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这一日,七夕佳节,乾明宫内的御书房。
中年男子背光而立,明黄纱罗长袍上,金龙腾出云纹。
他的身后,是宽敞的一方龙案,上边凌乱地堆放着几本奏章,最上的一本,此时敞开搁置,乌字之间,并无朱批。
一支细笔狼豪颓丧地斜躺在朱砚上,微微翘起的笔尖,缓慢地滴落着艳丽的朱砂。
两鬓斑白的内侍,手持拂尘,垂眸躬身站在光影里,连呼吸都放得极为轻微,生怕发出半点声响来。
金砖地上还有一滩残余的茶渍,那是早先天子一怒的“证据”。
御书房的气氛在静寂里紧绷,只有滴落渐次的脆音,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老内侍的额上,不知不觉就覆上一层热汗,凝结成豆状,滑落在眼角,他不敢擦拭,只得狠狠眨了眨眼,那刺痛的感觉,越发引起了心里的不安。
一个尖嘴猴腮的杏衣内侍在厚重的锦遮外探了探头,做了一个手势。
老内侍似乎才松了一口长气,控制着不急不缓地语气,不轻不重地禀道:“陛下,楚王世子到了。”
щщщ• Tтkā n• ¢ ○
圣上攸地转身,方才落坐宝座,沉声吐出两字:“快请。”
却不待虞沨落膝,便微托右臂,连喊免礼,赐坐。
“大理寺与刑部有了结论,宁海知府也上了奏章,说谋害郑乃宁的真凶,是他元配正妻!”天子仿若长剑的乌眉斜斜一挑,凤目里掠过一丝浓重的嘲讽:“郑乃宁娶妻不贤,因后宅争宠,以致妻室生妒,故而买凶刺杀,罪证确凿下,郑妻畏罪触壁,一死了之。”说到后来,语中已有铿锵之意,天子一掌落在奏章之上,冷笑连连:“朕的刑部与大理寺,办案当真果决,区区月余,就将千里之外这起命案调察得水落石出!”
因为面圣,虞沨今日穿着圆领紫纱长袍,腰缠玉带,发佩珠冠,比往常的文雅清秀,多了几分贵胄沉稳,但眉目之间,依然还是清平淡然,即使面对隐怒的天子,也不见畏惧之色,这时,他也只是轻轻一笑:“圣上英明,当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天子怔了一怔,似乎怒极而笑,却让沉重的气氛一缓:“是呀,朕早有所料……才让郑乃宁密查宁海知府的劣迹,他就遇刺身亡,还死在了结发妻子的妒意之下,还真是……死得有趣。”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一为金相门生,一为姻亲,自然只能,查出这样的结果。”虞沨依然唇角带笑:“宁海知府自不消说,可他不过一府之长,尚还不能在南浙地区一手遮天。”
南浙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历来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自大隆建国,设有承宣布政司总理一省政务,天子每当垂询,所奏皆为政通人和、安稳太平,可当今圣上自从设立都察院,近一年间,却获知与地方所奏截然不同地情形。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宁海府,据说,当地知府奢靡昏馈,收受商贿,放纵豪强欺民,夺人妻女,霸人家业,以致许多无辜百姓走投无路,良民小商家破人亡,流连失所。
圣上得知,自然大怒。
可尚不及严察个中真相,上奏之监察御史反而被南浙一众官员联名弹劾,称其索贿不得,心怀报复,罗织歪曲,污篾命官,在朝议上引发金相与秦相争锋相对,两派官员相互攻讳,后,监察御史在私据财银数百万两之铁证下,落实了一应罪名,反而落得个声名狼籍、抄家获斩的下场。
那御史本是秦相一党,委实也算不得干净。
可南浙诸位地方官员,却也未必清廉无辜。
郑乃宁原为太宗帝时任命的东宫属臣,为人甚为忠直,极得当今天子信任,后,被任命为通政司参议,却是名符其实的一位“孤臣”,因而,深受左右二相的忌惮,自从圣上登基,就不断地给郑乃宁下绊,多得圣上竭力护持,坎坎坷坷地在中枢度过了数载。
天子欲明察地方官员的腐败之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乃宁。
故而,当他再一次被使绊,天子“无奈”之下,也就顺水推舟,将其贬去宁海府下,任了知州。
不想郑乃宁赴任不久,就突然遇刺身亡。
而大理寺与刑部只用月余,就查获了“真凶”,郑妻已死,无所对证。
又怎不让天子震怒!
南浙那一潭水,委实浑浊汹涌得很!
天子凛冽的目光,又死死落在面前摊开的奏章之上,沉默足有半刻,方才沉声说道:“朕听楚王提起,这次受命往宁海暗察的魏渊是你所荐?”
