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隐秘

“去丁相府上。”

上了轿,关德吩咐了一句。

“是。”

轿子穿进御街,才行了不多时,却又堵了。

关德不耐烦,自语道:“怎就一天到晚得非得这么挤?贱兮兮的人也非要挤到内城里来,恨不得将这些铺面都拆光!”

掀帘子看去,只见前面的轿子一顶又一顶,也不知哪些是要进宫夜奏的大员,又不能驱赶开,愈发烦燥。

又走了一段,发现前面完全被堵死了。

“算了算了,我走几步,到了丁相府上,再要顶轿子回宫,轿夫在这等着。”

其实真就没几步路了。

关德下了轿,打算穿过一条巷子、拐进青瓦子。

巷子很小,另一拨人从侧边过来,双方护卫撞了一下。

关德一看,发现对方是太常寺少卿孙应直。

“太常寺能有什么事要夜奏的?”

关德这般想着,脚步一赶,抢在孙应直前面,也不打招呼,趾高气昂地走进巷子。

穿过短短一条窄巷,马上就到了青瓦子大街。

忽然,有人跑进人群,撞到了他的护卫,他的护卫又撞了他一下。

“哪个猢狲?!”

关德尖声大喊,转头一看,见是个英俊青年,就是脸上有病态,咳了两声,消失在人群中。

突然。

“杀人啦!”

听这一声大喊,关德再回过头,只看到孙应直被护卫扶着,浑身是血,胸前还插着一柄匕首……

“呀!快!快保护我!保护……”

“哎哟!吓死我了……”

~~

与此同时,谢方叔刚回府,只见到处都在收拾东西。

他踱了几步,招过徐鹤行,低声道:“老夫走后,你留在临安,查一件事。”

“是。”

“忠王之生母黄氏,本为荣王妃之陪嫁,怀孕后被逼服堕胎之药,故而忠王出生后……异于常人。”

徐鹤行一愣,他隐隐听说过传言“忠王七岁才能开口说话”,没想到却是如此。

“堕胎之药?”

谢方叔道:“此事知之者甚少,查,查是谁泄了风声。”

徐鹤行问道:“从何查起?”

“荣王妃本家。”

“钱家?”

“不,钱氏乃荣王继室。当时……荣王妃乃李氏,李仁本之长女,十三年前就病逝了。”

谢方叔说着,忽然皱眉喃喃自语起来。

“不对……李仁本已逝……李家早已没落……江万里为何会突然向我提此事?他觉得我知道什么?”

他想着想着,竟是走了神,不再理会徐鹤行,闭目沉思。

“我做了何事会让江万里认为我知道此事内幕?近来是谁与此事有关?”

~~

“李瑕?”

“是,孙少卿说,他去丁相府中见李瑕一面,看能否问出李墉下落,先不急着拿人。”

某间书房里,有人踱了几步,不满道:“还等?本该昨夜就派人到灯芯巷灭门,偏他们出主意要骗出李墉,昏了头!这种事,越多人商量越坏。”

“是,我等三人议定,尽早除李墉父子为宜,但今夜既是丁相召孙少卿,他还是去一遭。”

“丁大全掺和这事?孙应直晚些还会过来?”

“是。”

“等他到了再说吧,此事须千万慎重……”

~~

江万里回到寓所,坐下长叹一声。

不一会儿,江镐上前,施礼道:“父亲回来了。”

江镐时年二十七岁,他本是江万里好友之子,失怙后被江万里收养为次子,视若己出,一直带在身边。

江万里恍若未闻,自语道:“今日问了谢方叔,他该是真不知内中详情。”

江镐道:“父亲想问谢公何事?若是民生实务,谢公鲜有不知。”

江万里道:“事情帮为父查了吗?”

“孩儿今日在太常寺呆了一天,好在父亲门生故旧多,问出来了。李墉确为故荣王妃李氏之堂弟,当年,荣王妃过世之后,礼仪由孙少卿经手,记录了李家族中子弟。”

“想来也是如此。”江万里点点头,道:“你切记行事要更缜密些。再出门查事,不可太明显。”

江镐犹豫了一会,又问道:“父亲从前日回来就心神不属,让孩儿查李墉、查孙应直,不知是出了何事?孩儿不知情由,如何为父亲分忧?”

江万里长叹一声,起身在门窗附近看了看,方才转向江镐。

他少有如此郑重之时。

“切记保密。”

“父亲放心。”

“当年,吴潜罢相之后,为父曾与他见过一面,他向老夫说了一桩秘事……忠王生母黄氏,本为李仁本家中婢子,名黄定喜。随李氏长女嫁入荣王府。后不久,黄氏有孕,李氏使其逼服堕胎之药。”

江镐道:“故而……忠王之心智低于常人?”

“不错。”

“这也是吴相公坚决反对立忠王为太子的原由?”

“也许吧。”

江镐沉思道:“李墉是故荣王妃李氏之堂弟,参与了药害黄氏一事?如今忠王成了官家养子,孙应直欲除李墉,帮忠王报复?”

