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国企改革大潮涌至顾颂国所在的企业。
顾颂国性子有些木讷,除了家庭,对很多事情并不上心。企业的经营问题从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他天真地认为天塌下来,自有高个儿顶着,自己做为一介小小的“副总”,只要随遇而安即可,安守本分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只是计划永远要赶不上变化快,原本想着能够顶天的“高个儿”不知何时都不见了身影——改着改着,企业的其他领导纷纷通过各自的门路另觅了更好的去处;还有的带着企业精英另起炉灶去了。
可怜的顾颂国,一直老实本分,这时却被众人推出来,变成那位留下来顶天的“高个儿”了。
有一天,当顾颂国有一天上班时,他蓦然发觉自己莫名其妙地,就成了这个企业里,职位最高的领导。
他茫然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看着一大堆满是负债的财务报表,着实感觉自己的头脑有些发晕。
他抬头看看窗外,不时地捕捉到投注过来的略带张慌的目光,顾颂国只能强做镇静,心里却是波涛迭起。
一边是对于商海险恶的恐惧,一边是做为企业“负责人”应有的责任,不能弃员工于不顾的使命感。
最终中华民族中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念头战胜了对未来的恐惧,他拍案而起,以一种临危受命的使命感承担下整个企业及下属几百号员工的命运。
面对一
个谁都不看好的烂企业,大部分有能力的职工都如其他的领导一样自谋生路,只有极少的几个人留下来,和顾颂国一起寻找企业的生存出路,而这几个少数的人中,便有罗明辉的父亲罗力勇。
罗力勇本身没太多的能力,此前不过是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因为平时待人够义气,在普通员工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本着一颗草莽英雄常有的侠义之心,拍着顾颂国的肩膀说,“颂国啊,以后我叫你一声顾总,你让我做副总,行不?”
罗力勇的声音很洪亮,他这句话,一直震到顾颂国的心坎儿里,也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一笔。
当时的顾颂国实在没什么经商的经历,只从书本上知道一些经济学的理念,凭着罗力勇的无赖气从上级主管单位那里要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又从银行特批了一些资金支持,兄弟二人一头扎进商海。
罗力勇力排众议,站出来支持顾颂国接手公司,只是迫于形势,对顾颂国文人气的行事风格,略微不屑;但没想到后来,顾颂国将中华民族中知识分子的脊梁精神发挥到极至,顾氏企业初创,生存举步维艰,全凭一己之力,对所有留下的员工不离不弃,拼着身家咬牙扛了下来,令罗力勇真正心服口服,甘心成了他的左右手。两人一路相扶,慢慢令企业做大做强。
事业有成之时,顾颂国亦从未忘记当初的承诺,始终对罗力勇如兄如友,让他倍受感动,他虽说不出什么
大道理来,但对顾颂国的情义却是真心真义。
遥想当年,真正帮助顾氏电子配件公司走出泥潭,步入正轨的,还是依靠了梁小敏的娘家。
梁小敏本就是出身大家,早些年,老父一族也曾是呼风唤雨的一代儒商世家。梁子臣叶落归根回国的时候,正是女儿女婿一家创业初期,他看着女婿忧心事业,却似无头苍蝇找不到出路,便拿出一部分多年积蓄,更是凭着多年来对经济走向的把握,让移民海外的儿子帮着顾颂国在国外牵线铺路,理顺了供销渠道,成就了后来顾颂国的电子配件公司。
顾氏老总创业艰难时期,顾夫人看到丈夫辛苦,也毅然辞职,成了丈夫的秘书兼翻译,国内海外的一路奔波。那时顾挽澜还小,便有了随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经历。
后来顾氏电子企业发展,每到需要全盘规划、仔细考量方可做出决策的时候,都是由顾颂国负责拍板,遇到外出应酬拉关系找门路喝酒陪客的事,罗力勇便一力承担。
对内员工管理则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得十分默契。就这么着,顾罗的书生义气二人组便走过了近二十年的春秋。
后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依着罗力勇的能力,能做的事情实在不多,但每年的分红,顾颂国都会依着副总的标准分他最多。
顾颂国儒雅睿智,罗力勇忠诚直爽,他们两个的黄金组合数十年在商海沉浮跌宕,情义日渐弥坚。
(本章完)