“正是,魏渊原为臣下恩师之得意门生,才华横溢,却因厌恶官场污浊,不欲同流合污,方才游戏人间,寄情山水,可其本心,实为忠直,又深怀抱负,故,当臣下晓以大义,便激发了他暗藏多年之壮志,愿为圣上清明之治,竭尽所能。”
“可南浙之情势,委实凶险,郑乃宁之死,就是前车之鉴。”天子剑眉微蹙,似乎有些担忧:“魏渊可有消息传回?”
虞沨又是一笑:“据臣下得知,师兄一路悠游,方才刚刚进入南浙境内。”
圣上略微一怔,方才真切一笑:“想来他这般不羁之士,才不会引起注意。”再度看向虞沨的目光里,欣赏之情又增加了几分,御书房紧绷的肃然气氛,方才彻底松弛:“远扬所书策论,朕已细读,今日诏你来此,便是想深入细谈。”
远扬,正是圣上亲自赐予虞沨之字,当虞沨学成归来,首次入宫面圣便得。
圣上又再沉吟片刻,方才缓缓而言:“恢复开科取士,又进一步完善改革,不由州府直荐,而设儒学,由学政考较入学,经乡试、会试、殿士层层考核授官……如此一来,天下寒士皆有出仕之途,从根本上瓦解左右二相把控吏制、结党营私之患。”
“此策圣上早有打算,臣下不过是完善细则而已。”虞沨听出天子的赞赏之意,不露痕迹地谦虚了一句,却又说道:“眼下朝廷多数臣子,皆出身勋贵或者世家,不是金相之门生,便为秦相之故吏,其中虽不乏真才实学之士,但一旦涉及利益攸关,多数重于私利,委实不算良臣,当然,勋贵与世家子弟也有高风亮洁,刚直不阿之人,奈何受家族门第拘束,又势单力薄,无力与满朝抗衡,比如魏渊,就是因为看清时势,心灰意冷之余,才弃仕途。更何况寒门之士,即使满腹经纶,才德出众,却苦于无入仕之途,空怀抱负,难以施展。圣上英明,早有改制之意,给天下寒士以公平机遇,培养才德兼备、锐意出新之能臣,肃清官制,还天下清明之治。”
这一番话,正中天子下怀,虽虞沨的神情仍然云淡风情,圣上心里,却已经是心怀激荡。
“可金氏、秦氏两族,把控朝政多年,身后又各自有勋贵、世家为支持,左右二相必知恢复科举制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圣上为政局安定,不得不三思缓行……然,眼下时局,左右二相针锋相对、势同水火,为壮大己势、结党为政,实在是大隆之隐忧,圣上圣明,必知已经到了决断之时。”虞沨又说,言辞并不激昂,却再一次正中圣心。
若非忍无可忍,他也不会让郑乃宁暗察南浙隐情,却不想白白搭上了亲信一条性命。
“远扬将话说明,必然有了周详的打算,无需顾虑,尽可直言。”原本紧蹙的剑眉重重一挑,天子不由横臂书案,倾身洗耳。
Www ▪t tkan ▪c ○
“臣下遵命。”虞沨起身一揖,再无半分犹豫:“金相与秦相之争,虽为隐患,也是时机,依臣下浅见,只需再添上一把火,左右二相便成你死我活之势。”
“可无论勋贵、或者世家,只要一方势弱,平衡之局便将打破,而大隆历经多年战火,正是休养生息之际,朕实在不想动乱频生。”
“圣上慈悲,苍生感念,然,若是左右二相之争,并不牵涉勋贵与世家……势微者,不过仅仅一族而已。”虞沨依然淡然而言:“左右二相,只要除去一方,皇权便能得以巩固,圣上改制之行,即可推行。”
其实无论是金氏,还是秦氏,仅凭一己之力,自然都不能左右朝政,他们的凭仗,是各自身后的勋贵与世家。
而虞沨之策,就是要分化勋贵、世家与二相彼此为仗的同盟。
而这一条计策,天子也早有盘算,之所以一直未有决断,是在犹豫取舍何人。
金榕中之父,曾随高祖于楚州起兵,出谋划策,立建国之功,与诸多勋贵大将有生死之谊,极得勋贵尊重,而秦怀愚之父,也为前朝旧臣,东明末年,联合世家旧族、诸多文臣武将,讨伐哀帝,逼其退位,为高祖顺利入主锦阳京,立下大功,被世家望族尊为翘楚,要想打破他们之间的结盟,天子认为并不容易。
可虞沨却有另外的看法:“圣上容禀,大隆建国之初,金、秦两姓分别为勋贵与世家之首,是因旧时情谊,也有利益相关;高祖帝为了缓和勋贵与世家间的冲突对立,鼓励两大势力联姻,经过数十载,勋贵与世家之间已成盘根错结之势,利益相牵更加复杂,眼下金相也好,秦相也罢,所倚仗的不过是父祖旧日威望,与利益牵涉,早不复当年对两大势力的绝对影响,只要圣上顾全多数,贵族朝臣必然会感沐天恩。”
这就是说,当今二相,不似其父祖威望,虽仍然为二大势力之首,仅仅是因为利益关系罢了,联系早不似从前那般坚不可催,大有挑拨分化的余地。
天子沉吟多时,终于重重颔首:“那么以卿之所见,左右二相之间,应如何取舍。”
