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彻查案件
起初,崔澈放过佛道两教,是因为他根基未稳,不愿在自己内部制造不稳定的因素。
但如今随着崔澈夺取关东,西隋无力反攻,而他的统治也越发稳固。
实际上,就算晋阳十二院的主持们没有向他展现寺院的富庶,他也已经在打寺院经济的主意。
昨天带着亲随们出游,不过是为了实地考察罢了。
崔澈与房玄龄、魏征说起自己要搜刮佛道两教的打算时,哪怕年少时,曾出家做过道士的魏征也是积极响应。
魏征清楚自己的身份,是相国府长史,而不是当年道观里的小道士。
说到底,还是国库入不敷出给闹的。
哪怕挺到年底税银入库,可崔澈早已决定组建水师,无论是招募将士,打造战舰,支出都不会小。
这时候,也只能苦一苦佛道两教了。
崔澈与房玄龄、魏征通过气,着手便安排了一出戏码。
贞元元年(公元606年)五月十日,此前接受开化院盛情款待的崔相国投桃报李,向小皇帝上表,请求圣人下诏,册封开化院为佛教圣地。
得知消息,开化院一众僧人无不欢欣鼓舞,认为那天夜里的花费了一万盆香油,为崔相国营造出的盛景,也太值当了。
然而正是这关键时刻,晋阳县衙接到诉状,有乡民控告开化院僧人侵占民田,收受贵利。
值此关键时刻,开化院主持当然不想将事情闹大
然而小皇帝的恩诏才颁下不久,五月十八日,晋阳县衙接到诉状,开化院被当地乡民控告其侵占民田,收受贵利。
值此关键时刻,开化院主持当然不想让寺庙背上这样的污名,于是他派人行贿晋阳县令,企图将这件事情颠倒黑白。
晋阳县令既为开化院送来的贿赂而动心,也觉得开化院与燕王关系匪浅,毕竟燕王殿下都为开化院请封圣地了。
自己也没必要为了一个泥腿子,而惹燕王不快。
于是在晋阳县令与开化院主持的权钱交易下,而那诉状的乡民,则以诬告罪论处,乡民因此被下狱。
五月二十一日,黄昏,崔澈出晋阳宫,在返回燕王府的途中,马车前方出现骚乱。
长孙无忌匆匆跑了回来,通禀道:
“大王,前方有人拦道鸣冤。”
崔澈面露不悦道:
“受理诉讼,是县令的差事,本王乃相国,自有军国大事,非百里之侯。”
说罢,便让长孙无忌将来人驱逐,让她们去县衙诉讼。
不久,长孙无忌又跑了回来,回禀道:
“大王,那鸣冤的妇人声称县令收受贿赂,宽纵罪恶,以诬告罪将其夫下狱,希望大王能主持公道。”
崔澈闻言不语,沉思片刻后,便让长孙无忌将鸣冤之人带来。
听妇人说过案情后,崔相国立即传令,由观察司内衙主事赵文调查此事。
实际上,那位诉讼的乡人本就是受观察司怂恿,否则他哪来的胆量去状告开化院,那乡人的妻儿拦住燕王的车驾,当街鸣冤,更是由观察司一手安排。
开化院的罪证,早就被观察司掌控,只不过为了不使旁人看出蹊跷,观察司一直拖到第二天才将罪证递送到相国府。
崔澈看着开化院的僧人这么多年来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勃然大怒。
他前些时日才为开化院请封圣地,如今却发现开化院藏有这么多的腌臜之事,这岂不是在打他的脸么。
崔澈立即将此事上奏朝廷,请求彻查晋阳县令受贿案,以及开化院过往罪行。
随即,崔澈便在自己的奏疏上提笔代替小皇帝写下批示:
‘准相父所奏,以侍中裴秀为主审,刑部协同审理此案。’
将印玺盖上后,崔澈命长孙无忌将奏疏送去中书省,由中书令豆卢毓派遣中书舍人为裴秀传旨。
当天午后,晋阳县令就被裴秀传唤,罪证确凿,他无从抵赖。
开化院内,上到主持,下到小沙弥,尽数被押来晋阳城内受审。
其余十一院的僧人都在看开化院的笑话。
此前传出崔澈为开化院请封佛教圣地的消息时,开化院的僧人可没少向他们显摆,如今可倒好,不仅寺庙被封了,庙里的人也全被捉去了晋阳城。
只是那些冷眼旁观,或是看笑话的僧人们并不知道,高贵的名门,最擅长的就是高贵的AOE伤害,崔澈不惜亲自下场参演,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开化院。
裴秀在崔澈的授意下,将开化院自从建寺以来,三十年间所犯下的罪行刨根问底,哪怕有些并非证据确凿,但是三木之下,什么口供又得不到。
这年代,可没有刑讯逼供,侵犯人权的说法。
据相国府里流传出来的消息,侍中裴秀将结案陈词呈给燕王时,燕王怒不可遏,化身桌面清理大师,将厢房弄得满地狼藉。
当天,崔澈便将开化院建寺三十年来所犯下的罪行公之于众。
世人这才发现,所谓晋阳县令受贿案,侵占民田、发放贵利都只是冰山一角。
甚至还有僧人牵涉命案,而与官宦之家的妇人私通,则更是屡见不鲜。
得知崔澈要将开化院僧人所犯下的每一条罪行,全部昭告天下,其中就包括了曾与哪些妇人私通。
常伴崔澈左右的长孙无忌心生不忍,劝说道:
“大王若是将这些事情尽数公示,岂不是将那些妇人往死路上逼迫么,上天有好生之德,还请大王三思。”
长孙无忌所言,并非没有道理,那些妇人与僧人的丑行一旦曝光,迎接她们的必然是一纸休书。
而她们犯下的丑事,也使娘家蒙羞,娘家人不一定会接纳她们,哪怕接纳了这些人,平日里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那些妇人的下场必然凄惨。
但崔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耐着性子与长孙无忌解释道:
“本王若是将名单藏下,被唾弃的就不仅是与僧人私通的妇人,而是所有曾往开化寺上香礼佛的女子。
“未婚女子尚且能够验身自证清白,但那些有夫之妇,又该如何辩解。
“本王不能为了她们,而毁了清白女子的声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