“不。”江万里摇了摇头,“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江镐皱眉又沉思了一会,喃喃道:“不会吧?”

“你猜到什么了?”

“忠王……不是黄氏与荣王所出?”

江万里叹息一声,道:“吴潜是这般说的。”

他踱了几步,缓缓道:“李墉为李仁本之侄,自幼由李仁本抚养,他承认……曾于酒醉之后,与家中婢子黄定喜有染。一月后,黄定喜随李氏长女入荣王府,又四月后,显了身孕。李氏逼黄定喜堕胎,非为争宠,实为掩盖黄氏胎中子非荣王所出。

但谁都未曾料到,这孩子还是活下来了;未料到,荣王仅此一子;更未料到……官家无后、收这孩子为养子,封为忠王,成了大宋太子人选。”

屋中安静良久。

江镐忽道:“假的,吴相公造谣。”

“你也觉得国本不容动摇?”

“并非如此。”江镐道:“而是孩儿断定此事就是吴相公陷害忠王。”

江万里沉吟不语。

“不必看任何证据,只算人心便知。”

江镐整理了思路,开口说起来。

“忠王若是李墉与黄氏所出,李墉绝无可能向吴潜承认此事,他该隐瞒,直到忠王继位。否则,此事一揭露,他父子皆必死,且牵连家小。

吴相公称李墉亲口承认,仅一种解释,即他们坚决不接受由一个傻……由忠王继天子之位,李墉不惜以全家性命为筹码,构陷忠王。

再者,若忠王真非官家亲侄,吴相公去相后依旧能揭露此事,为何不?他意在易储,意在由他亲手拥立一位宗室子弟。

吴相公任相时谋划此事,去相后又暂时隐忍。由此推之,此事必是假的。忠王必是荣王血脉、官家亲侄无疑。”

江镐说到这里,愈发确定。

“甚至,吴相公还故意放出风声,且将此事告知父亲。他要让忠王一系追杀李墉、让父亲去查。

事情本是假的,但忠王一系开始杀人灭口,反而留下把柄。父亲一查,忠王身世才真让人起疑。

父亲,此事必是吴相公计谋,他以李墉为棋、以父亲为棋、以百官为棋,仅三两句流言,谋废一国储君。”

江万里点了点头,踱了两步,却还是没有说话。

江镐道:“孩儿能想到,父亲必能想到,为何还要查?”

“只怕万一呐,万一忠王真非大宋宗室血脉……”

“孩儿也是父亲养子,父亲视为己出,亲近孩儿更胜大兄。怎到了官家与忠王之事,却如此放不下?”

“事关社稷传承,不得不慎。”

“但父亲明知此事极可能是吴相公之算计。”

“为父要亲耳听李墉否认,才得心安……”

第963章 颜面扫地第849章 执棋人第255章 生意人第736章 领功劳第514章 臭名第89章 值第183章 劫道第203章 幕僚第64章 孤胆第1200章 矛盾第71章 羊番外篇·半岛(为盟主“公输吟尘”加更)第641章 使者第316章 意志第150章 字第182章 五尺道第1229章 迎接第763章 粗暴第1041章 战利品第1076章 礼节第1201章 元大都第382章 祸害第1278章 都城第7章 歹毒第1122章 雪战第514章 臭名第665章 学我第606章 权场(为盟主“传奇高达666”加更)第243章 见闻第723章 着眼于前第82章 虚招第521章 鄂州之战第771章 审讯第1005章 望泽门第1114章 唐军踪迹第198章 大胆第453章 分兵第1062章 巧遇第1230章 预设战场第314章 歼敌第101章 君不知第617章 年号(为盟主“暗血小黑麦”加更)第940章 逼杀第728章 失望第200章 攻守第268章 神秘感第878章 岁在甲子第245章 活捉第192章 潜师而跃第219章 拖垮第877章 再聚第1343章 天下白第1006章 内战第795章 全线进攻第414章 雏第912章 礼尚往来第195章 老卒第1118章 转变第748章 国第851章 不团圆第974章 空中楼阁第221章 烧园第1185章 弃子第936章 我分裂你第335章 顾全大局第761章 搦战第1191章 偏师第777章 黄金家族第747章 水性第87章 残句第572章 此间乐第444章 权知筠连事第1002章 登武昌楼第857章 狍子第475章 决战第677章 马车第29章 哨站第154章 封笔诗第1098章 曙光第25章 高明月第1201章 元大都第261章 元宵第1314章 忠臣之心第267章 身份(为盟主“色如多”加更)第690章 蜀中二帅(为盟主“守妹拴财”加更)第861章 掉队第1270章 兵还不多第531章 谒见第984章 联辽破宋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530章 赴任第885章 强盗的头脑第426章 露馅第281章 信服第556章 尾巴(为盟主“青龙山王老汉”加更)第589章 尽力第543章 炸药第590章 逃之夭夭第356章 父子第527章 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