“勋贵多为武将出身,子弟虽有文士,并非大流,当对恢复科举一制犹为*,世家相对而言,易得接受为多,再者,只说金相与秦相,虽都怀有私欲,二者相较,金相却更加专横跋扈,位及一国之丞相,却只为一己之私,排除异己,更放纵其旧部故吏,鱼肉百姓,实为祸患,故,臣下之见,金相实不配为大隆之臣,圣上若将他除之,委实是顺应民情,以正纲纪。”这一番话,虞沨说得颇为坚决,毫不犹豫。
出身自世家的秦怀愚,多少还会顾虑家族数百年之名誉,贪婪欲望之心,相比金榕中来说,的确要收敛得多。
而天子之意,也实在偏向于此,想到金氏一党为所欲为,伤及百姓,为祸于民,金榕中此人专横跋扈,屡屡于朝议时,对异己破口痛斥,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利益与权势,必竭尽所能将其置之死地,手腕之狠辣,心肠之恶毒,早让圣上不堪容忍。
天子数次欲打压金相之势,偏偏金榕中还称己为直谏之臣,忠于君国,所出之言是为天下!
而追随金相的朝臣,动不动就执笏长跪,言之凿凿,力劝圣上要秉持公义,维护忠良。
更有这次,郑乃宁无辜丧命的冤屈……
圣上剑眉紧蹙之际,再无半分犹豫。
“金氏一族毕竟得勋贵推崇,若要除之,还得废些周折,圣上,事不能急,当徐徐图之。”虞沨度天子神情,已知龙心,又提醒了一句。
“远扬所言,深合朕意,金榕中性情蛮横,想来,即使一些勋贵,对他忌惮之余,只怕也怀有不甘之心。”圣上微微颔首。
“臣下以为,南浙之事便是一个契机,秦相想来也明了。”虞沨微微一笑。
圣上凤目一挑,执起那本宁海知府所上的奏章,若有所思。
而御花园里,这时已经结束了“乞巧”宴,贵女们相继出宫,孔皇后也回到了坤仁宫,默默地想着心事。
以她看来,无论心计、家世,几个贵女当中,最出挑的当是苏氏五娘,难怪母亲特意叮嘱一番,那丫头年纪小小,却是冰雪聪明,也稳得住气,任凭金氏、秦氏如何挑拨嘲讽,都不作理会,却当亲姐姐受到刁难时,不过一句话,就噎得秦家那个自视清高的三娘说不出话来。
苏五娘是大长公主与太后的掌上明珠,将来议亲,只怕也会嫁入皇室。
可惜她只有太子一子。
若五娘能为太子侧妃……
大长公主只怕不会让五娘为人侧室。
孔皇后不由轻叹一声,烦恼地捏了捏眉心,五皇子与六皇子今年方才十四,暂且不需考虑婚事,可若再过上三两年,连着七皇子也都要一同婚配,那时,苏氏五娘正当及笄……虽说一门之中连续出两个皇子妃的事情并不多见,可卫国公到底不比常人,太后与圣上对苏氏五娘又是那般与众不同……苏五娘比大娘更得太后与圣上的欢心,若她果真婚配皇子,对太子的确是隐患。
母亲说得不错,是应当未雨筹谋,不能让那些心怀野心之人得逞。
而其余的几个贵女……卓氏二娘无论容貌,还是气度,都远远不及建宁候与两相家的女儿,就算为太子侧妃,孔皇后也是一万个看不上眼,卓家也非望族,不过是依靠着金家,才有今天的显赫,无奈这是圣意,不可违背。
金家六娘倒是个城府深的,狡诈阴险,八面玲珑,又是金相的嫡亲孙女儿,出身尊贵,与之相比,那秦三娘就显得自负得多,还有黄氏五娘……
这三人皆出身名门,若依孔皇后之见,四皇子妃无论落在哪一个身上,对太子都是威胁。
可相比之下,秦三娘自恃清高,那孤傲的脾性就是一个最大的弱点,若她成了四皇子的“贤内助”,也许就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有,左右二相已是势成水火,四皇子有一个出身世家的生母,若再娶秦相之女为妃,就算彻底地与勋贵、金相冲突,落不着太大的便宜。
一番思忖之后,孔皇后下定决心——定不能让陈氏那个贱人的孽种再搭上勋贵之家,因此,一定要促成四皇子与秦氏联姻。
至于二皇子……
既不得圣心,也没有外家为靠,金相心高气傲,定不愿孙女儿与他为妃。
二皇子若娶了建宁候府黄五娘……
建宁候与卫国公是姻亲,两家相处甚洽,二皇子又实在不足为惧,就算让他娶了个名门闺秀,倒也不算威胁。
主意拿定,孔皇后胸有成竹,当即更衣理妆,往慈安宫给太后“请安”。
却不想巧遇了圣上与陈贵妃,竟然携手前往慈安宫,这会子已经陪同太后用完了午膳,正在偏殿里闲坐着品茶。
孔皇后眼瞧着陈氏一身明黄牡丹长衣,缭绫月白长裙,衬得肌肤如霜雪,姿容似嫡仙,便觉眼睛刺刺地痛,好不容易挤出的笑容,就越发显得僵硬牵强,又见她如沐春风,舌灿莲花,哄得太后喜笑颜开,只将涂得艳丽的蔻甲,紧紧掐在了掌心!
