犒赏第一百三十九章 口蜜腹剑,坦率阿薇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个许诺,两世纠缠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丝剥茧,夏夜缱绻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