“要说才华出众,四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三郎相比,他打小就淘气,只喜欢舞刀弄剑,可没少让国子监的博士们伤脑筋,就是这两年,渐渐知事,才坐得住些,终究只爱看史籍兵书,那些个诗词歌赋上,委实没有半点天份。”陈贵妃笑着说道:“还是皇后娘娘,当初在闺阁里就是名扬国都的才女,三郎由娘娘一手调教,方才有了今日的才名。”
这话自然是在暗讽皇后,把三皇子引导得不务正业。
皇后忍了几忍,才没有冷哼出来,始终还是用凌厉的眼风,斜睨了陈氏一眼:“妹妹何必谦逊,四郎老成持重,又善骑射,博古通今,就连圣上与母后一旦提起,也是赞不绝口。”却是口风一转:“三郎素喜风雅,爱与文士结交,若是生在平常人家,倒也无妨,他到底是皇子,不该这么狂放不羁,臣妾屡屡提醒,他却听不进去……好在,将来有个稳重的皇子妃在旁提点,相来也会扭转这般少年义气。”
陈氏便是一愣:“三郎的婚事已经定了?”
圣上只顾饮茶,似乎带着笑意,瞥了一眼皇后。
太后也是不动声色。
孔皇后便有了底气,微微一笑:“今日几个小娘子入宫乞巧,臣妾瞧着,阿辰最是持重,母后,您不是也常常夸奖她的,如果有她在三郎身边提点着,臣妾可就不用担心了。”
太后微微颔首:“辰儿是个好孩子,既端方持重,又温婉贤良,哀家可舍不得她被旁人先算计了去,皇后这回,倒是与哀家想到了一处。”
这,显然已经是默许了三皇子与卫国公府联姻。
孔皇后自然心花怒放,陈贵妃那热切的笑容却忽然僵硬。
忍不住委屈地看向圣上。
她可是早看中了苏氏大娘,半年前就开始吹枕畔风,无奈圣上次次都移花接木,就是不肯给句准话。
圣上只作不察,侧面看向皇后:“朕听说金相的孙女儿今日也来赴宴,皇后瞧她如何?”
这话,又让孔皇后与陈贵妃交换了脸色。
wωw ▪тtκan ▪¢ ○
原来陈贵妃虽一意与卫国公府联姻,却也早料到皇后必然不会允许,退而求其次,她倒是对金氏六娘青眼有加——陈氏一族为世家望族,根基深厚,已经是四皇子的倚仗,若四皇子再娶世家女子,就无法获得勋贵的支持,故而,陈贵妃才想竭力争取与卫国公府联姻,既然不成,金相家的女儿,委实也算不错。
二皇子生母出身卑微,圣上对他并不关注,这时提起金氏六娘,当然是为了四皇子。
陈贵妃的笑容又恢复了一贯地温婉,缓缓摇着纨扇,只看皇后眉目间的焦灼与尴尬,身心舒泰。
皇后稳了稳神,脑子里一番衡量,终究还是没有显露出什么来,只淡淡说道:“以臣妾看来,金氏六娘倒是个伶俐的孩子,难为她本是出身勋贵,却并没有勋贵女儿家的跋扈任性。”
圣上微微颔首,却并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与太后对视时,却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只底下的皇后与贵妃,忙着打眼神关司——
“就算没与卫国公府联姻,但我家四郎有金相这个岳父,也差不到哪儿去。”
“你且等着,我必不让你如意算盘得逞。”
两人都没有留意,圣上与太后之间的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